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母爱的羁绊的读后感大全

母爱的羁绊的读后感大全

《母爱的羁绊》是一本由[美]卡伦· 安德森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一):从认识自身开始,正视母亲的爱

读了美国作家卡伦·安德森的《母爱的羁绊》,在本书中,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来访者的经历,还原了每一场女儿与母亲之间可能的冲突场景,向女性展示了如何在不感到内疚、焦虑,且不用母爱做出改变的情况下,与母亲在情感上建立起健康的界限,以便让人能一步步克服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与影响,从而发展出基于真实自我的价值观、愿望、需要和爱好,让我们获得足够的知识和力量,还可以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喜欢也更尊重自己,从而成为生活中熠熠生辉的大女主。 看这本书,是因为我有个没有边界感的母亲,并且还有一个“一手遮天”的父亲。从小在他们畸形的爱中长大,令我感到特别窒息,特别绝望。而这本书,也正好可以解决我之前和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到我的将来。其实不管是母女之间,还是父女之间,不仅有伟大的“母爱”、“父爱”,也有隐秘的伤害。 从小到大,我不否认我的父母是爱我的,但爱的过程中似乎总缺少一些方法,也总有一些打击存在。父母身上的特质塑造了女性看待自我、世界和人际 关系的视角。 孩子未来遇到什么样的人,进入什么样的亲密关系,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当父母的在养育里已经十几年如一日的把答案写在了你的潜意识里。 但是,现在社会真的过于强调原生家庭了,成年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认知摆脱原生家庭的羁绊了。但是有的人只会拿原生家庭做挡箭牌,去掩盖自身的问题。其实根本还是在于人本身,如果一个人真的一直逃避自我,推卸责任,不管是原生家庭,还是配偶子女,都会成为他人生不幸的理由,只能说这样的人真的挺悲哀的。 总体来说,这本书简单易读,外国人的思想不能够全部被我们的观点所接受,但是至少这本书可以让你意识到目前的母女关系是否处于健康状态,只有意识到问题本身,我们才可能对这种不 健康关系进行改善。

#丁玥读书@丁玥读书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二):面对炙热的母爱,我们该何去何从?

都说母亲像寒冬里的太阳,温暖着我们。但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这样,她也有可能是酷暑的太阳,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反抗吧!道德的谴责和孝心总出来捣乱。不反抗吧!自我意识就像晴空下的云朵,慢慢消散。 面对母亲的羁绊,我们该何去何从? 《母爱的羁绊》中介绍了一种不需要母亲改变,却能让你更自由的办法。该书由Mare社区创始人卡伦•安德森所著,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教授倾情推荐。卡伦•安德森通过介绍自身与母亲以及别人分享的母女经历,通过思维—写作—实践,详细解释了母女之间的羁绊,并了解它们,提炼出与母亲建立健康界限的办法,为自己赋能并解放自己。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重新认识自己。在处理母女关系之前,请秉持着客观、同情、欣赏以及好奇的态度再次认识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和母亲形成什么样的关系?你的感受是什么?并把它们一一写下来,去了解那个真实的自己,不管这个真实的自己是好的、坏的、还是丑陋的。 和自己和解。你要知道你有权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母女关系中,我们总在无意识中渴望得到母亲的关注和认可,因此不得不按照她希望的方式成长。“你不够好。”、“你比别人差。”、“你太胖!”母亲的这些评价总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个可怜虫、是个失败者。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你要坚信,你是一个自主独立、坚韧不拔的成年女性,让自己回归你原本应有的样子吧!对于你与母亲之间的过往,我们不如做一件勇敢的事,重新解读那些故事,把你以前赋予这个故事的感情摘除出来,你会发现,自己的评价多么不真实。原谅自己曾经对自己做过的不真实评价吧!让那些故事都随风而逝,和自己和解。 做自己的“母亲”。如果母亲给不了你想要的一切,不如轻轻的环抱住自己,做自己的“母亲”,给自己温暖。我们无法改变母亲,她的思想、她的行为、她内心的恐惧、她的担心,我们也不要指望一个不完美的人能扮演好完美母亲,我们只能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练习着去悦纳自己,不与现实争高下;鼓励自己,培养起自信、韧性、独立,不过分的依赖别人;肯定自己,对自己未来能到达的远方充满希望。 “你之所以是你,不是因为你经历了这些过往并被其塑造,而是因为你就是你。”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拯救你。不管是冬天温暖的太阳、春天充满希望的太阳、秋天硕果累累的太阳、还是夏天炙热的太阳,我们都能在太阳下茁壮成长,开出属于自己的芬芳。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三):《母爱的羁绊》:如果母亲伤害了你,自渡是拯救自己的唯一方法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谣唱出了对妈妈最好的 赞美!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带来了无数个生命,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殊不知,任何一样东西,它有多美好,同时就有多丑陋! 就像“母爱”这个词,她是很多人的幸福来源,同时也是很多人的恶梦深渊!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这本疗愈原生家庭之痛的书籍《母爱的羁绊》,不管是曾经遭受母亲伤害还是正在遭受母亲伤害的人,愿从此懂得:如何运用更好的方法技巧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能与母亲和平相处。 长期控制孩子的行为,侮辱孩子的人格,这样的母亲是极其残忍与自私的。 作家刘墉说过:“父母不必在孩子面前扮演权威的角色,因为没有一个人是权威。照照镜子再来教育孩子,不要拿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来要求孩子。” 在《不吼不叫,妈妈这样做孩子一定喜欢》这本书里有这么一个小故事:郝纳经常数落自己的孩子,不仅说孩子学习不用功,拿不到第一名,平时不爱讲话,还骂孩子长得像个丑八怪。 也正如在《母爱的羁绊》里,作者小时候也是被自己的母亲嫌弃肥胖,愚蠢等等,即使长大后,母亲依然不放过她,仍然觉得她就是一个很愚蠢的人。 她很痛苦也很想摆脱,平常对母亲的一举一动都是如此敏感。 但最后她发现: 即使母亲伤害了我们,我们也无法做到与她断绝关系,就算是断绝关系了,你也会发现自己的痛苦并没有减少。 那应该怎么做呢? 不争不吵,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不钻牛角尖,不盲目反抗,换一种方式处理问题,或许就会烟消云散。 再一次收到母亲的邮件时,她本想发怒地怼回去,但这次她忍住了并只回了一句简单的话:“我明白了”。 当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去处理事情时,就会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生气了。原来,所有的怒气与痛苦只和自己的情绪有关,与他人毫无关系。 之前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时,我很同情塔拉的遭遇,家人忘了她是那一天出生的,专制的父亲,残暴的哥哥,懦弱的母亲,她拼命地挣扎,极力想改变自己的处境,最终通过教育她获得了重生。 功成名就后的塔拉,再次返回家里时,她发现一切都变了,母亲不愿见她,更不愿意给她说话,当她找哥哥对峙童年暴打她的事时,母亲和姐姐都在极力维护哥哥,替他辩解。 长大后的塔拉没有选择像母亲和姐姐那样传统女性夫唱妇随,隐忍,服从他人的生活方式,在母亲看来,这就是不对的。 她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但她不抱怨,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更没有去找母亲争辩什么?她很爱自己的家,但她也会更加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作为母亲,控制孩子的童年,甚至还想掌控她的整个人生,这是多么悲惨的事! 作为儿女,我们无法掌控父母的言行举止,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冷不热,保持边界意识 在面对不舒服的相处关系时,我们要有自己的边界,并要勇敢地说出来。 在《母爱的羁绊》这本书里,作者讲述自己不喜欢母亲在车里抽烟时,她采取的行动就是给母亲提要求。 这其实就是在建立自己的边界,如果你侵犯了我的界限,那么我就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而这个行动是掌控在自己手里的。 维持边界感,其实就是做自我,当自我不在,人就犹如行尸走肉,惶惶度日迷茫无措。 当我们懂得守护自己,我们也就越来越成熟,也就越来越认可和喜爱自己。 在情感上独立于你的母亲,成为属于你自己的女性。 读《母爱的羁绊》:让母亲成为更好的母亲,让女儿做回真正的自己。 #丁玥读书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四):《母爱的羁绊》告诉我,爱要自己掌控

我们每个人对于能掌控自己的命运都抱有强烈的愿望,但在自恋型母爱下长大的人更倾向于按照母亲的意愿来生活,因为她们不愿意再一次重温因为自己没有按照母亲的意思生活而受到母亲指责的日子。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女孩儿,很难真正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格,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掌控人生。

《母爱的羁绊》作者: 卡伦· 安德森,作家、人生教练、Mare社区创始人,她开发课程、举办工作坊,以富有同情心的方式帮助女性改善她们与母亲或女儿之间的关系。书中说,作为自恋型母亲的女儿,为了赢得母亲的爱和赞誉,女儿会寻找所谓“正确”的方式来取悦母亲。这里的“正确”并非出于女儿的个人意志,而是来自于她的母亲。 但是自恋的母亲永远不会因为女儿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而称赞她,而这恰恰是女儿成长为一个自信的女性所不可或缺的。

我们最深层的恐惧不是害怕自己没有能力,而是害怕自己能力出众。是自己发出的光芒,而非阴暗部分吓到了我们。我们会问自己:我们怎么可能成为一个オ华出众、让人满意、能力非凡、今人惊奇的人?

其实,你为什么不可能成为这样的人呢?你是上帝的孩子,你低调为人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好处。没有哪种见识认为你应该缩手缩脚,以免让周国的人觉得受到威胁。

我们就该像孩子一样,充分释放自己的光亮。我们活在世间,就是为了展现自己身上的上帝荣。这种荣耀不仅在我们身上,也在每一个人身上。我们让自己发光时,无意识中也同意了别人这样做。当我们从自己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时,我们的存在就自动地解放了他人。

经过了多年的我自己认为的痛苦和艰难的生活以后,我发现自己进步神速,独立带两个孩子也能带得很好,周围的妈妈都来向我取经。但这种进步总是伴随着很大的痛苦和害怕。

随着读书的深入,我看到了这句话:“对自恋母亲的孩子来说,个性化的过程受到了阻碍,妈妈不是管得太多,就是完全忽视她们。被忽视的孩子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无法发展个性,并成为独立的人。”

《母爱的羁绊》告诉我,爱要自己掌控,这十几年中,我和妈妈的关系非常融洽,不过我一直内心抗拒让老人帮我带孩子。如今的我把两个孩子都养育得很好,虽然过程很辛苦,我觉得很值得。

知道了妈妈是怎样的妈妈,我才能以后做个更好的妈妈。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五):保持各自的边界感,让被爱成为一种自然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贵阳市一小区内,一个15岁女孩站到了4楼窗户外,欲跳楼寻短见,幸亏消防员飞身扑救,女孩才转危为安。 事后经过交谈了解到,从女孩的口中得知,原来女孩的父母拿她与他人相比,觉得她不如别人,这才导致女孩一时想不开想轻生。 近些年,类似这样的新闻时有发生,他们小小年纪又没有生活压力,但为什么他们一旦遇到了问题,就会想到了轻生呢? 如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确实是我们关注的一个社会焦点,它不仅是与我们个人的身心成长有关,还与我们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息息相关。 往往我们只会注重孩子的成绩考得好不好,却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叫做《母爱的羁绊》。作者卡伦•安德森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来访者的经历给我们提供了,女性如何在不感到内疚、焦虑,且不用母亲做出改变的情况下,与母亲在情感上建立起健康的界限的方法。

1、如何建立和维护母女之间的完美界限

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我们也常常看到歌颂母爱的伟大的文学作品。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假如把理想中的母爱与原生家庭联系在一起,或许这将成为很多人内心当中的伤痛。 在某种程度上,想从主观上改变父母的观念和行为,几乎是一种奢望。 作者告诉我们,只有与母亲划清界限才有可能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 书中介绍了两种对话方式: (1)请求——结果式对话 首先,请求:母亲停止做那些侵犯你的界限的事情。 比如:请不要对我大喊大叫。 其次,若是母亲不肯让步,阻止不了父母的行为,我们可以选择立即离开,不要再跟她继续在这里争执下去。 (2)请求——益处式对话 首先,请求:母亲停止做那些侵犯你的界限的事情。 益处:用明确态度表达出你的感受,如果她停止了这种行为,那么,我们的关系就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改善。 比如:如果你停止大喊大叫,那么我就把实话告诉你。 不得不说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是很重要的,有些事情,即便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也需要懂得把握边界。 朋友之间一旦打破了边界,就会让彼此产生尴尬与不自在;而父母一旦打破了边界,不仅会伤害彼此的感情,还会使子女的心理受到创伤,甚至还会影响到子女的一生。 2、不依赖他人,只为做你自己

书中通过作者的自述,用接纳自己的一切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内心,并对为母之道的定义和诠释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说明。作者把这种方式叫做“做自己的母亲”。 作者给出了四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 (1)我在哪些部分需要更爱自己一些? (2)我在这种情况中学学到了些什么? (3)这种情况向我展示出,我对自己的看法是什么? (4)我能为此做些什么? 这样一来,你就能够获得你想要的一切,这里包括了接纳、养育、护理、以身作则、归属感、自信、独立等等。 对一切可以为你提供,你想要的滋养方式的其他人,保持开放和接受的姿态,了解自己何时向何人寻求帮助。 从此,你不再因为觉得自己不完美,或者不再觉得不配做你的母亲的女儿,更不会因为你的母亲不是你想要的样子,而悲叹是自己的不幸。 3、决定改变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彼此观念的不同,引起双争执的情况。也许我们会为了捍卫自己的界限,与父母大吵一架。 书中作者通过亲身经历,给我们提供了改变这种关系模式的思维方式。 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提出了四个问题。 (1)你想要成为谁? (2)你想要获得什么感觉? (3)你想活成什么样子? (4)你会喜欢并尊重自己吗? 当我们改变母女关系中的某些行为方式时,母亲可能会很难接受;当新的界限和关系模式开始建立时,必须不稳定的张力也会随之开始出现。这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 写在最后

也许我们都无法彻底摆脱原生家庭给予我们的伤害,可能只有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本书的宗旨是教导女儿们为自己的人生抉择负责,而不是把属于自己的掌控权交给母亲手中。 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使你与家人的关系得到缓和,并且,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自主的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