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面向未来的养育》读后感摘抄

《面向未来的养育》读后感摘抄

《面向未来的养育》是一本由樊登读书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面向未来的养育》读后感(一):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任何育儿教育都是面向未来的,未来社会更需要综合型的T型人才。家长要早点做准备,那么,如何让孩子在未来拥有核心竞争力,攀登读书又将如何解读呢?这本《面向未来的教育》就是为它量身定做的。

教育孩子,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孩子终身成长的心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开放的眼光看待社会的发展。

首先要让孩子拥有在社会立足的自立能力。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不可能永远为他们挡住所有风雨,需要他们自己去面对,所以,孩子要拥有在社会立足的自立能力。自立能力的培养主要从:自我驱动、独立思考、对自己负责三方面。

如何让孩子拥有自驱力呢?首先做顾问型父母,让孩子自己做主。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做父母的也可以退一步,不用让孩子所有事情都按照父母的意愿来。

无条件地爱孩子。父母可以关注,可以从旁协助,但最后要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自己承担结果,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和责任感。

让孩子自己做主,他不会觉得自己是个“空心人”,孩子可以从拥有控制感获得胜任力,同时也能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没点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从众多的信息中判断信息的真伪,那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只能人云亦云。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幸福的人,因此,他的人生由他自己负责,自己规划人生。

其次要让孩子拥有学习的能力,实现终身成长。

学习不仅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他们成人后不断进步的基础,是在未来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能力。

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比如通过脑力训练、学习技巧的掌握、高效智慧的形成等方面,培养学习力。

脑科学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分为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性脑。只有理性脑才具有学习的能力,能从失败中学习到经验。

但是,理性脑发育缓慢,几乎要到成年早期才能发育成熟。因此,很多时候,孩子会表现得很幼稚,这都是理性脑发育不成熟引起的。正因如此,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应遵循大脑的发育规律,因势利导,也要因人而异。

不过,家长可以助力孩子的大脑发育。比如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培养孩子适当运动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这些都有助于大脑的发育。

掌握学习规律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学渣各不相同,但学霸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掌握了学习的规律。因此,家长想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要了解学习规律。

第一,学习就像马拉松,而不是百米短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二,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有很多 ;第三,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第四,打破误区,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只有有目的的刻意练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想让孩子在未来拥有核心竞争力,成为幸福的人,还需要具备其他能力,如社会能力、幸福能力等。育儿,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事,需要家长付出足够的耐心和智慧。而攀登读书的这套育儿系列,可以帮助到我们,为育儿减少不必要的弯路。

《面向未来的养育》读后感(二):孩子的未来,未来的孩子(一)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父母的应该如何做呢?未来又需要我们的孩子,具有怎样的能力呢?。美国心理咨询师、教育家玛德琳·莱文,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并结合自己40多年来的咨询经验,终于写成了《面向未来的养育》这本具有指导性的著作。

《面向未来的养育》首先告诉人们,“如果希望孩子们在这个日新月异、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茁壮成长,就应该少些精心安排,多给他们些自由空间,他们需要冒险和试错学习。”现在的父母相较于他们的父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也熟悉最新的育儿理论,也更熟悉这个险象环生、动荡不安的社会,因而他们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加焦虑,因而对孩子的成长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规划,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平安安的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但是结果却发现孩子却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不健康的过度竞争。由于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别人家的孩子”,对其抱有不合理的过高的期望,很难接受孩子平庸,更不要说失败了。这种观念很自然的也就传递给了做自己的孩子,导致他们“完全接受了强调个人成就和竞争韧性的文化”,“导致他们更热衷于追求完美主义,也更加努力地投入竞争之中”,从而忽视了合作和协作的重要性。

虚假自我。当孩子只有达到了父母设定的目标,才能得到奖励时,孩子就会产生自己只是为了让父母满足的“工具”的意识,“就无法表达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实际喜欢的朋友、对自身重要之物,以及自己的立场”,聪明而“创造出一个通常与其真实面目毫无相似之处的自我。”

社交孤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孩子们习惯于沉迷虚拟的社群,而减少了面对面接触时间,也相应地降低了共情、交际和倾听的能力,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无力感。所谓的无力感也就是缺少能动性。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无疑会“损害孩子发现自身力量、安排自己日程的能力……被剥夺了发现自己价值、愿望和兴趣的机会,他们往往会变得无望地依赖父母。”从而失去独处的能力,一旦失去父母的安排,或父母无能为力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摇摇欲坠的道德感。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安全、优秀,父母往往会对孩子做出众多的限制,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碰;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同时还提醒孩子社会上存在着诸多的阴暗面,也会为孩子提供一些“成功的捷径”。这样的出发点是不错的,但是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对社会失望,对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产生负面影响。

(未完待续)

《面向未来的养育》读后感(三):面向未来,孩子们可以有怎样的能力呢?

当我们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该怎样在这个世界中成长和生活,似乎成了我们家长的又一种焦虑,这焦虑背后是对孩子需要掌握怎样的能力的一种疑虑,成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然而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很多事情却又是具有具体的发展发的。在樊登读书育⼉系列第三册《面向未来的养育》里,我们可以窥见一斑,它带给我们去理解在社会中立足,孩子需要的自立能力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成长是需要内在的力量,让自己能够从心底里生发出生长能力,而这种能力在面对纷繁的世界,能够让我们学会做出选择并为其负责,成为真正的大人。

这个过程中对于思维习惯的养成,比如说面对事情要有一个自己可独立思考的能力,它是一件稀缺品,更多的时候被裹挟着人云亦云是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所能触及和观察到的,也因此能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成为我们非常希望孩子们掌握的一项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分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比如说,冰淇淋很好吃,这是一个观点,因为有人觉得好吃,有人并不觉得好吃,所以他是基于人自己感受下的一种主观感受。

而对于冰淇淋通常是用牛奶制品做的。这就是一个可验证的事实,在生活中大部分冰淇淋通常是用牛奶制品做的。在区分了事实和观点能够让我们对很多事情更好的去独立思考。

在书籍中对于面向未来,有持续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社交能力,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与他人相处以及生存于这个世界,给出了很多详细的解说,比如说,在社会情绪中,我们融入集体时,如何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和他人,怎样和他人相处,以及拥有爱与被爱能力,让我们能够获得幸福感,这可谓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如果说能力是可以培养和提升的,对于知识层面的提升我们可以就具体的要点和特点进行培训或学习,而对于生活与生命的感知能力,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觉察内心,培养对快乐的感知,也只有在这种感知力下,能够更好的拥有幸福心态,感受到幸福。这也是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即便看似拥有很多,但是却觉得并不快乐的缘故,那就是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力有了一种缺乏。

在对孩子的关爱与期许里,有着我们的美好心愿,在实际生活里,如何去共同构建自我的内在心理根基,从思维与心理以及感知力层面去对知识与生活以及生命的体验,有一个明晰且可执行的方向,这就不得不提及到让孩子生发出自身的内在驱动,这种驱动,无论是是从全局视角看,还是从长期视角看,都是极为必要的。

也因此让很多人对此生出好奇和疑惑,如何习得呢?这就涉及到人类的三种基本需求,当我们基于这三种需求时,人们会激发起内在最强大的动力,也会让所要进行的事务有着无限的热情,这就是自主需求、胜任需求、归属需求。

这三种需求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当我们在满足这样的基本需求时,也是在不断的调动起内在的动力,这就是动机和需求的驱动关系。在具体的情境里,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并完成这样的需求,是我们父母可以温柔而坚定的一个课题。

《面向未来的养育》让我们看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在未来的生活里,积极的心态快乐高效的学习和成长,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