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拥抱抑郁(真实再现抑郁症患者治疗心路历程)读后感1000字

《拥抱抑郁(真实再现抑郁症患者治疗心路历程)》是一本由[中] 王璐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无42.00元,页数: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拥抱抑郁(真实再现抑郁症患者治疗心路历程)》读后感(一):接纳病中的自己!

本书的作者王璐是一名优秀的检察官,也是抑郁症患者,曾数次自杀未遂。写作本书是为了向读者们袒露她的内心,与读者们分享她的这段痛心绝望、蜕变重生的生命故事。她希望通过她的剖析,为深陷泥潭的病友们加油鼓劲,让亲属们更加理解抑郁症患者,使关爱变得更加有力、有效。

世上最大的病痛就是无法表述症状,或者说表述出来却不被人理解,甚至误解。有一种病人,他们就在饱受着这些痛苦的纠缠。他们如正常人一般活在他人的世界里,却在自己的世界里痛苦着。这就是抑郁症患者。

然而,这样一个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却游离在主流医学的边缘,甚至不被病人本人所接受。这种误解,正是抑郁症患者最大的痛苦——一方面病魔不断吞噬着患者,另一方面医学又似乎无能为力。

据首都医科大学精神病学系副教授姜涛说,中国抑郁症患者可能高达8000万,其中更有15%的人自杀了。我身边有两个同事的孩子就患有抑郁症,他们都有自杀的倾向,必须24小时不离人,他们的家人被折磨得身心俱疲,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也一去不复返了。

读完此书之后使我对抑郁症有了正面的了解,能够对身边的抑郁症患者报以正确的态度,对那些因抑郁症而自杀的患者也能够报以客观的认知。

《拥抱抑郁(真实再现抑郁症患者治疗心路历程)》读后感(二):和自己和解

在这个物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你有没有像我一样感受到全方位压力?是否也会觉得在不知不觉间从激情满怀的青葱少年变成了麻木茫然的中年?有没发现大多数成年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和抑郁产生交集?作者王璐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向读者展示游走于主流医学边缘又会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抑郁症的真实模样,所著《拥抱抑郁》由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

从没有认真想过,抑郁症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直到看到作者关于完美主义的描述时才发现,内部产生的压力是导致抑郁的主要原因。抑郁状态对家人和自己都是极不舒适的,患者本身必须积极主动的调整,才有可能好转。

必须值得关注的是老年抑郁症,我家里的一位老年亲人和作者爸爸有着相似的症状,本来是特别开朗性格,却逐渐不快乐起来。正因为没有明显原因,总是怀疑自己患有其他疾病,情绪反复的波动,给全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如果家中抑郁症患者,请记得“无不要”“十不说”“三忌讳”。

无论如何强健我们的内心是十分有必要的,充满阳光的心灵又怎能轻易抑郁起来。找到更多的兴趣爱好,将对自身的评价机制由外部认可变为内部肯定。拥抱抑郁,和家人一起去面对,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和自己和解,要和身边人和谐相处,愿每个人都健康快乐的活着。

《拥抱抑郁(真实再现抑郁症患者治疗心路历程)》读后感(三):抑郁症的“五不要”和“十不说”,你了解吗?

你能想像,一个曾经的检察官,现在是抑郁症患者;一个多次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现在是一位作家,她经历着什么的心路历程吗?她经历过什么的痛苦生活吗?

现在,这位患者,想把自己多年来与抑郁症抗争至和谐相处、拥抱抑郁的体会,感悟直面大家,让大家看到一个积极接受治疗的患者的“重生”,让大家对身边的患者报以正确的态度。

如果有人患上抑郁症,不要惊慌,不要恐惧和束手无策,因为这是可治之症,患症与否,更与你的道德品行无关。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拥抱抑郁》里的主人公就是本书的作者王璐:她原是一位优秀的检察官,患抑郁症后,数次自杀未遂,为了更好地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正规的治疗。

她提前退休,在疾病恢复期,她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将与抑郁症抗争经历整理成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如书中后面部分的内容,就很有参照价值:患抑郁症家人的“五不要”和“十不说”

一不要试图劝患者振作精神!

二不要告诉她这一切都是你自己想像出来的;

三不要指责她!

四不要暗示要求她对自己或别人负责。

五不要强迫她做不愿做的事!

十不说:

好多人还不如你呢;

明天就会好起来的;

生活原本就是不公平的;

你必须面对;

你要继续努力;

你太自私了!

你有什么可抑郁的?

出去活动活动吧!

每个人都有糟糕事,你咋不能面对呢?

你要坚强一点!

这些作者的切身体会,全书的语言犹如一个熟悉的朋友在和你娓娓动听地聊着天!让你看着看着,就了解了许多关于抑郁的事情,看着看着,又发现这是一本极好的科普工具书!

《拥抱抑郁(真实再现抑郁症患者治疗心路历程)》读后感(四):关于抑郁,我们还有太多需要知道

不大的一本小册子,却因为上面“抑郁症”的字样让人感到了沉重。

翻开时,读到这些话:

1.不要试图劝抑郁症患者振作起来因为他实在做不到,他的身体已经不受支配

2.不要告诉他,这一切都是他想象出来的,因为对于他来说,这都是真实的感受。

3.不要指责,因为抑郁症病人很敏感,一点点的指责和埋怨,可能就会致使他陷入绝望的深渊。

4.不要暗示他必须为自己的心理状况负责,这样会增加他的负罪感,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5.不要强迫他做暂时不愿意做的事,比如,、“出去走走吧”“打起精神来”.....

你是否也会像我一样心中悚然一惊呢?

因为上面那些话,我们似乎就这样说过,至少有想过去这样去安慰那些所谓我们看来心情不怎么好的身边朋友。

然而,我们真的做对了吗?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抑郁症”并真正有效的去关爱抑郁症朋友呢?

这本《拥抱抑郁》将告诉我们所有想要知道的、关心的问题正确答案。

为什么我会如此笃定这本书的专业性和真实性呢?如果你也和我一样看到作者的介绍,就会认同我的判断。她的名字叫王璐,是一名无数次立功受奖的优秀检察官,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全国模范竟然也会和“抑郁症”不期而遇。因为病痛她不得不提早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岗位,开始漫长而未知的治疗。期间,王璐所遭遇的一切我们无从想象。庆幸的是,她从数次自杀的危险边缘折返回来,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疾病配合治疗卓有成效。

这本书就是她对自己整个病程的体会详实记录而成,可以这样说,这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内心独白,它帮助我们普通人得以窥见他们的痛苦折磨,世间虽无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有一份了解也就更有可能多一分理解和帮助,不是吗?王璐的这本书,真实并饱含力量,它可以鼓励同样的病患振作加油,也是给予其家属亲人的支持与指导。关于抑郁症,它需要被科普、被认知,更需要接纳和理性对待。

美国心理学家㕜培勒曾经说过,抑郁症往往袭击最有抱负、最有创意、工作最认真的人。这又何尝不是抑郁症患者最令人心疼的之处呢?

《拥抱抑郁(真实再现抑郁症患者治疗心路历程)》读后感(五):不破不立

“尤其在每日的清晨,我总感觉心里像是嵌着一只长满了刺的榴莲果,毛毛躁躁,没着没落。” “我意识到自己的发作是一种病态。” “如果抑郁哪天找上门来,而我们又不能选择和拒绝时,不如就拥抱它吧!” 《拥抱抑郁》透过病患及检察官的双重身份,第一人称视角讲述自我觉察抑郁状态到接受专业医疗诊治的心路历程、病情进展及对应的诊疗方法。以“先行者”的姿态,质朴的言语向社会大众科普抑郁症症状、治疗药物、护理知识等相关内容,帮助抑郁症群体及家属正确认知抑郁症的“真实面目”。为抑郁症群体去污名化,减弱对因病症而产生的病耻感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宣传作用。

场景化的自画像将抑郁症症状刻画的生动形象且立体。当然作者在后续也进行了归纳式总结,但总不如这记忆深刻又深入人心。因有了敏锐的内审自查,才能及时在专业医疗团队的介入下开启共同“组队打怪”模式。避免因为忽视延误导致病情加重而产生意外措手不及。这也是抑郁症“可怕之处”。

有意思的是作者通过追溯发现“我执”的部分-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形成机制,居然在自身得到了印证,除了受后天(原生家庭)影响,更有先天遗传的因素存在。这样的我执也体现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因缺乏对疾病的深入了解及排斥药物心态,对医嘱的遵从性和依从性较差自行停药使得病情反复。这样真实性的讲述更能让读者深入意识到抑郁症治疗方式及日常护理中所需要注意的内容。

停药并不意味着停止“打怪”,而是以其他方式寻求正解和帮助:获取更新、更全面的疾病相关知识、前沿的治疗方案、总结相关的病症及护理知识等。进而到积极运动,有规律的生活都是以另一种方式为“和解”做准备。

终究去我执,自我接纳成为了作者应对当下自我状态正向且积极的选择。极为喜欢书中所配的插画,恰如其分而直观的呈现了心路历程中不同阶段的挣扎、无力最终蜕变的状态,让人动容的是真实自画像背后所必经的痛苦撕裂。

或许不破不立说的便是如此。接纳当下的自己已然是最好的自己。不掩饰,不逃避,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吃茶去。 ps:书中对于世界卫生组织所做的公益视频-《我有一条黑狗,它叫抑郁》值得一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