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挣脱母爱的束缚》读后感1000字

《挣脱母爱的束缚》读后感1000字

《挣脱母爱的束缚》是一本由于玲娜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挣脱母爱的束缚》读后感(一):第八节 不适当的认同和共生关系造成母女关系的孤岛

《挣脱母爱的束缚》中说到, 孩子对父母的认同包括认同他们的思维方式、观念、情感和需求。

我深以为然。 父母的孩子最近的人,是孩子早期的模仿对象。 认同是能交流的前提,能交流是能教育的前奏。 所以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是当父母的必修课。

《挣脱母爱的束缚》读后感(二):不敢说穿的恨与爱,悄无声息影响着你

不为人所知的是,母亲与女儿的关系比母亲与儿子的关系纠缠更深,然而我们传统文化教育中,不允许我们认为母亲不好,有些隐秘的伤与痛,不敢说穿的恨与爱,实际上却蔓延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读这本书,让你有如醍醐醒脑,原来,你不是一个人,我们身边有好多这样深陷母爱困扰的人,看清这一真相,不是让我们去控诉母亲,而是能看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弄清楚其中的缘由。

有的爱是爱,有的爱是羁绊是束缚,只有看清它,才能给人生减负,走得更轻松。

《挣脱母爱的束缚》读后感(三):摆脱母亲,成为母亲

女孩子在二十多岁的年纪,身份发生多重变化,对于自我的审视到达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女孩从此变成女人了吧。而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其实早就藏在了你的原生家庭和母女关系之中。 本书作为心理咨询类的通俗读物,可读性很强,作者利用自身经历明视女性成长经历中的困惑,读的过程中常常有种世另我的感觉,代入感还是蛮强的。 本书主要反思不健康的母女关系及其成因,全书也由此展开,作者反复强调如果读的过程中没有共情是件很好的事情,反过来想:“我是多么幸运啊,不用去体验这样一份苦难。”读到此处内心很是温暖,那些一起共情的人可以得到慰藉,而那些苦于没有打开读书思路的,也有被照顾到情绪。 作者罗列了九种不健康的母子关系,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我所处的境况是常常有几种关系同时体现在我的生活中,相信很多女生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也恰说明,天下的母亲或者母女关系有着太多的共性,没有完美的亲子关系。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正视自己,接纳自己。

《挣脱母爱的束缚》读后感(四):读《挣脱母爱的束缚》后感

做女儿的角度

一开始读的时候总会对号入座,抱怨自己现在不满意的状态是种种原因造成的。还会委屈我为什么从小时候开始就要做别人情绪的垃圾桶,而不允许有自己的情绪。唉……

看过以后,想到可能我没释怀是因为,我精神还没有完全独立,总想找到依靠,渴望那种理想中家的感觉,有关爱,有引导,有保护,有情绪也会被接纳等等。

一不小心,等着“施舍”的年纪已经过去了,不该像个嗷嗷待哺的小孩子一样等爱来或者再提要求了。况且以前不会体现出来的爱,以后更不会了……为什么还抱有希望呢?

这本书带来最大的启发就是,该好好重新养育自己,那些母亲该承担的角色其实是可以有替代的,比如多和大自然接触,和朋友领导交流,终身学习,好好保护自己等等。

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对啊!要独立是要靠自己的,我之所以还在期待的那种和母亲连接,其实是我还不够独立吧,老想着索取。

但是……那个从小想要得到正常妈妈爱和保护的那个我真的是错的吗?

要是从做母亲的角度来说的话

做母亲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做一个独立又正常的成年人吧(正常的成年人划重点,经济独立,控制情绪,负责任)

基本要求是:不要把自己的错误,自己的情绪转嫁给孩子来承担……

养她成长,育她独立,并且接受孩子会和自己渐行渐远的事实。再远也要让孩子需要的时候能感觉到你的支持。

我说不出比作者更好的话了,摘录下来警醒自己。

“母亲的十个“角色”:生命之源、养育者、依恋对象、保护人、第一响应者、情绪调节器、镜子、啦啦队长、导师、大本营。如果真的存在所谓的“完美母亲”,那可能就是这十个角色的结合了。”

“直面自身的匮乏和荒芜,会让人为自己虚度的时光而悔恨,让人发现重重困难和压力,体验到排山倒海般的挫败感,让人开始怨恨那些自己服务过的人,甚至觉得人生不再有希望。但也唯有穿越这些痛苦,才能重建自己的内在世界,为自己而活。”

“很多母亲在心理层面还是“没长大的孩子”,但我们在这里的确要使用“双重标准”,把更多的责任放在成年人身上,而非孩子这边。这是一个既定前提,不需要进一步讨论,因为唯有成年人承担起对孩子的责任,人类才有可能生生不息。 ”

感概一下,当一位好妈妈真的好伟大,又好难……

《挣脱母爱的束缚》读后感(五):《挣脱母爱的束缚》:正视母爱,实现自我成长

你有没有和我一样,看到“挣脱”两个字时,大脑里中出现的“妈妈怎么会不好”的念头,然后会自动把这个念头屏蔽掉,不去触碰这个话题。 心理学家荣格说:“我们意识不到的事物,构成了我们的命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挣脱母爱的束缚》这本书,来正视母爱,走出负面情绪,实现自我成长。 作者:于玲娜,浙江大学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督导师,日本东京映心堂心理创始人,著有《我抑郁了吗:抑郁者自救指南》,译有《母爱的羁绊》《为何母爱会伤人》《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等。 作者在书中剖析了15种不健康母女关系的根源、表现和影响,并结合自身多年咨询经验,给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同时这是一本心理学的自助书,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主人公得到一本武功秘籍那样,我们需要一边读,一边体会,一边练习,需要时间帮我们走出这些负面情绪。 1、首先需要澄清下: 我们不是来改变你和母亲的关系,而是一起来反思和母亲的关系,消除不利的影响,走出对你的限制,更自由地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孝,也是母亲最愿意看到的:你是如此幸福的生活着。 2、本书列出了15种不健康的母女关系,也许你会好奇:“我和母亲到底是哪种关系呢?” 其实,这些类型之间并不是彼此排斥的,你们的母女关系可能以一种类型为主,又混合其它的几种类型,在我们这几十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会逐渐演变、更替。 虽说现在一直在说男女平等,但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一直在影响着很多人。 前段时间热映的电视剧《欢乐颂》,里面的“樊大姐”,她的家庭尤其是她的母亲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母亲一直非常宠溺儿子,却一直打压着“樊大姐”。 现实中也有很多的妈妈属于“扶弟魔”,姐姐什么好吃的都要先让着弟弟不说,就算姐姐成绩很好,初中毕业也只能去上中专,因为要让弟弟读高中上大学;姐姐毕业工作了,收入除了孝敬父母,还得留一部分给弟弟;姐姐结婚时父母要的彩礼是留着给弟弟结婚用的;弟弟买房子姐姐也要出一部分;弟弟的孩子吃什么奶粉,办什么游泳卡,这些也得要姐姐管…… 我有个同事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她告诉我,她曾很羡慕那些可以自由支配收入的小同事,在这样家庭的影响下,同事凡事都亲力亲为,过度的牺牲自己来成全家人。结婚后她不想回娘家,回去了也没人心疼她。产后她陷入抑郁,痛苦得她一直自己以泪洗面。 三年后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才慢慢地走出来。 3、本书用了大量的篇幅去理解和描述问题,小篇幅的提建议。我们需要的是对自己更深刻、持久的理解,承载、消化和穿越这些负面情绪和痛苦,实现更好的成长。 我们一起读这本书,一起打开这些负面情绪,让我们一起自由地体验、观察和反思任何负面情绪,这是我们心灵成长的基础。 写在最后:有的人就算常年遭受心理折磨,也不愿意指责母亲。殊不知,子女对母亲最好的报答就是获得幸福。 我们可以学会自我同情,自我认同,真正开始自爱,坦然做真实的自己;满怀感激地与母亲保持距离,不再期待母亲的改变,更无须与母亲决裂。 让我们一起正视母爱,实现更好的成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