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罗马共和国的读后感大全

罗马共和国的读后感大全

《罗马共和国》是一本由(英) 戴维·M.格温 (David M. Gwynn)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马共和国》读后感(一):罗马共和国

牛津通识读本《罗马共和国》主要写罗马共和国如何崩盘成为罗马帝国的。

古罗马历史跟所有古历史一样有点传说的味道,是特洛伊王子带着幸存者移民过来的。因为没有女人,就有了抢萨宾女人的名画。

有文字记载的就是罗慕路斯是罗马的第一位国王,杀死了自己的弟弟雷穆斯。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是公元前510年,罗马人流放了最后一位国王塔克文和他的儿子们,国王由选出来的两名执政官担任。但有关政策与法规都是元老院出台。

随着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拉丁人的城市成了罗马的同盟国。每个拉丁城市不必缴纳供品,却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士兵,拉丁人有资格公平的分享战争中获得任何战利品,同时当外敌进犯也会得到罗马的保护。罗马将军每完成一次战役,士兵就解散了。士兵的武器需要自己购买。

罗马一再扩张带来内部危机,就是强势人物的崛起,最开始的是西庇阿,因为跟汉尼拔作战,年龄也不够,资历也不够就当了执政官,这个年轻人拥有的权利与荣耀,将元老院置于了他的对立面。

此后是苏拉,马略,庞培,恺撒......这些军阀收获了荣誉,财富,接下来就是权利,摆脱元老院,军队,政治,经济的权利集于一个人。

罗马的成功和失败不可分割的纠缠在一起,在元老院集体权威的领导下,共和国特有的政治体制为罗马提供了稳定性和前进的方向。而贵族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社会压力及其对荣耀的渴望驱使罗马不断向外扩张,元老院力不从心,权力落入军阀手里。

共和国在恺撒之后走向了帝国。罗马共和国对现代政治有许多借鉴作用。共和国时期,罗马的文化是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展开的。

《罗马共和国》读后感(二):罗马共和国

牛津通识读本《罗马共和国》主要写罗马共和国如何崩盘成为罗马帝国的。

古罗马历史跟所有古历史一样有点传说的味道,是特洛伊王子带着幸存者移民过来的。因为没有女人,就有了抢萨宾女人的名画。

有文字记载的就是罗慕路斯是罗马的第一位国王,杀死了自己的弟弟雷穆斯。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是公元前510年,罗马人流放了最后一位国王塔克文和他的儿子们,国王由选出来的两名执政官担任。但有关政策与法规都是元老院出台。

随着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拉丁人的城市成了罗马的同盟国。每个拉丁城市不必缴纳供品,却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士兵,拉丁人有资格公平的分享战争中获得任何战利品,同时当外敌进犯也会得到罗马的保护。罗马将军每完成一次战役,士兵就解散了。士兵的武器需要自己购买。

罗马一再扩张带来内部危机,就是强势人物的崛起,最开始的是西庇阿,因为跟汉尼拔作战,年龄也不够,资历也不够就当了执政官,这个年轻人拥有的权利与荣耀,将元老院置于了他的对立面。

此后是苏拉,马略,庞培,恺撒......这些军阀收获了荣誉,财富,接下来就是权利,摆脱元老院,军队,政治,经济的权利集于一个人。

罗马的成功和失败不可分割的纠缠在一起,在元老院集体权威的领导下,共和国特有的政治体制为罗马提供了稳定性和前进的方向。而贵族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社会压力及其对荣耀的渴望驱使罗马不断向外扩张,元老院力不从心,权力落入军阀手里。

共和国在恺撒之后走向了帝国。罗马共和国对现代政治有许多借鉴作用。共和国时期,罗马的文化是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展开的。

《罗马共和国》读后感(三):罗马与古代中国对照年表

对第三次布匿战争罗马用盐摧毁迦太基土地一事,貌似学界并不认同,详见:这个知乎回答。

年代 罗马大事 中国大事

前753 罗马建城 春秋时代 郑庄公

前509 罗马七王最后一王卢修斯·塔克文尼乌斯被放逐,罗马共和国成立 孔子开始教学 前496 打败拉丁人 吳王闔閭战死

前494 平民撤离 继续春秋时代

前450 《十二铜表法》 继续春秋时代

前264-241 第一次布匿战争 西西里成为罗马帝国行省 战国时代, 240,吕不韦成为秦国丞相

前218-201 第二次布匿战争 汉尼拔 210年8月,始皇死,202年项羽战死

前149-146 第三次布匿战争 汉景帝时期

前133-121 格拉古兄弟执政,改革失败 汉朝改变对匈奴和亲政策

前100 马略改革 罗马军阀出现 汉武帝天汉元年

前82-79 苏拉独裁 87年汉武帝死

前60 前三头 汉宣帝,汉朝完全掌控西域

前49-45 凯撒击败庞培 汉元帝

前44 3月15日 凯撒被刺 汉元帝

前31 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和克莱奥帕特拉 好像没啥大事 前27 屋大维获奥古斯都头衔 汉成帝封五候

豆瓣书评不支持表格真麻烦。

印象笔记链接

《罗马共和国》读后感(四):现代文明的精神之源:罗马共和国

我们在谈论文艺复兴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复兴的是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黑暗的中世纪来临之前,这两个一脉相承的文明可谓璀璨,一度迷失之后,得益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还有大航海时代的背景,文艺得以复兴,近代文明开始萌芽。其中,相比于更加古老的古希腊文明而言,古罗马文明因为时间距离更近、绵延的时代更长远、各领域所产生的成就更加丰富立体,由此对近代所带来的影响也更加深远。

作者的文笔很好,尤其是逻辑思维俱佳,历史脉络清晰十足,可谓属于牛津通识读本系列质量最高的序列了。从共和国形成的前期历史背景切入,围绕着罗马人的尚武精神(这也为其后来的覆灭埋下了种子),详述了共和国的形成、几度在危机中崩溃,特别是与迦太基文明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再到成为地中海霸主,最后盛极而衰,在危机中迎来政治军事强人的独裁,终于延续了五个世纪的罗马共和国覆灭,奥古斯都的罗马帝国开启。

关于罗马共和国的覆灭,作者在数个章节中屡次从各个角度对此展开论述。总体而言,是学界达成共识的观点:共和国的瓦解来源于自身。归纳一下,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角度来看:

1)向外。

共和国的成立,本身就是在险象环生的大环境下孕育的;自诞生之初,就连续与周边的族群交战,其国家的规模也得以扩大;同时,共和国继续向外扩张,似乎像一台永不停息的机器,要么兴盛、要么灭亡,对于罗马人来说,根本就不存在韬光养晦、深耕细耘。尤其在共和国精英的眼里,一旦失去对外扩张和战争,其生命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2)向内。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为近代国家所推崇,其显著的优越性也一再被欧美列强证明。但是,当时共和国的制度某些方面比较朴素,不够完善的地方,导致了贵族精英之间的恶性竞争,这几乎是由共和国的基因决定的,因为这个国家的诞生、扩张就是源自于此。从内部来看,统治精英之间的强烈竞争,使得他们有强烈的驱动力去发动一场场无意义的战争,享受他们的荣耀之光。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精英们以此荣光成为出类拔萃的贵族背后,是无数被牺牲的将士与公民。虽然其政治体制有足够的制约平衡,但是在漫长的共和国岁月里,必然会产生一些无法控制的自我恶性竞争的状况。这些因素最终将共和国拖向了覆灭,走向了独裁的帝国时代。

在后世的诸多作品里,相比于强盛之日,关于共和国最后的岁月、以及对近现代的影响更为人重视。这在最后一章《共和国的余响》里,作者展开了精彩的概述,特别是对近现代国家体制的启发与借鉴,可谓是影响深远。最典型当属美利坚,罗马共和国的历史为合众国的先驱者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模板,甚至联邦政府成立时,DC的城市地标都被重新命名,以此向罗马致敬。事实上,罗马共和国的精神对整个近代变革都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激烈如法国式大革命,温和如英国式改良,都莫出于此;就更不用说马基雅维利、莎士比亚,还有孟德斯鸠、卢梭等先知们了,其作品的内在精神无不在告诉我们:共和国的余音,在两千年后依旧袅袅。

《罗马共和国》读后感(五):《罗马共和国》:成也共和,败也共和

古希腊-罗马、犹太-基督教是西方两大思想源泉。这句司空见惯的定论,虽然时常为人提及,但具体内涵,其实不甚清晰。古希腊-罗马、犹太-基督教到底影响了西方社会哪些层面呢,以至于每当进行概念考古或逻辑推演,都须不断回溯?答案可能是方方面面,这不免让人在感叹的时候生出疑惑,它们果真这般复杂,难以穷尽?以罗马为例,世人熟悉的,或许主要是后世法理学、法治社会等与罗马法的继承关系,但罗马的遗产,却远非如此单一,特别是罗马共和国时期。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历史学系古代和古典晚期历史高级讲师戴维·M. 格温(David M. Gwynn)通过《罗马共和国》(The Roman Republic)一书,带领读者回到了罗马的历史现场。从烟雾缭绕的史诗时代——罗马建城神话——一路漫游至共和国巅峰时期,即打败迦太基人,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然而,此后不久,共和国便让位于罗马帝国,而后者逐渐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国,使得原本荣耀一时的共和国及其政治架构,湮没于历史的尘埃。

根据格温的简略描述,早在公元1500年到1000年间,拉丁人中的印欧意大利民族便移居至拉丁姆平原,繁衍生息,而今日罗马附近的七座山丘,无疑是天然的防御屏障,伊特鲁里亚民族是他们此后的邻居。这一时期,罗马先后出现过“七王”,他们逐渐完成了从山丘上的分散定居点到罗马城的转变。此时,罗马奉行的,是君主政制,直至君主遭到驱逐,共和国方才建立。

共和国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牢不可破。而维系它的元老院和罗马人民(简称为SPQR)集体领导制,虽然政治构架堪称精致,却也无法永保无虞。该制度下,全体罗马人共同“拥有”罗马城及其海外殖民地,而非君主一人独享,但元老院才是具体的行政机关;换言之,罗马并不是实行全民民主,也不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民主权,财产、家族声望、能力、“尊威”——它“体现的是个人价值及其家庭价值的总和”,获取它的主要途径即获取荣耀,特别是军事胜利——都是进入元老院,走上仕途需要考虑的因素。

因此,当某个人物军功卓越,尊威远播,也就势必有了突破元老院集体决策,进而专断统治的可能,这是SPQR体制本身内含的危机,几次化为现实,并最终在庞培、凯撒的互相敌对,攫取最高统治权的比拼中达到高潮,并迫使制度走向破产。即便如此,对共和本身的追求,对君主政制的厌恶,始终是昙花一现的罗马共和国留下的不朽遗产。一旦存在共和这个先例,而且是了不起的先例,后世的帝王,欲行专断都需慎之又慎。

在本书中,格温还对罗马共和国在文学、建筑、绘画等领域上的成就进行梳理,打破了普通读者对罗马共和国的偏见(相较于对罗马帝国的盲目骄傲来说)。共和国时期的罗马,非但不是文化沙漠,反而群星璀璨,单举老加图、卡卢图斯、西塞罗等人的名讳,即非同凡响,何况,罗马的大理石建筑凯旋门,甚至还引来了巴黎后世的效仿者。在这个意义上,共和国永远没有死去,更不用说它的法律精神,它对君主的怀疑与痛恨,对共和理念的不懈坚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