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超越自卑》经典读后感有感

《超越自卑》经典读后感有感

《超越自卑》是一本由[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作,凤凰出版的305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越自卑》读后感(一):适合初为人父母者

多个章节,详细的说明了儿童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案例很多。虽然著于上世纪30年代,但今天看来,仍然丝毫不过时。

从儿童初期,到青春期。最后的章节还论述了些许犯罪心理。特别是探讨了其心理的发展路径。

只是略显枯燥,如果对心理学毫无兴趣,可能读不下去。

《超越自卑》读后感(二):成长是怎么回事?

成长是怎么回事?成长要经历很多!

《超越自卑》中,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 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

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他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超越自卑》读后感(三):摘录

怎样去谋取一个职业以便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去,怎样在我们的同类中提高自己的地位,以便我们能够相互协作、分享利益,怎样调整我们自己,以适应人类存在的两种性别与人类的延续借以依赖的爱情婚姻生活等等。事实上,这也就是我们现实生活必须要面对的3个问题:职业、社会、性。

心理学之所以区别于生物学和生理学,就是因为它能够利用对意义和意义对人类行为和未来的影响等情况的了解,来增进人们的幸福。

我们自己的生活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开拓,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并且我们能够应付它。我们是自己行为的主宰者,除旧迎新的工作,除了我们自己还能有谁?

人类对其环境做出改变,被称之为文化。

鉴于一个人的心灵是一个整体,他的生活方式会明显呈现出他的心灵,个人的情绪和思想一定会与自己的生活基调和方式一致的。所以如果想要改变某个人的情绪,单纯从情绪入手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尽管这种情绪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我们只有通过调整和改变他的生活方式,才有可能将其彻底改变,因为情绪是他生活方式的正常表现。

做梦时和清醒时人的人格是不会改变的,但在梦里面社会要求的压力要轻,人格能够不经过防御和隐藏全面地表现出来。

《超越自卑》读后感(四):“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拥有的优势”的深度解读

我的读书笔记

1个体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讲,生活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归结在职业、社会和性这3个主要的问题之上。每一个人对这3个问题所做出的反应,都很清楚的显示出他对生活意义最深层的感受。

2个体心理学扬弃了决定论,经验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惟一原因,人们一般不会被经历过的负面情绪所困扰,人们只会从中汲取决定我们目标的食物,我们被自己赋予经验的意义所决定。器官缺陷,被骄纵,被忽视,这三种情景最容易让人将错误的意义赋予生活。

3每一种记忆都是一种述说故事的方式,第一个记忆最能表现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观,这是他整个人生活态度的雏形,如果我们能知道这个故事,便能知道这个人的一生是以什么样的基调成长的。

4大家不要因为某人的短处而去责备他,当他自己尝到苦果时,我们能做到就是帮助他想办法补救这种缺陷。

5如果你看到一种病征或者现象而无法判定他的意义,那么了解他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分解,把它的外形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动作。以偷窥为例,分析其目标、环境以及是否采取了正常的行为来改变不利的环境。

6一个人的焦虑、勇气与愉悦,或者悲哀都得与他的生活方式保持协同。他们的程度大小和期望,都刚好能合乎人们心中的期望。

7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能被预料到,那未来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人类生活的乐趣根源就是我们自己缺乏或者说不具备预见性,我们属于被动群体,这正是生存的价值所在。

8梦中的思想和白天的思想有一定的连贯性,他们并不是完全独立没有联系的,他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9在梦里,人们会经常把一个问题引过来,然后把它精炼化,甚至只留下问题的那一部分,把这块隐喻表达出来,然后把它当做之前的问题进行处理。

10俄狄浦斯情节只是一种错误教育方式的产儿,我们不能把它完全与乱伦和变态画上等号。

11教育中的最大困扰不是来自儿童本身的限制,而是他们认为自己具有的各种限制。设法增加儿童的信心和勇气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要全力消除他对生活的不正确解释而导致的负面影响,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带来的种种限制。

12在心理功能中,兴趣很重要,能够影响兴趣的不是遗传,而是挫折造成的灰心和对失败的畏惧心理。

13不要让孩子们对未来有恐惧心理,否则他们就不会积极应对,不要总是命令、告诫、批评他,这会让他感到迷惘和不知所措。

14很多妓女在很早的时候,就会认为没人是真正喜欢他们的,这种想法根深蒂固,她们轻视自己的性别角色,认为那只是一种赚钱的工具。女孩对女性角色的厌恶不是从青春期开始,而是在童年时代就已经萌芽了,只是那个时候,他们没把这些表现出来。

15罪犯大多数时候对自己的职业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一技之长,不学无术。如果追溯这种历史,你会发现,早在孩童时代,他们就已经有了这种征兆。所以有时候他们在职业问题上会失败,我们甚至不能过分责怪他们,因为这就像让一个没有学过地理知识的人去考地理科目一样。

16父母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总是埋怨生活有多艰难,世道多险恶,这样会妨碍他们对社会的兴趣。如果父母总是指责亲戚和邻居,总是批评他人,总是表露对他人的恶意和偏见,孩子自然会受到不良影响,他们对同胞会有不好的看法。

17忧郁症其实就是对别人的长期愤恨和责备和积郁形成的,因为这些人想要获得别人的照顾、同情和支持,就总是对自己的罪过表现得痛心疾首。

附1

1阿德勒的观点很大程度上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仔细阅读,不难发现有的关于女性、家庭、宗教的看法并非完全适用于美亚地区。

2阿德勒的对于个体心理的分析往往也追溯到童年期,字里行间,嗅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味道,阿德勒及其个体心理学其实本质上并没有跳出精神分析的一些局限。

3“目前来讲,有两种对梦的解释是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他们分别是弗洛伊德学派和个体心理学派。并且只有个体心理学者才敢挺直腰杆说他们的解释是合乎常识的。”我这一段我就哈哈了。

4阿德勒过分强调奉献与合作,未免使其理论行走在极端的边缘,这个部分让我有点难以接受。

4写在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阿德勒《超越自卑》的的确确给了我很多启示,能够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个体心理发展,给那些迷茫中的个体以新的思路去指导更好地生活。真的让人非常畅快,且书中案例大多非常经典而具有代表性。我们需要向这样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致敬。

配上The Great Gatsby的一段话,全书享用更佳: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人的时候,你要记住,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拥有的优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