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托尔金的袍子》读后感摘抄

《托尔金的袍子》读后感摘抄

《托尔金的袍子》是一本由[美] 里克•杰寇斯基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托尔金的袍子》读后感(一):书商八卦录

读毕,广播稿成集的一本20世纪文学真本八卦故事。

作者有文学教育背景,发现珍本书的利润空间毅然投身其中,从来与人打交道最有趣和丰富多彩,尤其是从事珍本书的交易和收购。故事很多,能讲出来已经是不容易。读之兴趣盎然,唯有未配任何书籍图片稍有遗憾。

类似的职业国内早有,但由于我们的学术传统和收藏家经济能力,百多年历史的书还不能有如西文书一部(册)拍得几十万磅的价值。一言之,还需要继续发展经济,经济基础才有文化繁荣。

《托尔金的袍子》读后感(二):19部名著珍本经手内幕

书的护封面,草绿为底,层层叠叠堆起来的书椅上面,斗篷男正拟着超市小票搬垂叠下来的待售书目,似乎正是作者的画像,这份工作,有乐趣,但也坐得悬。

辞去大学教职,一头栽到珍本收藏、买卖的天地中,成功用自己的兴趣爱好,赚了一钵又一钵钱,但这种二手或者更多手倒卖,考验的是眼力、人脉和对宝藏书要尽量舍去占有的欲望,即使做到这些也仍有失落怅惘,有投诉纠纷。作者就把其中的经历,放到一本本书的筐子里,给你倒豆子般撒出来,让读者看到了又一行业的甘苦。

因为知道我喜欢书话类,六月的某一天,楼下书店小姐姐将这本2021年新出版的书,送予了我,感谢感谢哦!现在读完了,也不负小姐妹一番心意了。

《托尔金的袍子》读后感(三):这本笑到打滚的文学八卦史,我该拿它怎么办

这是一本汇聚了文坛巨匠的八卦之书,也是一场萦绕着刺激评论的文学盛宴。

阅读之前,先来了解下作者:

里克·杰寇斯基是专门收集世上传奇珍本的美国书商;而这部作品,则是他寻找或出售19本名著珍本时,所了解和亲身经历的巨匠八卦;

创作文学的人性格本就怪异,而文学大师们各种无厘头的经历,在里克美国式的风趣表述下,更加让人捧腹大笑~

随便拎出几个,都让人感觉无法控制自己——

比如英国作家劳伦斯写出《儿子与情人》这部经典,竟是因为摆脱不了具有超级控制欲的母亲;当他以虔诚心态去拜访曾经导师时,顺便还拐走了风情万种的妻子!

比如内容暴露的《洛丽塔》刚出版,就被评论家们批的体无完肤,甚至还殃及到同名小镇被迫改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笑星古诺丘更是扬言——等洛丽塔长到18岁再去读这本书!

比如因《麦田里的守望者》而家喻户晓的美国作家塞林格,从出名以后他就要绞尽脑汁逃避想为他写传记的人群;最后不得已逃到偏僻小镇度日,又被外界疯传江郎才尽!

再比如堪比奇葩的王尔德,因为创作《道林·格雷的画像》带有性取向色彩,被死对头告上法庭;本占尽主场之利的他,却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妙语连珠,反倒给自己做实了罪名;而刚刚刑满出狱的他,又傻乎乎和同性情人重归于好,最终心甘情愿地走向了毁灭~

在这些匪夷所思的八卦趣谈中,曾经只存在传说中的神圣巨匠们,也褪去了耀眼灼热的光辉,变得平易近人;我们以为文人清高,但《蝇王》作者戈尔丁却期待着手稿卖个让自己衣食无忧的好价格,我们以为文人远离是非,但《动物庄园》的作者奥威尔,因为苏维尔神话的负面影响,坚持在作品中内涵斯大林猪……

他们太离经叛道,有些做法让人摸不到头脑;但每部作品问世时的曲折经历,以及为“是否改动和删减”做艰难选择的过程,我们亦能看到这些追梦人为捍卫初心和理想而做的种种努力。

捧起这本书前,从来没有了解过名著珍本的价值和意义;这些贵重的收藏,对我而言也如万年星光遥不可及。

在啼笑皆非的阅读体验中,翻阅完这本书,我对穿越遥遥时光的珍本,

虽没有生出向往之情,却多了无法言诉的敬畏和尊崇。

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和温度的,而承载着作者饱满情感和思想的这些文献巨著,在时光细致般的雕琢中也有了历史的层次感,它们点燃着烈烈的精神火种,在浩瀚磅礴的时光中熠熠生辉,这其中的神圣本就无可取代…

也愿这部记载巨匠八卦的幽默好书,也成为你必不可少的枕边读物!

.

——我是初拾,我们下期见——

文学八卦|豆瓣好书|读书笔记|精彩书单

外国文学|经典名著|名家随笔|精神读物

《托尔金的袍子》读后感(四):书有书的命运

“书有书的命运。”——拉丁谚语 有这么一位作家,却接着说道:“更可悲的是,没有人能预先知道什么书能受到读者们的青睐。” 于是,世界上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爱书人,“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幸,这千千万万的读者大致可以归位3类。 第一类:因为“置身书之沧海,过眼书的云烟”,而“绝不和经手的书有太多感情瓜葛”的书商或珍本书商。 第二类:“视聚书如性命,宁可亏待肉身也不能委屈藏品,甚至翻翻书页都担心它会折寿”的图书收藏者。 第三类:伍尔夫笔下的“普通读者”——对书的物质形态和价值持“空观”,从文字中汲取纯净精神的“阳光”和“水分”构成了终极的乐趣。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第三类,而本书的作者却不属于任何一类,他是穿梭于三类之间的普通读者、收藏家、珍本书商以及作家。 这本书的出版与一部BBC的纪录片《珍本书,奇怪人》有关,其中有12章的内容在节目中播出过,后来,作者又重新整理了19本书的故事,集结出版了这本描述书之命运的书。 另外:这本书的英国版本叫《托尔金的袍子》,因为写《魔戒》的托尔金老爷子是英国人;而它的美国版本叫《纳博科夫的蝴蝶》,因为写《洛丽塔》的纳博科夫是美国人。 (这波操作666。) 接下来,选取一些书的有趣故事: 1、《洛丽塔》 作为一本“青涩”小说,美则美矣,其出版过程却是一波三折,纳博科夫最早是俄国人,用俄语写作;辗转流落欧洲,改用法语写作;再加入美国,改用英语。但美国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洛丽塔》,他又跑到英国。 原本美国的德克萨斯州有一个叫作“洛丽塔”的小镇,在这本书火后,觉得丢人,改名为“杰克逊”。还有人直接攻击这本书说:他要再等上6年,等洛丽塔长到18岁时,再去看这本书。 无论如何,欣赏一下《洛丽塔》的开篇: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我的罪孽,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沿上腭向下轻轻走三步,第三步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早晨,她是洛,平平凡凡的洛,穿着一只短袜,身高4英尺10英寸。穿上宽松裤,她是洛拉。在学校,她是多莉。正式签名时,她是多洛蕾丝。但是在我的怀里,她永远都是洛丽塔。” 纳博科夫喜欢收集蝴蝶标本,所以才有《纳博科夫的蝴蝶》这样的书名。 2、《霍比特人》 有被击中心巴的的一本书。 《霍比特人》是托尔金构建中洲魔幻世界的第一部作品,当时的他还是一位研究古代语言的教授,但从小就有对魔幻世界的幻想,终于成书,将书稿交给编辑,编辑拿不定主意,让自己10岁的儿子做决定,那小朋友被迷住了,编辑于是出版。 袍子,是托尔金世界中的一个零件,一件法器,一种气质担当!比如“灰袍甘道夫,白袍萨茹曼和褐袍拉达加斯特”,袍子是巫师们的特征之一。 而作者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一件托尔金穿过,并缀有托尔金标志的旧衣服(袍子)。 他把这件袍子以550英镑的价格,卖给了一位美国学者,他穿着它出席大学的年度学位授予典礼。 3、《道林•格雷的画像》 王尔德一语成谶的书。 王尔德与柯南•道尔比才华,于是两人同时给编辑交了书稿—— 《福尔摩斯之四签名》VS《道林•格雷的画像》。 故事梗概: 格雷是一位长相俊美的贵族少年,他向自己的画像许愿:使自己永葆青春,所有岁月的伤痛让画像承担。 之后,他开始玩弄感情,导致女友自杀,画像变得越来越丑,他本人却青春无限。 18年后,画像已经面目全非,格雷举刀刺向画像,自己却离奇死亡,画像诡异得变得再次崭新、青春。 现实中: 王尔德也请画家为自己画过一幅肖像。肖像完成后,王尔德满怀喜悦地凝望着那幅画,却哀叹道:“多么悲哀的事情啊!……这肖像中的人将永不变老,而我却会年华老去。要是能颠倒过来该多好呀!” 自然,要让二者相互对调,只能借助艺术手段才能实现。王尔德也把自己活进了艺术之中。 4、《尤利西斯》 问:拥有一本《尤利西斯》的首版书会怎么样呢? 这部20世纪最伟大的意识流小说,原版有114万字,读起来几乎能让所有人抓狂。 答:那就更应该束之高阁,永远不如翻它了。 5、《笨蛋联盟》 就像文森特·凡·高从不知道自己是文森特·凡·高一样,图尔(《笨蛋联盟》的作者)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名字会变戏法,成为被顶礼膜拜的对象。 写出这本书的作者,没能坚持到自己的书出版,32岁自杀,他母亲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作家,奔波11年,让图书出版,“成为20世纪出版史上最趣味盎然、最悲怆感人,也最振奋人心的一段故事”。 6、《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本,童年记忆。 J.K.罗琳笔名的来源: 因为她的图书经纪人认为:“女孩子通常喜欢读男作家写的书,而男孩子则不会读女作家的书。”于是,就把她的名字做了性别模糊化处理。 还有小时候听说的罗琳励志故事:穷困潦倒,付不起暖气费,只好到咖啡馆里写小说,最后成为小说家中的首富。 书中罗琳辟谣:去咖啡馆写作是为了——不想因为煮咖啡而中断自己的写作思路。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有趣的图书故事:《麦田的守望者》、《蝇王》、《动物庄园》、《在路上》、《彼得兔》(对就是绘本)等等。 不再一一记录。

《托尔金的袍子》读后感(五):Habent sua fate libelli (书有书的命运)

标题选了这句一翻开书就能够看到的推荐序里的话,“书有书的命运”。仔细想来,书同人一样,人也有人的命运。

世界上爱书之人那么多,有普通读者,有痴迷其中者,还有在商言商者。相必大多数人要自动归入第一类和第二类中,但极少有人能将三类人的特质融会贯通,这本书的作者里克·杰寇斯基。

里克·杰寇斯基可以说是“爱书人”里的佼佼者,因为他既满足了收藏书的愿望,又倒卖珍本书从中谋了不少利润;既将自己文学博士的身份发挥得淋漓尽致,又从中结实名家大师和收获了无穷快乐。最后还在BBC播出自己的经历——Rare Books, Rare People, 彻底修订与改写了文稿内容以编书成册,集成了这本《托尔金的袍子》,可谓是将这段传奇生涯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经过他手的珍本书,全部都是20世纪英美文学佼佼者的上乘之作: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托尔金的《霍比特人》,海明威的处女座《三故事与十首诗》,奥威尔的《动物农场》,还有前些日子国内出版社竞相再版的《在路上》等等等等。囊括了这些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令收藏家们趋之若鹜的这些书的珍版故事。这么一说,不由得感到此人绝非普通人,大有奸商的架势,谋到的利润也让人嫉妒得要命。

本以为这本书只是作者对慧眼识书能力的炫耀,又或者是牟利的欣喜。实则不然。

看过一些文学相关的评价类书籍,有毒蛇幽默的毛姆的文坛八卦,也有类似《巴黎评论》这类客观权威的评论,但大多数都是从作者或者作品本身的角度出发。这本《托尔金的袍子》中介绍的,全然是以一个书商的角度,将书香气和铜臭味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藏书界“尔虞我诈”的八卦,其中穿插着书籍出版时的波折故事,和后来书籍辗转流浪时的遭遇。带着小市民的眼光来看,书中最让我乐不可支的情节就是每每作者以高价将书倒手后遇到了更高的出价,一边懊悔又一边自我排解。

一直以来,无论文人也好,还是藏书家也好,抑或是普通读者也好,审视自身的目光有如对待自己书架上束之高阁的书,清高而不可一世,睥睨着书架下的烟火纷乱。鲜少有人将书和金钱相提并论,不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调侃,而是买书要花黄金屋的窘迫。没人愿意将窘迫暴露在外,但此书中里克·杰寇斯基却把现实最真实地摆在眼前,探讨起书和金钱的关系。而且这位“奸商”也有自己的原则,面对《哈利·波特》的校勘本也不为所动,只选择自己认为经典的书目,在书和金钱之间选择了文人的气骨。

就像开头所说的,书有书的命运,人也有人的命运。不是每个人都是里克·杰寇斯基。你我也不过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藏书家。若对我的说辞不服,不妨问问自己,得了手的好书,舍得转手而出吗?光是想着这个问题,我就心疼得可以被诊断个心律不齐了。

我就常常和朋友们说,喜欢一本书就一定要先备上三本。一本拿来借人或者安利,一本用来自己细细品读慢慢翻阅,书角磨得毛糙甚至出现了褶皱也不心疼,全当是阅读的证明和岁月赋予的痕迹,最后一本定要束之高阁,连那塑料封皮都不舍得拆开,生怕书页落了灰尘或者变脆变黄。

三毛就在她的随笔里讲:“不太向人借书回家。借的书是来宾,唯恐招待不周,看来看去就是一本纸,小心翼翼翻完它,仍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不能入化境。也不喜欢人向我借书。每得好书,一次购买十本,有求借者,赠书一本,宾主欢喜。我的书和牙刷都不出借,实在强求,给人牙刷。”

每拿到一本书,第一件事定是要小心翼翼剥去它的外衣来检查它的装帧。一个百分百外貌协会会员是不会放过挑剔外表的机会的。这一点不知也算不算得上我的癖好。

这本有望成为“一世之书“的”一时之书“当然要符合它的身份,拿在手中保证了精装材质,既不至于太过厚重,又不会轻得没手感。外面一层浅绿色的封面看着便觉得活泼有趣,内里定是嬉笑怒骂的文章。拨开外层之后,内里是橘红色硬壳,正面还刻着凹下去的所介绍的19本书的名字。撞色差异也宣告着这本书内容的跳脱之处,好像要告诉读者一本书的表面和背后的故事往往存在着出人意料的反差。刻进去的凹字给人一种这些书生来就是要被束之高阁的感觉。

让人颇感舒服的一点便是没有护封的设计,而是将推荐之语贴心地贴在了塑料封皮上,成功解决了不知道该如何保存护封的烦恼。不由得让我想起来里克·杰寇斯基与丹尼斯·惠特利的《儿子与情人》的护封的趣事。作者说在现代图书交易中最奇怪的事之一就是:一本书的护封价值是书籍本身的10倍之多——有时还会更高。书要是缺了护封就被认为是残缺不全的。确实如此,扔了可惜,留下无用,还容易不小心被破坏,让多少藏书家烦恼。而《儿子与情人》的护封,因为印有作者本人撰写的小说内容摘要而身价倍增,成为被顶礼膜拜的圣物。着实抓住了藏书家们吹毛求疵苛求完美的心理。

托尔金的袍子也好,纳博科夫的蝴蝶也好,是书商狡猾的鱼饵,也是藏书者愿为上钩的自觉。人有人的命运,无论是哪一种读者,知晓其中的猫腻,也会心甘情愿地走进圈套吧,因为我们可是爱书人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