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神奇的老字号》观后感精选

《神奇的老字号》观后感精选

《神奇的老字号》是一部由执导,主演的一部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奇的老字号》观后感(一):那些老字号们

第一集《热血杭帮》 铠甲 西泠印社 御牌龙井 喜得宝 周氏铜艺 第二集《百浙千细》 中药 王一品毛笔 咸亨饭店 知味观 第三集《徽韵成规》 墨碇 吴鲁衡罗盘 红星宣纸 第四集《齐鲁惟新》 玉堂酱 鲁味斋 德州扒鸡 青岛啤酒 第五集《津门新哏》 海鸥手表 鸵鸟墨水 山海关饮料 第六集《海韵芳华》 龙凤旗袍 谢馥春 老庙黄金 古今内衣 第七集《京城考究》 便宜坊 月盛斋 大北照相馆 第八集《京字新番》 内联升布鞋 同仁堂 北冰洋 字号不老,未来不散。感觉看完这部纪录片后的确了解了很多老字号。只是不太懂,国外一两百年的老牌如今都成了奢侈品牌,而中国却成了老字号,鲜有人知。未来,中华老字号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持续推陈出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才能熠熠生辉。自己也通过这个纪录片了解了一些从前不知道的老字号,以后也会多去了解。很不错推荐。希望以后可以多这种系列的纪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神奇的老字号》观后感(二):终其一生只专注做好一件事情原来可以这么酷!

绘画作为片头真的好美,以仙鹤开幕,山水、算盘、印章、老手表等等,这每一个物件背后都是一代传承。将几百年前的老行当到近一百年的老字号娓娓道来。传承需要新老接替,所以,片里也采访了很多年轻一代。他们的工作状态跟主流一波的年轻人好像完全不在一个维度。在现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都在讲究时效,讲究流量,而讲究这些的我们也变得越加浮躁。通过纪录片看到居然还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愿意耗时三年去做好一张宣纸,闭门潜心打磨一块墨锭,数十年如一日去重复安装那一根罗盘的针……这已经不仅仅是热爱所能够驱使的了,更多的还是一份责任。

谁说年轻人不懂责任,可以看看他们。和生活在快节奏城市里的我们截然相反,他们大多隐居在慢生活的乡镇上。当我们都在追赶着向上冲,想要出人头地,想要被人看见,而他们却在不急不躁地向下沉,沉浸在那重复的工艺之中,“死板”地坚守着那自祖上流传下来的规矩。

红星造纸厂里,有人捞纸就捞了一辈子,一辈子都在不断地精进捞纸的技术。纸浆多了纸就厚重了,纸浆少了纸就轻薄了,要做到纸浆均匀不轻不重才是上等的宣纸。人不是机器,但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习却可以练就出如机器一般精密的功力。好的工艺是时间的沉淀,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传统的工艺枯燥吗?肯定是枯燥的。在与物做伴的岁月里,需要沉得住心,耐得住性子,还能受得住孤独,管它外面花花世界如何,我只有手中的一物一工具,这便是真正的匠人。

与传统的纪录片不太一样,《神奇的老字号》里面的旁白解说非常有趣。浑厚的男音里时不时夹杂着一些流行词汇,听得出来,旁白大哥是一个网感十足的碎嘴子啊,他居然一本正经地吐槽墨锭师傅立的flag太多要打脸,开涮折纸艺人秦坤顶着张飞的造型玩绣花的技术也太好笑了吧。请问旁白大哥是如何做到一面一本正经一面还这么皮的哈哈?纪录片居然可以这样玩,这才是我们年轻人喜欢看的纪录片嘛,不一定要说教,不一定要故作深沉,但氛围必须搞起来!

第一次看纪录片也能看得哈哈大笑,看得热血沸腾。社会的压力把很多年轻人逼成了斜杠青年,逼成了996的社畜,当所有人都在比拼房子、车子的时候,《神奇的老字号》却让我看见了生活的另外一种可能。原来,我们也可以不用那么着急那么赶;原来,当老行当注入了新血液也可以变得有意思起来;原来,终其一生只专注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这么酷!

不知道90后手艺人秦坤在观遍文房四宝之后有没有寻到更多中式灵感。他的西方形象的折纸真的非常酷炫,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美也一点不会逊色。作为一位国风爱好者,很是期待这位张飞型选手的国风折纸,一定也超级美,成品出来了麻烦网友踢我一下,我愿意为文化价值买单,如果我买得起的话

《神奇的老字号》观后感(三):传承的文化,神奇的老字号YYDS!

对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每个中国人对其都是心生敬畏的,最近看了《神奇的老字号》才发现原来基本所有的老字号品牌都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是由心发出来的敬佩。手艺世代相传,直至今日,这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整个纪录片都是在展示着各家老字号,有的已经曾经失去过,在如今的扶持和怀念中,又逐渐回归视野的。正如其中有一个小故事,讲述的就是为了捍卫老字号的核心技术,失去了生命,差点也使这项技术不能再传承下来。我想,在没有实行非遗的年代,这些老字号,老项目,老技术,应该都在新的工业化时代里,被替代掉了。就仿佛是一块美玉,放在石头堆里,无人欣赏,也就失去了价值。机器的运作是不辞辛劳的,是千篇一律的,也是不需要手工技术的。有时候觉得还挺好,又快又便宜。但是,再来看看,这千篇一律的东西,似乎就是少了点灵魂。

慢慢我们都开始怀念,就要去把她找回来。就好像看言情的时候,每当大男主瞎折腾,失去了美丽可爱的女主。我们都喜欢说,傲娇一时爽,追妻火葬场。这也一样,原来不当宝,现在满地跑。这不,万幸的是,有这么些老师傅,还都是锲而不舍的坚持下来了。不然,我们还真是见不到这样的瑰宝了。

这部纪录片的风格,我也是特别的喜欢的。我去搜了程工导演的其他作品,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美丽”的 特点。画面感清晰,而且有些景取的特别美丽。作为年轻人嘛,我觉得太古板、一尘不变的风格,好像不是太喜欢,我一般很少看纪录片,除了《舌尖上的中国》,《神奇的老字号》大概是我看的最仔细的一部纪录片了。因为我自身也是学习艺术的,所以,对于色彩的变化我是很喜欢的,就像是注入了新生代的力量一样。不仅让《神奇的老字号》面对怀旧的年长一些的人,也让年轻人驻足,去看一看这些神奇的老字号。

其中,《徽韵成规》中,我觉得这折纸艺术,让我感受到了其中的那种强大的创造力以及艺术家深厚的功底,纯手工的制作,也似乎带着一种老字号的投射。一般,我们所认识的折纸艺术,都是比较线条生硬的,能做到这种类似于手办的,只能说是出神入化了。这两者,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其实还是那种技能感、归属感吧,都有着东方神韵,所以无论是老字号还是新生代,都找到了相通之处。

除了以上这些,片中还讲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比厕所间还大的纸,你见过吗?纸中之王,文人墨客,都喜欢的。它的神奇之处,我也是通过《神奇的老字号》有了一些认识。片子诉说的故事,传递的精神,文化的延续点太多,大家可以自己进入神奇的老字号的世界一探究竟,不论是哪一样,每一份传承每一个人都值得敬佩!

《神奇的老字号》观后感(四):安徽,多少人的一生痴绝处

关于安徽,我喜欢的很多。 我朋友圈有个安徽的作家,经常写关于江南,尤其是关于安徽的掌故,短短一小则,读来特别有趣味,从中也可见到安徽人物的风流雅致以及安徽景物的不同凡响。我自己也有好多安徽的朋友,他们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让我对安徽那个地方心生向往,乃至犹如熟识了一般,进而成为了一个常常会梦到的人间好处。

不知何时,我对安徽的人物、景物、食物、事物以及器物都有了别样的一种缱绻,虽然不是安徽人,但却对安徽十分的知心。譬如人物,安徽的那么多人,都是我喜爱的,从古代的文人雅士,到我身边的安徽朋友,每一个人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感染着我。景物的话,安徽自然是胜过江南的人间仙境了,除了有江南的曲水流觞,更有江南所没有的雄峻秀美,光是黄山归来不看不看山的黄山就值得大大称道了。而食物的话,我对安徽的臭鳜鱼、霉豆腐都十分情有独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了安徽的美食。而事物的话,那些发生在安徽的故事更是让我魂牵梦萦,譬如姜白石在合肥遇到的琵琶女,譬如汤显祖写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都无不让人浮想联翩。最后说到安徽的器物的话,就更是多了,本文主要目的也是讲安徽的器物,所以就详细地说说吧。 关于安徽的器物,我是从一个纪录片《神奇的老字号》中的第三集《徽韵成规》中有了更深的了解的。其实只要是中国人,大概都知道一些安徽的器物,比如徽墨、宣纸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器物,问一个小学生也是知道的。但是做为行外人,就真的了解这些器物吗?真的知道徽墨、宣纸的传承、脉络、制法以及背后的故事吗?我看不见得。大部分也只是知道了一个名词而已。

而当前一部由程工导演的纪录片《神奇的老字号》就起到了很好的科普宣传作用。看完了之后,感到很感动,也很惊喜。这个纪录片带着我们这些门外汉走进了这些老字号的背后故事里,让我们从只听过它们的名字到真正地了解它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过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的对这些老字号,老器物有了真实的感受,才有了真正的体悟。这也是我想向大家大力推荐这部宝藏纪录片的理由! 就拿《徽韵成规》来说,在短短的半小时内,就详细地介绍了安徽名动天下的几家老字号,如秦坤折纸,一个专注于西方文化的年轻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最终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怀抱,将折纸技艺发扬光大;如胡开文墨,传承老法,数百年如一日,最终制作成了名闻天下的名墨,在看到制墨师老吴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幸运时,顿时感动身受,的确,唯有喜欢才能坚守,唯有坚守才能成功。再如吴鲁衡罗盘,每位师傅只负责单一工艺,唯有继承人才能掌握全部核心技术,而一块天外陨石,更是其最为核心的法宝。再比如红星宣纸厂制造的宣纸,一张卖一万多人民币,但一张宣纸也可耗时三年才能完成,由此可见,传统技艺无不浸润着时间,无不需要一代代匠人的坚守与付出。

看到《神奇的老字号》后,看到对这些老字号、老技艺、老器物仍旧鲜活,依旧焕发着强劲的生命力后,心里顿时充满了感动,这些穿越时光,从古代延绵下来的中国文化精粹,继续述说着中国故事,继续焕发出中国独特的魅力,想到这些,做为一个深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怎么会不感到欣慰呢?而沉心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工作者,更是功德无量,是他们,才让这些险些被人遗忘的传统文化精粹再次闪耀在世人面前。谢谢他们!

《神奇的老字号》观后感(五):《神奇的老字号》-百炼成钢,淬火成金

看到名字——《神奇的老字号》,就让我想要揭开这些老字号的神秘面纱,瞧瞧蕴藏在老字号之下的人和事。老字号仿佛带给我一种文化的探索,穿越百年的历程。片中讲述各种古时的技能,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如今展示在我们面前,别有一番风味。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的评论说,现在社会其实已经不需要这些了。底下评论很多不乐意,有的说:你自己不用就不要说大家都不用嘛。也有的说:这是中国人的灵魂。还有的人说:我们的东西不是一样卖到外国去。还有很多,我看到了每个人心里都有对这些老物件老技术,有着怀念和认可。

《徽韵成规》的“徽”指的是安徽还是徽州?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在《神秘的老字号》中,我了解到:徽州呀,是古时的称呼,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的名人。比如,胡开文,是徽州绩溪上村人。吴鲁衡,是徽州休宁县万安镇人。而红星宣纸是由徽州一带的纸棚艺人集中起来开始的。

徽韵,究竟是什么样的韵呢?通过《神秘的老字号》,我发现徽州人理性务实,有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他们追求仕途,追求财富,却以信接物,义利兼顾。片首,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个韵是什么韵:徽州,徽商的发源地,徽商品质,唯有一个儒字,无论是崇儒行商的贾儒,还是商路授儒的儒贾,都是在行使着“规矩”“诚信”的中华商贾独有的风骨。

徽商文化,在《神奇的老子号》中留下了绚丽的色彩,给我们呈现了文化的碰撞。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微商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纪录片里,90后折纸艺术家秦坤带我们拜访的胡开文墨,由胡开文创立。胡开文也有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真挚,自己的信仰,在《神奇的老字号》中都有迹可循,也让我颇为感慨。而后人,亦是秉承其精神,一丝不苟,诚实守信,百练不识辛苦。如吴靖师傅、汪聚云师傅,在制墨过程中,都秉持着自己的态度,做到对得起字号之下,规矩之中,百页留香。

而在胡开文墨中又有一件代销品,你们猜是什么呢?通过代销,这也应证了,徽商友好,互相扶持的理念。他们一直以来都是以这样的理念在行商,不失为义利兼顾了。所以啊,抱团共同成就,也是一种大道吧。中华民族讲究的是“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神奇的老字号》中的各家老字号,也都是有着一个有一个的感人故事。

《神奇的老字号》中介绍的纸中之王,制做时间有时候居然要三年之久。自然价格也就比较贵。它为什么要制作那么久?又为什么是舞文弄墨者竞相喜爱的呢?在片中都给出了答案。你难以想象,这宣纸还能比北上广的厕所还要大的。随着科技发展,宣纸也不断开发,丰富精品,如今已经有很多个品类,足以满足各个阶层的需求了。

纪录片是看完了,心中情绪去久久不能平静了。所谓“百炼成钢,淬火成金”。哪一件事,哪一个人,哪一样技艺,是一朝一夕成就的,或者是天生就会的?当然不是,都是通过不懈努力,浸入精神,汇土成金的。为我们的“百年匠人”叫一声好,这种精神也值得大家学习一番。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