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读后感锦集

《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读后感锦集

《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是一本由邓树明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页数:20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读后感(一):很好的入门书籍

很好的传播研究方法入门和检索书,看完对研究方法的规范性有了更好的认知。书中不以“定性”和“定量”作为区分,而且分为【实用主义范式、解释主义范式、逻辑思辨范式、计算机研究方法】,这比一味地区分定性/定量清晰得多,比如思辨性研究没有定性研究中“亲征”的部分,因为并不能强行归为定性研究方法。

这本书配上邓树明老师的公众号【传播学龙门阵】一起食用更佳,公众号里关于“问题意识”那几篇文章对我也很有启发。

不过,有个小疑惑:书中说“文化批判学派从创立之日开始就明确反对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但阿多诺在与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心理学家们完成的权威人格研究中就用实证的方法支持了阿多诺的批判性概念,所以我对这种称批判学派反对实证主义研究的观点存疑。 一些记录: 文献分析法是研究方法,其对应英文是document analysis,而非literature analysis,部分人认为它不是研究方法则是将“文献”理解为了literature。

文本分析法不具备“亲征”的过程,因此并非定性研究,但是属于解释主义范式。 文本分析法有三个理论取径: (1)“新批评”法; (2)叙事学方法:罗兰·巴尔特提出了三个描述层范畴: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符号学方法。 最近读的论文“The “Fox Eye” Challenge Trend: Anti-Racism Work, Platform Affordances, and the Vernacular of Gesticular Activism on TikTok”用的就是叙事学和符号学结合的方法分析Tiktok上行动主义的特征。 标题多为【问题+结论】的结合,如《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

文献梳理部分有三大主要作用: 一是回顾研究动态,发现研究空白或不足,从而提出研究问题并表明其价值; 二是为概念操作化提供依据,也就是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将抽象的研究问题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性概念,甚至借鉴别人的操作工具比如量表等; 三是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在量化研究中则进一步体现为提出研究假设。 其中,提出研究的问题是最核心的任务。

《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读后感(二):研究方法是学术研究的核心与根本

相见恨晚。若早看这本书,我估计会很热爱传播学。

这本书打消了我的一些偏见,如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态度上。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并非二元对立,也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适合与不适合的差异。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也是学术不同的价值取向,并无价值高低,我在之前一直不能对脱离实践的理论研究嗤之以鼻,这是错误的。再者,新闻传播学具有人文与社科的双重特点,新闻学人文气息浓厚,传播学极具社科底色,因此我们不应以传播学驯服新闻学,更不能忽视新闻的人文特点。

本书以方法论为统领,以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三大范式:实证主义范式、解释主义范式和逻辑思辨范式为主导,在范式下讲解研究方法,很清晰地理清了传播学的研究方法论与规范要求,体系化地梳理了传播研究方法,是一本价值极高的学术教材。 接下来,我将思维导图放置在此

《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读后感(三):自用笔记——《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XMind思维导图

对于工具性的书籍,边读边用xmind做笔记无疑是最高效的阅读方式。

邓树明老师在前五章立下了许多条传播学论文写作的硬性要求,但对具体的研究方法并未深入讲解,因此本书还需配合风笑天老师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一起食用。后面的章节属于“道理都懂但是又能怎样”的部分,读起来略微疲劳。

我的笔记比较细致啰嗦,适合初入写作大门的同学。

其中第四章的《解释主义范式》是我认为最精彩的章节,这里很好地厘清了文本分析法vs话语分析法、框架分析法vs扎根理论分析法的区别,并对民族志研究法的一些常见错误认知进行了勘误,读完后你或许就会知道随便去现场走走的研究方法压根不算方法;对于第七章的失败范文分析,我只选取了一些个人认为需要着重避免的陷阱进行记录。

由于字数和格式限制(8831个字真的太多了),在这里仅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我的阅读笔记,希望为有传播学论文写作需要的朋友带来帮助。

若需要清晰版PDF文件或XMind源文件进行二改,可豆油联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