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经典读后感有感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经典读后感有感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是一本由汪丁丁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6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读后感(一):二手书评

后面两讲的内容没有吸引我。

我偏执的以为,凡是从中国历史文化中寻找出路的希望注定要破灭 -- 无论是社会层面或精神层面。无论是士族阶层还是集体精神以及所谓的天人合一。

在作者翻出的故纸篓中,抱歉我是一个解构者,无法指出建构的方向。

在物质上、精神上,在对社会、历史的感知当中,我们都是第二手的接受者,就算是我们的人生经历都是二手的 --- 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感受,甚至没有自己的书评。

从这一点,我很欣赏作者。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读后感(二):读完只是开始

花了很长的时间,断断续续的总算读完了这本大部头。

放下这部书,感受最深还不是中国社会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而是汪丁丁教授的博闻强记,这本书涉猎非常广,从政治,经济,哲学,宗教学,历史学,心理学,而作者汪丁丁教授能够旁征博引,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去表达他所需要的观点。对跨学科知识如此有体系的运用,在我以前读过的书中是没有的。

对于一个非专业的读者,读完之后,只觉得知识体系庞杂,涉及的知识点繁多,读完这本书只是个开始,如果要把书中列举的文章,著作研究完,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所幸,读此书不是为了搞研究或是发论文,只是为了探究关于当今社会的问题根源以及解决的方案。

对于这个问题,没有耐心的读者径自跳至第七章和第八章。

当今社会,需要这样的学者关注当下的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读后感(三):让人脑筋动起来的一本书

小王送我的生日礼物,我点名要的这本书,汪丁丁的新政治经济学讲义。最近花了很多时间看这本书。比较难读,但由于兴趣在,看的蛮多了。脑科学的部分,着实有些不懂。不学经济学很多年,不知道现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用到大量的神经生物学实验,巨高端,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制度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张五常、布坎南,这些老熟人的东西,还是能懂一些。看了以后,也颇有些心得。

3.1 民主的条件,简而言之,第一,在做出理性的公共选择上,个人依靠的不是个人偏好,是公共偏好;第二,社会、甚至是一个家庭,对“反对派”的包容程度。

3.2 精致生活为什么那么远?一是没有足够的精致生活生产者,二是没有足够的精致生活消费者。

3.3 短期和长期效率损失。很多国家的工会作用还是挺大的,典型的是组织罢工,争取权益。这从古典经济学来看,罢工肯定是带来了效率损失,是绝对不应该提倡的。但汪丁丁的新政治经济学里面讲,罢工带来的效率损失是眼前的,但是工人通过罢工争取到了相应的权益,得到了公平性的满足,从长期来看,不仅不能算作是效率的损失,还应看做效率的提高。

很多独辟蹊径的见识和观点,很多时候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看来我太久没动脑筋了。

新的心得,未完待续。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读后感(四):让人脑筋动起来的一本书

小王送我的生日礼物,我点名要的这本书,汪丁丁的新政治经济学讲义。最近花了很多时间看这本书。比较难读,但由于兴趣在,看的蛮多了。脑科学的部分,着实有些不懂。不学经济学很多年,不知道现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用到大量的神经生物学实验,巨高端,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制度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张五常、布坎南,这些老熟人的东西,还是能懂一些。看了以后,也颇有些心得。

3.1 民主的条件,简而言之,第一,在做出理性的公共选择上,个人依靠的不是个人偏好,是公共偏好;第二,社会、甚至是一个家庭,对“反对派”的包容程度。

3.2 精致生活为什么那么远?一是没有足够的精致生活生产者,二是没有足够的精致生活消费者。

3.3 短期和长期效率损失。很多国家的工会作用还是挺大的,典型的是组织罢工,争取权益。这从古典经济学来看,罢工肯定是带来了效率损失,是绝对不应该提倡的。但汪丁丁的新政治经济学里面讲,罢工带来的效率损失是眼前的,但是工人通过罢工争取到了相应的权益,得到了公平性的满足,从长期来看,不仅不能算作是效率的损失,还应看做效率的提高。

很多独辟蹊径的见识和观点,很多时候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看来我太久没动脑筋了。

新的心得,未完待续。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读后感(五):中国新闻周刊:正义的中国路径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杨庆育

人类对正义的理解是多元的,就当下的公共定义,正义就是公正的道理,中国古代也有“不学问、无正义”之言(《荀子·儒教》)。汪丁丁在新近出版的《新政治经济学讲义》一书中展示的核心议题就是正义。

作者推荐的是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视角。该校教授艾智仁的观点:新政治经济学=效率原则+正义原则。在新古典经济学“人皆自利”的基本假设下,“一切行为都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众人均有这种行为时,冲突是必然的。所以艾智仁给经济学下的定义并非常规的“资源配置的科学”,而是“解决利益冲突的科学”。有冲突就必然考虑正义。贝克尔教授认为经济学假设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就是人的满足感,即“自利的完整表达是幸福感”。

但就作者看来,正义感才应该是幸福的一部分,他给出的典型案例是:如果你生活在一个非常不正义的社会里,尽管你的收入非常高,你也会感觉不舒服。这说明追求的“个人利益最大化”,洛克教授给产权的这一广义定义的实现,并非正义、效率和产权实现的完美形式。由此,汪丁丁定义了幸福的三维空间,“精神生活这一维度的核心要素是自由,社会生活维度的核心要素是正义,物质生活维度的核心要素是效率”。

在物质、社会和精神生活的三维空间,首先应该是物质的,这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在这个层次,公众普遍希望的是公平,汪丁丁把它称为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初级形式,从历史三维的角度,可以把这个初级形式定义在大约在1860-1960年的百年间。中国人民以各种方式对社会基本问题初级形式的求解过程,其中包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土地革命”纲领等。但在精神生活的不发达阶段,大众在社会生活维度上的正义诉求不能转化为精神生活维度上的自我满足。

所以,在“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框架之内满足正义诉求的基本途径,就只能靠涉及上层建筑领域的体制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打破权力、机会、财富的幂律分布,从而要求生活世界从效率主导演变为理性情感主导。物质生活的效率原则与理性情感生活的心性原则间的冲突,构成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高级形态。

在汪丁丁看来,近35年以改革开放的方式来求解的中国新发展之路,其实是具有民族主义的自由精神和民主精神的强大社会功能之体现。如果我们认可作者对前一百年的分析,那么也应该有理由相信探索解决中国基本问题高级形态,相应时段大致也要百年左右,此间,社会基本问题的求解过程,将从“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的二维世界,逐渐转入“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二维世界。从时段上分析,大致与邓小平所描述的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赶上当时的发达中等国家的水平相当。

而当前,中国进入了一个调整社会、大众以及国际关系的新进程,这要求国家承担更多的正义的责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承诺对民众可能会陷入困境的生活进行“托底”是国家正义的体现和出发点,而今天,满足民众对多维需求的新期待、新诉求,更是国家正义与时俱进的新特征。有理由相信,今天人民对中国正义、公平、和谐和民族复兴梦的追求,必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民众生活世界的三维度平衡和明显的帕累托改善最优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