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厨房就是家的味道》经典读后感有感

《厨房就是家的味道》经典读后感有感

《厨房就是家的味道》是一本由渡边真纪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厨房就是家的味道》读后感(一):美好生活需要细心烹调

——《厉害了,我的厨房》与《厨房就是家的味道》比较阅读

《厨房就是家的味道》读后感(二):走向厨房是件幸福的事

钱钟书老先生说过: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感情是从书开始的。一借一还。就有两次接触的机会。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却不一定正确。窃以为,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是从餐桌开始的。正如深明道理的古人说过的那样:食色,性也。可见食和色原本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因此有人说,看着爱人为自己下厨是一件非常治愈的事情。在这个节奏飞快的世界里慢慢地做一顿饭,被焦虑弄皱的心就在烹饪的过程中一点点被抚平。然而同时,下厨又是一件非常琐碎的事情,从买菜做饭到洗碗擦地,太多的事情堆在一起,一不留神又会变得被时间追着跑。所以在提起下厨时,我们总是又爱又恨。

厨房作为家居空间中重要的使用场所,不仅要容纳繁多的厨房用具,同时还必须要操作方便与舒适。厨房空间环境的营造应符合主妇们的心理需求,整洁明亮、收纳有方的厨房环境将为主妇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和视觉享受。《厨房就是家的味道》就是一部厨房宝典,书中从厨具的整理、食材的选择和储存,到冰箱和橱柜的清洁、工具的收纳,更有家常食谱、家常菜制作,以及提高家事生活的巧思和发现等内容,一步步教你提升生活品质。厨房里有着全世界的生活智慧,爱生活,就是要把厨房变成家的中心。

《厨房就是家的味道》读后感(三):有意思的内容也会被粗糙的编辑所拖累

尽管对这本书的内容很感兴趣,但入手后刚刚读了二三十页,就已经被粗糙的编辑给雷到了。

这本书的差错率……是不是要超标了?

列举一下到P35为止看到的几处存疑的地方:

前言P004

第三段和第五段的结尾有点雷同,不知道是原文如此还是编辑过程中的bug

正文

P25

图示有问题,应该是从左下开始顺时针方向介绍。另,排版时没有注意跨页图片的剪裁问题,所以被订口部分吞图了,这个应该是编辑的失误。

P26-27

几个品牌的翻译,其实国内有译名的,可以直接用国内常用的商品译名。

Tupperware 其实就是特百惠。

Arcfarnce 这里原文应该是Arc France,指的是法国弓箭(Arc)公司,Luminarc在国内的译名是乐美雅,他们家的琥珀锅比较有名。

强力粉和薄力粉,这是日本的叫法,实际上就是高筋面粉和低筋面粉。这里编辑如果要保留日文的说法,也可以备注一下。

P28

Guerande 盖朗德,以生产“盐之花”闻名的一家盐业品牌。盐之花在海水的最上面,海水与空气接触的那薄薄层面,盐之花是法国中西岸盐田的特产海盐,盖朗德是生产盐之花最为知名的品牌。因此,P33里的图示文字中,guerande岩盐的注释有误,应该是盐之花。

P32

图示文字中,玻璃瓶的制作者名字有误,P28中说的是辻和美,此处变成了过和美。事实上,辻和美是日本玻璃界的知名匠人,还曾经在上海举办过玻璃展。

作为一个有强迫症的编辑,阅读体验非常不顺畅……

希望再版的时候编辑能仔细重新审校一遍吧。

《厨房就是家的味道》读后感(四):厨房,就是家的味道

真正美好的生活,是你认真品尝过的每一种味道,是你为家人下厨房时挑选的每一种食材,是你全身心和家人相处的每一分钟。一旦你开始整理自己的厨房和生活,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会为你带来美好舒畅的心情。

我工作的地方就是厨房,家务和工作,我的一天从厨房开始,在厨房结束。时常不知不觉就在厨房度过了一天的时光。

这里是我一天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所以我总是调整烹饪器具的摆放以便于使用,打扫以保持厨房的清洁,尽量使这个空间变得让人舒服。就像在公司工作的职员一样,感到“有一个整齐干净的办公桌,工作也会进展得顺利一些”,对我而言,有一个整齐干净的厨房,会让我在工作和做家务时感到心情愉悦,进展也会顺利。

有时我会被问到“怎样才能有条不紊地烹饪”“怎样才能高效率地做家务”这样的问题。其实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也很难做到有充裕的时间烹饪料理,以及认真慢慢地打扫卫生。

因为烹饪的工作,有时在杂志、书籍上需要刊登出我的菜谱,有时也要接受一些关于身边生活琐事的采访,并且作为一个主妇,一个孩子的妈妈,既要做家务还要照顾孩子,所以每天都过得匆匆忙忙。那些需要工作的妈妈们也和我一样,常会感到每天被很多“不得不做的事”在身后追赶着。

哪怕是一点点的拖延,都会使一餐饭变成随随便便的一顿,一点点的堆积也会让我懒得去打扫和整理。可实际上,如果在积累前就“每天一点点、勤快地做一些”,做饭也好做家务也好都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比如,准备晚饭小菜的时候,可以顺便做一些被称作“储备菜”的“小菜原料”,以备不需之用。这些“小菜原料”可以作为一种决定料理口味的辅助调料使用。再比如一些容易堆积污垢的地方,每天一点一点地打扫,就不会留下污渍;餐后收拾的时候,顺手把脱油烟机的风扇给擦干净等。

虽然是一件一件很小的事情,稍微提前做一点点事先的准备,长期坚持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事情进展得非常顺畅。事先做出预判,勤勉地去做准备,我把这称作“应该要做的事”。为了舒心顺畅轻松过生活,拥有流畅的生活节奏和良性循环,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也要注意,有时很贪心一下子做很多的事情,也不能持续很久。疲劳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得让自己放松下来,或者悠闲地喝一杯茶,慰劳一下自己。好好恢复一下元气,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样的节奏才是可持续的。

这本书是我经过了各种尝试,自认为呈现了“现阶段最好的方法”。如果读者朋友在不经意间翻到某一页,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巧思和启发,让自己每天过得舒适一些,我会感到无上的喜悦。

营造一个舒心生活的理想厨房,不仅需要有生活的智慧、整理的技巧,还要有对生活的热爱。厨房就像爱人的手,生活虽忙碌疲惫,但每天在厨房做饭的心情却充满阳光,好做饭,好好吃饭,多陪家人,爱美食、爱分享、爱世上美好的一切。

这本书的读者,如果能够参考本书找到适合自己生活的方式,那就是我的幸运。如果你们在不经意间翻到某一页,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巧思和启发,让自己每天过得舒适一些,这会让我感到无上的喜悦。

《厨房就是家的味道》读后感(五):厨房拯救爱无能

1、

我曾见人算过一笔账。

先按照现在的房价折算出一个厨房所需要的花费,然后计算外食所需要的花费。

两项一对比,她发现,买个没有厨房的房子好了。

你一辈子餐饮消费可能都不会超过那几平方厨房的价格。

我不知道有人是否愿意选择这个方案。

我是不愿意的。像渡边真纪这样的人,恐怕这更是不能想象的事情。

渡边真纪是日本知名的料理师。

《厨房就是家的味道》是她的新书,无一例外讲的都是厨房事。

这本书里相当一部分是插图,餐具整整齐齐码在整洁的厨柜里,美食摄影光线得宜,让人垂涎。

文字部分记录了她的厨房收纳技巧、料理小窍门、还有一部分和式菜谱;还有——她对厨房的态度。

厨房是她工作的地方,也是她心灵寄托的地方。

即使不是工作,她也觉得:厨房是家中最美好的地方,为家人做饭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

2、

渡边真纪的厨房是相当精致的,多美器,也多美食。

说实话,这是我理想中的厨房——做出精致美丽的食物,再为它们配上好看有腔调的餐具。

自从工作后,有了下厨的条件,我便一点点添置厨房角角落落,试图把它变成理想中的样子。

然而,我记忆里最温情的厨房画面与这理想大相径庭。

我家乡在山东某个乡下。

有一次我跟家乡是河南的朋友互相吐槽食物——

一到冬天,蔬菜顿顿都是白菜,变个花样就是白菜加粉丝。而水果,万年不变的就是苹果。

那是小时候,物资匮乏,温室大棚的蔬菜也远远不如现在流行,我们的餐桌相当单调。

我们家烹饪的方式也是平平无奇,无论是什么样的蔬菜也逃不过炖和炒。

餐具更是令人嫌弃,菜总是满满的盛放在海碗里,盘子是收起来的,只有待客的时候才拿出来。

精致没有,硬说是朴实倒是可以,像我这种常年在外,早早被“资产阶级情调”腐化掉的人来讲,这样的厨房餐桌,应当是不被怀念的。

然而再不起眼的厨房都是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尤其漂泊在外的时候,我是连吃个煎饼果子,都要评论一番这到底是不是正宗山东味道。

对于爱下厨的人,厨房里藏着诗意和远方。而对于在外漂泊的人,温情和归属都属于厨房。

最能惊艳味蕾的不是珍馐玉食,而是平常的,最接近妈妈手艺的一蔬一饭。

也是这手艺,流淌过你的生命,烙印在回忆深处,让你走的再远,也有岁月可回头。

3、

渡边真纪的《厨房就是家的味道》是本实在的书,不似我感叹的那样务虚。

她是实实在在的从生活的智慧,整理的技巧出发,分享如何打造一个舒心的厨房。

但是我们的感受是相通的:

我一直觉得,下厨房本身的意义远远大于美食美器的恋物、造物。

抑郁的时候可以下厨房,厨房是一个可以拯救爱无能的地方。

爱吃的人多有趣,比如袁枚、蔡澜,汪曾祺。但是会下厨的人,势必显得更温情。

比起品尝,下厨更是一种馈赠。下厨的人,借着食物传递爱意,既温暖他人,又愉悦自己。

说起人生于世,冲突不过三种,与自己、与他人还有与整个世界。

厨房能温暖他人,愉悦自己不用再说。但是厨房,能见世界,你相信吗?

我说的并不是在厨房能炮制各国的料理,而是厨房里有时令。

初春的香椿头,清明的鼠曲草,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

时令的蔬果,有营养,有鲜味,也有时间。

这些食物被端上餐桌的时候,时间也悄悄地从锅碗瓢盆间流过去了。

而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品尝一箸流年。

公众号:走调的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