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经典读后感有感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经典读后感有感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是一本由[加] 戴维·A. 卡波奈尔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一):一些随想

知道自己有焦虑的毛病,试过各种方法,反抗,逃避,目前处于逃避的状态。看到这本书,我知道它是对症的药,至于是否是良药,只能通过阅读以及实践知晓。 今天刚刚读完,对焦虑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比如,自以为只有我会被焦虑困扰,其他人都可以正常,松弛地生活,为何我不可以?莫非我是怪胎,是间谍,要小心翼翼地掩饰,才能不被从人群中揪出来(想象力丰富是件好事,但在这里,它会夸大问题的严重性)。 比如,焦虑的底层,是恐惧,恐惧不确定性,面向的时态,是未来。 比如,焦虑会导致不配得感。 比如,焦虑某些时刻,是我对自己的安慰:就算我无法采取有效的行动,我在焦虑,就代表我的态度,起码我在乎。我在这里,弄混了想法以及情绪和行动之间的关系,试图用情绪替代行动。该行动的时候,只有行动是良药,情绪只会内耗。 比如,焦虑其实不是问题,也不会使得情况变差,是我主观认为它影响我的发挥。 比如,我焦虑,是因为我紧张,紧张也很正常,不代表我有什么问题。 比如,焦虑会导致长期不快乐(我确实很难让自己快乐,短期快乐都是建立在其他事物上,而非依靠自己,心力脆弱)。 比如,大脑是生物器官,不是机器,无法做到精准控制产生的想法。 比如,论迹不论心。 比如,无法做到活在当下,就是因为太过重视想法,夸大了想法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力。 庆幸自己买了实体书,之后也会经常阅读,非常精准地找到了我的病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法,甚至想找作者的其他书来看。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二):应对焦虑的另一条路

有时候我们担心的是焦虑的内容,有时候我们在担心焦虑本身,不管是哪种,“对抗”这种策略常常是无效的,cbt也不行,新的疗法尝尝怀疑人类控制想法的能力。

杏仁核和前额皮质的神经通信是单向的,前额皮质无法向杏仁核发送信号。大脑不是电脑,我们无法简单的删改代码。记忆不会消失,只有创造新的回忆,我们无法和杏仁核进行沟通,只能通过实际接触的方式训练。

焦虑症是一种craving,对舒服的渴求和对不舒服的躲避,教coping strategy只是在增加这种躲避的craving,而不是对自己自动化reaction的观察和体验,和做exposure的目的完全相反,逃避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反复观看恐怖电影才能使其变得乏味。

如果试图用发自直觉的方法解决反自觉的问题,可能就会失败,要解决反直觉的问题,就要用反直觉的方法,遇到埋伏的时候就要向敌人的方向逃跑。

1: 通过吃糖意识到“万一”的数量。

2: 不关注焦虑这个想法的准确性,而是问“你的焦虑会不会在你做重要的事情时影响你”。

3: “没错,而且”,接受一切并不断扩充。一边听着想法的喋喋不休,一边做自己的正事。

4: 重复焦虑,多次阅读焦虑句子。

5: 矛盾疗法,让来访刻意想着焦虑,因为停止焦虑的努力才是长期焦虑的根源。可以布置焦虑时间的作业,让来访坚持每天10分钟进行焦虑,很多来访会发现填不满这段时间。如果焦虑只有两分钟,重复5次来填满。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三):秋天的丰硕收获它会慢慢来,不要急

面对纷繁世间的未知与失控,你是否也曾经感到焦虑?是否也担心自己会徒掷光阴?相信卡波奈尔博士的这本《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

书本中情景式的描写让人读来起很有代入感,并且使阅读这本书变得轻松。比如举例感冒了、遭遇了抢劫…… 也许正是因为书中很多假设和案例的都是我们平常日常生活中会思考或者遭遇的,也就早就了书本阅读过程中的感同身受。

“大脑是完美的仆人,却是糟糕的主人”,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下意识想法和焦虑,但是却能一定程度上控制和缓解。 针对各种焦虑情况,书本提出了三种日常训练方法 1.“焦虑时间”训练 2.呼吸训练 3.正念冥想训练 书中指出要不抗拒焦虑,设置焦虑时间,让自己沉浸在焦虑中。又或者定期练习腹式呼吸放松、通过正念冥想体验“无为”。

“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我们寄于天地之间,不过沧海一粟,倒不如直面焦虑,在悠悠岁月里把时间慢煎细品。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四):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管他呢!

你是否因为焦虑浪费了很多时间?你是否因为自己不由自主地陷入焦虑而焦虑?你是否因为长期焦虑感到筋疲力尽?你是否因为焦虑而质疑自己甚至丧失对自我的信心?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量化社会里,我们疲于奔波,苦于忙碌,却始终找不准自我定位,时刻被焦虑紧张的情绪包围着、困扰着…… 为了拜托焦虑情绪,我看了一些心理学和精神学方面的专著和科普读物,也做了一些线上线下的心理咨询。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算是我近期的“自救指南”。 在进行书籍筛选时,这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书名透漏出的对焦虑情绪的不屑一顾又放任不管的态度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我视之重如泰山而彼视之轻如鸿毛。

令我耳目一新的是作者对焦虑的态度。书中的观点改变了我对焦虑情绪的认知,问题的关键不是寻找停止焦虑的方法或是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而是改变人与焦虑的关系,试着与焦虑情绪共存,进而最大程度上减少焦虑带来的痛苦。 本书通过建立在大量实证上的有效策略,帮助我们打破焦虑的循环,带领我们走出焦虑设下的陷阱。

作者告诉我们如何理解焦虑情绪的作用机制,识破焦虑的阴谋,不以消灭焦虑情绪为目的,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在不妨碍正常生活的前提下与焦虑和平共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试着将书中介绍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着摆脱对焦虑想法的反刍,试着去摆脱冲动,冷静、理性、轻松地旁观我的焦虑,这样真的可以在最大程度地减少焦虑情绪对生活的消极影响。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五):如何缓解焦虑?试试反向法则、AHA三步骤

焦虑一直是我的心头病,突然有一天看到《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这本书,书名有种很躺平的感觉,因而就好奇书的内容。怀着这份好奇,我打开了《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这本书。当然,也为了找到如何缓解焦虑的答案。每天空闲时间时,我心里就会难受,害怕、心慌或恐惧,很想知道根源究竟在哪里?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专门治疗各类焦虑的临床心理学家戴维·A ·卡波奈尔,他出版了四部针对焦虑的专题作品,运营者“焦虑教练”网站,并已经向9000名心理咨询师讲授过焦虑应对方案课程。可以看得出来在焦虑研究领域造诣十分深厚。

什么是焦虑呢?焦虑就是预示未来会发生坏事的想法和画面,而且你只会为你担心的事焦虑。

焦虑都有哪些状态呢?书里描述有很多焦虑状态,而这些状态大部分我都占了,比如:(1)第一章作者举得两个案例:①乔经常感到焦虑,只是大多数人看不出来而已。焦虑影响他享受生活,侵占了他的休息时间。②安和不认识或不熟的人交往、和上司或权威人士打交道以及参加集体活动,她就会紧张和焦虑。(2)万一我爱的某个人去世了,怎么办?万一我得了癌症,怎么办?万一乔看出来我很紧张,怎么办?这些问题我也有想过过。而这个“万一”句式恰恰是长期焦虑的核心。

同时,我还回顾了自己过去的焦虑想法,我把其中一些罗列了下来:(1)午休时总睡不踏实,担心迟到,心慌。(2)晚上准备睡觉关灯后的一段时间,就会胡思乱想,担心自己得癌症,担心自己的亲人去世,恐惧。(3)有时候跟人聊天,说出了一些话,担心别人对我的看法不好。

书里将焦虑分为可以改善的普通焦虑和妨碍正常生活的长期焦虑。通过分析,看来我是处于长期焦虑状态的。而我以前最常用的对抗焦虑的方法是:逃避,认知重建,转移注意力,停止思考,依靠美食、书籍、手机的安慰,避开焦虑的导火索(也就是减少对相关信息的接触),其中我觉得有点效果是认知重建,依靠美食、书籍、手机的安慰,避开焦虑的导火索。

那用什么方法来缓解焦虑更有效呢?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反向法则。还配合举了一些例子,影响深刻的有两个:(1)一只狗挣脱绳子后,如果我去追它,它就会逃跑。但如果我反过来逃跑,它就会来追我,于是,它在追上我的时候,我就能抓住它的项圈。(2)假设你要去参加一场家庭聚会,因为一点小意外,被安排在“争论叔叔”旁边。他很喜欢与人争论。他喜欢跟人聊天时唱反调。但是你只想好好吃顿饭,不想争论。他如果找你聊天,该怎么办呢?我当时看到这里,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您说的都对。”这就是采取跟直觉相反的策略。想应用好反向法则,作者提出了应对长期焦虑的策略AHA三步骤:(1)承认:向自己承认自己的焦虑,并接纳它会伴随自己生活的事实;(2)顺应:像迎合争论叔叔一样顺应焦虑想法;(3)行动:继续完成现实生活中重要的事。

学会需要一分钟,掌握需要一辈子。任何改变都不会一蹴而就,我要从改变自己看待焦虑的态度做起,练习、坚持这三个步骤,终有一日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