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军事里的世界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军事里的世界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军事里的世界史》是一本由冷兵器研究所 著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军事里的世界史》读后感(一):这个系列都很好看欸

这本书的格局要更宽广

这本书讲述的是世界史,从古希腊到大航海再到工业时代,武器也是从冷兵器到大规模的热杀伤性武器。如果划分到平行时期,我们又可以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呢?天时地利人和,可以人为的去创造吗?

我们似乎不是在读一本史书,而是透过这本书去接触真正的历史,去思考战争背后的故事。

这系列书读起来是酣畅淋漓非常过瘾,可是我们永远知道动荡不安的年代,对生活的伤害有多大,军事史让我们明智,学会冷静的思考处理问题,历史让我们明辨是非,学会珍惜如今的安稳盛世。

《军事里的世界史》读后感(二):军事里的世界史

在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总能让我对其中的因果颇为感兴趣。在斗争方式较为单一的时代,如果有人数,力量的绝对优势,往往能够提前锁定胜局。 最近我读了《军事里的世界史》这本书,本书在全球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以重大战役、历史人物为载体,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古人用兵,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种见解是非常独到深刻的。比如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战役,赤壁之战,就充分体现了这三点的重要性。 所谓借东风,虽然有小说描写的传奇色彩存在,但也是人们对天时的一种借力。地利方面在于曹军不擅长水战,这种因素导致曹军的战斗力大幅度降低。而人和在于此时吴蜀已结成同盟,同仇敌忾。 而在这本书中提到的马拉松战役中,希腊最终也是以少胜多。从希腊一方分析,是因为他们的重步兵有铠甲防护,得当的战术运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而在波斯一方,则是因为他们对希腊重步兵的作战方式十分陌生,同时,对战场选择的不当又让他们的弓箭手和骑兵缺乏相互配合的条件。 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因素有很多,然而当我们能够较为全面的去分析一场战争的时候,我们就会意识到一些因素是主要的,而有些因素则显得不那么重要。 战斗工具的进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这就好像你说自己的身体很健壮,也很灵活,功夫很好,但是别人掏出一把枪对着你的时候,可能你根本没有反击的机会。 正如这本书中所提到的一个观点,战争是一种复杂的艺术,仅仅依靠某种优秀兵种或体系就所向披靡,几乎不可能。 当我们具体来看的时候,士兵本身的素质,士兵拥有的装备以及将领的指挥能力,都会对整个战局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当我们去对一场战斗做出评价的时候,也需要更加全面的去分析,也许真正导致胜负关键的因素是隐蔽的,如果我们没有发现,就很难做出客观的评价。

《军事里的世界史》读后感(三):军事变革与时代变迁

继之前《军事里的中国史》之后,冷兵器研究所这次放眼世界,用一部《军事里的世界史》将我们从古希腊、古罗马一直带到拿破仑时代,从军事的视角来品味世界史。军事所反映的不仅仅只有战争,还有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政治风貌、经济发展、人员流动、技术革新等等各个方面,与世界历史变迁息息相关。

本书总体上来看脉络十分清晰,将军事世界史划分为古希腊时代、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大航海时代、工业时代五个时期,每个时期的军事都各有特色,书中也专挑那些特点鲜明且读者感兴趣的点来进行讲述,读完之后不仅对世界军事发展变迁有了了解,也对世界历史有了清晰的把握。 古希腊时代是本书中的第一部分,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为后世研究这一时期的军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书中的内容也基本上是围绕这两者展开。读过之后,不仅对斯巴达的衰落和战无不胜的马其顿方阵有了准确的认识,也更能清晰地意识到古希腊和今天的希腊是截然不同的。 可以看到,无论是斯巴达的衰落还是马其顿的崛起,所揭示的不过是随着战争发展,为了取胜,多兵种配合成为新的致胜法宝。以斯巴达为代表的曾经古希腊式的重装步兵一招鲜已经成为过去了,纵使古希腊正是凭着重装步兵一次次打败波斯,但终究敌不过更符合军事发展规律的多兵种配合马其顿方阵。 亚历山大平希腊、扫波斯、战印度,东征一路打到印度河流域,这样不逊于后世成吉思汗子孙的传奇故事,看着就让人荡气回肠。不过,随着冷兵器研究所深入研究亚历山大父子的历次关键战役,我们发现,马其顿方阵每次赢得并不轻松,敌人并不羸弱,传说中的摧枯拉朽并不存在。这就是战争,稍有不慎鹿死谁手未可知。 到了古罗马时期,比起罗马军团凭着先进的制度和严明的纪律征战四方攻无不克,更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贯穿整个罗马时期的臣子反叛层出不穷,而且越是到后期,这样的内部叛变越是频繁。罗马皇帝听起来威风凛凛,结果位子并不好坐。 随着时代变迁,中世纪之后的大航海时代到来,以及随后火器投入使用,一次次军事变革给战争的形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战术战备,都在进行巨大的革新。战争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尽管我们不愿意看到战争,但战争一次次左右着历史进程。

《军事里的世界史》读后感(四):从军事史到世界史

人类历史如漫漫长河,浩浩荡荡,跌宕起伏,其中既有灿烂的文明与繁荣的文化,也有暴虐的战争和血腥的征服。战争一方面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深刻形塑了世界史的格局。一部充满着血与泪、光与火的军事史,既是人类社会死亡的编年史,也是波澜壮阔的世界史。

《军事里的世界史》是冷兵器研究所最新推出的作品。在无数关于历史的自媒体中,冷兵器研究所是比较知名的,它创立于2014年,所创作的文章融合了历史知识与军事题材,这是冷兵器研究所的突出优势。

这本书是通过回顾世界历史上较为著名的战役,分析它们的来龙去脉,进而勾勒出一部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具体而言,本书主要分为六部分,前五部分按照线性历史,讲述了各个时代意义深远的重大战役,如古希腊时代的马拉松之战、温泉关之战、特洛伊战争,古罗马时代的奈苏斯决战、尼西比斯之战、斯特拉斯堡战役等,中世纪的大佣兵团、白佣兵团、敕令骑士等,大航海时代的费舍尔斩刀、第二次英荷战争、德雷贝尔潜水艇等,工业化时代的步兵兵种、瑞典骑兵的V字横队、普鲁士骑兵等。第六部分“读史不能没有对比和提问”则是通过古今中外历史对比的方式,提出问题,进而做出设想和解答。

总体而言,就像冷兵器研究所另一部作品《军事里的中国史》中所说的,本书不做流水账式的史料复读机,也不搞虚无主义的“玄学”归因,而是立足军事技术的细节,从多个方面和角度以军事史的眼光去探究历史上的争议性话题,讲解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战役是如何塑造今日之世界的。

伦敦大学历史学教授、《法兰西的陷落》的作者朱利安·杰克逊曾说过,我们必须谨记,军事史上那些流畅而简单的叙述与混乱而复杂的战争现实是多么不同。是的,这类叙述缺乏对历史事件的“追忆、回味、体会、发现”,使得历史的叙述沦为干巴巴的描绘与教条式的注释,从而掩埋了历史深处的深层逻辑。也即,简单的话语和粗暴的结论遮蔽了历史的真相,也无形中消解了历史的复杂性与纵深性,从而结果掩盖了原因,扁平替代了立体。在戏谑与狂欢的情绪裹挟中,我们离真实的历史与严肃的逻辑也渐行渐远了。

《军事里的世界史》在描述相关战役的基础上,还勾连出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试图描绘出决定战役的综合因素,并挖掘出至关重要的历史细节。总之,本书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十分适合历史爱好者尤其是军事爱好者。

《军事里的世界史》读后感(五):读完这本书,格局马上更上一层楼

说起马拉松,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发生在希腊历史上因为战争不小心出现的一个小插曲,可是这个历史事件背后却一点也不简单。

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多次以少胜多击败了远道而来的波斯人。当时的波斯人论装备和人数是在希腊人之上的,可还是因为轻敌输了战役。

当然里面还有很多细节我们也可以做一下了解,而这些被冷兵器研究所写进了这本《军事里的世界史》。

这本《军事里的世界史》分为六部分,分别为:

古希腊时代——地中海的第.一道光辉;

古罗马时代——帝国何以成为帝国;

中世纪——冷兵器的黄金期;

大航海时代——海军的崛起;

工业时代——冷热兵器大对决;

读史不能没有对比和提问。

当然做为中国人,我们不免会想到,国外历史的进展过程跟我们有些不一样,为什么有时候可以打败我们,有时候,我们又被揍呢?在这本书中,也有一些小节帮我们解答这些疑问。

比如说,在近代史上,我们战船据说很牛,为什么还是输给当时的洋人呢?

在这本《军事里的世界史》中,我们看到不一样的分析,那就是当时的明、清廷对船舰人员编制方面还是差距不大,关键还是当时的朝廷没有那么的重视水军。

这本书不管你是历史爱好者,还是军事爱好者,都值得你来看一看。

历史爱好者可以看到更详细的历史发展经过,而做为军事爱好者来说,里面有很多战役细节,比如说装备、战略、训练、战术、后勤、经济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