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之后的一周》影评精选

《之后的一周》影评精选

《之后的一周》是一部由陆晓浩执导,李秀丽 / 郑婕婷 / 纪焕欣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之后的一周》影评(一):青涩的真实

展现了男权社会下女性处境的多个方面:家庭中的重男轻女、父亲在家庭事务中的缺席(但依然能感觉其对家庭决策的影响力)、日常生活中遭受的骚扰和凝视、社会在建造一些生活设施时默认为男性设计忽略女性(体现在女主之一跳起来够单杠依然够不到、双杠的高度与女主之一眼睛齐平)。

当她们骑在摩托车上在各个地点漫游,“走到哪算哪”,恰恰可以作为她们人生的一个隐喻。而漫游的终点是“比地狱还地狱”的广州。当两个女主在街道上漫步,背景音乐响起五条人仁科的歌声,嗓音很粗、音量很大,盖过了所有声音。这似乎是一个导演并不刻意为之的隐喻,即女性感受的表达,依然由男性遮盖、占据、主导。贯穿整部电影的五条人给我同样的感觉。如果要我选女主喜欢的乐队,也许我会选MLA之类。

除此之外,如果用视听语言来展现“地狱”,可能比直接从女主口中说出“地狱”更有说服力。演员的青涩不完全是一个缺点,如场上一个观众所说,它让电影有了一种伪纪录片的质感,一种更贴近真实的感觉。

两位女主的友谊难能可贵,可能是这糟糕的现实下唯一值得欣慰的地方。当她们大笑着吃完西瓜,向现实投去西瓜皮,反抗的种子早已种下。

《之后的一周》影评(二):避开政治, 悠闲地谈论「虚无」

《之后的一周》由导演陆晓浩执导,讲述了高三学生林燕婷因为家庭原因选择放弃高考,并决定与朋友黄漫如一起奔赴广州打工,在离家前的最后一周,她们开始重新认识所身处的眼前的世界。

片中,「五条人」既是女主角远赴他乡的精神慰藉,又充当了音乐叙事的对象,他们的歌几乎贯穿全片,幽默中透露着感伤。

之所以选择观看这部片,还是因为它的稀缺性。在国内的电影创作环境下,从来不缺少苦大仇深的怨种片,而《之后的一周》恰恰跳出了哭悲和控诉的怪圈,悠闲地谈论起青春的「虚无」,加诸一点点少年般的「哀愁」。

作为一部毕设作品,本片的稚嫩一目了然,存在着譬如摄影虚焦、声音过爆等诸多瑕疵,但它并不因此缺少社会性议题——关于底层身份、男女性别差异、乃至性取向认同等等,都以点带面地夹杂在观光式的叙事时空中,从关埠到金玉市场,再到炮台镇,两个女孩子驾驶着摩的穿行于不断变化的地理空间,有的放矢地度过了离家前的最后一周,之后便奔赴广州,寻找人生的另一出路。

《之后的一周》有着法国电影典型的“轻松+愉快”,接近侯麦《夏天的故事》的慵懒语调,但却未流失独特的在地性,并且持着决绝的自嘲姿态。从影片叙事结构层面讲,与两个女孩形成对照的还有两个泼皮男生阿锐和阿东,男孩女孩们不断相遇和错过,逐渐开启一种交互叙事模式。是冲动式的离开,还是死死守在故地,作为小镇青年的他们“两两一对”,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径。

尤其是影片的结尾,当两个女孩到了广州之后,失望之情便涌上心头。而两个男孩则仍然滞留在家乡关埠,他们用以抵达外部世界的工具——那台机车却意外失火,无论如何都扑不灭,影片就结束于这场燃烧的火焰之中——小镇青年梦破碎,这一无处逃遁的命数,锻造了电影绝佳的意志力。

《之后的一周》影评(三):我要和燕婷一样,往前走了。

正如片名所言,FIRST由此开启此后一周的展映。我也受到启发,带上了“7”字项链,希望后面7天都顺顺利利。

1.女性视角与女性群像

特别妙的是,编剧导演等重要岗位都是男性,却拍出了非常细腻和女性视角的片子。不仅是我,连现场的主持人都有点惊讶。

据他本人所说,他就是典型的潮汕家庭出来的孩子。他上面还有两个姐姐,还有她的女朋友,她姐姐的朋友还有她女朋友的朋友等等这些女性,让他能够呈现出这部女性为主角的片子。

除了主角是两位女性外,女主们早已辍学在家的同学,如今都已经是有娃的妈妈,正被生活的重担压着,而女主们的妈妈,身为女性却压榨同为女性的女儿,苦苦支撑着家。还有同喜欢五条人的女店主,考上本科却厌烦了城市里不如她的工厂女工挣得和她一样多的生活,一气之下回老家小镇上开服装店。还有时不时会自己背包去市区玩的学校旁边小店的女老板,以及对女主之一的燕婷辍学打工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位女老师等等。

这些女性们有的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的萍水相逢,却兴趣相投;还有的作为相对重要的人物关系,侧面刻画着女主们的性格特性与人生态度。虽然篇幅各不相同,却都各自鲜活立体。

我想这和故事源于导演前二十年的生活,拍摄又在他特别熟悉的家乡有关。这些人物也许就活生生地在他身边,无需杜撰,更没有必要瞎编乱造,只需要单拎出来一些,足以成就女主们的现实世界。

2.角色设计:男女互补而不是对立

除了双女主的角色设计,片子还有一条两位小镇男青年的暗线,与她们如影随形、相辅相成。

这可能就是男导演的独特之处。作为被压榨被牺牲的女性形象的反面,小镇青年们的无所事事、孤独与虚无,也被真切地描摹出来。男性不再是女性片中的失语者,男性与女性不是对立,而是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展现着世界的多样与人性的共通之处。

就像两者惊人相似的行动轨迹,如果拿掉性别差异,TA们都是一群被小镇困住的年轻人。小镇范围只有这么大,不是在这里遇见,就会在那里。只不过,在这个夏天,有的选择要改变要离开,有的离不开又变不了。

还有在女主们出游时总是会经意或不经意间同框的各种女性长者,好像就是某种留在这里的预示。(于是内心总是忍不住对她们说,不要留下,一定要出去啊!)

3.镜头构图与音乐

关于构图,我记忆最深的是,片中有个画面是女主们在一个台阶上的平台说些什么,路边的电线却在镜头前将她们封锁住;还有在广州城中村楼与楼的间隙中,女主之一的燕婷抬头望出去,城市对人的挤压感一望而知;还有精心选择的拍摄地点、地点和拍摄角度等等。

像跟拍、长镜头这些有特色的镜头应用,也为片子加分不少,比如在燕婷离开之前去拜拜的那场长镜头也反映出了导演和摄影的功力与用心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贯穿全片的五条人音乐。能够取得版权,确实应该为导演和五条人点赞,在后期片子上线也能作为卖点之一。但可能是如导演自陈,声音效果是他匆促中完成的,有些部分没有能够很好地融入,让音乐变得刻意,有时有些出戏。

4.鲜明的潮汕风格

此片的英文名是GuanBu A Week,直白又点出了故事所在地——关埠。

关埠镇,隶属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地处榕江下游南岸,潮阳城区西北部,西南倚小北山、南接西胪镇,西连金灶镇,北与揭阳市地都、炮台镇隔江相望。

所以片中还出现了周边的金玉镇、炮台镇等地,加上当地方言加持,可以说潮汕风味百分百。

之前看《带你去见我妈》时,就对潮汕闽南文化很感兴趣,它们好像是在汉族文化系统之外的独特存在。虽然有些并不符合当下的主流三观,比如重男轻女,守土守业等等,但相对传统和较少变化的原汁原味,让人产生好奇与了解的想法。

但目前的主流闽南潮汕传统叙事,往往是着眼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这种吃苦耐劳老调。而正在成长的年轻一辈,他们被长辈和传统所压制,又面对着日新月异变化着的崭新世界,他们的何去何从在我看来才是更值得被书写和关注的。

所以现在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不仅让潮汕之外的我们能够管中窥豹,也能更好地进入当地文化。

就像女主们偶遇的葬礼、路上吃的各种小吃,对于从未踏足潮汕的我来说,有趣又新鲜。

5.其他 挂一漏万,这是我在看完之后的三天中断断续续凭着记忆回顾所得,影片还有不少优点和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此不赘述。

影展在继续,我要和燕婷一样,往前走了。

虽然导演说,这是他的第一部也可能是最后一部片子,但我和当时在场的不少观众想法一样,希望后面还有机会看到导演更多新作品。

陆晓浩导演,加油ヾ(◍°∇°◍)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