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间清醒》读后感1000字

《人间清醒》读后感1000字

《人间清醒》是一本由梁晓声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清醒》读后感(一):挺矛盾的一本书

梁晓声这本书有点像自编书吧?读此书后个人浅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者对自己的行为解答,一部分是作者对事情的看法。谈不上支持,更谈不上认可。作者的文章还是将人性展现的很透彻的。这一点在国人身上确实也不少见。不免萌生了一个想法,是不是这类想法是那代人普遍特有的呢?作者很多解释其实挺无力的。不纠结。毕竟这类人真的不在少数。而另一部分关于作者的看法就更谈不上支持了。什么放下,原谅,宽容。上帝教你的可能不至于嘴上说吧?作者对其哥个的做法貌似也不是上帝教的吧?不得不说,很多事情真是根上的事。毕竟都是聊,聊谁不会呢。

总结:这本书整体还行。主要还是更喜欢梁晓声在描写那个特殊时代所持有的部分特殊观点,确实挺引人深思的。但是不足之处也正因此。这本书更多的还是讲述琐事。没有什么太深入的思想交流。给个中评,不为过吧。

《人间清醒》读后感(二):生活,一般烟火,一般清欢;人生,一般清醒,一般释然

我的小学: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良师益友的存在意义非凡,在你举足无措,私下彷徨之际,她们将会带来改变一生的影响,说实在话,语文老师教育劝导“我”的话,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母亲播种过什么:

梁的笔下写的母亲,勾起了我们家还在农村的时候的记忆。那时候我上小学,父亲常年在外,母亲过着“守活寡”的生活,那时候母亲为我们洗衣,一个大铁盆 可以洗衣 可以为我们洗澡,在昏暗发黑的灯泡

《人间清醒》读后感(三):人生最好的状态

很多人对梁晓声的认识应该始于前一阵热播的《人世间》。这部剧追了一半,感觉有点沉重就没看下去。偶然看到《人间清醒》这本书,这书名有点符合我这半年的心境,于是买来读读。

书中讲到很多作者回忆往事的片段和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很多:《我的小学》里影响作者一生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老师;《母亲养蜗牛》里那个智慧的母亲;《父亲的演员生涯》里一个认真做人做事的父亲;《爱与机缘》里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让人重新思索感情中“理性”的价值;《孩子和雁》那个聪明又清醒的孩子,以及瘦老头、看自行车的女人、雕刻羊皮灯罩患上骨癌的青年……

很多故事与教育有关,让我再次思考如何成为一位好老师好母亲;很多故事描写最底层的小人物小故事,却散发着人性最美的光辉。

整本书让我领略到一种“豁达”二字于人生真正的状态和意义。

但愿每一位彷徨者迷惘者都能找到人生最好的状态:保持真实、保持清醒、保持愤怒。做好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人间清醒》读后感(四):虽然矫情,但我理解

这本书很多人评价过于抒情,有点矫揉造作(我也是些微同意的)。撇开文风,无法与作者共情一部分原因是两者之间有代沟了。

这代人看那个时代,如从山顶看山底,目不所及。深处繁花似锦的时代注定难体会无光的暗淡岁月。

就像我们不理解为什么父母总连一块破布也舍不得扔。父母也无法理解当今的孩子怎么那么脆弱,那么难养。想当年他们可都如梁先生家一般,将子女丢在炕上就去忙生计了。

他们是从贫穷中走出来的,从逆境中走出来的,因为起点低,所以具有天生的抗挫力。在生存面前挫折算不得什么,或者说根本无暇考虑何为挫折。

而这个年代不同,中国全面脱贫已有几年,早已没有生存难题,目光所及满是平坦的大道,反而不能忍受被石子绊一两下,随随便便就emo了。

所以当下“逆商”培养越来越火,只因大环境太顺遂,吃苦难得。

但世间哪有万全呢,虽说父母辈普遍顽强坚韧,但是他们同样谦卑,小心翼翼,敏感多思。

梁先生说他定目标从来都是很近的,很低的。只做力所能及之事,不擅长的事碰都不碰,这虽然是老者的生活智慧,但何尝不带着点畏缩胆怯。

将此话读给00后、90后,应该很难理解为何“不敢造梦”,为何不敢多尝试。

书中一篇正是梁先生与其他人(应该是小辈)对此的讨论,看得出梁先生对自己提出的减法人生颇为满意。其他人同样不理解。

这就是代沟罢。这个代沟更像是我们与父母与子女间的观念不同,因为梁先生此书也是些家常所感,上升不到大师智慧,自是不能相比。

可当消遣看,尤其是好久没有矫情的时候读一读,看一下四十来岁中年人细腻起来是怎样的画面。毕竟随着年岁增长,矫情细腻的情感有多难得,懂得都懂。

《人间清醒》读后感(五):《人间清醒》:人生一半清醒,一半庆幸!

最近读了《人间清醒》,说实话,第一次看见这个书名的时候,我以为是一本心灵鸡汤,或者是人际关系沟通之类的书,等我读完大部分内容之后,才发现这是一本个人生活,以及人生感情记录的散文集。 因为封面比较简单,这里就不过多赘述,在书的内容中,在前半部分里,作者记录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父母对作者的影响,比如在第一章中,作者通过母亲的描述,让我们了解到,他的母亲是一个记忆力强,并且特别聪明和善良的人,她通过讲一个一个的故事,在帮助孩子打发时间的同时,我想也奠定了此时作者的文学道路。 读母亲这章的时候,我觉得作者梁晓声在提到他母亲很聪明,没有上学这里的时候是有些惋惜的,因为从他母亲这些特质中可以看出,如果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她的人生会有所不同。 在第二篇文章我的小学中,你不仅仅可以了解当时学校的部分学习状态,作者还介绍了他的恩师:语文老师,以及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语文老师对他的关怀,以及对人他人生的指导。 第二章中合,作者描绘了他父亲对于演戏的热爱,记录了他们父子相处的过程,作者很巧妙地把他当了父亲的故事,也夹在第二章中,通过两个父亲的故事,让读者们延伸出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便是一个一个的短篇故事,有别人的,也有作者自己的出,从他(年龄方面)从小到大,这一系列周围人对他的影响开始,不难发现他的经历中不仅仅包含着他对孤独、喜悦、悲伤的理解,也能从侧面感受到,他的为人处事,以及保持状态的人生建议,不仅仅是一半清醒一,半释然的解脱,更是积极面对生活的开始。 在读完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后,我有去度娘过这本书的作者梁晓声,他作为著名的作家,是94年出生的,也就是90年代初,所以,你能从这本书中了解到当时人们的周围环境,以及普遍状态,很适合写这个年代的编剧们,通过这本书来给自己获取更多的灵感和体会。 当然作为一个散文集,对于任何一个读者来说,读起来是比较方便的,因为可以不用从头阅读,直接读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很适合喜欢散文的小伙伴,在空闲时消磨时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