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问题来了!你怎么想》读后感100字

《问题来了!你怎么想》读后感100字

《问题来了!你怎么想》是一本由[法] 查理·德沃特 著 / [法] 卡米耶·德·古萨克 绘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问题来了!你怎么想》读后感(一):哲思绘本,适合3-99岁

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快来看这本,问题来了 妈妈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又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聊?聊什么内容?快快一起来看这本书: 《问题来了!你怎么想》 作者:(法)查理.德沃特 浪花朵朵 在祖孙俩如痴如醉,忘我地看完了这本书的时候,问题来了! 奶奶问他,你是选择写作业呢,还是选择去洗袜子? 没想到人家的回答精彩,让我吃惊,人家说我两者都不选,因为我想要玩,我还不想洗袜子,不想写字。 思维上台阶了,我一下不能再套路人家 ,二选一了 都是这本书给的智慧。 书中问题: 1.在肚子疼和耳朵疼当中选一个,你会选哪个? 宝贝,回答“我选肚子疼” 奶奶问为什么? 答:肚子疼,我去拉臭,坐马桶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耳朵疼可不好玩,得跑医院呢。 这是我没想到的,小的时候真的因为耳朵疼,半夜去的医院好受罪,后来连续用电烤耳朵,他是有记性的。 2.当问到用一只黑色的笔画上一整天或者用彩色的笔画上一个小时,你会选哪个? 两次他都选到一小时。 这让我意识到,谁说孩子没有时间概念?他是很清楚的,当问到为什么的时候,他会说他一整天能干的事情很多,干嘛只要干这一件事? 3.当再问到你是喜欢自己的手,还是喜欢自己的脚? 他断然回答喜欢手,而且说到手能吃饭,手能帮他拿碗,玩玩具,手还能… 说了很多手的好处,再说到脚的时候就是说脚很臭,天天让他洗臭袜子。 让你哭笑不得,你说孩子在想什么?你不问这样的问题,根本不知道 这本书非常有哲理,它能够启迪孩子的智慧和思维,而且呢,特别适合全家人一起来的读。 孩子因为读这本书脑洞大开,认为自己能够做一个现在的自己很厉害,而不要做小宝宝, 更认为自己不用爸爸妈妈陪睡觉,天天还能够叫爸爸起床,非常的自豪,感觉自己和大人一样有力量,很引以为傲。 当书中问到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希望自己解决呢,还是有人陪着安慰,没想到人很骄傲地讲,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干就完了,哪里来得那么多的事!” 让你是既欢喜又欣慰,孩子是长大了,你不和他问这样的问题,你根本不知道呀! 亲子共读一起来吧! @睿缘茶姐 三十年幼儿园园长,陪娃长大,日日有成长,年年胜过往 关注我更多精彩分享

《问题来了!你怎么想》读后感(二):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快来看这本,问题来了

最近跟宝贝共读一本《问题来了,你怎么想》特别适合家庭教育启迪幼儿心智。 这是一本适合全家人都来读的亲子书,书中可以一问一答,因为孩子不认识字,他需要你来为他讲解读出来,也是被奇妙的画风和绚丽的色彩所吸引。 我们竟然在一问一答中,发现打开了世界的一扇窗。 以至于热好的饭菜忘记吃了,又凉了再热第二遍。 抓在手中的一袋子圣女果也忘记洗了,竟然被小家伙在看书中快捏着吃完,才发现吃得是没洗的。 头一遍在看书,每一个问题他几乎都是二选一,后来在我的建议和启示后说,你也可以都选也可以都不选,后来他感觉这样也很好玩。 比如其中的一个问题,当问到你是希望所有的小朋友到你家里来玩,还是你期望到每一个小朋友家中去? 第一天,她说道让小朋友都来我们家,这样我可以给他们看我的玩具,还可以展示我的书籍。 我说那你就是小主人,你可以招呼每一个人,他开心地讲“没错” 那第二天还缠着要读这本书,当二次再遇此问题再问到的时候,他竟然说他两个都选, 我问为什么呢? 被这么一问以后,他又说算了,还是选一个吧,依然让他们到我们家来,我又问为什么呢? 他讲你看看要去这个家,要去那个家等我的车开着,到这家到那家,我车的油都耗完了,我不就没油了吗? 我立马对孩子是刮目相看,这个脑袋竟然思考到车要耗油厉害,这可是个经济学的问题,这个经济学的大脑都被打开了。 我开始偷笑。 到了下午午休起来要吃饭,我做了他点的菜花炒肉,当他加起第一口菜花,感觉非常好吃的时候,竟然顾不得说话给我伸出大拇指点赞, “这个拇指赞可是一个大大的奖励”, 奶奶说道“真好,哎呀,奶奶这道菜做的,可是有成绩了” 小家伙能够用他的肢体语言来夸奖鼓励你,你的心中是莫大的欣慰,什么疲惫忧思全然消失, 晚上当我在编辑视频,他站在旁边观看的时候,惊讶地说,这不是我们一起看过的有趣的历史书吗? 我说,“当然是呀,这是奶奶写的呀!” 他再次露出惊讶,欣赏和佩服的眼光,给到我那种小表情,让你又是一种大大的惊喜。 孩子的长大,身体的长大,是一天天的衣服小了,裤子短了,思维的长大,可是瞬间的感觉。 这本书可以启迪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去思考世界,思考生活,思考身边的人和事,看得见的成长。 晚上我跟宝贝聊天,我说我们在小广场玩的那个奶奶,小孙子让奶奶闭上眼睛,然后呢,孩子往奶奶嘴里放了一颗糖, 奶奶嘎嘣咬了一声,听响声肯定是颗糖,然后奶奶顺嘴说了个谢谢,小姑娘很开心, 可是奶奶又不乐意了,又说“照顾你都快把奶奶累死了,整天把我气的我都不用跟你说谢” 我跟宝贝说,我说,这奶奶说话可是有水平,如果是我,我才不会这么讲的,多好的孩子给糖,该谢就要谢,管什么累啊, 我说我们宝贝可不让我累,也不气我,每天我感受到的都是惊喜与快乐 说完我就忘记了,没想到正玩的过程中,孩子就让我闭上眼睛,要给我做个游戏,然后依然往嘴里放一个好吃的,我嘎嘣咬一个, 我说“哇,是个橘子呀,好甜呀,谢谢你” 然后孩子就开玩笑的学着那个奶奶的话说,让我乐的,哎玛,捂着肚子笑。 他知道他在逗我,依然让我闭上眼睛,再次给我不同的好吃的,而且最后橘子剩了一个,还在问: “奶奶,橘子剩了一个是你吃呀,还是我吃呀?” 我说“宝贝吃奶奶不吃了,好吃的都留给你” 嗯,宝贝还要说奶奶你吃吧,你辛苦了… 我感觉好温馨,好幸福! 可是让我想起那句老话,“争者不足,让者有余” 在孩子身上都有了领悟,瞬间感觉他特别得懂你。 与同龄人相比,我不觉得我比谁知道的多,但我知道欣赏孩子的成长,真的幸福, 感恩有你,我的世界很小,满满的装的都是你,你的世界很大,偶尔才会想起的是我。 跟同龄人相比,你认为自己知道的事情很多吗?

《问题来了!你怎么想》读后感(三):颜值与哲思兼具!一本适合全家共读的问题书

孩子的小脑袋真是个神奇的地方,里面总是充满各种奇思妙问。花花草草的问题,动物的问题,宇宙的问题,大海的问题,自己身体的问题 ,生与死的问题,人人都会问的问题,还有不能成为问题的问题。 这些问题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像1+1=2一样有明确的答案,一类就是可能有很多答案,而这些答案都是因人而异的。 所谓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当孩子问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时,不妨和孩子坐下来一起探讨下,因为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而且一旦它们通过探索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势必会让其获得成就感,同时也会爱上提问和思考,要知道天才也是从提问开始的。 另外在这种亲子互动中,父母也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重新认识我们身边的孩子

这套浪花朵朵的问题系列《问题来了!你怎么选?》、《问题来了,!你怎么想》是由法国作家查理.德沃特与插画师卡米耶.德.古萨克共同创作的亲子互动哲思绘本,每本书中都精选了35个富有生活哲理性的问题,从生活小习惯延伸到为人处世、生死问题看待,个个问题脑洞大开,直击灵魂,让孩子有话可说,甚至是说个不停。 比如这些问题,你觉得孩子会怎样回答: 你是喜欢自己挑选礼物,还是喜欢收到礼物? 做一个大噩梦,或者做两个小噩梦,你会选哪个? 在除了圣诞节之外的364天里,圣诞老人都会做什么呢? 如果我们把一条鱼放进抽水马桶里,你觉得它能游进大海里吗? 只要是自己真心想得到的东西,就一定能得到吗? 遗憾和后悔,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一点?

自己动手或者坐享其成,哪一种做法更好呢?

刚收到这套书时,孩子就书中极具幽默感的跨页插画所吸引,伴随着奇奇怪怪的问题,我和孩子玩的不亦乐乎。

在问道“在燕麦粥里倒番茄酱或者在热狗上抹巧克力酱,你更喜欢哪个?” 孩子回答到“我喜欢在热狗上抹番茄酱”。 我从中知晓了孩子喜欢的口味,也洞悉了孩子看待问题的方式,原来在他眼中,所有的选择题的答案从来不止二选一。 不得不说,孩子才是最懂生活的,反观我们大人总是不经意间把自己困于有限的选择之中。 另外,孩子也能从我的回答中,了解到每个人的口味不同,爱好不同,但并不妨碍我们爱彼此,无形中也向孩子传递着“勇敢的做自己”态度。

在问道“小孩子是不会撒谎的,这句话对吗?”孩子扭扭捏捏的回答“我觉得不对,但是我们撒谎都是有原因的,比如上次……” 就这样一个提问回答的游戏变成了亲子沟通时间,孩子如同找到宣泄口一样肆意的说出自己的委屈,我也得以窥探到,原来平时看起来快快乐乐的孩子竟然藏着这么多小情绪,两人也在彼此的沟通中让亲子关系更进一步。 在问道“有些人喜欢大声说话,是因为他们的耳朵听不清楚吗?”孩子回答“是的”。 借由这个话题,我夸奖孩子有同理心,同时引导他重新看待身边看似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当别个小朋友不愿意和你玩时,可能他心情不好或者他现在想自己玩会,又或者其实他有点害羞。 孩子听完咯咯咯的笑“原来是这样啊,那下次我先征求他的意见,要是他想自己玩也没关系。”

这套书中的每个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就如同复杂的生活一样,从来不是选择题,也不是判断题,而是一道主观题,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在寻找过程中,也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它们就如同一个魔法棒一样,总能让父母和孩子开启新的世界,去重新了解彼此,重新看待身边习以为常的世界,并学会正视自己的想法。 总得来说,这是一套很好的引导孩子深度思考的绘本。 科学家哈定曾说“所有创造是思考家都是幻想家,而幻想家主要是靠发散思维”。这套书的跨页插画也很极具冲击性,色彩丰富,脑洞大开,可以让孩子尽情的发散思维。 另外这些画还兼具生活气息,让孩子在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寻找真实的自我。

比如在看到这幅图,我家孩子就陷入思考中,我没有打扰他,因为我知道这是他在思考中审视自己内心的过程。 新年快到了,这套亲子互动绘本很适合一家人一起阅读,相信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会碰撞出很多新知,让孩子无形中学会多个角度看待世界,同时也能在每个回答中加深对家人的了解,简直一举多得。

《问题来了!你怎么想》读后感(四):35个直击心灵的问题引发自我的思考

儿童有哲学思考吗?有人说儿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哲学这个概念来自于希腊语,意思是爱智慧。哲学就是对智慧不断追寻的过程,亚里士多德曾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不论现在还是最初,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考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大的事情产生疑问。有了疑问,继而有了思考。这也正是孩子心理发展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好奇,求知是他们的生命本能,他们会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感到惊奇,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很多问题是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的哲学思考常常产生于日常生活中,既然想想象力。

《问题来了!你怎么想》是一本问题集锦,也是一本关于思考的书,当我们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可以看一看那些问题,当你在思考问题时,也是在思考自我。

著者查理·德沃特,已出版6部小说的法国作家和编剧。他1975年出生于布鲁塞尔,现居巴黎,目前是3个孩子的父亲。

绘者卡米耶·德·古萨克,法国童书作家和插画家,现居巴黎。她喜欢在画面中使用明亮、欢快、出其不意的色彩!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看东西是黑白的,所以医生会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黑白卡,增强孩子对黑白色调的敏感度。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开始接受周围的彩色世界,就需要给孩子引入鲜艳的颜色,如果长期看同一色系,可能就会让孩子视觉迟钝。彩色可以刺激孩子的视觉神经,增强大脑的活跃度。

《问题来了!你怎么想》每一页都是大面积高饱和度的颜色,在思考问题的同事可以给孩子带来视觉冲击,刺激孩子的视觉神经,提高孩子的视觉感知力,为孩子未来的艺术启蒙打下基础。

《问题来了!你怎么想》中35个问题配有35张插图,文字与图画是两种不同的媒介,为这本书的创意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设计需要创意,插图是绘本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都知道艺术的重要性,保护孩子创意和天性的重要,会引导孩子创意绘画,这也是因为孩子天生是个创意大王。

“如果把鱼放进抽水马桶里,你觉得它能游进大海吗?”配的插图是一个马桶,但这不仅仅是一个马桶,马桶的里面有海草,珊瑚,小鱼,看似一个普通的马桶,对小鱼来说,这就是它的大海。小鱼并不一定非要生活在河里,只要生活在水里,哪里都是它的“大海”。

每一幅插图都是一个创意,问题和创意的结合,帮助小朋友们用有创造力的思维观察世界,学会深度思考。

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中,当我们接触一样新的事物时,总是会被问到还有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而那些真正能提出问题的人才是真正做了思考的,只有真正明白和思考过,才会发现其中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而学会提问也是思考的前提。

《问题来了!你怎么想》里面给出了35个问题,和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当我问孩子,你觉得你比同龄人知道的多吗?儿子告诉我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懂得和不懂的,让我了解了他的谦虚。我问他你觉得小狗能懂我们人类的话吗?他认为可以,因为每次隔壁大爷家的小狗见到他总是很欢喜,是因为他总给小狗讲故事。只要是自己一心想得到的东西,就一定能得到吗?让孩子思考自己想要的东西需要争取,如果得不到怎么办?

你看到就是你看到的吗?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是我们在操纵科技还是科技在操纵我吗?让孩子用怀疑的眼光客观的看待事情,你认为做个小孩子好还是做爸爸妈妈好?让孩子换角度思考。35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可以引发更深入的思考。

不只是孩子,对于成人来说有些问题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内心,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遗憾和后悔你认为哪个更好一点?一个人在多少岁的时候最强大?小孩子是不会撒谎的,这句话对吗?这些问题也让我们思考自己,找到内心那个真正的自己。

《问题来了!你怎么想》是一本可以全家共读的问题之书,在提问中找到思考的入口,在思考中认清自己的内心。

《问题来了!你怎么想》读后感(五):比找到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

小时候,好奇心特强,看到什么没见过的、不懂的都会问“是什么?”“为什么?”。那时我并不知道,很多问题其实没有明确的答案,或者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其实,比找到答案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思考的。

《问题来了,你怎么想》这本书是一本适合全家共读的问题之书,书中有35个直击心灵的启发式提问。本来是给宝宝买的,可惜她只会说几个词,也不太懂书里这些问题的意思。亲子共读时,主要是引导她看画面。书里的问题很有趣,倒是引发了我的思考。

1.“天天盼着放假和不想放假,哪种情况会使假期早些到来?”

这个问题在当下太应景了,下周六就是大年三十,开始放假啦。因为今年不回老家过年,所以并没有天天盼着放假的感觉。以前每年回老家过年,早早地就开始盼望放假,每天都是掰着手指头数,有点煎熬。那更是思乡的儿女盼回家,盼着跟家乡的亲友团圆。

今年虽然没有特别盼着放假,但也不想在节前最后一天上班,于是请了一天假,算是犒劳下自己。好像时间过得挺快的,没几天就快放假了。怎么能让假期早些到来呢?——忘掉假期这回事,就当普通日子过,反而过得飞快,假期也到得更早。

2.“自己动手或者坐享其成,哪一种做法是更好的呢?”

常言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其实,自己动手,不光可以丰衣足食,还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还不用看别人眼色。大家总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坐享其成之后,好像从心理上就比对方矮了一截,因为自己没付出劳动,享受了别人的劳动成果,就得付出情绪价值,就得捧着对方。如果你说人家做得不好,立刻就会被怼回来“嫌我做得不好,你自己做呀”。

如果不想受他人掣肘,就自己动手。大不了辛苦点,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内心是充满成就感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3.“你认为是做个小孩子好,还是做爸爸妈妈好?”

在不同的年龄段,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小时候,我想当大人,因为可以自己赚钱,买好多好吃的好玩的,可以自由自在地玩儿,没人管束自己。那时候,并不知道,大人世界里有诸多烦恼诸多担忧,特别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山大。

长大后,我想回到小时候,因为那会儿无忧无虑的,不用操心乱七八糟的琐事,被家人捧在手心里,享受着大家的疼爱。

你看,好像我们总想得到不可能得到的东西。

当自己当了妈妈之后,我发现,带娃虽然辛苦,但有一点是很宝贵的,那就是能让我再过一遍童年!假装是陪着孩子玩儿,其实是自己更想玩儿。可以看很多很多好看的、有趣的绘本,玩儿很多以前没有的玩具。可以让自己的童心彻底得到释放。可以把自己童年想得到的教育方式用在孩子身上。可以弥补很多遗憾… 而在带娃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放松和治愈。特别是看着孩子纯真的笑容,简直暖化了。这些宝贵的体验都试其他事物无法取代的。

4.“在生活中,我们是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是应该干一行爱一行?”

这个问题对小朋友来讲有点太难了,对大人来讲,也不容易回答。甚至有人就这个问题专门写了本书《做自己擅长的事,还是喜欢的?》。书中从“天赋/能力”“个性”“兴趣”三个维度出发,配有专业的测试和解读,帮助读者完善对自身的认识,从而定位真正适合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

我倒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和干一行爱一行并不冲突,工作嘛,上班时就好好干,下班后就用业余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时候,喜欢的事情不一定能做好,特别是当它变成自己的工作后,可能就没那么喜欢了,还不如让它纯粹一些,就当做自己的爱好,不去指望它能带来什么收益。这样就挺好,上班时努力赚取六便士,下班后好好欣赏月亮,两不耽误。成年人不做选择,月亮和六便士都要。

写在最后

好的提问往往比直接给答案更能给人思考和启发,当有人跟你寻求解答,不妨问他几个问题。或许他自己就能找到解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