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的读后感大全

《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的读后感大全

《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是一本由(美)简·尼尔森 / 谢瑞尔·欧文 / 罗斯琳·安·杜菲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3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读后感(一):整理的摘要

1,分清孩子的欲望和需要。 2,前三个月按需喂养。3,归属和价值感(我自己需要的事不背四平,微笑。)。4,惩罚带来反叛和抵制以及不自信。5鼓励的是努力和改进,而不只是成功。6,头三年,与真实的人互动,而不是卡片和电子设备。7,安全依恋。对挥舞的小手给出回应,渴望刺激时给他微笑,识别宝宝什么时候需要安静。8,

《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读后感(二):如果你想知道鱼在想什么,就像鱼一样思考

正面管教大名鼎鼎,看了书果然名不虚传。每一章都非常受启发。只不过要实践的话,感觉需要反复读,值得把本书建立成一套自己的体系。书中很多观点在8101的许多讲课中和其他地方也有听过,比如无条件的爱,关注孩子的自尊自信,孩子的需求VS欲望,设定育儿的目标,长远规划等等。

许多观点,都能纳入到8101的成长冰山里,多看些育儿书籍,充实自己对成长冰山的理解。

《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读后感(三):一些关键词

读了这书,感觉更爱我娃了,更能从他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更能了解他的体会。

孩子需要做贡献。不要再为孩子代劳了。爱,信任,无条件的接纳,即使在孩子的行为对你造成挑战时。鼓励安全的探索。宝宝需要有自己的时间,父母的沮丧、筋疲力尽是不可避免的。小孩子很少有不良行为,父母眼中的淘气其实是他在探索这个世界,或者在试探你的界限。孩子从做中学。啼哭对于婴儿来说不是不良行为,而是沟通。宝宝不是天生就掌握表达他情感的词汇的,他可能不会说出自己的感受,甚至不理解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积极倾听,注意孩子的感受,并用明确的话语说出这些感受。告诉孩子尽管他有一些不良行为,但你仍然很爱他。孩子发脾气之后,一起做出弥补,比如收拾扔掉的玩具。孩子的需要vs欲望。自主的感觉vs自主。性情契合度。鼓励,信任,自我价值感。鼓励关注事情本身,赞扬关注的是人。很多人分不清鼓励和赞扬。赞扬并不好。你以为你真的可以控制了另一个人么(包括小宝宝)?能控制好自己就不错了。

《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读后感(四):答案还是在孩子本身

“正面管教”作为现在很火的理论,不得不赶紧买书学习一下,读了觉得确实很好,有很多观点都对我很有启发。不过读起来也是断断续续抽空读的,脑子里的很多育儿观点已经都混杂在一起了……总的来说还是觉得家长要以孩子的兴趣为线索,尊重和接纳他的特点,为他提供一个得以发现自我和施展潜力的平台。

在“管教”方面,书中提到很多都是关于2岁孩子的,我家宝宝似乎还没有“那么大脾气”,但也慢慢开始了……所谓“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多行动而非说教等等,都是很好的指导。不过说说都是简单的,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做起来还是有点难度,比如被宝宝恶狠狠地连着抓了好几下脸的时候……或者在大庭广众哭得不行不行的时候……还是会有点抓狂和自我怀疑。

我感觉说到底,看这些书不过是学一些技巧、了解一些概念,但真的落实到每个家庭的育儿方式,还是取决于父母本身的三观,这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多好多好的人,自己就首先要打破局限,自己先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做他的榜样。所以很多道理其实都懂,重点还是在于和自己的惰性和胆怯作斗争。书本提供不了所有的答案,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还是父母,我相信真正的答案都在孩子本身,就看自己是否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和发现。

《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读后感(五):实践感受

看这书的时候,娃刚好一岁半,正是满嘴“不要,不要”,身手矫健,满屋捣蛋的年龄。

一会儿翻箱倒柜,一会儿提着垃圾桶倒翻,一会儿又将纸巾全部扯烂……

以我的脾性,在他搞破坏的时候,经常大吼着他的名字,嘴里说着“不”“不准”!

雷鸣般的声音经常吓得他一阵错愕,有时能够震住这个小魔王,有时又没啥用处。

在当初的我眼中,这就是调皮,就是搞破坏,我要制住他!不惜一切代价的在和他的战争中赢得胜利,让他向我屈服,成为一个“乖孩子”。

直到看了这书,我慢慢理解了孩子的世界,想想小时候的自己,这才从愤怒与烦恼中清醒过来。

他不是在做“坏事”,只是在行使着自己的本能,探索着这个世界,在做着自己的工作。

慢慢的,我的态度和方法改变了。

除了一次他差点弄翻水杯砸中自己时我发出大吼,让他停下。其他时候,我再也没有大声的吼他,怒吼着“不,不准!”

我只是在他拿着垃圾桶准备翻过来,或是撕扯着纸巾袋时,走上前,温和的将他手中的东西拿走 。

没有斥责,也没有怒吼,最多偶尔说上两句“这样不好”。然后我又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去做其他游戏。

几次下来,效果其实很不错,远比之前满脸怒气的呵斥好上太多。

父母理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供他探索,如果孩子触碰到让父母不愿他触碰的东西,比如刀,比如玻璃杯,这是父母的责任,而不应责怪孩子。

诸如此种改变,有很多很多,相比以前,我现在变得更有耐心,也更温和,不再把育儿当做一场战争。更加享受和孩子的时光。

和善而坚定,这本书讲的不仅是育儿,也是重塑自己。

感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