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修订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修订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修订版)》是一本由薛兆丰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56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修订版)》读后感(一):要是我上大学读到薛兆丰经济学就好了……

初识薛兆丰教授那就要讲到罗辑思维这个节目了,一个胖子贩卖焦虑的节目,虽然调侃,但也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啃书的胖子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修订版)》读后感(二):理解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

薛兆丰老师在书中讲解了经济核心概念。稀缺、成本、需求、价格、供应、信息不对称合作、协调等等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薛兆丰老师善于把复杂的现象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讲清楚。书的结尾有薛老师亲自整理的知识地图,便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书的内容。 不是术语、图表、概念、而是真实的例子,书中通过大量案例的经济学分析,深入彻底地将经济学思维运用各种实际场景中。 经济学与稀缺这一事实为基础。是人们争夺有限资源的现象。稀缺源自: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人的需求在不断的升级,需求永无止境。 易耗品和耐用品 一次性消费完毕的物品是易耗品,例如:鸡蛋、水果、牛奶等等;必须通过时间才能逐渐释放出服务的商品叫做耐用品,例如:树木、房屋、名画等等。 关于产品价格的形成过程,存在两种背道而驰的理论。一种叫成本决定论,另一种叫供需决定论。 成本决定论容易被人接受,但它的逻辑是错的,供需决定论与事实相符,但它却是反直觉的。 供需关系决定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决定资源成本。不是产品的原材料决定产品价格,而是产品供需关系决定了产品价格。 企业是一个团队,一个能够带来比每一个成员单独带来收益之和还要大的团队。团队的特点就是能够无中生有的创造效益。例如:篮球队比赛。 人们往往会高估了一年所能够做的事情,而低估了十年或者更长时间说能够积累的变化。 当读完本书时,你可以将经济学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也会对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修订版)》读后感(三):经济学宇宙漫游指南

经济学的威力无处不在,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能把经济学讲的有趣且通俗易懂的,薛兆丰老师一定榜上有名。

薛兆丰老师在其著作《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中,找到了“地道的经济学思维”这个入口进行分享,地道的经济学思维即是对包含人性的因果规律的探索(这点跟《决策和判断》涉及的心理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很接近)。

“地道的经济学思维”主要包含八点:1)可证伪的才是地道的。分辨经济学里非科学与科学的内容,不至于在讨论中迷失方向。科学的内容是可错的、可验证的。

2) 与生活相关的才是地道的。现代经济学离不开数学的帮助,但是人文的价值观念也很重要。

3) 看见看不见的才是地道的。“看不见的”包括对未来的想象力、竞争的角度、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关系、潜在的竞争者、潜在的供给和需求、私人的支出和政府支出之间的替代关系。

4) 能分辨原因和结果的才是地道的。有相关性的事件之间可能同时存在着因果性,经济学分析可以修正人们对不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存在这样那样的偏见甚至是误解。

5) 能分辨事实和语言的才是地道的。例如学区房,否认学位的商品性,就只能把人们对学位的追逐改变为对住房的追逐。把商品不当作商品来对待,只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

6) 能分辨愿望与结果的才是地道的。作为需求着,想要购买最便宜的苹果,参与市场这一行为本身使苹果价格上升;作为供应者,想卖最贵的房子,盖房、卖房的行为本身使楼房的价格下降。

7) 能分辨个体与全体的才是地道的。逻辑学中的概念“合成谬误”指适用于个体的不一定适用于全局,例如社会上的各种劫富济贫的政策,实际结果由中产阶级得益,付出代价的往往是社会当中最穷的人和最富有的人。

8) 牢记基本事实的才是地道的。讨论现实问题的时候,有些问题、有些条件(竞争有成本、价格不是昭然可见的、存在信息差、合同不是完备的等),不能假设其不存在,要记住它们是时刻在起作用的。

如今,《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修订版)》重新修订上市。经过对比,新增内容包括两部分,分别是第066讲“买债券后回报率上升就是亏钱”部分内容,以及最后的知识地图部分。知识地图涉及素养、约束、概念、规律、方法和误区六个方面,进一步的细化为多个主题,有助于全面快速的了解常见的经济学相关知识。

本书内容源自音频课程,难免受限于时长使内容过于精简,但是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本书像一本指南,启发读者在见识新概念后对感兴趣的内容继续深挖研究,毕竟人不能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思考,而本书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修订版)》读后感(四):崇尚市场的经济学通识读本

文丨云海 我没有修过经济学,也没有追过《奇葩说》,就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就书论书,谈谈对《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一书的读后感受。 尽管是一本入门级的经济学普及作品,但该书不是那种中规中矩的导读类书籍,没有像常规教材那样系统梳理学科的发展脉络和知识体系,因此也看不到高深的数理模型和庞大的理论体系。 该书给人最直观且深刻的感受,是作者十分擅长讲故事。作者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把经济学里的概念和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而且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成本、需求、价格、产权、货币等基本概念,以及科斯定律、边际效应、需求定律、经济周期等理论,让人非常容易理解。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不会有一般教材给人的那种厚重而枯燥的感觉,反而是有种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点经济学知识的体验。这无疑有利于经济学常识的普及。 该书旨在帮助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建立经济学思维(这意味着要颠覆自己多年积累的常识和思维定势),了解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律,摆脱直觉和经验的控制,从而做一个现代社会的明白人。 所以,在书中我们随处可以见到各种颠覆常规认知的观点。比如,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的原因并非是资本家的贪婪或者错误的金融创新,而是美国政府出于反歧视的政治压力而威逼利诱银行放贷,从而酿成了恶果;让中间商赚差价,商品的价格才会更便宜;贷款利率越低,穷人贷款越难;解除贸易壁垒不是让步,而是进步;通货膨胀是一种无形的税收;春运火车票价还不够高,等等。 有些观点听起来很冷酷,会让人觉得不公平难以接受,但纯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道理就摆在那里,只不过是作者从另外的角度,用大白话说出来而已。 与此同时,作者还对经济现象中涉及到的很多观点进行批驳。比如,作者基于贸易自由的立场,对贸易保护常见的几种理由,如国家安全、扶持幼年工业、把钱留在本地、工作流失、贫富分化等,一一指出这些观点存在的错误。他认为,幼年工业如果值得投资,自然会发展的好,如果不值得投资,那么政府也没有必要浪费资源和精力去保护;对于美国工人来说,正确的做法不是把工作从中国人手里抢回来,而是要在新的国际分工和合作的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加强学习以提高竞争力…… 不过,正如有些读者所批评的那样,该书的体系性不足。初学者如果想要系统地学习经济学,还需要通过其他权威教材来加强学习,比如经典的曼昆《经济学原理》。此外,作者在书中所传递出来的彻底的自由经济主张也多被诟病。 总体而言,《薛兆丰经济学讲义》适合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点,其丰富的案例、偏口语化的语言、贴近生活的讲解,都有助于读者提升对经济学的兴趣,读书朋友们不妨辩证性地阅读吸收。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修订版)》读后感(五):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这本书刷新了我的经济学认知

当你去看电影的时候,开场15分钟、20分钟后,便知道这部电影不好看,此时你会立马离开,还是觉得电影票已经买了,要把电影看完才觉得值了呢?

当你用餐的时候,明明已经吃饱了,但是桌上还有很多东西没吃完,此时你会停止用餐,还是觉得浪费了这些食物可惜,想拼命多吃一点呢?

当你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却又憧憬自己想做的事情,此时你会奋不顾身离职,还是会考虑到之前在这个行业积累了很多,换行是对资源的浪费呢?

当你谈了一场很久的恋爱,或者经营了几年婚姻,突然发现这个人不适合自己,此时你会果断抽身,还是为了之前付出的时光,继续维持下去呢?

在这种种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经济学名词,叫做“沉没成本”。

所谓沉没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

比如已经支付的电影票,付出成本的食物,有着积累和投入的工作,以及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情感等等。

按照以往的认知,我认为沉没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成本,毕竟之前已经付出了那么多,一旦做出改变,很多情况下都意味着会对过去造成损失。

所以在做决定之前,要做出衡量和判断,尽量不让以往的付出损失掉。

可是在《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一书中,作者却明确提出: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按照作者的观点,成本是放弃了的蕞大代价,如果没有什么可以放弃的,也就不存在成本。

回到“沉没成本”上,既然它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也就是说那些支出既没办法收回,也没办法再放弃,这边意味着它不存在成本。

因此凡是提到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的。

这本书不仅刷新了我对“沉没成本”的认知,也点燃了我对经济学知识的兴趣。

薛兆丰老师善于把复杂的现象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说清楚。

这本书讲解了生活中不可能绕过的经济学核心概念,比如稀缺、成本、价格、交易、信息不对称、收入等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的经济学分析,更实际、更有趣、更深入和彻底地将经济学思维运用于各种实际场景,帮你绕过经济学花招,理解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从而启发你将同样的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

相信读完本书之后,你会对自己身处的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成为这个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