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读后感摘抄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读后感摘抄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一本由(英)罗伯特•斯特恩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4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读后感(一):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克尔凯郭儿的《恐惧与战栗》开箱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克尔凯郭儿的《恐惧与战栗》开箱_哔哩哔哩_bi

本书是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之一。作者斯特恩是黑格尔研究领域的专家,书中对《精神现象学》,尤其是黑格尔思想的辩证特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从客体、主体、理性、精神、宗教等多个角度深入黑格尔思想。除了《精神现象学》全书的导论式概览外,本书在每章结尾写有内容概览和延展阅读书目,并介绍了《精神现象学》的成书经历和接受史,等等。本书逻辑流畅、语言扼要,以一种简明的方式扫去了笼罩在黑格尔该著上的雾霭,启迪和激励着读者有勇气走进黑格尔的这部巨著。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读后感(二):走近黑格尔

哲学无处不在,不仅包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也对一些更加深入的,本质的问题有所探究。哲学作为一门学科,自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最近我读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这本书,本书逻辑流畅、语言扼要,以一种简明的方式扫去了笼罩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雾霭,启迪和激励着读者有勇气走进黑格尔的这部巨著。

人们在生活中有一种认知偏差,会出现“二分法谬误”的想法,比如认为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或者某个人一定要么是对,要么是错。

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简单地将世界上的人或者事情,划分为对错或者好坏,能够减少我们的思维负担。然而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就可能会忽略掉一些细节,错过事实的全部。

为了表明一个立场是错误的,黑格尔不认为他可以径直地告诉你,从他自己的立场看它为什么是错误的,因为那会假定他的立场是正确的——然而,这是需要得到确立的,而不是被独断地视为理所当然的。

我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然而当某个问题出现,或者某段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只有某一个人应该负责任。

黑格尔不轻易做出“某件事正确或者错误”的判断,而是认为如果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必须首先假设自己是错误的,然后再证明自己的假设是错误的,从而证明自己是对的。

这种思考的路径是奇特的,有创意的,从逻辑的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问题。

“如果中介或反映不被理解为绝对的积极环节而被排除于绝对真理之外,那就是对理性的一种误解。正是这个反映,使真理成为发展出来的结果,而同时却又将结果与其形成过程之间的对立予以扬弃;因为这个形成过程同样也是单一的,因而它与真理的形式没有区别,它毋宁就是这个返回于单一性的返回过程。”

这就好像,三岁的自己与六十的自己都是“我”,但这两个我却是不同的。我们需要经历岁月的打磨,需要经历时事的挑战,等我们到了六十岁,就会变得更加沧桑,也更加豁达。这不一定意味着六十岁的我们就比三岁时的自己更加高贵,重要的是认识到变化,也找到真实的自己。

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这变化是这样一种解释,它不仅没有解释任何东西,而且很显然,尽管它假装要说出某种不同于已经说出的东西,但它实际上根本没有说出任何东西,而只是在重复同一个东西。

整个世界按照黑格尔的哲学就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绝对精神从基本的意识出发,通过理性的否定,否定理性的否定,最终达到绝对精神的阶段。

不得不承认的是,黑格尔的理论是比较难懂的,但是我们一旦理解了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大概也是哲学的魅力之一。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读后感(三):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读

黑格尔认为,哲学不是只向少数人开放的,而是向所有人敞开,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哲学。 对黑格尔的哲学感兴趣的人很多,可惜要想进入他的思想世界却并不容易,这背后有非常宏大的哲学传统和概念框架。这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的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为大家带来了一本不错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读,作者Robort Stern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黑格尔研究专家,这本书由丁三东老师译出,如果你对黑格尔感兴趣,那么它可能是引导你进入黑格尔哲学的一把钥匙哦! 其实我一直挺惭愧的,我导是做黑格尔起家的,但我对黑格尔却一头雾水,而做现象学也跳不过黑格尔,正好我下学期要上《精神现象学》的课,非常开心的机缘收到这本书,正好做个预习哈哈。 毫无疑问,这本书是一本对《精神现象学》的解释性著作,但是它却不是传统的评注,而是在每一部分揭示出黑格尔主要面对的问题,他的论证框架,其他解释者的得失,以及提出引发读者思考的进一步的追问。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也跟着黑格尔,进行一次哲学历险! 这本书有对黑格尔和他的时代的介绍,让我们不会显得离他太远:“人们通常认为,黑格尔这个人顽固、墨守陈规、浮夸、野心勃勃。然而再一次地,我们得要谨慎地对待这些评价,因为他显然也具备一系列美德,包括忠诚、理智上正直、身处逆境不屈不挠、笨拙得可爱,以及在我们今天看到的肖像里,冷峻的外表下隐藏的乐观、幽默和深情的能力。”这么看来,每次看到黑格尔的一脸冷冷的表情之下也有一颗火热的心! 核心理论部分,当然可能需要一点哲学概念的基础,作者对《精神现象学》对论证的讨论也是娓娓道来,我们可以看到,从“对象的辩证法”到“主体的辩证法”,再到“理性的辩证法”“精神的辩证法”“宗教的辩证法”,《精神现象学》把这些单独的、孤立的环节以此展示出来,它们自身并不充分,最后需要通过哲学(知识的科学)来帮我们抵达绝对知识所要求的辩证的观点。 通过这本书,也许你会看到和哲学史教科书上不一样的黑格尔,书后给了很多参考文献,以及进一步阅读的书目,我一直相信,一本好的哲学书不在于给你一个固定的答案或教条,而在于向你开启多重问题的方向,引导你发问,开启你的哲学探索之路!就像作者说的:“只要黑格尔的那些问题依然是我们的问题,《精神现象学》就会一直是属于活的当下,而不是属于死的过去。”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读后感(四):如何轻松阅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德国19世纪唯心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精神现象学》是其创作的第一部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07年,主要叙述了人类精神从最基础的感知到自觉的演化过程,他将这一发展阶段称为人类意识在历史中所经历的发展阶段的缩影。

该书思想包括了心理学、道德、宗教历史在人的精神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并初步建立起黑格尔体系的基本轮廓和基本概念,故在阅读理解上尤为晦涩难懂。

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推出,谢菲尔德大学哲学教授罗伯特•斯特恩编撰的这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将逐章节解读黑格尔的原著作品,全面梳理黑格尔思想,助你轻松阅读黑格尔的经典著作《精神现象学》,让晦涩难懂的哲学思想经由作者的权威导读以一种简明扼要的形式展现出来。

罗伯特•斯特恩出版有大量关于康德、黑格尔和先验论证作品,是黑格尔研究领域的专家,故对于黑格尔哲学思想颇有一番见地。本书将从黑格尔思想的辩证特性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读,旨在经由多个角度的解析,让读者深入认识这部影响巨大却又极具争议的著作。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从本质上来讲,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是一部解读人性的书,它将探索人类是如何从低级精神状态向高级精神状态的演化。了解黑格尔的人都知道黑格尔哲学主要有三个基本原理,即实体既主体、否定辩证法、真理是全体,他的哲学思想不仅批判了康德的物自体、费希特的自我产生外物的唯心观点,还对独断论以及没有结论哲学家进行了批判。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称它所描述的就是科学本身或知识的这一生成过程,是人类由抽象感性认知到知觉的一种转变。他认为用事物的概念来把握个别事物,当需要用其他事物来证实该事物的确定性、特殊性和本质时,这时便会建立其主观与客观、真理与错觉、属性与本质的对立概念。

作者在这部导读作品中分别从客体、主体、理性、精神、宗教等多个角度解析黑格尔思想,让我们看到规律的客观世界与自我认识的世界相对立的区别,而这也正巧切合现代人所讲的那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与现象世界相对立的现状。

作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权威导读,本书确如亮点解读所述:任何人想要认真对待黑格尔对西方哲学的贡献,都很有必要阅读本书。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读后感(五):如愚见指月,观指“亦”观月

有人曾说,现代人活得空虚又偏执,是因为丧失了思辨的能力。如果想要领会思辨的张力,就不能不了解黑格尔。

黑格尔的最大功绩在于阐述了运动、变化、发展的思想,提出了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并运用于他所研究的各个领域,为后来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思想发展都提供了肥沃的养分,他的辩证法思想被马克思吸收,成为我们较为熟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德国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结合了前人费斯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和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建立了唯心主义的完整思想,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占据无法取代的地位。

黑格尔一生的著作很多,从早期追随谢林,到形成完整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定位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经历三个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也称之为: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这本《精神现象学》就是 “精神哲学”的精髓。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又分为三个阶段: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主观精神又包含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所以可以说精神现象学是研究的是意识是如何一路走来,意识是如何逐步发展变化,最终抵达绝对精神。

另外读《精神现象学》之必要性还体现在,这本书代表了一个分水岭,这不仅因为这部作品里首次明确地辨识出了黑格尔与谢林之问的一些关键性区别,还因为,黑格尔正是在这部作品里才对他的前辈们关心的那些问题最终开始自己独特的探究,开始采取一种被辨识为 “黑格尔式的”观点。 黑格尔自己也意识到无论他要完成的是什么学术体系,它都需要某种导论,而《精神现象学》就旨在充当这个角色。

然而,即便已经知道《精神现象学》的重量,仍然无法直面这本书的艰涩难读程度。甚至有人称其为最难读懂的哲学书之一,松散,反复,观点内的自相矛盾,让初读者都痛苦不堪。那么一本精良的导读可以说是接近大师的最佳手段。相比于专业哲学解读,这本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更具普适性,清晰的逻辑拆解,简明有力的观点概括,关联黑格尔的核心思想和其他作品,即便是“门外汉”也能做到阅读流畅,在建立了理论架构认知之下,跟随着作者逐步消化;相对于笼统的阐释和文本再生,它依循原文本的脉络,又做到了细致的逐章逐节剖析,并附上原文对照,在每个章节最后还整理了内容概要,帮助回顾和加深理解。

导读难免会以作者的主观理解出发,所以导读的优异程度取决于作者本身对《精神现象学》的研究理解。本书作者罗伯特•斯特恩是黑格尔研究领域的专家,出版有大量关于康德、黑格尔和先验论证作品,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理解具有权威度,这是读懂晦涩的海外著作要过的第一关。对于中国读者,第二关就是翻译质量了,作为一个非哲学学习领域的“素人”爱好者,读这本书有种意料之外的流畅,这就要归功于译者丁三东老师。作为武汉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教学研究工作,过往还出版译著《康德的先验观念论》、《黑格尔导论》、《黑格尔与现代人的自由》等,在专业之外,更懂得授人的技巧,让文章的翻译质量更胜一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