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蒋勋和他的红楼梦》读后感摘抄

《蒋勋和他的红楼梦》是一本由蒋勋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蒋勋和他的红楼梦》读后感(一):与现代官二代对比

天机如何解,只有虑在前,思在后,从元春到惜春,春来春去,情聚利散,哪里有活在当下的道理

能道出天机的又因情利而误天机的,有什么能解脱的,庸人自扰

把自己放到茶里,酒里泡着,倒应了景

写云门舞集的红学禅示总感缺少那种舞台布置的动感玄机,把误天机时宝玉内心分挠表现出来

现代官二代与那园子里的青春恽散的气场有什么不同

《蒋勋和他的红楼梦》读后感(二):爲之生死相許

夢裏有一次繁華。但記不起來在哪裏。

記不起來。是何年何月。

沒有人找到真正大觀園的所在。

沒有人考證出曹雪芹的真實生辰忌日。

他來看了一次繁華。就走了。

每一次花季他也都會重來。在漫天落花裏低頭沉思默默不語。

或許。所有的繁華都只是幻象。但幻象如此美麗。

使人眷戀着迷。使人誤以爲真。

使人爲之歌。爲之笑。爲之哭。爲之生死相許。

——蔣勳

《蒋勋和他的红楼梦》读后感(三):蒋勋老师关于“红楼”的小闲聊

很惭愧,我是一个感兴趣红学超过《红楼梦》本身的人。小说没有看过很多遍,却看过很多人的红学著作,从周汝昌老先生的红学系列,到前几年的刘心武的红学系列,也看过很多网上各大学开的红学公开课。我不得不说,如果想看红学,蒋勋老师的这本实在太小儿科了,而且都是炒别人的冷饭,讲的东西还都不是很严谨,一副八卦的心态在描述。

其实蒋勋老师的书我一直在看,也一直都有购买,觉得他的那些美学的小文集真是美极,对人生有很多让人能顿悟的文字。这本书最后的第四编相对精彩些,因为看到了蒋老师之前那些小文集的影子。

很喜欢他写的关于红楼中青春和孤独主题的提炼和分析。其实原本是希望能从这本书中看到蒋老师从他的美学角度解读红楼的,纯从情感和文本的美感角度展开我们以前没有注意过的“红楼梦”,但前3编简直太肤浅,只适合从没接触过红学的人看看热闹,唯有最后一编很值得研习和思考~

《蒋勋和他的红楼梦》读后感(四):一些感受~如花美眷的岁月,却不敌似水流年~

最近在读《蒋勋和他的红楼梦》,看到黛玉葬花的这段,颇有感触,尤其独到这句:“日子久了,或许连自己也忘了有那'花冢’存在,偶然读到《葬花词》便重新记起自己埋葬美丽与忧伤的墓园。”是的,我也正在试图在记忆里寻找年少时,自己埋下的那个纯洁,忧伤的墓园,确有其在。岁月跳回十六年前,写到这,终于掂量出时间的分量,比自己想得要重得多,沉得多。隔着很遥远的时光,但那影像却依旧清晰。稚嫩的脸,善良的心,单纯的决定,和小伙伴们在老图书馆的陶凤楼附近,发现了一只死去的麻雀,现在只能模糊的记得它紧闭的双眼,略肥的躯体,歪向一边的脖子,小小的生命不知道在某个瞬间就陨落了。没有想太多,只是看到一个比自己更小更脆弱的生命悄然离去,情不自禁地感到难过。于是快速单纯的决定,和其他几个玩伴一起,寻了一片长满青草的土地,一起把这只小麻雀埋进了土里,草地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土堆。再后来的某一天,只记得是荠菜开花的季节,因为我悄悄从家里拿了一把荠菜花,一人跑到这个土堆前,用我自己懵懂的方式,悼念一个小生命的离去。隔着十六年的光景,现在的我终于明白这就是我记忆里的那个“花冢”。原来自己也有过这样的心境,只是那么多年都被纷至沓来的繁忙所遮闭,密密实实的盖住,直至几乎忘掉。更没有想到多年后的今天自己会在记忆里唤醒它。今天的我,每过一天,都仿佛看到岁月于我所发生的微小变化,看到时光流逝的痕迹,《葬花词》确是道出一些人心中的万般无奈感慨与愁滋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