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1000字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1000字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是一本由〔法〕弗雷德里克•勒诺瓦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一):幸福是否值得求索?

幸福是什么?我们可以感性地去体会,却难以理性地加以诠释。正因为如此,幸福亦是哲学探讨的母题之一,幸福的定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转化为哲学的意义。在弗雷德里克的《幸福,一次哲学之旅》中,作者试图网罗幸福哲学的各个角度,破解幸福之谜。在书中,打通了地域与时间的隔阂:佛祖与埃彼科泰特相视一笑,蒙田与庄子隔空神交,这样混搭的解读,新颖而充满吸引力。

在很多哲学家看来,幸福是一种运气。基于这样的观点,对于幸福追寻的意义被消解。幸福是个人经验还是普适价值?这是作者在书的开头向读者提出的问题。所谓“主观幸福感”,常常源于生活中短暂的激情与偶然,因为短暂,所以难以捕捉,因为偶然,所以难以捉摸。有限罗列个体幸福的经验,并不能帮我们彻底弄清幸福的模样。因而在书中之后的章节中,作者仍致力于寻找收获幸福的一般方法。

弗雷德里克首先厘清了“幸福”与“快乐”的差别。相比花园学校中所追求的“简朴的幸福”——快乐,幸福的内涵更为宽泛,不仅包含了伊壁鸠鲁所倡导的祛除不必要忧惧与追求自然而必要的欲望,更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指向了适宜的生活质量。

而为了得到这种幸福的境界,作者指出了以下一些途径:学会选择、活出自我,并归纳了幸福的要素:平衡好金钱与梦想,权衡好艺术与思考,处理好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为了寻找到幸福的秘密,无论是哲学学派还是宗教皆使出浑身解数,无论是借助于凌驾于幸福之上的高贵理由,还是如歌德所倡导的“保持个性”,或是针对“幸福的傻瓜”这一悖论绞尽脑汁。幸福易失难得,甚至在努力追求幸福的途中,并非有了理论的积累便能一帆风顺,相反,极有可能会迷失,甚至走向反面,在追求中反而遭遇了不幸福。

如书中所引用的《伦理学》所言:“所有美的事物,唯其稀有,所以艰涩。”追寻幸福的征程,必然路漫漫其修远兮,然而仍吸引着人们前仆后继地上下求索。其路曲折,其心坚决。当我们读完这本小书,无法妄言自己找到了有关幸福的捷径,但足以引发我们对于追求幸福的热情与思考。如伍迪•艾伦曾说的那样:“如果我幸福,那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二):与幸福同在的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哲学问题,通常无解。比如:幸福是什么?你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幸福观。有时候很难左右,只有慢慢调节。而生活像流淌的水,顺流逆流,都选择享受是很难的。我们在这样的旋涡中,左冲右突的时候,很可能早已丢失初心。一如《幸福,一次哲学之旅》书中所说:就在我们对生活有所期待的时候,生活已然流逝。这是塞加纳的话,很显然是翻译过来的句子。那就应该有不同的语气了,我曾在〈为希望而创〉的片尾看到相同的话,是这样说的:当我们为生活而拼命的时候,生活往往已离我们而去。——某大师。我在猜测,这句话也许就来源于塞加纳吧,或者也有可能来自某个热血青年,在挥汗如雨的征程中翻然醒悟,拼命的赶路,却把自己的灵魂放逐了,丢失了自我,哪里还是什么幸福的生活呢。

在《幸福,一次哲学之旅》里,你会看见众多哲学家眼里的幸福观。其实哲学书还是有些深奥,我通常不怎么看哲学书的,怕看不懂啊。这次只所以要读《幸福,一次哲学之旅》,的确是因为自我认为真的不是太幸福,而又很渴望一次幸福之旅,所以我来了。哲学家们对幸福的解释,其实有时候也很简单的。亚里士多行德说“没有快乐,就没有幸福”,言下之意,快乐的时候,就是幸福的,这个比较容易认同。让·吉奥诺说“自我是得到幸福的唯一因素”,原来认识自我跟认识幸福一样难得。诸多的说法里,对我刺激最多的还是塞内加。他的经典名言,深深刺痛我。“当我们为生活而拼命的时候,生活往往已离我们而去。”我曾经是幸福生活里的瞎子,我瞎走了许多路,现在正在向回跑。今天还看到这样的段子,笨小孩说他往城 里发展的时候,城里人流行乡村了;他学会用TT了,城里人流行丁克了;他学会开车了,城里人又流行骑自行车了……早知如此,何必辛苦的跑圈后又向回跑哦。

大师德尼·狄德罗说“我们只有一项义务:那就是让自己幸福。”大师不是说说而已,所以我们也不能只是听听而已。在这样的深夜,我想问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我最想要的幸福生活。我想了许久,还是很难决断。想要的想做的,跟必须放手的和失去的,仍然是一个纠结人的难题。但《幸福,一次哲学之旅》带给我的最大收获,还是学会了思考幸福。我想有了这样的起点,我应该会越来越坦然面对自己和生活,然后向幸福出发。

未完待续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三):找到幸福的真意

如何让自己过得幸福,远比给幸福下定义要容易得多。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够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或者达成某个愿望,那时那刻的感受就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种完全个体化、个人性的生命经验。

在《幸福,一次哲学之旅》中,法国作家、哲学家弗雷德里克•勒诺瓦从“幸福如何诞生”以及“何为真正的幸福”开始,将我们引领至关于幸福真意的探寻中。这场探寻,与心灵鸡汤无关,因为作者不仅在阐发着自己对于幸福的思考,而且还将那些先贤哲人对于幸福的阐述加以自己的理解贯穿于全书之中。这场关于幸福的哲学之旅,不仅能够让我们反省自己的思想,剥离那多余而荒诞的欲望,而且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幸福的本色,以及如何让自己真正地过上幸福的生活。

如果说,对幸福进行哲学性探讨是一件枯燥而乏味的事,那么弗雷德里克•勒诺瓦的这本书便足以颠覆上述的观点。作为一本哲思随笔,这本书文字清新流畅,读到精彩处,常有一种被猛然抽醒的感觉。对于幸福,我们的认知总是比较肤浅,要么是把尽情占有当作幸福,要么是把满足欲望当作幸福。这种浅薄的幸福观,往往被绝大多数人认同,我们在这种浅薄的享受中日益变得麻木混沌而毫不自知,想来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所以,我才说,能够读到这本书的人是有福的。像“幸福与智慧的关系”、“幸福的生活应从何而来”、“怎样做,才能过上有意义的幸福生活”这些问题,真的是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然而,正因为这些问题看起来太艰深了,因此许多人才刻意地避而不谈吧。从这一点上来说,作者的贡献便在于尽自己之力去改变人们对于幸福的那种粗浅理解,同时也在普及“人人皆可过上幸福生活,找寻到幸福真意”的这种观念。

更难得的是,作者将东西方哲学中对于幸福的认知融合在一起。虽然幸福这个词很抽象,但幸福生活却可以很具象。且去看看伏尔泰、苏格拉底、康德、佛陀等圣人先哲们对于幸福的理解,我们便不难设想出,自己的生活应该如何步入幸福的轨道,自己的人生应该如何安排,才能称得上与幸福结缘。

作为一本有格局、有深度且文笔清新优美的书,读完它并结束这场幸福之旅可能仅仅花费自己几个小时而已。但对于幸福生活、幸福感受的理解、把捉和实现,却需要我们尽余下的生命时光去践行。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四):幸福之美

幸福从来不是一个舒坦的话题,谈着谈着,气氛由轻松变得凝重。这个世界上各式各样的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当然,也存在一模一样的幸福。大多数人喜欢讨论别人,但很少有人会去谈论别人幸福与否。如果我们把别人的幸福挪到自己身上,实为不切实际。而《幸福,一次哲学之旅》由浅入深地把幸福探讨了个底朝天,袁筱一那柔软不失理性的语言,更让阅读的人心里踏实。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阅读这本书刚刚好,陷入昏沉和清醒之间的大脑,更容易看得懂及接受人间真相。作者仿佛一个做衣人,用针小心翼翼、镇定自若的把碎步串联起来,呈现出来的便是一个宏伟明亮的命题,毋庸置疑,本书不失为一部杰作。尤其是分析蒙田和庄子那一部分,可谓精辟独到。当蒙田在议院看到几个可怜的印第安人时,随即把印度安人和西方人大胆、准确地作比较。“西方人有钱,但他们却永远处于不满足中,而印第安人‘成天都在跳舞’,他们仍然处在幸福的分界点上,只欲求自然产生的需求。”庄子的快乐,正是在于他知道如何与这世界快乐的气息融为一体。接着,作者为“智者“下定义:真正的智者是自由的,与天地共舞,是不朽的。这也是一种幸福。作者是法国人,却生活活泼地讲述孟子的幸福,几乎一气呵成。

然而,作者勒诺瓦和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不一样,他更喜欢深入地挖掘生活之后,再建设或者重建,他提出“漂亮”理论的时候,更愿意顾忌其他人的感受,为他人着想,如何幸福地活着。由此而言,这本书并非夸夸其谈、纸上谈兵。

整本书都在讲述幸福的脉络,当你跟着作者探索一遭后呢,眼睛回到日常中来,还得面对琐碎和无常,人会被消极的脾气捆绑,但不会轻易掌控情感密码。其实,作者在最初就给了一个基本却坚实的答案,那就是布吕克内所说的,“我太热爱生活,以至于它仅仅是幸福的还不够。”这句话看似无关痛痒,却可以深深击打着我们的内心。“我热爱生活”这是谁都能说出来的观点,然而,并没有多少人会主动欢迎痛苦的到来。不免让人试想,如果你活得艰难,房子、车子、票子,等等什么都没有,但如果你不热爱这些的话,你始终会卑微地活着。不免让人唏嘘。

说的太多,容易犯迷糊-----是不是我的生活比以前好了,我也就幸福了呢?也可以这么说,但不能完全这么说。如果一味的追求比现在更好的生活方式,随之增添更多的苦恼和烦恼,还不如一心一意地享受当下,关注当下,热爱当下的生活。如此,你收获的幸福,也会承载着明日的幸福。幸福无边界,生活不打烊,想来,也是同一个道理。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五):知足是快乐的秘诀

文/河北小珊 评《幸福,一次哲学之旅》

谈起幸福,让我想到小品演员范伟对于幸福的解释,他说:“幸福,那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幸福的定义既简单,也复杂,既浅显,也很深奥。本书的书封上有一句话很触动人心:“我们总是在听到幸福离开的声音时才发现它曾经来过”。幸福有很多种,健康的体魄、和睦的家庭、优异的成绩、知心的伴侣、稳定的工作、三五之心好友等等都能带来幸福的体验,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幸福,但为什么真正觉得自己特别幸福的人却并不多呢?人们总是习惯将目光盯着自己不如意的地方,总是想着要是再多拥有一些该多好,于是将自己陷入永不知足的追求中,虽然目标一旦达成会带来满足,但这种满足只能给予我们短暂的快乐,并非长久的幸福!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就是一本探求幸福到底是什么读物,作者是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宗教史学家弗雷德里克•勒诺瓦先生,他捕捉到人类思想长河中关于幸福的耀眼火花,独辟蹊径地将东西方哲学融为一炉,用一种有趣又易懂的方式告诉我们怎样听到幸福敲门的声音,学会享受幸福!

本书共有21个篇章,每篇开篇处都有一句关于幸福的名言,亚里士多德的“没有快乐,就没有幸福”、伏尔泰的“我和自己说了不下一百遍,如果我和周围人一样蠢,我一定会幸福的,可我不愿意得到这样的幸福”、塞内加的“只要你想要还可能更幸福,你就永远不会幸福”等等,每一句都是这些学者们关于幸福的思考,也都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印象最深刻的是《钱能够带来幸福吗?》,我们深知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还是为了挣钱、为了富足的生活努力,甚至不惜透支健康,不管是富有的大老板还是广大的工薪阶层都不会停止挣钱的脚步。调查数据显示,不管是美国还是法国,经济的发展、收入的翻倍并没有带来幸福指数的提高,美国或瑞典的幸福率与墨西哥和加纳的幸福率差不多,而这些国家人均收入的差距却是十倍的关系。那么幸福与钱到底有没有关系呢?调查发现在幸福感中,社会性的因素占决定性作用,正如儒勒列那尔说的“仅仅自己感到幸福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别人不够幸福”。可见人们喜欢的是别人不如自己,并不是自己过得多么多么好,是相对的优越性带来满足!

家庭、健康、工作、友谊等是我们认为的幸福必备的几大因素,其实仔细想想如果单单看这些的话,很多人都是幸福的。为什么还想着要更高的收入、更漂亮的容貌、更高的职务、更多的人民币?就是因为对于拥有的东西不知道珍惜,还想要占有更多。俗话说知足常乐,人学会满足才能感恩,才能快乐,才能幸福,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学会知足,因为知足才是幸福的敲门砖!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