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花花草草》的读后感大全

《花花草草》的读后感大全

《花花草草》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宁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花草草》读后感(一):比较丧旅人的反省

大神是少数的,他们热爱一种事物,可能是动漫、手办、cosplay,就能如数家珍,对于与此相关的一切事物与知识都了如指掌。她们没有迷惑或者恐惧,热爱给予他们力量。 平凡人是多数的,学无所长,也无所追求,热爱的驱动力太少,了无生趣。可能心中最不凡的决定就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对旅行从前抱有憧憬,因为一切尽在无尽的想象中,我戴着梦幻的滤镜来将那些只在文字和口口相传的印象中的美丽化为具体的画面。好像我只要去了那儿,就能很快乐。实际的旅行则截然相反:要找好旅伴(应家长要求);规划好行程中的每一个景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拍照。拍个好照骗发到社交圈才“不虚此行”。不是诗意的远方,不是说走就走的潇洒,不是排解忧愁的释放,好不遗憾。 于是,我放下了对旅行的奢求和热情,回归平淡。 汪曾祺先生在《花花草草》中写着他的游历,家乡。亲切而可爱,轻松而宽心。使我想起了写出《三峡》的郦道元,他们行万里而心无旁骛。旅行可能是惊喜大礼包,拆开可能得到最好的奖品,也可能知识一块无关紧要的糖果。不要抱太多期望、有太多设想,这样才能愉乐地游完一程。 比如,汪曾祺先生在去伊犁赛里木湖的时候遇上了大雨,他没有因此而有所失望和叹息,有雨就在雨中看湖,冰冷刺骨,不像柳宗元赏美景后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汪先生对此地总结到这里本是寒绝之地。没有遗憾地离去,路上则遇果子沟雨后雾蒙蒙如仙境,花草鲜嫩。他说真好! 我做不到他那种境界,没有好的景致,我会失望。前期投入太多,钱并非身外之物,由汗水堆砌的休憩片刻太想得到最好的了,或许这就是身为人的贪婪吧。我将自己放到鄙视链的最顶端,用一切言语刺伤和教化自身。结果如何,不过是自伤。 汪先生风趣、毒舌,他能将苦说着说着就暖和了,成了忆苦思甜之旅。他孩提时南方过冬的经历化成了几个物件,几个标志,暖身的迷你手炉,冬天吃的乌青菜,打发闲余时间的踢毽子等等。 旅行总会以伤心、愤怒结束,谁能得到好处?我不知道答案,我只知道它应该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看淡些,放松心态,没法立马改观也要有所意识。 尽量成为一个达观、幽默的人吧!

《花花草草》读后感(二):一花一世界,一草总关情

若世界还真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采!“大器晚成”古人早有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荣辱不惊”!——沈从文

汪曾祺老先生在回顾自己成长的经历时曾这样骄傲的地说:“沈先生很欣赏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徒。”

因如上这两段话,我才真正了解汪曾祺老先生。能得到沈从文老师如此夸赞,看起来汪曾祺真是沈老师的得意门生啊!

于是,网上赶紧恶补一下汪曾祺老先生的资料。这句话说完,立马就爆露了自己是一个读书极少的人,坦白来说,不怕大家笑话,在半年之前我连沈从文是谁都不知道,更别说汪曾祺了。读完沈从文老师的那本《边城》,从此沈老师便刻在了我的脑海。

散文我只读过朱自清老师的,对于我这样一个曾经的学生混子来说,不知道沈从文,没听说过汪曾祺一点也不为奇,差生的世界你不懂。

汪曾祺出生在江苏高邮,中国当代散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作品充满诗情画意,留白悠远,韵味绵长而又清澈通透。

汪曾祺老先生不但有名士风范,也有一颗赤子之心,善于从平淡生活中发现极富滋味的秒趣。是啊,一个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热爱生活中花花草草的人,他必然能把枯燥乏味的散文写的秒趣恒生。

今天有幸得到宁波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老师精选散文《花花草草》,心中如获至宝。读完之后果然不负我的期望,我想要的,以及我所不知道的一些生活细节,都从汪曾祺老师的这本书中得到了不一样的解惑。

正如汪曾祺老师说:“看见花开,就会觉得快乐。赏花观草是无用之事,但有了它们,才觉得生活有意思。”

这本《花花草草》,带给我的不只是快乐和有趣的生活,更从书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说:“山丹丹长一年,多开一朵花,山丹丹记得自己的岁数。”

问问大家,你知道这些植物的生活常识吗?我真的是在读完汪曾祺老先生的这本《花花草草》才知道的,的确是很有趣啊!以前我只知道树木按照年轮来算年龄,现在知道了山丹丹可以通过数花朵的数量来算年龄。

看似简简单单的花花草草,汪曾祺老师总是能从这些平常的再不能平常的花草中有不一样的发现,这些小发现不仅让他自己快乐,也让他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告诫了我们,生活中是不缺少美的,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秋葵、鸡冠、凤仙、秋海棠、紫薇这些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花花,在我眼中它们就只是花花草草,当它们各自的花季来临时,我最多就是欣赏一下它们繁茂时期的盛大开放,再或者赞美它们一句今年的花开的真漂亮!

从来没想过用一篇文字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更别说去观察一下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小秘密了。

汪曾祺老师的这本《花花草草》给我很大的触动,让我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了新的想法,这种想法不是一时的冲动,是来自心底的欲望,这种欲望就好比动力,促使着我把想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草总关情!

《花花草草》读后感(三):学汪先生看花开,听虫鸣

周末早上,闲来无事,与先生带着俩娃在小区楼下花园散步。

“蝴蝶,蝴蝶,妈妈,那是蝴蝶……”儿子突然兴奋大喊。我觉得很惊讶,三岁的儿子竟然懂得蝴蝶!我记得从来没有教过他什么是蝴蝶。顺着儿子奔跑的方向,我看到了一只虫子在花丛中飞。

走近一看,哦,原来这不是蝴蝶,是一只蜻蜓。但儿子嘴里还一直喊着蝴蝶蝴蝶,我决定纠正他:“儿子,这不是蝴蝶,这是蜻蜓。”儿子回头用澄澈的双眼看着我,摇摇头,“妈妈不对,老师说蝴蝶,蝴蝶,花,飞飞……”

从儿子不连贯的话语中,我知道,儿子在早教中心学到了“蝴蝶”这个词,知道蝴蝶是在花丛中飞舞的。但是,我也意识到一个问题,他以为在花丛中飞的都是蝴蝶。我想要告诉他蝴蝶和蜻蜓的区别,但话到嘴边我却语塞了,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我们小的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是见过玩过各种各样的昆虫的。不过,多年过去,我如今也只是能够叫得出这些昆虫的名字,但是它们具体有什么不一样,我自己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而儿子从出生就生活在城市,平时想要看到一些昆虫是不容易的,他能懂得昆虫的名字就已经很不错了,哪有多少机会近距离观察和玩耍呢?

近日,喜得汪曾祺先生的一本散文集《花花草草》,我满心欢喜。这可不是一本简简单单的书,它可是自然界的百科全书呢!正好,我苦于不知如何向儿子解释蝴蝶和蜻蜓有什么不同,汪先生的书里就提到了蜻蜓,将蜻蜓分成了四类,还详细地描述了它们的外形和脾性

汪曾祺先生,出生于江苏高邮,是中国当代散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每次看到汪老,我总会联想起欧阳修。两人都有名士风范,淡泊名利,也有一颗赤子之心,善于从平淡生活中发现极富滋味的妙趣。

欧阳修,仕途不得意,但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话道破他的情趣所致。醉翁懂得适情,懂得安放排遣心情,懂得自然处事。

如果不看汪老的经历,光看他的文字,我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他是一个生活很顺畅、无风无雨的。而事实上,汪老曾被归为“右派”,历经磨难。他只是善于寄情于花花草草,从花花草草中修得人生智慧。

“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如此情趣,如斯胸襟,非常人所能及!

汪老的作品有画意,留白悠远,韵味深长而又清澈通透。

《花花草草》这本散文集,收录了汪老的38篇散文,自故乡的腊梅花,至昆明的火炭杨梅,他静心看花如何开,听虫如何鸣叫,体会花草树木带给人类的幸福与感动。

“山丹丹花开花又落,一年又一年……”

这首歌曲在我小学的时候,几乎天天哼唱,但我从来没去体会其中的深意。

“山丹丹长一年,多开一朵花,山丹丹记得自己的岁数。”汪老,每经历一次磨难和困苦,便多一份宽容和阔达,他将一切铭记于心,他将一切消散于天地之间。

常言道:见字如面,字如其人。此“字”,不仅仅是指字的形态美或丑、刚劲或柔和,它更是指“文字”,读者能透过作者的文字,领会他的情趣兴致,体会他的为人处事,参悟他的心智情怀。

汪老的文字,犹如一壶清茶,淡,却润喉舒心。

他醉心于花花草草,沉迷于山山水水。他说,“在山水花草间,我也更清楚地意识到我的微小,我的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

看见花开,他就会觉得快乐;听到虫鸣,他便会满心欢喜。在汪老看来,赏花观草是无用之事,但有了它们才觉得生活有意思。

我们很多人,如今是“朝九晚九”地周旋于工作和生活的忙碌中,很适合偶尔拿起《花花草草》,跟着汪老走进自然界,看看花开花落,听听虫鸣鸟叫,给心灵一个歇息的间隙。

《花花草草》读后感(四):裸脊与汪曾祺

读汪曾祺,当裸脊高卧。

这并不是哗众取宠,一想到汪曾祺文字的好,眼前就会出现一个裸背大汉,悠然仰卧在竹榻上,一枕清风。又仿若是任伯年《棕荫纳凉图》里的吴昌硕,一大片棕榈绿意杳然,浓淡笔墨勾染之下,昌硕先生赤膊席地而坐,静静纳凉,泰然自若,好一派“清风飒然至,卧可致羲皇”的恬淡与洒脱。

任伯年画吴昌硕《槐荫纳凉图》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雨,却能随遇而安,自得其乐。他的文字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淡与闲,淡如人间清欢,却深得真味;闲似白云舒卷,却情趣盎然。他写父亲母亲,写恩师沈从文,写联大师友,写笔墨知己,写道士和尚,写小店理发师,写傻子与二愣子……可谓“贴到人物来写,尽得精髓”,既有名士风流之雅,又不乏市井风情之俗。

汪曾祺是公认写吃的高手,从家乡高邮的咸鸭蛋,到春城昆明的汽锅鸡;从坝上草原的马铃薯到古都北京的韭菜花,喷香扑鼻的文字跃然纸上。金庸先生评价说,读大陆的作品,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而汪先生自己说,不热爱美食的人生是有缺憾的。只有懂吃、会吃的人,才能感受到活着的美好。

汪先生对人间草木情有独钟。自故乡的腊梅花,至昆明的火炭杨梅,看花如何开,听虫如何叫,草木芳菲、花鸟鱼虫在他的笔下摇曳生恣,顾盼多情,而徜徉于文字间的我们,亦能感悟“太阳照进来,令人明白感觉到花在吸着水,仿佛自己真分享到吸水的快乐。”

汪曾祺是“京派”文学的传人,同时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在《翠湖心影》中,清晰地表述了作为儒士的“中庸”之道:“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太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不大”、“不小”,“正合适”,也就是“适度”,这反映了一个具有中庸精神的传统文人心中的审美尺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多一些。”其实,汪曾祺的文字也常常流露出中国道家思想的意趣,比如《风景》中的理发师,《安乐居》的酒客,《大淖记事》中的挑夫,无不体现了道家随缘自适、悠然任化的思想境界。

回到那副吴昌硕赤膊而坐的《棕荫纳凉图》上来,任伯年曾在题跋上写道:“人生堕地为裸虫,衣冠桎梏缠其躬。安得解脱大自在,放浪形骸了无碍。”任大师大概觉得人像一只裸虫,衣冠是桎梏,束缚了天性,不如褪净襟衫,复返自然,像虫子那般自在逍遥。无独有偶,南宋名画《柳荫高士图》中酒后微醺的老翁是赤膊,《槐荫消夏图》中仰卧的名士,亦为前胸裸现,宋徽宗《挑耳图》中的主角,依然是袒胸露乳,仿佛中国人的集体人文意识中,不赤膊不足以放达胸襟,不裸背不足以恬淡超然。于是,一想到亦儒亦道,亦淡亦闲的汪曾祺,赤膊高卧,捧书乐读的画面,便油然升腾。

宋代名画《槐荫消夏图》

宁波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这套“汪曾祺散文精选”,共有《好好吃饭》、《不要着急》、《花花草草》、《山河入梦》4册,收录了汪氏158篇散文传世佳作,系统地展示了一代文宗笔下的书卷气、市井气、烟火气和草木芳菲之气。这套散文精选集,特意选用了非常规的小开本,封面做得大蓝大绿,大金大粉,颇显文艺雅致。最妙的是选用了裸脊装订,随意180°摊开,360°弯转,尤其适合葛优躺和高卧闲读,可以说是以非常“汪曾祺”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汪老先生的艺术精华。

侧面是很性感的裸脊啊~~

我很喜欢印在封面上的那一行小字:

“我们痛过也笑过,活着就该快活。”

它让我想起1800年前,在竹林赤膊而坐,偃仰啸歌的竹林七贤,也让我想起当年在洛阳大街上,光着膀子抡锤打铁,把时光敲打得叮当作响的嵇康。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名士风流。

如果让我说,读汪曾祺,定当裸脊高卧。

《花花草草》读后感(五):“拈花惹草”,拾趣生活

生活中,

一定要,

爱着点什么,

它让我们变得坚韧,

宽容,充盈。

业余地,爱着。

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花花草草,就是可以业余地爱着的事。人事、情事,都与这些花花草草有关。久远到孩童时代的蝈蝈,到当下的一花一木,都那么让人欢欣。

明清小品文盛行,张岱、陈继儒、洪应明等文人,极尽能事,刻画文人群体的精致生活。一部《小窗幽记》令后世人念念不忘,一版再版,它告诉后人:“知天地皆逆旅,不必更求顺境”。

汪曾祺比以前文人更难得的是,经历战乱和混乱,仍不改文人的从容心态。他的散文,比之前人,更多了一份入世的关怀,这也是他的散文一直保持市场、一再被出版的原因。

这本《花花草草》是宁波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套精选集中的一本,也是爱花爱草之人较爱看的一本。封面题写:“看见花开,就会觉得快乐”,这是很贴切的一句话。

在先生笔下,天南海北,都有可以入书入画的花草虫鱼。

南方的斑鸠,在北京听不到,在张家界听不到,却在几千里之外的新疆听到了。大自然的奇妙,让人无法摸清生物的生存活动区域,却可以在不经意间跳进人的视线,勾起某种撩人的情愫。

图/ 网络

先生曾在果园劳动,说起果子也是说不尽的。譬如写葡萄时,“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长长了就要剪掉一部分,但是葡萄收获又是喜悦的,对此简直是又爱又恨。

在天山有塔松林,天池雪水,伊利的新旧城;香港的鸟;福建的城市与山;美国的花草树,及其年轻的历史却怀旧的心理……都在他的笔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就像在描绘中国的花草虫鱼的地图,为每一处的每一个小生物画像。有幸进入这个图谱的生物,不是多高贵的,而是生活日常随处可见的。

就像葡萄,东南西北,几乎哪个地方都可以种,虽然因为气候的差异,每个地方结的葡萄会不一样。

又如小时种过的凤仙花,又称指甲花,因为可以用来染指甲,加入食盐和酒,扎紧在指甲上,过一夜后,指甲就会变红。虹影的小说《好儿女花》,就是凤仙花的别名。这种花易养活,一个花苞里有无数粒种子,花苞崩裂,花籽掉落到土里,过段时间就发芽了。花又好看,红的白的粉的,开的热闹,备受小女孩儿的青睐。只是不想这花竟也入了先生的眼。

图/网络

当然,先生的花谱系图是多样且丰富的。秋葵、鸡冠、海棠、腊梅、紫薇,等等。在写到腊梅时,先生提起自己曾在年幼时,用腊梅做成了珠花,送给了祖母和继母,并调侃自己:“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写到栀子花时: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的管得着吗!”

原来印象里温润如玉的文人君子,也是有脾气的,也是可以这般真性情的!

文人都是有个性的,也是自傲的,像先生这般接地气的,并不多见。周作人、林语堂等人,比较近的史铁生、铁凝、张抗抗等作家,都有自己的个性,在散文/杂文写作领域,都是大家。他们每个人的文字,都带有自己的身份记忆和个人符号。

图/网络

汪先生被称为“中国的最后一名士大夫”。他的花草生活,不单是花草,这些小小的事物中,包含的是人情世故。写赛里木湖,不仅是湖,还有林则徐的典故,还有突厥语里“赛里木”为祝福、平安的意思;写泰山,不单是泰山的“会当凌绝顶”,而是泰山下的人,庙长、讨钱的人、老奶奶、担山人的生活等。

这些人,这些事,娓娓道来,就像在看一部平实的、慢镜头的老影片,时光可以为这份闲适停驻。

汪老的语言的精炼的、朴实的,从容的。

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语言变得浮躁起来了。我们刻意学习西方的述说方式,建构方式,用华丽的外在技巧来掩饰古典文言的短板,却独独遗失了我们传统里精美干练的语言。

张兆和说:“像汪曾祺这样下笔如有神的作家,今天是没有了。他的语言炉火纯青,已臻化境。”诚然如是。

2019/05/19 于STU 当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