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为什么听音乐》的读后感大全

《我们为什么听音乐》的读后感大全

《我们为什么听音乐》是一本由[英] 菲利普·鲍尔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0.00元,页数:4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为什么听音乐》读后感(一):关于音乐的知识库

音乐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我们能从中听到各种情绪、情感,获得快乐和力量,不管是自然界宇宙的和谐之声,还是人类创作的复杂的交响曲、制造乐器演奏音乐,都能极大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为什么听音乐》是一本非常用心的作品,作者为了帮助我们认识音乐,不仅介绍了大量专业的乐理知识,还从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生物学的、物理学的各个维度全面的进行阐述,旁征博引,有大量的与音乐相关又不太相关的小知识,配有很多图片曲谱,写作语言也力求平实幽默,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阅读本书不难看出作者的博学,但更难得的是他的热情:仿佛希望通过一本书能尽量把自己音乐相关的所知所学都传递给大众、并极尽所能使非专业人士也能够理解。

综上,这本书建议每个学音乐的人阅读,不学音乐的人也可以挑着喜欢的部分阅读。

《我们为什么听音乐》读后感(二):我们为什么听音乐

2010年赛缪尔·约翰逊非虚构奖入围作品 没读完但忍不住来分享系列。 为什么选这本书? 答:好奇心作祟。 封面是我的菜,书名也是我的菜。 看到书名《我们为什么听音乐》就很想知道这本书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再看出品方后浪,别犹豫了,就它! 看到作者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是牛津大学化学学士&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学博士&自由科普作家&英国皇 家化学学会会员 实在是太好奇不搞音乐的科学家会从什么角度为我们分析【我们为什么听音乐】这道题的答案。 【在音乐学和认知科学的未竟之处之处,听回音乐。】 这本书中涉及不同的文化的音乐,但是仍然以西方音乐为主。 一方面因为西方音乐对作者和本书原版大部分读者所熟悉的音乐,而且对于高度发达的“艺术音乐”,西方有蕞成熟的研究体系,与音乐发展相关的资料浩如烟海。 而对非西方音乐的探讨,一方面是避免把文化的相对特征普遍化。另一方面,作者想找出音乐的跨文化特征。他比较关注非常复杂精巧的飞西方音乐。比如印度的古典音乐和印度西尼亚的甘美兰音乐。(忍不住好奇心,上网搜索了一下,甘美兰是一种由多种乐器合奏,并加上人声构成的多声音乐。音色十分多样,很有特点)

在这本书里,作者并没有评价音乐的艺术性和美学性。

关于音乐是怎么出现的?人类为什么创造音乐?以及我们如何理解音乐等诸多问题。菲利普·鲍尔在书中并没有从化学或神经科学方面给出解释,而是分析了适应性与自然选择论的局限性。他认为音乐的起源不能解释为演化的产物,演化也不能作为音乐艺术价值的判论标准。 这是一本需要划 重 点【敲黑板提示,不然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因为专业知识真的很多,不过好在语言通俗易懂】的科学书。 在科学都未能解释的音乐魔力之处,鲍尔开始整活了,从乐理、音乐学和文化研究等方面多方分析。巴 赫,舒伯特,莫扎特,披头士,大卫·鲍伊等等轮番登场,童谣,甘美兰等民族音乐,流行乐,摇滚乐,爵士乐和实验音乐随机播放,用理论知识加上身心体验让读者重新聆听音乐。

—— 本书告诉我们: 音乐来自我们的心智。 音乐是一种全脑活动。 音乐也是一种超越了语言,独 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音乐不是奢 侈 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聆听和辨别音响模式的能力,而这正是音乐性的核心。

《我们为什么听音乐》读后感(三):音乐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音乐真的是榜样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美好和幸福,还具有审美和教化功能,甚至有些文化中,音乐是可以交易的商品,是财富的一种形式,而且,音乐还有一种非常实用的功能:治疗!(这不仅在西方有音乐治疗的传统,中国传统医学中也认为宫、商、角、徵、羽对应着脾、肺、肝、心、肾五脏,可以用其进行治疗。)

也许有人会认为,一说到音乐,就想到一些高雅的艺术,认为音乐是上流社会的专属,但其实完全不是,音乐不仅不是上层人的专属,还不是人类的专属呢,就有一些理论认为,动物也可以有音乐,虽然这一观点也遭到过反对,但是声音在抒发情感和传递信息上的作用毋庸置疑,有些研究者会认为,音乐起源于情感,而非语意表达。

音乐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之一。但是很可惜,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从小到大的音乐课都不知道在上什么,或者变成了“唱歌课”,也许一些大城市的音乐课会好一点。所以这本《我们为什么听音乐》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有用的音乐入门书,弥补了我的音乐教育的空白!

音乐是一种语言,但是音乐又超越了语言。因此,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机械性地学习这门语言的语法和语义结构,而是需要思考和倾听!书中的音乐实例在目录后一页有非常贴心地给出网址,大家可以亲自去听!

《我们为什么听音乐》读后感(四):我们为什么听音乐

我是一个很热爱听音乐的人,音乐带给我们很多享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们的焦虑,释放我们的压力。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科学。什么是音乐?我们又为什么爱听音乐......这些问题有趣又深刻。 在《我们为什么听音乐》这本书中,作者很好地解释了节奏、音高和音色等元素,还有它们结合起来之后如何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和引发我们的情感。

对于本身对音乐很感兴趣的人,我也特别好奇音乐本身有什么样的价值?换句话说,音乐能够带给我们什么? 我们都知道,音乐有很多的类型,比如流行音乐,民间音乐等等。每个人喜欢的音乐类型也会有一定的区别,一般来讲,音乐本身是有一定的思想主题的,比如是关于生活的音乐,关于感情的音乐。 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表达情感,可以给他人带来欢乐,也可以增进集体的凝聚力。喜欢同一首音乐的人,可能会通过合唱的方式来分享其中的喜悦。 在如今,每个人都可以很方便的去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音乐,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歌喉去演唱。换句话说,音乐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不过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想要演奏出比较高水平的音乐,也需要我们了解很多关于音乐的知识,毕竟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都不是所谓的有音乐天赋天才。 我们可能无法准确的区分不同音乐间之间的区别,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术语上,比如说音高,音阶,旋律的概念上。 即使是看起来能和小泽征尔互动自如的村上春树也承认,人其实没法假装自己听得懂古典音乐:专家与业余人士、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其实隔着一道高墙。尤其当对方是位超一流的专家时,这道墙不仅高,还十分厚实。 但这未必就是敞开心胸对话的障碍,毕竟音乐是如此宽广。最重要的是找出一条越过这道墙的路。不论面对何种形式的艺术,只要双方有自然的共鸣,就一定能找出这条联系彼此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还发现可以通过听音乐的方式来治疗身体与心理上的不适。一个一直以来非常吸引人们的问题是,当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中发生了什么? 当我偶尔感到意志消沉的时候,我会去听一些激励人心的音乐;在深夜的时候,我更倾向于去听一些比较柔和的音乐。 从某个角度上来看,总有适合自己的音乐。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音乐就是音乐,它具备独特的情感与感官特征,不如享受听音乐的过程吧。

《我们为什么听音乐》读后感(五):音乐的魅力和发展历史

音乐,英文music。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词。我们在课本上学的音乐起源于劳动,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的时候哼唱出来的,然后发展下去,蕞终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今天的音乐。 音乐的历史很久远,音乐普及的面积那可是真不小,对于音乐如果你想系统了解的话,那一定是需要一本书的。

音乐是我们很多人喜欢的,但是音乐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比如说我,小时候就喜欢听歌,喜欢音乐的节奏感,所以总是记不住歌词。我可以去聆听里面所有的乐器,对可以把这些不同声音编排在一起的作曲编曲的人感到佩服。 但是有的人就喜欢歌词,喜欢歌词唱出来的感觉,沉浸其中。 还有的人喜欢乐曲,乐曲也分很多种,比如有的人喜欢交响乐,有的人喜欢爵士乐等等。不管怎么说,大家都喜欢让自己开心的音乐。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启发人的智慧,音乐还有一定的实用性。

音乐的历史悠久,音乐的起源是什么呢?蕞早的音乐家是谁呢?这些都有很多说法。 有人说,音乐是“有组织的声音”,这个定义很不错。音乐有很多个部分组成,高音低音等等,有音乐天赋的人也有很多,但是什么是音乐天赋,有高音就是有音乐天赋吗?好像也不是,看来音乐知识真是要从书中学习。 对于音乐旋律,我就特别关注音乐的旋律,旋律优美就能让人总能哼唱。 而创造旋律的音乐家,我比较喜欢莫扎特,听说他是位有耳疾的人,但是他仍然创造出了《命运交响乐》,着实让人佩服。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一般是听不出变化的,但是对于音乐专业的人来说,他们就可以听出来细微的变化。 有个很有名的电影叫《海上钢琴师》,里面的主人公的水平和剧情的内容都让人非常动容。这部影片也因此成为经典影片,口碑很高。

音乐是一种全脑运动。急需要逻辑和理性,也需要原始的“直觉”。急需要对高音、节奏、拍子分类,进行无意识的机械处理,也需要语言功能、动作功能有意识的协调。 音乐就是音乐,它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你喜欢音乐吗?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呢?评论区可以聊一聊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