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施图茨的疗愈之道》经典观后感集

《施图茨的疗愈之道》经典观后感集

《施图茨的疗愈之道》是一部由乔纳·希尔执导,乔纳·希尔 / 菲尔·斯图茨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施图茨的疗愈之道》观后感(一):施图茨的疗愈之道 对话过程回顾

施图茨与传统的精神科医师所主张的在治疗过程中“要始终处在旁观者的角度,不要干涉病人的过程”不同,他给了病人可采取的行动和工具来让他们感受到变化和前进的动力。

从生命力的三个层次进行改善(从低到高):

《施图茨的疗愈之道》观后感(二):疗愈心灵的另辟蹊径之法

心理疾病在过去是一种”罕见的“富贵病,现在快乐成本降低了痛苦也就容易和普遍了。

传统的聊天式疗法(talk therapy)仍然是心理疾病的一个主要治疗手段,不是所有人都能像Jonah一样可以接触Phil这样全球最顶尖的心理医生,高昂的价格和黑箱的治疗方式都让人望而却步。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出现了Replika这样能像朋友一样和我们聊天的机器人,也有像Bravemind这样使用VR/AR沉浸式治疗士兵战后PTSD的疗法。

最近刚好在研究「游戏」对人精神/认知的可能治疗可能。

所以我就就在想是不是当Phil这种独特的视觉(visual)疗法给数字化,让后让更多的人受益,这也和Jonah在电影中提到的想通过电影的方式把Phil的工具介绍给更多人一致

创造一个游戏世界,玩家的目标是收集这个时间中的爱(作为一种道具)

可能是是Pokemon Go的这种AR增强现实的形式,也可能是像超级马里奥游戏中的常规MF。然后创造一个你觉得最让你厌恶的角色,把这些爱对准他注射到他的体内。

就像Phil说的,”if I can become one with this bastard, I can become one with anybody“

❤️ 埃里希·弗洛姆说想要抵御孤独和焦虑有两个办法: 1、一是放弃个体(individuality),比如儿童之于家长,往往带有臣服特征,但最终会因为个体对力量和自我的追求而引发无休止的冲突; 2、另外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式,则是把人和自然联系起来,而它需要的就是爱与劳动

毫无疑问phil提到的要把自己置身于爱之中,通过爱和别人甚至是你最讨厌的人产生联系就和此观点一致。

一个角色扮演游戏,玩家携带3个道具”出生”于一个无名小村庄。

你需要限时内融入村庄,但是因为这3个来自村外的道具携带时会招致村民的仇恨(数值)。村中有3个未知村民需要这3个道具,玩家可以通过和村名对话,定位到具体村民并把道具赠送到他们手中以降低自己的嘲讽值,最终在仇恨值未满前交出所有道具以获得村民身份。

只有放下ego的”包袱“,满怀热情地去参与和生活。

《施图茨的疗愈之道》观后感(三):无题

听到『不把天聊si』他们在播客中聊到这部电影,并对里面的一些观念进行交流和思考,刚好夜深不想睡觉,于是索性翻出来看看他的想法。看了一半左右,突然觉得就像他说的,随便书写一些都是对自己的对话,于是暂停下来开始打字,返回去对着他的工具一个一个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也是我用豆瓣写影评的初衷吧)

「life force 生命力」

他分成金字塔的三部分,最底下是和自己身体对话,中间是人际关系,最顶层是与自己对话。这有点像另一个金字塔体系(最底下安全,最顶上自我实现的那个),大概也是有点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概念。唯一记住的就是如果不与人交流就像出海的船,没有消失,但是所有人都不在乎了,到最后连你自己都不在乎了。

「part x」

这个是在你成功路上成为你绊脚石的东西。失败乃成功之母,所以很多时候没有挫折就不会成长,就是这个道理吧。我一直认为我生活过的实在太顺了,从小到大升学太过顺利,让我不知道我接下来会面对什么,所以我觉得我没有过多共鸣,但会恐惧未知。

他提出,现实中有三个东西是不能避免的:痛苦,不确定性和不间断的努力。必须学着去爱上这三样东西的过程,在逆境中创造新事物。(这是他的原话)

「这一部分没有进入 但我认为可以称作直视自己」

摄影者自己在前面一直在逃避,不叙述自己的困难和内心的想法,在此刻完全说出来了以后,反而促成了这部电影的继续。我认为他想说的是,直视自己的恐惧,才能找出原因继续进步。揭了伤疤并不是永远会带来无尽的痛苦的,反而更能认清自己继续上路。

「String of pearls 珍珠串」

他说的是,对待任何事件/行动都做到一视同仁,不要进行价格标签(打个比方,把今天起床了和拿录取通知书当成拥有同样价值的事件),只在乎做事的态度。这样子或许就不会患得患失,我认为能更关心自己的生活吧。同时要知道每一个珍珠里面都有可能有不好的东西,去接受,或者换个思维,不好的东西外面是有好的东西包裹的,就是两个不同的积极的态度。比如说,知道自己可能拥有整杯水,但也接受半杯水的事实;假设自己是没有水的,那拥有半杯水不是赚到了,这两种心理吧。

「the shadow 阴暗面」

每个人都有一个不敢见人的阴暗面,比如儿时丑陋肥胖的自己之类的。我反而是对这个没什么感觉,暂时没有太多回忆和共鸣,想到再补充。

「perfect snapshot 完美的快照」

说来好笑,我反而对自己很坦荡,我认为我就是我,没必要因为谁去做什么改变,喜欢您来不喜欢也不挽留。所以说在讨论这个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我心里的完美男友吧。当我在说,哎呀我男朋友这个那个怎么会这样的时候,我也有思考过,那我希望他是怎么样的呢?但是我发现我回答不出来,单纯就是觉得好像这件事不应该这样。而我有时候并没有在意到他的闪光点,反而是在别人提醒我,他如果这件事情做了别的反应怎么办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原来是很感激很欣慰他的举动的。坦诚来说真自私啊。

总而言之也就是说,我其实内心有一个完美形象,但是说不清道不明,而只是在别人没有符合要求的时候不高兴。好像跑题了,不过我在想这样真的合适吗?我会因为他一些我觉得好像不太对的言行,而去提醒,让他更靠近这个snapshot,但是真的获得了这个,又能有什么区别呢?比如自己一心想拿offer,还会幻想得到了以后会怎么样,但实际上就是得到了瞬间的解放,之后该空虚还是空虚,并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但我是不是就不不要再去改变别人让他接近自己心中的完美形象呢,这是不是徒劳的呢,可能现在我认为还是有转变的必要的吧,会让自己开心一些?

唠叨了这么多也没有个结论,就是我现在的一点思考吧。

(未完待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