绿林网

看实例、学方法的读后感大全

看实例、学方法的读后感大全

《看实例、学方法》是一本由风笑天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416图书,本书定价:89,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实例、学方法》读后感(一):社科类的同学们真的可以好好看一下这本书!

在我们的学术道路上,选题和论文写作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过程。许多同学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题目?如何进行系统的研究设计?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每一个人,不仅是学生还是研究人员。

今年五月份,得知风笑天老师的新作《看实例学方法,从研究选题到论文写作》正式出版,赶紧一睹为快!讲真,不愧是风老师大作!整本书都非常真诚的基调,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选题到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并通过丰富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正确应用研究方法和技巧。非常推荐大家看一看!

首先,这本书实用性很强。风笑天老师以自己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为基础,将学术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他挑选了自己发表的150余篇学术论文中的10篇,以这些实例为基础,系统地讲解了研究选题的思路、方法的选择以及论文写作的技巧。通过学习这些实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学术研究的本质,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这本书非常适合咱们社科类学生做研究的起步参考。社科研究是对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价值。《看实例学方法,从研究选题到论文写作》鼓励我们积极参与社科研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的研究能力。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为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最后,这本书对于我们个人学术成长也很重要。在大学期间,我们将会接触到各种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但学术研究是我们进一步深入学科、提升专业素养的关键。《看实例学方法,从研究选题到论文写作》帮助我们建立系统的研究思维和方法论,培养学术写作的能力,提高学术竞争力。它将成为我们学术道路上的得力助手,完成研究的各项任务。

总而言之,《看实例学方法,从研究选题到论文写作》是一本对于社科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著作。希望更多的社科类学生能够拿起这本书,感受其中的力量,迈向学术的辉煌!

《看实例、学方法》读后感(二):对“小白”友好型的研究工具书

作为一本方法类的工具书,对于社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以及青年研究者的论文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作者以自己公开发表的10篇论文作为例子,讲解了从研究问题的提出到研究过程的展开以及研究结论的得出,最终到论文成型的过程。全书共十章,每一章均从“问题哪里来”“研究如何做”“论文怎么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另增设了“研究评价与启示”部分,对于自己之前所写的文章进行反思性讨论。 “问题从哪里来”,“命题作文”“社会问题”“文献资料”三方面是重要的研究问题的来源。在研究中应注重认识研究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区别与联系。正如作者提到的:“要随时注意观察身边的社会现实,要对社会现象,特别是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新的社会现象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并从这种好奇心出发,多多进行观察,提出各种疑问。”(p380)“研究如何做”,基于研究问题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进行具体研究。书中作者重点基于量化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具体涉及,从问卷设计到抽样与实际发放问卷进行资料收集,以及具体分析过程等内容;“论文怎么写”,在写作过程中,从题目的设计到摘要的表达,框架的设定,作者均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讨论。 这本书对于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青年研究者、讲授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师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作者在每一章节的每一部分论述中均抛出反思性问题或对自己研究的反思。包括从题目的确定到讨论部分如何展开等内容。作者分析的十篇文章,包含作者在早期读博期间的文章,也涉及近年的文章,从作者的分析与讨论中亦可看到作者的学术研究之路,折射出作者如何从研究“小白”到“高手”的进阶。 整体来看,全书讲解清晰、案例扎实、分析透彻,是一本很好的写作类具有指导性的工具书。但也存在一些可进一步拓展的方面。其一,正如作者在前言所提到的,这本书以量化研究的文章分析为主,重点讨论了量化研究的写作,缺少定性研究的实例与讨论。其二,案例研究主题有限,仅仅重点关注了生育、人口、独生子女等主题,研究主题的丰富具有必要性。 扩展阅读: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2022年第6版)

彭玉生.“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J].社会学研究,2010(2).

《看实例、学方法》读后感(三):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系列丛书,风老师的这本新书,不同于以往按体系讲研究方法的写作模式,而是结合自己以往所做的研究,向那些有志于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学生们呈现了一个社会学研究者的成长道路。

如何在现实的有限性下把理想化的研究计划落实?这是这本书最生动的地方。当他仅是一个博士生时,自己也调侃自己没钱没人脉,仅有一点微薄的博士论文研究经费,这个时候想做定量的调查怎么办?他选择的方式是:找到当地的部门,在机构内部,从上往下发放调查问卷,并通过填写问卷者的自主回邮,来回收问卷。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有年代感的小细节:整理寄回的问卷时发现,信封上有贴两张邮票寄回的,但是他随信附赠的只有一张邮票,这是怎么回事呢?他拿着问卷和信封到邮局,工作人员将问卷和信封放到秤上一称,告知——因为贴信封封口的糨糊多了一点,超重了,所以需要贴两张邮票,而这多出来的邮票,是负责的小学老师,自己默默掏腰包,补贴了全部50多封邮件,不禁让人感叹这位小学老师的付出。

在风老师刚刚成为一个青椒的时候,毫无研究经费,但又想参加学术大会,这个时候他就选择了并不花钱的内容分析方法,完成了非常出色且影响力广泛的研究,读到这里,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当然,现实有限性对研究的制约不仅仅是在经费问题上。比如调查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时,研究双非父母(即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在两个政策之间的生育意愿变化,需要在全面二孩政策出台之前就进行调查,但事实情况是个人并不能提前得知政策的动向,所以只能利用在那个时间点权威机构普查的数据来进行研究。因为针对性相对较弱,就需要研究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对数据进行挑选和清洗。

研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个研究者需要铭记于心的问题。

答曰:实事求是。在本书每一章节的字里行间中,和附录的三篇论文中,作者均在表达这一观点。

实事求是在社会研究中有两个维度,一是尊重现实,二是尊重研究。

尊重现实首先要求研究者对现实有关注。比如,本书中对独生子女进行的多个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回应了社会上的担忧;在发现大众媒体对独生子女形象妖魔化时,也对大众媒介做了相关的研究;对三峡工程影响百万移民搬迁的关注,使其对移民的社会适应做了相关研究;在和出租车司机聊天时,发现两代人对工作意义认识的不同,这便顺利找到了研究主题。

尊重事实还要求研究者客观冷静的思考事实。比如在对独生子女进行相关研究时,普通人对独身子女持固有的偏见,这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往往是不系统的,这种观察会自觉不自觉的忽略和漏掉许多正常的一般性的事例和现象,而会对某些非正常的特殊的现象和事例留下印象,这也正是个人经验和常识常常误导人们认识的原因。而社会研究者则要跳出此类陷阱,敏锐的发现现实的不同。

尊重研究则强调在研究设计科学,抽样方法合适,执行计划没有差错的时候,要相信有可能违背常识的结果,去理解数据,找到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如风老师发现博士论文的数据分析结果与想象中完全不同时,选择的是接受这个结果,并进行积极阐释,从而跳出了大众媒介对独生子女形象的固有塑造。

通篇读下来,本书全面的展现了风笑天老师在学术道路上的成长,能感受到风老师在勉励年轻人,定量调查并不是洪水猛兽,研究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想法清晰去实践,就会慢慢靠近事情的本质。

借用风老师在讨论英克尔斯时引用的马克思的名言来做文章的结尾:在社会研究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没有简单的事情可做,只有那些在不断探索、不断识破陷阱,不断跨越障碍的过程中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看到社会世界的本来面目。

愿你我,皆能破除迷障,真正的认识这个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