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Ⅲ读后感1000字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Ⅲ读后感1000字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Ⅲ》是一本由[美] 默娜·B.舒尔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0,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Ⅲ》读后感(一):“我能解决问题”法:让孩子拥有强大社会能力的科学方法

和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老板的儿子正在写作业,然后给我和朋友上了螺蛳粉后,老板就在辅导儿子写作业。不出十分钟就开始了“父慈子孝”、“鸡飞狗跳”的场景,然后老板开始大吼大叫,他儿子在那里哭。我和朋友相视一笑,哎,家里有孩子的父母都感同身受,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只要跟作业杠上立马家里快要爆炸!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只能和孩子硬碰硬,然后一片哭嚎声吗?

这样的教育方法肯定是不对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如何去控制情绪,或者说如何让孩子心平气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呢?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默娜·B·舒尔的畅销书《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中,她提出了:“我能解决问题”法,帮助父母们在面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做出更深思熟虑和更机智的反应。

在本书中,舒尔博士给读者们介绍了一种实用的育儿方法,用来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们批判性思考的技能,舒尔博士将这种方法称之为“我能解决问题”法(“I Can Problem Solve”),简称ICPS,这种方法描述了一些具体的游戏、活动和对话,使父母们能够用来教给他们的孩子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做出更深思熟虑和更机智的反应。

如果你正在做晚饭,而孩子在一旁请你给他讲绘本故事,你会怎么做?

大多数的家长都会一边拒绝孩子的邀请一边给孩子解释原因,但是大多数的孩子不会因为你太忙就放弃这个请求,而是通过哭闹来逼迫你妥协。这时候你会怎么做,继续给孩子讲理由吗?或者冲着孩子发脾气、威胁他再哭就没有饭吃?

这时候“我能解决问题”法会帮助孩子停止哭闹发脾气,甚至在发脾气之前——或者至少在发脾气升级之前,就可以控制住局面。我们通过鼓励孩子想出他自己的主意——问类似的问题:“你在等待的时候可以做什么?”——来帮助他感到更能控制自己。

所以回到刚才的情景里,孩子哭是因为你要做饭而不能陪他讲绘本,你可以问他在等待你做完晚饭的给他读绘本的时候他能做些什么,孩子这时候就会思考,他可能会去玩积木,或者看绘本上的图画,但是不会再待在厨房里哭闹。

我特别喜欢读这种直击育儿第一现场的书籍,相比较那些枯燥的理论工具书,舒尔博士的这本《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非常的具有“共情”性,书中描写了“我能解决问题”法的107个情景运用,每一个情景都非常真实,可能是你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也可能是你在商场里、在朋友家里看到的“熊孩子”灾难现场,都在本书中以“我能解决问题”法科学地化解。

舒尔博士通过这107个重要情景,围绕处理感受、处理并预防问题、在家里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人生技能四个主题,向父母们介绍如何培养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和技巧,让孩子成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尽管任何时候开始使用“我能解决问题”法都不会太晚,但也永远不会太早。不论你的孩子几岁,你都可以掌握这种育儿方法,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Ⅲ》读后感(二):“我能解决问题”法,让孩子成为处理关系的高手

家里有两个男孩,一个7岁一个3岁,我每天要处理无数次他们之前的冲突,以及他们和奶奶之间的矛盾。工作中每天面对小朋友们也要处理很多次“老师,他抢我的玩具了/他推我了/他碰到我了”类似这样的问题。如何与别人相处,解决和同伴之间的冲突是孩子们社会能力的表现。

舒尔博士的《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3》一书中将“我能解决问题”法运用到孩子生活中的107个重要情景,围绕着处理感受、处理并预防问题、在家里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人生技能四个主题,向父母们介绍如何培养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和技巧。作者说,尽管任何时候开始使用“我能解决问题”法都不会太晚,但也永远不会太晚。 01 四个主题,107个重要情景,给父母提供超实用的育儿方法 本书共有4个主题,包括10个生活场景。我对在家里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这个主题特别感兴趣。从这个春天开始,我们会在周末带着孩子出去玩,爸爸不再忙于工作也沉迷于手机,这样的家庭日,使得家庭氛围越来越好。两个孩子和爸爸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在家里的时候,他们也玩得越来越开心。“我能解决问题”法,在家里越来越多的应用起来》 “我能解决问题”法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游戏、活动和对话,使父母们能够用来交给孩子们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做出更深思熟虑和更机智的反应。做会思考的父母和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的生活场景,孩子频繁说脏话,要离家出走,非常讨厌失败,不敢参加与活动,养的小鸭子死掉等等这些事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情景,书中都有非常详细的案例。 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给读者展示了“我能解决问题”法如何运用,并由此来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而不是利用深奥枯燥的理论来讲解。全书就像是小区里一起带娃的妈妈在讲述自己家的育儿故事一样,读起来非常轻松。 02 换种思路解决问题,“我能解决问题”法利用好对话游戏和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在育儿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比如吼孩子甚至会打孩子。我家哥哥在和弟弟玩的过程中,有时会打弟弟。我和他交流会什么会动手打弟弟时,哥哥说,我是看在弟弟犯错误时,你和爸爸会打他。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在育儿过程中,我们可以换种思路解决问题,就像书中作者说到的对话游戏和活动都可以用来解决冲突。比如游戏,孩子们在玩游戏时,会产生有趣的幻想,而且最终会对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感觉好起来。游戏还可以让人们找出什么是自己可以改变的,并决心做出这些改变。 遇到育儿中的问题,要学会转弯,能够换个思路,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书中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给父母很多的启发。 03 平等地对待孩子,是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能力和技巧的基础 成为妈妈的这几年,读了很多本育儿书,学习了不少育儿理论和知识,说实话,有的书根本无法读进去,有的在实际育儿过程中根本不会应用。这本《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3》我是读到根本停不下来,而且觉得非常实用的书。 自从孩子上小学之后,需要处理和解决的社会性问题越来越多,我们需要通过对话、游戏和活动等独特的方式来教会孩子学会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与朋友、老师和家人之间的日常冲突,已经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考虑后果。所有这一切的基础,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学会平等地对待孩子,要能够和孩子共情,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到孩子的感受。 写在最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需要学习的很多,而社会能力,也就是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对于孩子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3》中作者讲“我能解决问题”法运用到孩子生活中的107个情景,对于父母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非常实用。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Ⅲ》读后感(三):孩子的社会核心力是什么?

“争吵”几乎是每一个家庭都会发生的事情,姐弟之间、父女之间、母女之间等等“你为什么要拿我玩具?”“天天就知道看电视,都不知道写作业。”“动作快点,要不然迟到了。”....只要有意见不合就会有争执,每个家庭、每个社会团体都不能避免。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都是有自控能力的。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常态下成年之间的交流,都不会有太大的摩擦。但是对于孩子,高中生的孩子、初中生的孩子、小学生生乃至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越小,思维发展以及应变社会的能力越弱。

这需要家长培养孩子们适应并接受多变的社会的能力。而在这方面写的特别好的书《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作者是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默娜·B·舒尔博士,本书给了我们培养孩子社会能力的一套实用方法和技巧——“我能解决问题”法。

“我能解决问题”法的学术名称叫做“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因比较拗口,后来舒尔博士想到可以用“我能解决问题”(I Can Problem Solve),即ICPS来表示。

I(Identify problem),确定问题

很多看过《如何培养孩子社会能力的》的父母,发现“对话技巧”是解决问题方法的核心。

4岁的帕蒂和8岁的姐姐瓦尔正在为一套黏土套装争吵。以至于他们妈妈出面干预。

妈妈:发生了什么事情了?有什么问题?

帕蒂:这是我的黏土,瓦尔要全部拿走。

瓦尔斯:我只想要一点。帕蒂从来不和我分享,而我总是把我的东西和她分享。

妈妈:你们刚两都在冲对方喊叫。帕蒂,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帕蒂:生气!

妈妈:瓦尔,你觉得怎样样?

瓦尔:我生气!帕蒂太自私了!她从来不分享!

妈妈:冲对方喊叫是处理这个问题的一种方式,现在发生了什么?

帕蒂:我们在吵架。

妈妈:你们两个能想一个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便你们两个都不生气,也不争吵吗?

瓦尔:她可以拿着红色的黏土,我拿着蓝色的,然后我们再交换。

妈妈:帕蒂,这是个好主意吗?

帕蒂:是的,我可以用黏土做蛋糕,她可以把它当做甜点。

妈妈并没有对两个女儿唠叨,而是问他们问题。这种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参与到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中,还能让家长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瓦尔愿意分享,帕蒂不愿意,所以瓦尔很生气。

本书介绍到“不同”在对话技巧中是一个关键词。类似的关键词有:不、之前、之后。当孩子们在思考问题时候,使用关键词,就会使孩子们带着思考的角度回复问题。不在会带着愤怒、沮丧,无聊而走开。也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C(Comprehend),理解感受

帕蒂和姐姐瓦尔的案例,妈妈通过他们之间的感受,以及问答方式了解他们两个人情况。也是帮助孩子们培养共情能力。因为我们只有学会关心自己的感受之后,才会关心别人的感受;

在问“现在发生什么”时候,就在鼓励孩子们思考自己行为的后果;

假设用心理学家所说“全力压制”,妈妈说:“把黏土给我,如果你们不能分享,那都不要玩了。”类似对孩子叫喊,强求孩子、剥夺孩子想要的东西之类的方法等,都能带来短暂的暂停效果。

但是还是很容易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所以需要从问题根源解决,学会理解并共情。还有别的方法吗?或者你觉得怎么做你们都不会吵架?

P(more Paths),更多方案

当和3岁的孩子在逛商店时,这时发现他想要一盒玩具汽车。但是你告诉家里已经有了一个,不想买。他生气了,特别生气,变的越来越烦躁,挥舞着手臂,脸涨的通红。研究表明1岁到5岁的孩子发脾气,只要不那么平凡和激烈,都是正常的,但是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研究发现,教给孩子保持耐心往往能缩短发脾气的时间。但是“我能解决问题”法会帮助孩子停止发脾。

书中讲述与其教孩子或者建议孩子保持耐心的方法,不如建议这个时候还可以做什么。通过鼓励孩子让他们想出自己的主意,或许效果更好。

S(Select),自主选择

原本计划要做的事情,周一家庭交流、周二学习笛子、周三学习阅读、周四锻炼..这样看着,一定要在固定时间内,做固定的事情。但现状往往是有外在事情打破,例如周一本来要家庭交流,由于过端午节,在外面吃饭后回家很晚,没有时间交流只能延后。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在外聚餐的时候直接交流了或者调整期望,对这件事情的预期期望。如果做不到,应该有备选方案。这样也不会太耽误本身的事情及延后事情带来的影响。

这也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通过调整及预期,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从而更好地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本书,主要教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通过对话、游戏和活动等独特的方式教给孩子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与朋友、老师和家人之间的日常冲突,以及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并且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Ⅲ》读后感(四):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就是培养孩子如何解决问题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呢?

“妈妈,小明又欺负我了,我真的讨厌死他了!我现在一点也不想去上学,妈妈我们可以不上学吗?”

“孩子,上学是每个孩子都要做的事情,你以后想被别人说没文化吗?等到开学了,妈妈去找老师谈一谈,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你能不能适应好不好呢?”

“你这孩子,怎么又抢别人的玩具呢?自己的怎么都不知道玩,我数三下,快点还给别人,一、二、三......”

“哼,给就给”孩子一下子把玩具扔在地上摔坏了,妈妈更加生气,进行了一顿暴打。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都曾和孩子之间出现过这样的矛盾。明明这件事情可以更好的解决,孩子就是不随你愿。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就出现父母和孩子吵闹的情形,不是父母在给孩子讲道理就是父母不断的谩骂自己的孩子。

我原先以为孩子无理取闹是孩子的天性,直到看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教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才明白“解决问题”是一项技能,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它!如果孩子们能独立解决问题,那真是太棒了,无论是现在的生活、学习,还有未来走上社会,不光孩子自己受益,家长也会省心很多。

社会能力就是孩子解决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动物,没有社会能力的孩子很难取得成功。本书作者舒尔博士是一名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她提出的“我能解决问题”法,以教给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思考技巧为核心,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在全美各地以及许多其他国家,让家长和孩子们获益匪浅。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全书介绍了“我能解决问题”(I Can Problem Solve,简称ICPS)这种对话方法,通过教孩子如何思考,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认识到行为有因有果,认识到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认识到解决问题其实不止有一种办法。

“我能解决问题”对话法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下面我简要概括一下,分享给大家。

处理感受

书中分享了“相同与不同”的简单游戏、“如果”游戏、“可能”游戏等等,并把游戏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看似极其简单的游戏,反复运用就能让孩子学会思考,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帮助孩子们学会识别、表达和处理他们的感受以及他们如何才能运用那些感受来帮助他们掌控自己的生活。

处理并预防问题

书中讨论了如何将一些典型的行为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以防止以后出现更严重和持久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重要的问题,书中分享了一个名为“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时间”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解决了常见的“拖延症”问题、“抗拒”问题、“撒谎”问题等等。

在家里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

着重介绍家人之间如何加强亲情联结,建立信任,并共同努力帮助孩子们发展优势和自信,以迎接他们一生中将要面临的挑战。

培养人生技能

书中分享了与解决问题相关的学习技能,学会倾听、树立孩子的安全意识、建立孩子的责任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帮助孩子们在情感、社交和智力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能解决问题法”不是由家长或老师告诉孩子怎么想或者怎么做,而是通过对话、游戏和活动等独特的方式教给孩子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与朋友、老师和家人之间的日常冲突,以及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并且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与人和谐相处,成长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Ⅲ》读后感(五):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里有107个“我能解决问题”的情境应用

大宝7岁,小宝4岁,每天打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无独有偶,玩具只有一个的时候吵架,平板电脑一个要看这个,一个要看那个,也是吵架,头上戴得夹子,你的好看,她的不好看,也是吵架……

一到周末我成了家里的判官,看着她们为任何事都能吵起架来,我也真的是无语了。而且7岁的大宝也越来越偏离,经常不听话,顶嘴,结果蛮好的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当家有两宝,育儿到了这个阶段,我又开始面临很多新的问题。而这本《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恰好是为我所写。书中是作者默娜·B.舒尔博士对家庭和学校进行的30多年的研究,能够成功解决我遇到的这些出现在孩子身上的日常问题。

这本书2005年第一版包括87个重要场景,但是最新这版已经有了107个重要场景。因为社会在发展,主题增加从健康到安全问题、互联网问题等。

看完全书,我们可以学会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掌握做出正确决定的技能以及如何自由地使用这些技能。我们将学会如何引导我们的孩子改变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变得不那么富有攻击性、不那么害羞或害怕,而变得更具合作精神、更能与别人共情,而且变得更能适应和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望。当然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取得好的成绩,更加能够与别人共情等。

“那些能控制自己生活的孩子不会让生活控制他们。”这句话读来总让人感觉震撼,所以对自己感受的控制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所谓帮助孩子处理其感受最直接的一步就是先处理好我们自己的感受,你可以看看你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情感反应开始。当美好的事情发生会怎样,当悲伤的事情会怎样,当令人愤怒的事情发生,你又会怎么样处理?一旦你确定你自己的感受以及你对它们的反应,你就可以帮助孩子确认他们的感受。

例如,当我们觉得快乐或者看到我们的孩子比较快乐,我们就要把它说出来,“今天你看起来很快乐”。如果看起来伤心,也同样说出来,“你为什么看起来如此伤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就学会了将内心的感受与相应的词语联系起来。

能够说出感受是强有力的工具,当孩子能够描述他们的感受时,他们也会感觉到自己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和自己的世界。

除此以外,还要帮助孩子感觉到能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很重要。那些5-10岁能够应对负面情绪能力强的孩子,他们更可能发展处建设性、积极的友谊。作者也对此研究过,当孩子感到安全时,他们会喜欢谈论自己所有的情感,甚至那些不那么好的情感,而且在这方面男孩和女孩是一样的。当孩子成为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时,他们将能够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的潜在后果,他能跟朋友说出恐惧,就一种权力感,知道自己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学活控制情绪对于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也值得我们家长正视、重视起来。

大宝和小宝开始玩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的最初,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孩子大了,已经会玩游戏了。但是后来发现结局永远是没有结局,输赢不知道到底是谁。所以遇到事情,石头剪刀布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一样东西谁都想要,一件事情谁都想赢,谁都不认输。

是孩子都有些害怕失败,而且越大越会如此,甚至有些焦虑。让孩子成为一个输得起得人也是一种可以掌握的经验。但这需要时间,当孩子不喜欢输的时候,往往是他们觉得自己不好。或者他们认为有什么事情是不对的。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做些什么帮助她们呢?

作者举例8岁的儿子和10岁的女儿玩跳棋。当儿子输的时候,他开始哭:“她作弊!”于是就建议他们再玩一局,这次女儿输了。

女儿却说:“我让他赢的。”这样就激怒了儿子。

而作者9岁的女儿感觉自己要输的那一刻,她会故意破坏她正在玩的任何游戏。“别对我指手画脚!”她冲对手大喊后,就不玩了。

如果换作12岁的孩子对输掉任何游戏,她都会觉得焦虑。

不去关注游戏或者假定你的孩子有什么感受,而要问她有什么感受,在他说出自己的感受后,就将注意力转到另一个孩子身上,问他:“当你说你的姐姐赢是因为作弊时,你认为她会有什么感受?”

你的孩子应该会认识到另一个孩子会感觉伤心或生气,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你姐姐是一些时间赢,还是所有时间都赢?”你继续问他。他可能会说姐姐只是一些时间赢。但是问他:“你能想出什么不同的话跟姐姐说,让她不感到伤心或生气呢?”

这类问题的提出能够帮助孩子思考自己的同时也去感受他人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输和赢的概念,他们就会学会成为输得起也赢得起的人。通过关注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接受尽管赢了感觉很好,但是即使他输了,他仍然是他。

当然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一项能轻松掌握的活动,让他对自己感觉良好。或者让女儿去做饼干,这样她不仅学会一项新技能,也享受和父母的亲子时光。

孩子们还小,他们需要时间去理解父母的爱和关注并不取决于他们是输还是赢。那些能够帮助孩子感到更自信的父母,将能够培养出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享受更多乐趣的孩子。

所以说,输也好赢也罢,这都很重要。

类似的情境书中举了107个,作为一个每天和两娃斗智斗勇的妈妈,读完豁然开朗,其实很多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我们没有学会方法去应对我们越来越厉害的孩子们。

加油吧,老母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