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食辣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食辣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食辣史》是一本由曹雨著作,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食辣史》读后感(一):胡扯的无聊

食之伍味,酸甜苦辣咸,究其根本都是人的味蕾的感知,置于手心那就没人知道那是什么味道了,而辣椒却非如此,手心尚有角质层,而人的消化道可就没有了,手心尚且不可忍而况乎消化道。辣椒的流行本身就是个不断下流不断无耻的过程,云贵川渝鄂湘赣,都是这个奇特的现象,日餐料理渐行渐远,而韩国烧烤确实一条街上有八家,孰高孰低明者自辩。还煌煌然治史鼓吹,拉屎都不想撕它擦,我怕辣着我的屁股

《中国食辣史》读后感(二):关于本书的随感

食辣史和食辣椒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我们的先辈已经掌握了使用:茱萸、花椒、姜等物品来制造辛香的作料,而辣椒从明代进入中国满打满算也不过四百年历史。全书简述了国人食用辣椒的历史以及相关衍生文化隐喻,书名初看有误导的嫌疑。 全书从三部分来分析辣椒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发展。 第一部分是辣椒传播的历史路径和食用辣椒的原因。第二部分是辣椒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第三部分是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阶级地位变迁。 如果之前没有对辣椒在中国饮食中命运的有所了解,这本书做为入门非常实用。对我来说基本上每一章都有很多干货值得记笔记。 无用的冷知识:辣是一种痛觉,吃辣实际上是一种忍耐疼痛的能力。最近一次食辣是和同事一起吃闽北菜。因为事先没有和厨师说明辣度,端上来的火爆鸭胗辣度超过了我的承受能力,感觉嘴唇肿了一圈。 书中不满意之处: 书中部分内容重复率高,如果在前文中出现过,后文完全可以简述或转页。可是书中偏偏选择一模一样再一遍。

《中国食辣史》读后感(三):饮食史研究的三条理论线索

其实书名应该叫《中国食辣史:曹雨的观察笔记》,虽然作者说本书是论文的结集,但实在没有论文的严谨(无论是注释还是语言、逻辑。如果一句一句话问这个观点来自哪里,相信大家会发现不少不清楚的地方);如果改为观察笔记(事实上也就是作者根据田野调查发现的一些现象和作者的基本思路),就丢去了这个包袱……但总的来说这本书作为休闲读物还是很不错的。社会学、人类学很多著作给人的shock就是因为很“解构”,你能发现很多common sense的建构过程,比如川湘爱吃辣,但实际上辣椒食用始于黔,而辣椒也经历了差不多两百年才从观赏植物变成了常见副食;比如中医对辣椒作用的建构实际上与辣椒的食用相互作用;比如为什么今天辣味餐饮盛为流行等等,这都与辣椒自身的特性(无论是物质属性还是文化属性)和当地环境、人口息息相关。作者选的题材无疑是excellent的,也发觉了饮食史研究的三条路径:在文化唯物论的语境下考察辣椒传播的历史路径和食用辣椒的原因;在结构主义(关注框架、模式与关系)的语境下考察辣椒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在饮食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尤其是经济—阶级概念)下考察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阶级地位变迁……

《中国食辣史》读后感(四):还好作者只写了辣史,没有跑去写糖史

因为辣椒传进来的,西南用来代盐,因为不产盐等于没钱,所以是西南穷。

江浙一直不缺盐,所以江浙富。江浙吃糖。

所以吃糖的富,吃辣的穷。

照这个思路,作者一个做农史的没有看过季羡林、游修龄,去写糖史。

就不会认为“认为世界从不孤立发展”了。而是:

石蜜传进来,中国用来代替蜂蜜、麦芽糖,因为不产蔗糖等于没钱,所以是中国穷。

印度一直不缺糖,所以印度富。印度吃咖喱。

所以吃糖的穷,吃咖喱的富。

“江浙有钱,江浙一直有钱,不需要论证”和“四川吃辣,四川自古吃辣,不需要论证”真是异曲同工,争奇斗艳。

当然我不是说季羡林就不会错,他还是还是有很多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比如“人类只会越来越聪明,不会越来越蠢”之类观点的。

《中国食辣史》读后感(五):你眼中小小的辣椒

俗话说,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 对辣椒感兴趣一方面来源自己出身与长江流域传统的食辣区湖南,更多的是来源于上个学期班级早自习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记录片有关辣椒的片段,片段中说川菜一开始没有那么多辣椒,辣椒最开始是一种观赏植物等等之类有趣的事情。 后来机缘巧合在国家人文历史和史学研究等公众号看到有关辣椒的论文,在史学研究的推荐下买了这本今年才出的中国食辣史。 比较遗憾的是,虽然本书冠有食辣史之名,不仅综合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知识,而且本书并不是学术作品,而是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很多地方省去了大量的论证和分析,在大部分问题上仅浅尝辄止,刹车停住,讨论并不深刻。 但是作为一个科普读物无疑是优秀的,清晰的脉络(主要是按时间顺序推进),通俗易懂的语言,逻辑严谨。看完后不得不感叹,一个小小的辣椒竟然串联起了中国近400年的历史,反映出了中国近400年的饮食文化变迁,在当前辣椒在全国普遍流行的背景下,反映的是社会阶层的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人口流动,现代化(去地域化)与地域化的矛盾等等,这对我与过去的我而言是不曾想象的。现在也越发意识到,那些被我们当做习以为常的东西,背后是如同蝴蝶效应般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小小的辣椒同样复杂而神奇。 作为我去完成我的选修课作业,还是很有帮助的,后续需要更多资料补充才能完成我想要研究的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