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学之路(第二版)》读后感100字

《大学之路(第二版)》读后感100字

《大学之路(第二版)》是一本由吴军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元,页数:63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学之路(第二版)》读后感(一):关于大学之路第二版的读后感

大学之路第二版:去美国留学的一定要读,不去留学的也一定要读,这本书讲的不是择校,而是在讲教育,这本书讲的不是大学,而是讲的一生。这本书讲的不是如何获得知识和学位,而是在讲如何找到自我价值和幸福。现在留学非常热,但吴老师通过研究名校的教育理念反观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培养孩子,不管是否出国留学,挖掘孩子所热爱的东西,比你花钱不停的灌输要强的多,总之,教育是一声的事,要培养热爱生活的孩子。

《大学之路(第二版)》读后感(二):这本书值得每个人阅读

其实,促使我阅读本书的最大原因是,一位书友对它的评价:

✨“如果能在高中或者大学时就读到这本书,我的人生也许会完全不同。”

❗️❗️❗️

这个评论非常高,原来此书堪比“后悔药”,必须读啊!

《大学之路(第二版)》读后感(三):长跑人生

读完了“见识”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这套书,很庆幸在孩子决定留学方向的路口遇到了吴军,从他个人在清华的读书经历,到后期在约翰霍普金斯、以及硅谷工作的经验分析,着眼实处看到了中美教育理念上的不同,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差距。清华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大学。当然,人生最最重要的还是学习的持久力,名校生在职场输给普校学渣的也比比皆是。人生这场马拉松,跑完这一程,还有下一程,你耐心坚持努力,即便速度慢一点,最终也能靠耐力走到终点。从实用角度,这是一本美国留学指南。但我更感悟到,中美对孩子的教育,就像中美大学体系发展:中国的大学一直都在尽力补短,生怕哪儿输给了别人;而美国大学确是在补长,让自己特色更明显、有超出一般的过人之处。我已推荐了好几个朋友读,无不是如此感受,即便深知孩子可能考不上书中提到的这些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之路(第二版)》读后感(四):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你能走多久

《大学之路》可以作为一本选择美国大学的指导书来看,但让我更有收获的是作者在书中给出的自己对于教育的认识: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你能走多久。当你走到一半时,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已经停下来了。关键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长。

以实际来说,可能大多数人无法接受最顶尖学校的教育,但是我们仍可以按照顶尖学校的教育方式来要求自己,了解一个优秀的人应当具备的特质,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也会使我们受益匪浅。退一步来说,现在网上MOOC的兴起已经打破了许多教育的壁垒,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必然有机会去学习想要的东西,重要的还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

最后以约翰·霍普金斯的校训共勉:Veritas des liberty(知识使人自由)。

《大学之路(第二版)》读后感(五):象牙塔的秘密

吴军老师作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和毕业生,同时在为女儿梦华挑选大学时,和她一同曾参观过美国几所常青藤大学和美国五强及其他名校,再加上多年来和许多从美国名校毕业的同事的深入沟通。都能为这本书提供强有力的说服力。

这本书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申请美国名校的指导手册,更不是教你如何取巧或走捷径的申请美国名校。它追本溯源的向你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起源和进化史,告诉你他们是如何从一个个区域性教会学校一步步走向世界象牙塔的顶峰。同时也叙述了西方高等教育的核心“洪堡模式”和“纽曼模式”,让你透过现象看其本质。

吴老师在书中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即每个大学都应遵从自己的特色,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就像每个人因成长环境不同,都有它自己的特殊之处。我们避短不一定会让我们出类拔萃,但扬长一定会使我们脱颖而出。

在看过上下两册后,感慨自己高中时没有意识到学习和大学的重要性,从而错失了读一个好大学的机会。但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暂时落后不要紧,最关键的是你要坚持一直跑,这样你就能在后面的长跑中甩掉很多人。

对大学有憧憬的年轻学生,对大学抱有遗憾的成年人,或有志培养自己子女进入世界顶尖高校的父母,都值得好好读一读此书。它提供给你一个更高更全面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和高等学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