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经济学是什么读后感精选

经济学是什么读后感精选

《经济学是什么》是一本由梁小民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是什么》读后感(一):《经济学是什么》读书评论

我来写一下这本书我看到一半的评论。

专业术语相当多,一章之中就会有不下100个专业名词。你需要去认识或者说熟悉这些专业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在你熟悉之后整个阅读过程会变得相当流畅。而且每一章专业名词的重复率是很低的,但是一章与另一章是有所联系的,最好建议从头到尾去阅读,尤其是第一遍读的时候。有些故事可以跳着看,还是通俗易懂的。这本书对于经济学入门来说算是很有用了,是常识性的东西。

《经济学是什么》读后感(二):“通俗到家”的经济学 ——读《经济学是什么?》

文/岸晓风

“人人都能读懂的经济学”,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突然觉得标题有点俗,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以这样的方式命名的书,类似“30天搞定英语单词”,“人人都能看懂的逻辑学”等等,但是我今天要说的这本书还真是要“通俗”,越是“通俗”就代表越成功。

这本书就是梁小民先生的《经济学是什么?》,这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中的一本。写着套书的人都是大家。比如写历史方面的是葛建雄教授,写美学方面的是周宪教授,包括写经济学方面的梁小民教授。这套书的目的就是要让普通人都能学习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尽快入门,甚至由此激发兴趣,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当然,我这里说的“通俗”是包括两方面的,“通”,就是要精通,作者一定是这方面的权威大家,一定是厚积薄发的东西。其次才是“俗”,这个“俗”其实是不施粉黛的意思,就是简单而不简约,尽量将高深的道理简单化,少走一些弯路。

梁先生翻译的《经济学原理》是如此的如雷贯耳,这种“大名”的背后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通俗”,换句话说,梁教授在经济学知识的普及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梁教授长期到全国各地讲课,把经济学介绍给一些有工作经验,但对经济学并不了解的人士,讲课很受欢迎。与此同时,作者还写了很多通俗性的经济学随笔、散文,颇受媒体和市场好评。在这样的情况下,按照一般人的推论,让梁先生写《经济学是什么?》这本书是非常“得心应手”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正如作者所说,动手写这本通俗的经济学读本时,还是遇到了困难。第一,要系统地分析这门科学与零星地写一些观点不同。随感而发用个别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并不难,但要系统而全面地分析就不容易通俗化了。其次,过去听课的人是成年人,尽管不一定系统学过经济学,但是都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丰富的实践敬仰,理解能力很强。而纯粹要给青年人写,还要写通俗,就更是增加了难度。归纳起来,作者遇到的困难时科学性系统性与通俗性趣味性的结合问题。

当然,对于梁小民教授这样的“大咖”来说,他越是纠结,读者就越是喜欢。因为,这里面有着满满的干货,就如同一桌丰盛的大餐,色香味俱全但绝不会油腻。

《经济学是什么》读后感(三):读《经济学是什么》评介

经济学这个名词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许多在市场经济中拼搏的人都意识到掌握一些市场经济规律、了解一些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就如我们这些并非直接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也都深深感到,经济学知识的匮乏给我们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利。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不是我们不想学习经济学,而是无学习经济学之门;或者说,无法以我们可以接受的成本获得经济学的知识。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专业搞经济学的,我们大家都有着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有点空闲还要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放松休闲一下,能够拿出来学习经济学的时间和资源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暇去拜读厚重的经济学经典。况且,如今的经济学已经不是谁想学就可以学的了的,它那些陌生而又生硬的术语、极为复杂而深奥的数学模型,让即使受过一般高等教育的读者也敬而远之,退避三舍。经济学因此成了少数经济学家课堂上和书斋里的阳春白雪式的欣赏品,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皇冠”。在大众迫切需要经济学知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为经济学有了这么广泛的接受对象提供了如此天赐良机的时候,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这次参加北大出版社约评活动,有幸拜读了梁小民教授所著的《经济学是什么》一书,就好像交了一位好朋友,相信任何一个阅读了《经济学是什么》这本书的读者,都会佩服作者在书中表现出来的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功夫。这本书,就好像有人用一个个日常生活的例子与你拉家常,双方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中,你就了解并熟悉了那些经常在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术语。

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通俗歌手的数量与高昂的门票价格,谈到最先在成都出现的电影院5元票价的冲击波,谈到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当这些例子说完了,一个关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问题,即经济学家常常说起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解释清楚了。从这里,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需求定理,什么是供给定理;也明白了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为何物;还懂得了需求弹性和供求弹性的作用。

再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一个人中彩票后的变化,谈到及时行乐的观念,谈到吃第三个面包和第一个面包的不同感受,谈到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些例子说完了,家庭决策方面的问题就解释清楚了。从这里,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效用;也明白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为何物;还懂得了实现消费者均衡意味着什么。

又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曾经在农村风行一时的养鸡专业户,谈到“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个家喻户晓的广告,谈到让所有老百姓受益的彩电价格战,这些例子讲完了,关于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问题就讲清楚了。从这里,我们既了解了市场的不同类型,即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又懂得了什么叫单一价格,何为歧视价格;同时,对博弈论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略知了一二。

还比如,作者在书中剖析企业家的收入,以及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是几千万人尚未脱贫,另一方面是少数人开着宝马车去高尔夫俱乐部等现象,强调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就是解决效率与平等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把这一问题比喻成蛋糕,“既包括如何把蛋糕做大,又包括如何使蛋糕分得更平等一些。”例子讲完了,平等与效率得选择问题也就清楚了。从这里,使我们明白了企业家赚的是正常利润这一道理;知晓了如何用劳伦斯曲线、基尼系数等来衡量收入分配状况;懂得了用结果公平论和过程公平论来正确理解分配制度上的公平。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经济学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从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各种术语和概念,让其他行业的人和普通百姓敬佩之余,又多少有些不明所以。《经济学是什么》这本书,把经济学和非经济学专业人士、甚至普通百姓的距离拉近了。也许在这之前,我们会觉得经济学术语和概念晦涩难懂,但是看完这本书,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术语和概念,原来很简单,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有专家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善于经商的民族,当一个犹太人参观一家企业的时候,他一边听解说员讲解,他的大脑同时会像计算机一样高速运转,参观结束的时候,不仅这家企业经营的数据被他计算出来了,并且,如果他有意与对方合作,一整套的谈判策略已经成竹在胸。

我国正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的大潮不可避免地使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我们也许达不到犹太人那样的精明,但是,我们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正如《经济学是什么》第一章的题目所说: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是什么》读后感(四):漫话经济学——《经济学是什么》有感

书评人:Blue

经济学,如果放在几十年前的国内来看的话,那还基本上得不到很多人的关注,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实行的主要是计划经济,对于市场经济这一块基本上都是禁止的,但是放到现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经济学已经逐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因为绝大部分的人们都是普通人,不像那些经济学背景的专业人士。基本上可以说现在的经济学学科在高考选专业上这么火爆,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学生的家长单纯的看到经济学专业出来的学生就业的薪酬很高而已,但是对于经济学到底谈了些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比较系统清楚的讲述明白。市面上虽然各种各样的经济学书籍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是面对眼下比较热门的话题事件来讲述的,这就难免出现很多作者认为很简单,读者却容易理解错误的一些专业词汇。所以我们在用经济学合格强大的武器来解决解释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经济现象问题的时候之前,我们应该有必要来列哦接一下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

在谈到基础的时候,估计大部分人都会非常头疼了,因为这些往往是教科书上面才会谈到,而绝大部分人群是不太像看到向学校里面那种教科书似的普及性读物,因为语言相对来说很枯燥乏味。我看到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人文素质系列丛书之一的《经济学是什么》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因为编辑作者们在序言中就指出了本系列书籍主要面对的对象就是大中学生,但是在看完之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是完全适合没一个对经济学有兴趣但又没有基础想要快速入门自学的读者们使用的。

本书的正文部分一共十九个章节,章节部分的彼此安排是符合我们学习的认知结构的。在这里面作者在引入解释每一个名词术语的时候都不是单纯的向教科书那样直接给出,而是引用了时下我们很熟悉的例子来穿插解释。例如我再看到第一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里面就谈到了如何选择的问题,里面就列出了一个公务员下海经商的成本问题,站在普通人角度可能就和案例当中的主人公一样的想法,但是在作者笔下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的选择,主人公认为‘值得,赚了’的看法是存在误区的,可以说透过这样的案例身为读者的我非常容易的就跟上了作者的思路,对经济学家的思考模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谈论了经济学在方方面面的应用,而且在这些应用中将经济学的基本术语也七七八八的引述了出来,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比起单纯的教科书的安排更容易让读者理解接受。例如在谈到‘利率’这个问题的时候,作者就是通过经济学在家庭中的应用来引出的,在第三章“家庭的决策”里面就最开始谈到了‘家庭或者个人所追求的是自己的最大幸福’,里面谈到了家庭中的收入问题,收入的分类等等,然后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家庭的消费与储蓄的问题,然后就牵出了‘利率’。这样的表述方式与我之前看过的那些专业的经济学著作来对比的话,本书的这种表述无疑是更加贴近现实的,更加有趣的。

我们在这本书中不仅可以了解到经济学中的各种基础术语的含义,还能够形象的看到经济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足迹,也能够一窥经济学在企业,政府乃至整个大市场环境下的宏观与微观运作轨迹。可以说通过本书是能够对经济学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初步了解的,也正如本书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如果那些参加高考选择填报经济学专业志愿的中学生们能够之前就看一下本书的话,相信对于经济学专业到底研究的是什么有一个更好的认知,这样可能也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当然只是对于经济学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透过本书来建立一个经济学的基础,这样对于自己的去看新闻上的热点经济话题也就更容易跟得上那些专家的步伐。

《经济学是什么》读后感(五):写点读书笔记吧: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同:决策机制不同。计划经济下,选择的决策是由至高无上的中央计划机制做出的;在市场经济下,选择的决策是由参与经济的千万个人分散地独立做出的。第二,协调机制不同。计划经济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体系,用自上而下的命令方式来贯彻决策、保证决策的协调;市场经济这由价格来协调千千万万个人的决策,使这些决策一致。第三,激励机制不同。计划经济的决策与协调机制决定了激励是以集体主义为中心,强调“大河没水小河干”;市场经济则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强调“小河有水大河满”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调节者。

需求是在某一时期内在每一种价格时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愿意是指有购买欲望,能够是指有购买能力

价格和收入主要影响购买能力,消费者嗜好和预期主要影响购买欲望。

一般而言,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而奢侈品富有弹性,替代品越少越缺乏弹性,替代品越多越富有弹性。

幸福=效用/欲望

效用是人从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家庭的决策包括了四个内容:第一,提供多少资源(劳动);第二,把多少收入用于储蓄(或投资),多少用于消费;第三,如何进行储蓄(或投资);第四,如何进行消费

家庭把收入用于储蓄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消费,不过不是为了现在的消费,而是为了未来的消费。

家庭知道现在用一元钱所买的东西能给他带来的效用,但对未来一元钱所买的东西能带给他多少效用则不能确定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一般采取三种形式: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

有人认为,关键不在于贫富差距的大小,而在于过程的公平,即每个人都有平等竞争的机会

工资是劳动的价格,由劳动的供求决定。劳动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由对产品的需求派生而来。企业需要劳动是为了进行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劳动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即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也随着劳动量的增加而递减。当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与工资相等时决定了额企业所需要的劳动量。

计划经济下也并不全是按劳分配,而是工资加权力的分配,由于权力分配的重要性,表面的工资收入平等掩盖了权力引起的事实上的巨大不平等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的收入取决于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效率和数量,因此,收入分配不平等首先是个人拥有的生产要素的质量与数量的不同引起的

经验证明,在人的能力中教育最重要

个别国家存在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劳动力流动,加剧了收入分配差别

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家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较为严重,甚至在有些国家出现了尖锐的贫富对立。其原因在于这一转型过程中的中心是私有化,即通过公开或隐蔽的方式把原来的国有资产转为私人所有。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必然伴随有私有化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官员利用离国有资产近的有利条件和手中的权力,把国有资产据为己有,这就出现了一个由原当权者形成的新权贵阶层,被经济学家称为权贵资本主义

一个经济只有保持持续增长,才能提高生活水平

当代经济学家强调,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技术进步

这些国家的高速增长是“纸老虎”,原因就在于没有实现由投入型增长向技术型增长的转变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

有内在价值是指这些东西本身有价值,即使不作为货币也有价值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纸币现象

金融体系包括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例如,美国的联邦储备委员会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在经济中,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是:第一,发行货币,控制一国的货币供给。第二,领导并监督银行体系的运行。第三,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在分析失业时重要是要分清哪些失业时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前者称为自然失业,后者称为周期性失业

最主要的是由于劳动力流动引起的摩擦性失业和制度原因引起的结构性失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