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内闱》的读后感大全

《内闱》的读后感大全

《内闱》是一本由[美} 伊沛霞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4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闱》读后感(一):颜值和实力并存

以前买过老版的《内闱》,看到精装本的新版忍不住又下手了。惊喜地发现,不光是装帧设计考究了,内文质量也有提升。原本有的插图很模糊,现在变清晰了;原先有些看着别扭的译文,现在理顺了。比方说“结婚以后,忙于抚养孩子、管理仆人、讨好姻亲”,当时不解其意,讨好姻亲难道是宋代女人结婚后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回改成了“侍奉公婆”,原来可能是误译了。还有不少人名、书名也改了,比如翻译家、诗人黄宏荃原先误译作黄洪全,此次纠正了;《向日葵盛开:中国诗辞三千年》改成了《葵晔集:中国诗歌三千年》。看来这次重版经过了精心修订。

《内闱》读后感(二):二刷《内闱》

二刷之后有了一些不同的感想。书是一本好书,作者爬梳了相当多的传记、文集、审判文书等材料,力图从方方面面来还原宋代妇女的生活。但是读下来,总有一种琐碎之感。每一章确乎有一个主题在那,但是其论述的内容和最后的小结关系却不太大。而且,伊沛霞还大量地使用了《夷坚志》(不是我认为这本书不可靠),但是我并没有感受到伊沛霞将这本书还原成文本处理(虽然在很多地方她使用了“故事”这个词来指涉文本)。很多地方读来多多少少有点模糊。 但是不得不说,伊沛霞在最后一章的思考对于性别史研究者确实有很大启示:“当阅读有关贞洁、美貌、宇宙观或平等这些专题论文时,应该对涉及社会性别的信息更加敏感;考察男人的生活和思想时,应该更加流行她们的女人和孩子的关系,更能接受爱恨交加、模棱两可、含糊暧昧和激情迸发的信息;甚至应该开始预见到不研究女性和社会性别的问题的历史,学家将难以深化研究工作,因为这个领域史料缺乏,还有既定的偏见。”读来还是让人深受启发。 此外,这本书也让我找到了几份可供借鉴的史料,也是颇为有益的收获。

《内闱》读后感(三):“妇女=内人”的性别理想是怎样形成的?

.

在伊沛霞看来,妇女在宋朝历史大戏剧里扮演了特定的甚至于长期的角色,但是,哪怕这个世界似乎构筑了她们的弱势,她们还是其中非凡的即兴表演者。(博妮·史密斯)

~~~

《内闱:宋代妇女的婚姻和生活》

作者:伊沛霞

出品方:思库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伊沛霞说:“把宋代妇女留在内闱使她们既受到限制又得到权力:它使女人处于公共领域以外但又合法地成为家内的权威。”

.

该书史料翔实,以男女之别、婚姻的意义开篇,接着围绕结婚的程序,做媒、婚礼、嫁妆……联系女性的家务劳作,包括女红、服侍公婆、养育儿女等,谈到一些杰出女性的才学,一些女性的市井商务活动,比如开客栈,还谈及寡居、妻妾相处、再婚、通jian等情形,充分说明宋代女性利用“内-外”的统一矛盾以争取空间的智慧。

.

我读过高彦颐的著作,所以,《内闱》缠足的部分,尤让我好奇。

高彦颐认为,缠足的用意不在禁锢束缚而在导引教化,其目的为使“内外有别”的道德理念具体呈现在妇女的身体取向上,此为名符其实的道德之身体实践。其所构筑的内在收敛型的人格及生活空间,与宋代价值观所主张的闺房的内在性相互呼应。

伊沛霞认为,缠足源于视女子为柔弱、娇小的审美愿望。宋代理想的上层男人形象是内敛、温和、优雅,这种男子气概念催化了女人美标准和再生。裹足起初兴起于青楼、舞伎群体,内闱的夫人发现了缠足对于男人的吸引力,觉得这是既不降低身份又能展示魅力的手段,于是,缠足在上层女子中间传播开来。

.

两位都强调了女性的自觉参与。缠足内含着复杂的观念史,不能简单视为性别的压迫。以小脚为“美”约有千年之久,到了近代才发生了逆转,当时很大的抵抗力量仍然是女人。《内闱》揭示了缠足出现的源头,除了性话语权,还包括阶级身份的象征。而高彦颐强调了审美观所反应的思想竞争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兼及风化与从众随俗等问题。

.

“女主内”的性别理想似乎简单清晰,在现实里内外之伦理及空间界限其实很含糊。“内与外”在中国社会是因时制宜的相对概念,其界限因人因时因地点而变化。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无视大文化、大环境对所有女性的制囿,在这样的前提下,女性调动自身的主体能量,参与家庭生活的构造过程。

《内闱》读后感(四):一个宋代女人的一生

“苏轼声称他很乐于与第一个妻子王弗聊天,结婚时她才16岁。‘其始,未常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敏而静”这三个字,大约是很多宋代女子的画像,她们的身影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显得贞静而模糊。今天再版的《内闱》这本书在诚恳的、努力的恢复她们消失在历史中的面目。

对宋代很感兴趣,毕竟它是中国封建帝制阶段内政治生态的巅峰,但之前几乎全部注意力都在以男性世界为主要表述的范畴内。毕竟历史风云变幻、兴衰罔替,是男性在主导,唯一牵扯到女性角度的,只有以前听过的一句评价“宋明多贤后”。

但一段历史的构成、一个王朝的构建、一个社会的构筑,并非只有王侯将相,还得有贩夫走卒。

《内闱》这本书就给我们描摹了一幅那个时代的女性群像。唯一的制约处在于,这本书虽是对众多女性群体的表述,但还是偏于中上层女性更多,因为她们才有被丈夫、儿子、后辈等传扬、记录在史的机会。

记得有部电影火了之后,网络一度有句流传甚广的话“不好看的女生没有青春和爱情”;放在宋代的话,“没有钱的女性没有故事和一生”。

但就这相对中上层女性的生活,在我们如今看来都是人生多艰、命运多舛。尽管她们的处境要放在历史语境中去看待,但那依旧是个庞大的、被缚的、不忍卒读的很多女性的人生。第一次在看一本历史性的书籍时,时不时忘记这是历史,时时都不由自主的感同身受,百感交集。

一个宋代女人的一生

本书作者伊沛霞(Patricia Ebrey)女士说:“宋代妇女生活的语境既包括权力的结构,也包括帮她们给自己定位于这些权力结构之内的观念和符号。它嵌在历史之内,其特征由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程塑造并反过来影响那些进程。”

从一个女婴呱呱坠地的第一刻起,她就在经历着被这个社会的塑形。人生要面临的第一关就是杀女婴。当然,这本书中大多数的女性出生于富裕阶层,几乎可以逃过这第一关。

不仅可以逃过被扼杀于诞生之时,甚至还有可能受双亲的喜爱,富贵人家,人生顺遂,儿子可延续传承,女儿娇嗔可爱绕于膝下,确是一番天伦至乐。

书中有例:苏绅(1019年中举)晚年得女,甚宠爱。觉得自己的女儿怎么看怎么好,“以其秀且慧,故特抚爱之。始稚而孩已能言,渐诵章句。少长而承礼义之训,又能秉笔为词语。”所以等这个心头肉的女儿到了年龄后,“及笄,择配且久……”

但好光景实打实是有限的,女童到了4、5岁便面临第二关——缠足。

这种隐秘的、起源于卖艺舞姬和青楼女子的风俗,慢慢的迎合了男权社会的审美,而后时间缓慢却弥漫的遍及了整个中上层社会的内闱之中。用作者的解释是,家庭中的妻子们懂得这种三寸金莲对男性的冲击力和挑逗性,妻子们自持身份、不愿就范,但她们内心深处却由衷的希望自己的女儿具备这种魅力,以便将来女儿的婚姻和人生可以更加和谐一些。持这种想法的越来越多的妻子们,情愿或不情愿的塑形了她们的女儿和这个社会。

至于,缠足后的宋代女性,作者还有另一个层面的解读:“因为宋代理想的上层男人形象是内敛、温和和优雅,除非女性更优雅、沉默不语、呆在家里不走动,否则男人就像是带着女人气。”

足裹好了,年龄也慢慢到了如花绽放的光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如花的少女要走进婚姻了。

有宋一朝,是历史上来说嫁妆最丰的时期。究其背后的原因,自然脱不出经济的高度发达,整个社会的变革。自唐王朝的贵族世袭之后,宋,起码宋朝初期,算得上是一个打破阶级壁垒的时期。读书进仕,大量的士人苗子出现了,当这些人出现在婚姻市场上时,男方有未来,女方有现财,自然就出现大量的、带着丰厚陪嫁的、以得到佳婿为目的的婚姻。

丰厚的嫁妆既可以说是父母对女儿的慈爱之心,也是一个家庭对获得新的另一个家庭助力的期盼。总的来说,宋朝是历史上厚嫁之风最盛的朝代,且女儿有权分得父母的财产。就唐来说,女儿有权获得她兄弟的娶妇花销的三分之一,而在宋代,女儿可以获得她兄弟所能得到全部财产的三分之一。而且,法律支持和保护女儿这种获得父母财产的权利。

豆蔻女孩带着她丰厚的嫁妆出嫁了,这些是她以后一生的吃穿嚼用。她的陪嫁财产也受法律保护,但这些钱能不能使她过好这一生,却不是法律可以决定的。

这本书的名字《内闱》,就是意味着一个女人的一生,从这一个院落转移去了另一个院落,从父到夫,两个院落的转移就是她们隐蔽、幽微的一生。

蒙着盖头的一个转身,背后就是漫长的、只能看到院落里天空的一辈子。

接下来她们还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关卡:作为贤内助,既要帮助丈夫应酬别的家庭,又要侍奉公婆舅姑,“洗手作羹汤,先遣小姑尝”;要主持家务;要侍奉好丈夫;要经历生育的生死难关;要面对丈夫的纳妾等等,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甚至这还是中上层的贵妇人阶层,要是下层的女性面临的可能是更悲惨的境地,被卖做妾、做婢。不忍细说。

30年前写就的这本《内闱》,真好。我们今天看这本书不只是为了看完道一声“当初的女性太惨了”,空悲切没有意义,这本书只是为了叫我们知道那些消逝在时间中的女性是什么样子,她们每个人那渺小、没有颜色的一生,本也该是宏大历史叙事中的一份子。

《内闱》读后感(五):宋代妇女婚姻生活,真如《梦华录》中那样美好吗?

前段时间,一部《梦华录》火遍全网。如果你看过剧,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发生在宋朝的故事,剧中赵盼儿与宋引章、孙三娘三姐妹机缘巧合下从钱塘来到东京,开茶馆、开酒楼,依靠自身的本领闯出一番新天地。

赵盼儿被欧阳旭所伤,宋引章被周舍欺骗与暴力,孙三娘被丈夫出轨,被儿子嫌弃……她们的命运坎坷,婚姻不顺,这是她们的不幸,这同时也是宋代女性命运的不幸。当然,电视剧不等同于历史,那么,真实历史上宋代女性在婚姻中会面临怎样的状况呢?

恰巧最近读了一本书《内闱》,本书作者为美国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伊沛霞,她通过多年研究宋代相关历史,撰写了这样一部有关于宋代妇女的婚姻和生活的书籍,这部书被称为考察宋代妇女生活的里程碑式著作。

宋代是前所未有的变化的时代,农业、商业均迅速发展,女性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然而也有一些不好的风气形成,譬如缠足,士人对贞洁的重视等等。在这里,主要结合电视剧谈一谈宋代女性与男子的不同,以及宋代女子的婚姻中的问题。

1、宋代男女有别,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宋代男女有别,女子自从出生起,无论是身体还是行为上都与男孩有所不同,比如装束、衣服、发型、装饰等等都不一样;男女分工做不同的事情,或是同样的事应做得不一样。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女子缠足问题的存在,那女子为什么会缠足呢?宋代文人认为缠足代表精致的美,虽然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小儿未四五岁,无辜之罪而使之受无限之苦,缠得小来不知何用”,但缠足的习俗已经在宋代变得深根深蒂固,甚至于女人还明显地积极参与,似乎只有小脚才好看,才值得骄傲。

如今我们想这个问题,总会觉得匪夷所思,但这却在历史上真实的发生了。

在宋代,结婚意味着什么?

古代男子提及妻子时,经常用“内”或是“内子”,就内闱里的那个人,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一种贬低人的说法,削弱了妻子的重要性,“内”更是体现了古人将妻子作为私人世界的一部分。

如此看来,女子在结婚以后,妻子就成了夫家的人。我们经常听到“三妻四妾”这个词,其实这个词是不准确的,在宋代也是一夫一妻制,但丈夫却可以同时拥有别的女人,所谓的妾、婢等。这是何等不公!

悲剧还不止于此,在宋代婚姻法支持家长的权威,父亲和家长控制着女子的婚事,只有父母认可的订婚才有效,公婆可以因儿媳不招二老喜欢或未生育把她送回娘家。可是,女性却不能单方面的决定离开丈夫和他的家,她的父母也不能未经亲家同意把她领回自家。对于擅自里开出走的妻、妾,须服刑三年。

因此,结婚使女人的身份从根本上改变了。从结婚起,她就成了一个特定家庭的儿媳,一个特定男人的妻子,她将长期处于这家家长的权威之下。

当然,在宋代是可以离婚的,一般也都再婚了。但是女人面临的局面与男人却不尽相同,再婚虽然被接受,可终究不值得骄傲。

再婚之后,就能改变运命了吗?实际上,不就是从一个家家长的权威之下转移到另一家家长权威之下?我们所熟悉的李清照45岁丧夫,虽然再嫁,也不过是维持了几个月的婚姻,再婚后的生活苦不堪言……

2、《梦华录》中的她们为什么能掌控命运?

了解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来看看《梦华录》中赵盼儿、宋引章和孙三娘的经历。

赵盼儿遇到欧阳旭,两人互生喜欢,于是赵盼儿不顾一切帮助欧阳旭成为新科探花郎,只是进京之后的欧阳旭为了前程背叛了赵盼儿,想借助婚姻成为高家女婿。

在后期赵盼儿想要状告欧阳旭悔婚,居然还要先受二十板子。想来实在是令人愤怒。当然,结局是好的,她救了自己,也救了风尘,只是这电视剧为《梦华录》,一个“梦”字,似乎说明这只不过是一场美好的梦而已。

梦醒了,是不是一切都不一样了?

宋引章,天真,恋爱脑,遇到周舍就以为可以脱离苦海了,可事实上,她成了周舍的妻子,也成了周舍的摇钱树与愤怒的发泄对象。她想要离婚,还要得到周舍的同意,如果不是赵盼儿设计好一切,她能逃得过周舍的手掌心吗?

孙三娘,辛辛苦苦赚钱养家养孩子,却遭到丈夫出轨,儿子不认,悲伤之余,她差点死在海里,若不是赵盼儿预见她,结局自然是悲惨的。逃离苦海后的她,遇到了杜长风,在儿子再次出现时,她勇敢的选择为自己而活,一切看似很美好,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场梦?

从上面提到的宋代法律,我们可以知道结婚后,女子已经是夫家人,许多事情由不得自己,即使男人在外面有其他女子,似乎也只能认命。而在宋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有什么所谓的恋爱自由,更别说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了。

《梦华录》,的确是一场华丽丽的梦罢了,当然,这似乎也是宋代女子内心向往的吧!

写在最后:

《内闱》一书中提到的内容不止于此,它所含内容很细致,宋代如何做媒,婚礼与婚庆是怎样的,嫁妆、女红等等都有写到,除此之外,还有宋代夫妻关系、为母之道、寡居生活等等问题。可以说,这是一部涵盖了与宋代女性有关的一切内容。想要探索更多的知识,那不妨读一读这部《内闱》。

它对于现代人的婚姻也有一定的启发。不得不说,生活在现代,我们何其幸福,比《梦华录》里的她们还要幸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