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踏浪经典读后感有感

踏浪经典读后感有感

《踏浪》是一本由[美]A.J.敦戈著作,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36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踏浪》读后感(一):随波逐流的感伤

在某次聚餐中认识了一个冲浪教练。

他是个景颇族大男孩,古铜色皮肤,披着长卷发,穿着一件跟书籍封面那样颜色的蓝色 T 恤。

当时正值菌子采摘的季节,他跟我们讲了许多云南人吃菌子看到小人的故事,又讲金三角的毒贩子是怎么利用山林里的大蟒蛇来运输毒品,把大家从广州的雨夜带入了西南的从林。

他的家乡是没有海的,但现在的他却追逐着海浪,在四处迁徙——哪里的浪好,就去哪里。

木村拓哉和工藤静香夫妇也是狂热的冲浪爱好者,印象中两个人都晒得黑条条的,似乎毫不吝惜自己的颜值会随着紫外线的照射而流失。

冲浪就有这么好玩吗?勉强才学会游泳的我,很难想象其中的快乐。

看完《踏浪》这本图像小说,没想到我久久地沉浸一种失语的感伤之中。书里的画面干净、简单、舒服,像没有云的天空。阅读的时候,时间慢了下来,彷佛自己一个人坐着海边,思绪跑了出去,随着海浪高低起伏,追忆着没有形状的往事。忽然一阵风拂到脸上,咸咸的,你也分不清那是海水的味道,还是自己刚刚哭过。

内容就不剧透了,希望可以留给每个读者自己体验。但我对冲浪这个运动,从此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认识——也许冲浪者在海上寻求的不是刺激,而是自我疗愈。

就像书里所说的:冲浪者总能在大海中找到平静。

《踏浪》读后感(二):极限与自由

何谓自由?

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

金斯伯格认为“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两河”;

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但却到处都处在锁链之中”;

大约正因为束缚和锁链,所以在真正享有自由的一瞬间才倍感珍惜。

对于大多数极限运动爱好者而言,追求刺激、享受挑战自我、挑战生理和心理的过程只是原因之一。此外也许还有极限运动带给人无与伦比的自由的体验,正如攀岩者面对岩壁、冲浪者在浪中起舞。 《踏浪》正是这样一部关于极限运动的图像小说,但并不是一本完全意义上的极限运动之书。

它的内容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主线是对冲浪历史及发展过程的研究,主色调采用偏红的赭色,象征着活力与精力充沛,同时也有点怀旧与思念的意味;

另一条主线则是与克里斯汀的爱情,主色调采用绿色,绿色是大海的颜色,包罗万象,深邃、浪漫而神秘,但也象征忧郁与悲伤。

冲浪起源于夏威夷群岛,当地的原住民曾经是这项运动的狂热爱好者,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让夏威夷群岛再也不复以往的平静与安宁,随之而来的是商业开发、文化的入侵,岛上的人被分为两波,一部分人居住在奢华美丽的宅邸中,另一部分冲浪爱好者仍然享受户外的自由,他们靠冲浪谋生,为富人做向导,教他们冲浪,这部分人被称为“冲浪男孩”;后来的冲浪之父杜克.卡哈那莫就是当时的冲浪男孩之一,在1920年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奥运会上获得奥运金牌后,开始致力于推广冲浪这项水上运动;汤姆·布莱克则是现代冲浪板开创者,职业生涯也曾几经挫折,与杜克的偶遇,让他深深爱上了冲浪这项运动,而对冲浪板的改进与尝试,相似的爱好,也让两人的友谊变得更加长久,在夏威夷群岛冲浪的日子可以说是最快乐的一段时光,直到汤姆年老后再也无法冲浪,但也依然从事着水上运动推广这项工作。 克里斯汀是一个短发酷女孩,她喜欢篮球,跳舞,同时是一个冲浪爱好者;她有一个令人艳羡陪她一起长大的哥哥,他们一起冲浪,一起游戏,一起参加聚会,哥哥一度成为她的模仿对象,甚至于连穿衣打扮和无精打采的样子也学的惟妙惟肖,看到这里忍不住想这是多少女孩子都想要的哥哥;此外还有一个表弟,一位爱她懂她的母亲,还有即将遇到的爱情;就在爱情降临之际,克里斯汀患上了骨癌,一次次化疗让她变得虚弱无比,在家人的帮助下,克里斯汀重新找回了冲浪时的快乐,也许只有在海中被汹涌而来的波浪包围,才能短暂忘记来自身体上痛苦。 最初总以为故事的两条主线会有交集,在某个时间点,人物之间会有不一样的碰撞。结果有点出人意料,真的只是两个独立的故事线,最大的关联也许就是冲浪这项运动所带来的疗愈功能,以及在在大海中感受到生命悸动、感受到瞬间的自由。

书已看完,合上书,但还是有点不舍,有点感伤,有点眷恋,最终也只能释然。

像克里斯汀舍不下她的男孩们那样,被巨大的不舍笼罩;为生命的短暂而感伤,眷恋着那些来自亲人们的爱意与善意。克里斯汀的一生虽短却精彩纷呈,恋人还记得她的故事,并将这些故事出版成书传递到了更远的地方。她活在了他的作品中,正如她所希望的那样,想到这里多少有些释然。

2022.02.23 最后附上几张拍的好看的图,请勿随手拿图,需用图请戳本人~(内页仅供参考);

《踏浪》读后感(三):希望我走了以后,还能活在你的作品里

我觉得这不是一本适合在地铁或其他公共场合阅读的书;369页,又因为图像小说的用纸,它挺厚重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容易让你地铁坐过站或者在公共场合泪流不止,比如我。《踏浪》有个好故事,不煽情,平淡却动人。

《踏浪》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他与已故恋人克里斯汀的故事,以及冲浪这项运动的发展历史。克里斯汀是个爱冲浪的女孩,癌症让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手术,但她依然会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去冲浪或者看他们冲浪;冲浪是他们情感的联结,也治愈着他们的伤痛。

在整个故事中,有几个画面分镜印象特别深刻。

作者和克里斯汀的第一次拥抱,抱住了那个梨花一般的姑娘。看那页内容,一整个怦然心动,体会着那种紧张而又雀跃的心情。许是刻在记忆深处的画面,作者刻画地尤为细致,你甚至能判断他俩当时穿的是什么牌子的球鞋。

看到比较后面,我才发现原来他们开始相恋的时候,克里斯汀已经失去了一条腿,为了防止癌症扩散。这时,我才开始关注克里斯汀两条腿的区别,能看到其中一条戴了假肢。作者完全弱化了这个事实,似乎透露克里斯汀并没有因为“失去一条腿”而变得不同,依旧是最完美的女孩。

我还喜欢最后克里斯汀的妈妈和“我”在墓地的谈话:

《踏浪》有两种颜色——“松石绿和海贝桃”,它们分别代表着个人故事和历史故事,两种颜色和故事交替出现,个人与历史相互交织,不变的是对冲浪的热爱,和冲浪带来的治愈和勇气。

在讲述个人故事的部分,没有完全按照作者和克里斯汀相遇相知相伴,最后克里斯汀离开这样的时间线顺序去描绘,而是在2005-2017年之间跳跃着。但在阅读过程中,我并没有因此而觉得故事不容易理解,而是跟着作者的心情上下起伏,心动、失落、欢喜、自责、痛苦、释然。

不同颜色的双线并行讲述+跳跃的时间线,如果放在其他创作媒介下,比如电影,可能会让人产生跳脱感,但图像小说不会,反而给这个情感深沉,叙述克制的“平淡”故事增加了活跃元素,这也是图像小说作为一个创作媒介的一种魅力吧。

像《踏浪》这样,既能讲述个人故事又能科普的图像小说,我不是第一次读到了。

《蓝色小药丸》讲述作者和HIV携带者的爱情故事,其中穿插着HIV知识和对它的思考;《虽然等的不是你》讲述作者和患唐氏综合征女儿的相处,把唐氏综合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孤独患者》讲述作者自己的生活,让读者认识孤独症。

这种类型的图像小说,让我想到TVB的职业剧,情感和职业在剧集里“势均力敌”,互相成全。

用个人故事和最真切的情感去创作一本图像小说,也让大众能了解和关注一个事物,无论是冲浪、HIV还是唐氏综合症,我想这也是这些作者们所希望的。

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热爱。

《踏浪》读后感(四):比死亡更可怕的,是遗忘

【鹭鹭晗的碎碎念】

如果屏幕前的你在为自己读不进书而苦恼,甚至为自己的浮躁而愧疚,那么不妨打开这本书试试吧,它绝对是一本能帮助你重拾阅读书籍的入口。请相信它,也相信自己。

【图像小说】

我相信插画和小说对于大家来说都不陌生,但是【图像小说】,的确在国内是一件新鲜事物。

图像小说是一种以漫画为表达形式,以书籍为载体样式的出版物。这种特殊的题材样式在国外,尤其是北美图书市场广受欢迎。但是图像小说不同于漫画,它的题材更偏向现实主义,立意也更为复杂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面向群体主要为成人。—— 参考自《出版发行研究》 2019年7月刊

【双线平行叙事】

《踏浪》采用双线叙述的叙事手法,平行讲述关于冲浪的历史,一名绝症女孩的故事。两条主线看似独立,实则以冲浪的历史隐喻女孩坎坷的命运,以女孩的热爱延续冲浪的纯粹。

【关于冲浪的历史】

关于冲浪的历史,抽象而出,不过是当代流行文化的兴衰史。(以下用【它】代表冲浪文化等流行文化)

原住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将【它】作为生存手段、精神诠释。

入侵者汹涌而来,对未知且强大的【它】充满恐惧。随着入侵而来的,还有工业与疾病,二者掠夺了原住民的栖居和生命。

于是,【它】成为了一种逃离、一种对殖民文化的抗议、一种对日渐衰落的本土文化的坚守。

时过境迁,【它】成为异国情调,被贩卖给富人。

【它】作为阶层和圈层的标识与符号复兴归来。

【它】不只是生存手段,还是文化,更是商业。

【它】的附加值不断衍生,甚至分化流派。

东兔西乌,浮华里遭一趟的【它】,又被返璞归真的浪潮所裹挟。回归的【它】,早已物是人非。

真是文化的悲哀与讽刺。

【关于女孩的命运】

海洋与女孩而言,是世界的一体两面,现实与梦想,残酷与激情。

海浪如同女孩的病症,滚滚翻腾,到达极点,而后消失,接着蓄力,等待下一次的爆发。

海浪如同女孩的悲痛,没有固定模式,难以预料。

大海接纳一切,无论生机勃勃,还是奄奄一息。

对女孩而言,这世界两级的转换之桥,是冲浪。

纤细的身躯踏上冲浪板,才算真正脱离了生命之陆,暂时挣脱了死神的召唤。

那一刻,女孩就是生命之船的船长,主宰着自己的沉浮,她,不再是浮木。

那些潜意识里的忧虑和担心,都会被抹去,被遗忘。

【虚构与现实】

正如《寻梦环游记》中反复阐释的主题一般:“比死亡更可怕的,是遗忘”

寻梦环游记 (2017)

9.1

2017 / 美国 / 喜剧 动画 奇幻 / 李·昂克里奇 阿德里安·莫利纳 / 安东尼·冈萨雷斯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踏浪》作为虚构作品与现实互文,它的存在是女孩生命的延续,更是存在的自证。

所以,去冲浪吧!

《踏浪》读后感(五):作者专访:谢谢这本书,它让我从潮湿的洞中爬了出来

问:《踏浪》这本书是如何诞生的?

敦戈:最初是应出版商的要求创作的。毕业季的时候,我进行了一次出国游学,在伦敦接受了三个月的课程训练和为期一周的旅行,接触了一些广告公司、设计师、动画工作室和出版社,向他们展示了过去一个学期做的课题。这个课题要求从和洛杉矶有关的人物或事件展开研究或创作。我围绕着汤姆·布莱克这个知名冲浪人物制作了一个容纳了杂志、徽章、丝网印刷品和孔版印刷品在内的礼盒。

旅行结束后,Nobrow 的联合创始人 Sam Arthur 邀请我一起做一本关于历史上的冲浪先驱的书。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想要更个人化的叙述,所以他问我为什么冲浪对我很重要。我告诉他,是交往了八年的恋人克里斯汀向我介绍的这项运动,她在我们见面前的两个月刚刚去世。他很感兴趣,之后又问我是否还愿意写那本关于冲浪历史的书。这个要求在那种时刻突然降临,多少令人生畏。经过一阵自我怀疑和心理斗争后,我同意了。

《踏浪》内文图

问:这本书非常个性化,创作中应该充满了挑战,可以谈谈具体的体验吗?

敦戈:的确遇到了一些挑战。我刚刚因为癌症失去了克里斯汀,我从艺术学校毕业了且背负着巨额贷款,我找到了一份设计师的全职工作,同时接受了自由插画的兼职工作,我还有这本书要写。两年半的时间里,我被拉向许多不同的方向,这给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实际上又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减轻了我的悲伤。因为工作而筋疲力尽,思绪一直被占用,这让我避免了陷入抑郁的境地。每到下班和周末的时间,我就把办公室当作工作室,整个人扎进那个小隔间里。最终,我从潮湿的洞里爬了出来,用一本书度过了所有的艰难时光。

《踏浪》内文图

问:在创作的时候,你有意识地做了哪些设计?

敦戈:书中呈现的一切都比现实简单得多。为了把两条故事线结合在一起,冲浪历史的丰富和复杂都被精简处理了,克里斯汀的人生也远比书中多面和曲折。但我尽力让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完整的。

还有一个有意识的设计是,我限制了整本书使用到的颜色。行业内通常的做法是,由不同的人来执行插画不同方向的工作:画师(penciller)、勾线(inker)、上色(colorist)、填字(letterer)。而我需要独立完成这一切,就像写作一样,一切条件都被削减了。如果按照我一贯的工作方式来进行,这本书可能仍未完成。但因为分配的时间比较紧,我只能尽力呈现出现在的这种状态。

《踏浪》内文图

问:这本书的创作对你有什么影响?有宣泄或疗愈的效果吗?

敦戈:当然有的。失去过一些东西的人,都会明白其中的孤独和艰难。克里斯汀去世以后,我的目标只剩下不要忘记她,让她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现在这本书已经出版了,她通过每个读过这个故事的人活着。

《踏浪》内文图

问:您的家人和朋友对这本书的反应如何?

敦戈:压倒性的积极。而且都带着非常私人化的感受,获得共鸣的点也各不相同:冲浪、疾病、爱情、失去……他们一直是我最大的支持系统,像一家永远无偿服务于我的公关公司。这本书承载了克里斯汀对我的所有希望。目前得到的一切反馈都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踏浪》内文图

问:你希望《踏浪》的读者最终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什么?

敦戈:珍惜你在这个地球上的时间,并明智地利用它。

问: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敦戈:读更多的书、画更多的画、做更多的艺术创作,还有,更多地去冲浪。

采访原文见https://www.liquidsaltmag.com/aj-dungo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