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优势教养读后感锦集

优势教养读后感锦集

《优势教养》是一本由[澳]莉·沃特斯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优势教养》读后感(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亮

俗套的开头,俗套的结尾,俗套的风格,一如既往的鸡汤文,还是一如俗套的教育书籍,没有过多的惊喜,也没有过多的方法论,更多的是议论文的模板,把论点论证套上去,然后验证一下,做个总结而已。

但是她告诉我们,即使身边没有太阳,我们也有自己让自己喜欢的光亮,不一定需要那么宏大,照亮夜路也可以是星星。

《优势教养》读后感(二):优势教养1—100页书摘加感想

《优势教养:发现、培养孩子优势的实用教养方法》-1 1-100 书摘:激励他人发挥优势方面,我曾面临这样的难题:当他们表现出优势,我个人比较平静或心情较好时,我往往做得比较好,但一旦他们没有表现出优势,我比较忙或感觉压力很大时,我就很难坚持从优势出发。我意识到我需要一个方法来帮助自己,即使在优势本身不甚明显或在我还未准备好发现优势时,仍能坚持从优势出发。当我与孩子面对某种情况时,我需要一个方法可以立即让大我脑中的负面思维短路。虽然深呼吸几次可以让我暂时平静,让我不对孩子发脾气,但仅仅依靠这种方法,我看不到任何优势,我需要一种心理谋略来让自己重新“选择性注意到”优势。 ———————————————— 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很实用的思路。我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就是这样,当我精力旺盛,平静的时候孩子就是有不合理要求我也会好好的和她说。但是当我忙或者累了的时候,常常是以吼来代替。事后我也会后悔,也会总结经验,对自己说深呼吸,下次会表现的好一点,其实是忍耐。比方说我家的孩子喜欢看书,这是好事,但是这个孩子没有给他养成规矩,吃饭的时候一遍,两遍,三遍不来,我就崩溃了,大吼一顿,结果双方都恶语相向。 在下次我心里对这件事情是有阴影的,我们双方或者都会有妥协,但是还是会三五不时的为这件事情发生争执。 看了这本书后,我在想对待这件事情我应该从何处建立优势开关,提醒自己把这件事不能再往恶性方面发展。本来这件事情也不算一件很大的事情,经过多次的拉锯战,慢慢会演变成我们母子双方的一个较量手段或者是情绪的爆发点,这就很不符合初衷了。

《优势教养》读后感(三):将优势发展到各个方面

#年阅百本# 5️⃣/100 优势教养

最近书读的少,一是因为太多想读的,不知道怎么排列优先级,还一个是因为有些书读了一部分觉得不适合自己又换其他的。还是要再把之前列的问题清单看一遍,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书单。

读这本《优势教养》最大的收获就是转变思维方式,由关注孩子劣势改为关注优势,并且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把优势产生的过程应用到其他各个方面,进而减少劣势。

刚刚小妞想把上午的数学任务换成英语任务。

我说做英语时候什么感觉呢?她说做英语时候特别开心,像自由的小鸟。

又问她为什么呢?她说英语成绩最好。

我说英语成绩为什么好呢?她说练出来的。我说那其他科目也一样的,多练就好了。

然后她就笑了[呲牙]

希望她能把优势扩大到各个方面[爱心]

《优势教养》读后感(四):教育孩子,应该是扬长还是补短?

教育孩子,应该是扬长还是补短?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经典的“木桶原理”——

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所以一定要补足自己的弱项。

于是,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弱点上,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去除孩子所有的缺点。

但,仔细想想,这样做真的可以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孩子吗?

其实,“木桶原理”在养育孩子方面,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约等于让郭德纲演戏,让林志颖说相声。

“每个孩子都是尚未完成的作品,关注孩子的优势可以照亮他们前行的路。”这个观点,出自《优势教养》一书。

父母不妨换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孩子。

如果我们眼里都是缺点和负面,孩子便满是哀愁和惊恐;

如果我们看到优势和正面,孩子便充满了阳光和力量。

拥有自己充满激情的东西,由此变得乐观和坚毅,恰恰能减少劣势的影响。

因为,“教育不是注满水桶,而是点燃火把”。

拼尽全力帮孩子补短,充其量不过是只能装满一桶水;

而让你成功的,一定是你的优势。

《优势教养》读后感(五):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不好的一面?

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只关注周围世界的缺点,我们似乎有一种消极机制在主导着看待这个世界。这种消极机制是怎么产生的呢?《优势教养》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这种消极机制是远古时期甚至于人类进化前就已经产生。那时候生存条件恶劣,有非常多的潜在危险,不能及早察觉危险就会丧命,更加警觉才能及时躲避危险。比如草丛里的动静可能代表着一个潜伏的捕杀者;部落篝火旁那张不笑的脸可能代表着一个敌人;跑得没有别人快,意味着在躲避危险时,我们将被落下……放大“哪里不对劲”的警觉的原始倾向,提高了我们幸存的可能性,让我们能活下去。

可是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基本不会经常面临危及生存的极端危险了,我们的目标不只是“活下去”,而是“如何活得幸福”。可是我们的原始消极机制仍然在主导我们看待当今的社会。这种机制就会产生misfunction,无法让我们达成“如何活得幸福”的目标。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虽然没有生存危机,物质供给充足,却大多不幸福,不少人有忧郁症等心理问题。

在养育孩子方面,我们也很容易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比如家长看到孩子英文口语差,老是呵斥她说的不好,让她更加不敢开口说,却没有看到孩子阅读非常好,已经能早早独立阅读了;比如孩子不爱弹钢琴也不擅长乐器,你只能暗暗羡慕其他孩子钢琴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级别,却没有意识到可以深入培养孩子的舞蹈能力,因为她特别喜欢跳舞。

在教育层面,这也是原始消极机制在作怪。

为了更加适应现代生活,我们需要建立起积极机制,削减消极机制。我们需要在大脑里搭建积极机制的circuit(电路),这个电路里面还要有个开关。

1)学会关注世界的美。我们要多留意并教会孩子留意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这种美好可以是橙黄的满月,绯红的晚霞,阳光中闪闪发光的白雪颗粒,也可以是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奶茶、今天爸爸下厨做的香喷喷的饭菜。我们在心里可以安一个美好事物储物箱,每天放一个美好事物,久而久之我们心中就会被美好事物充盈着,幸福感油然而生。

2)学会关注周围人的美。大自然有很多的美,作为大自然的孩子——人类,当然也有很多的美。虽然人大多自私,但自私也是一种能保证自己能生存下去的原始机制,我们可以学会脱离自己的身体静静地旁观你身边的智人,看看他们是如何井然有序地让这个世界高效运转,很多时候,他们在让自己尽可能地活得好的时候也会想着让其他人活得好,比如在地铁上陌生人给你的孩子让座,比如在你暗自伤心流泪时,你的朋友默默递过来纸巾,比如你的好朋友请你一起做美甲,比如邻居孩子邀请你的孩子去她家做客。这些也可以放进我们心里的美好事物储物箱。

3)我们不光要存储这些美好事物,还要学会欣赏和感恩。感恩上天,给了我们美好的大自然;欣赏和感恩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他们的好心。只有通过感恩,这些美好事物才能在心里进行发酵,让我们感到更加幸福,也想着要给他人带来幸福。

4)在教育层面,我们要重点关注和培养孩子的优势。现代社会的社会化大分工,使得不同的公司做着各自的优势领域,并利用规模优势不断扩大;不同的人也是在自己的优势范围有着不同的职业路径,有些人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所以现代社会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她的劣势,而是优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