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完善人格读后感精选

完善人格读后感精选

《完善人格》是一本由许皓宜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完善人格》读后感(一):你自己就是一座镜子迷宫,在迷宫中你遇到多个侧面的自己

《完善人格》。 当初看到这个书的介绍就决定入手了。 荣格曾经说过:“与其当个完美的人,我更想当个完整的人。”

本书的作者徐皓宜,就把荣格的这种想法给具象化了。她把人格分为4大类56个原型,然后逐个分析这些原型的光明面和黑暗面,帮助读者对号入座,对应梳理自己,了解自己,完善自己。

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有趣,你自己仿佛就是一个镜子迷宫,你会在迷宫中遇到好多个不同角度的自己。 本来应该深入分析一下自己,但是,感觉有点事涉隐私,不想分享。所以拿影视作品中的人来练练手吧。 142页工程师原型。这种原型的人务实而有条理,对面临的难题能够做出具体可行的方案。我脑子中首先出现的就是日本电视剧《神探伽利略》里的汤川教授。人设非常相符。

那么看一看他的光明面和阴影面吧。 光明面就是具有有条有理,按部就班的逻辑思维,不情绪化。 对电视剧开头汤川教授来说,一切繁杂的问题最后都能用物理方式来解决,面对着一个一个的案件,他想到的也是物理理论。这让他成为破案方非常坚实的后盾。 而他的阴影面就是过于排斥情感,陷入机械化思维。 在第1个案件中,汤川教授在面临着要和生活中的人打交道的时候,一个小孩子都能让他皮肤起疹,陷入到社交恐惧中。 还真的挺符合的。 那么我们的汤川教授后来有没有整合自我呢?电视剧中的他后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身上慢慢有了普通人的情感,他从原来的可敬,后来变得可亲…… 慢慢学,慢慢分析,这本书还是非常有用的。

《完善人格》读后感(二):完善人格书评

拿到书的时候,首先这本书的封面非常的简约治愈,白底配黑标题,还有一个黑色的简化的奔跑的人。里面的排版和内容一样都一如封面赏心悦目。

在书中介绍了几十种人格,然后介绍完人格之后后面接着一个小故事,结束之后,还有一个类似于课后作业的栏目,让我们准备纸和笔写下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行为。

起初我会很疑惑,对号入座我确实有这样的行为和人格,但我不知道怎么改正,书中确实没有答案。完善人格的意义就在这里,你认为怎么做是正确的,取决你这个年龄段的基础认知和你所处的环境。

正确与否,似乎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如何理解这件事情,如果它带给你伤害了,你是不是可以通过这些文字淡化那些伤害,或者可以摒弃让自己受伤害的特质,反过来,如果你曾经伤害别人了,那么你下次是不是要注意你的一些言辞和行为。吃惯了快餐,很难遇到一本书可以让你沉下心来每天读一点然后去思考我有没有这种人格,我以前怎么做的,或者我被别人曾经怎么对待了,下次遇到我要怎么化解它。

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更直观一点的方式通过别人认识自己。书中写的例子很巧妙,蓦地就把你带入了情境中,然后反思自己过往的种种。

这本书是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心理学的书,以前我很排斥心理学的书,因为生性敏感又善于察颜观色,觉得属实没必要通过心理学再去认识一个人,或者更深层一点,不愿去看到人性的黑暗和丑陋,因为我主观的认为,当我通过心理学去了解一个人时候,了解到的部分一定是他隐藏的,不愿外露的。

但其实心理学的书,是致力于自我成长,自我治愈的。合上书本的时候,又重走了一遍过往的二十几年。懂事的,错误的,叛逆的。过去的不重要是因为时空不会逆流,而我们不一样,我们还有机会认识自己。

《完善人格》读后感(三):完善人格书评

拿到书的时候,首先这本书的封面非常的简约治愈,白底配黑标题,还有一个黑色的简化的奔跑的人。里面的排版和内容一样都一如封面赏心悦目。

在书中介绍了几十种人格,然后介绍完人格之后后面接着一个小故事,结束之后,还有一个类似于课后作业的栏目,让我们准备纸和笔写下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行为。

起初我会很疑惑,对号入座我确实有这样的行为和人格,但我不知道怎么改正,书中确实没有答案。完善人格的意义就在这里,你认为怎么做是正确的,取决你这个年龄段的基础认知和你所处的环境。

正确与否,似乎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如何理解这件事情,如果它带给你伤害了,你是不是可以通过这些文字淡化那些伤害,或者可以摒弃让自己受伤害的特质,反过来,如果你曾经伤害别人了,那么你下次是不是要注意你的一些言辞和行为。吃惯了快餐,很难遇到一本书可以让你沉下心来每天读一点然后去思考我有没有这种人格,我以前怎么做的,或者我被别人曾经怎么对待了,下次遇到我要怎么化解它。

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更直观一点的方式通过别人认识自己。书中写的例子很巧妙,蓦地就把你带入了情境中,然后反思自己过往的种种。

这本书是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心理学的书,以前我很排斥心理学的书,因为生性敏感又善于察颜观色,觉得属实没必要通过心理学再去认识一个人,或者更深层一点,不愿去看到人性的黑暗和丑陋,因为我主观的认为,当我通过心理学去了解一个人时候,了解到的部分一定是他隐藏的,不愿外露的。

但其实心理学的书,是致力于自我成长,自我治愈的。合上书本的时候,又重走了一遍过往的二十几年。懂事的,错误的,叛逆的。过去的不重要是因为时空不会逆流,而我们不一样,我们还有机会认识自己。

《完善人格》读后感(四):完善人格书评

拿到书的时候,首先这本书的封面非常的简约治愈,白底配黑标题,还有一个黑色的简化的奔跑的人。里面的排版和内容一样都一如封面赏心悦目。

在书中介绍了几十种人格,然后介绍完人格之后后面接着一个小故事,结束之后,还有一个类似于课后作业的栏目,让我们准备纸和笔写下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行为。

起初我会很疑惑,对号入座我确实有这样的行为和人格,但我不知道怎么改正,书中确实没有答案。完善人格的意义就在这里,你认为怎么做是正确的,取决你这个年龄段的基础认知和你所处的环境。

正确与否,似乎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如何理解这件事情,如果它带给你伤害了,你是不是可以通过这些文字淡化那些伤害,或者可以摒弃让自己受伤害的特质,反过来,如果你曾经伤害别人了,那么你下次是不是要注意你的一些言辞和行为。吃惯了快餐,很难遇到一本书可以让你沉下心来每天读一点然后去思考我有没有这种人格,我以前怎么做的,或者我被别人曾经怎么对待了,下次遇到我要怎么化解它。

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更直观一点的方式通过别人认识自己。书中写的例子很巧妙,蓦地就把你带入了情境中,然后反思自己过往的种种。

这本书是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心理学的书,以前我很排斥心理学的书,因为生性敏感又善于察颜观色,觉得属实没必要通过心理学再去认识一个人,或者更深层一点,不愿去看到人性的黑暗和丑陋,因为我主观的认为,当我通过心理学去了解一个人时候,了解到的部分一定是他隐藏的,不愿外露的。

但其实心理学的书,是致力于自我成长,自我治愈的。合上书本的时候,又重走了一遍过往的二十几年。懂事的,错误的,叛逆的。过去的不重要是因为时空不会逆流,而我们不一样,我们还有机会认识自己。

《完善人格》读后感(五):情绪,不是靠控制,是靠觉知《完善人格》

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承认的那部分,那是什么?那是“阴影”。 “阴影‘是什么?是我们人格特质的一部分,阴影无关于好坏,它只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无意识人格,每一种阴影的存在都有它的正面与反面,也就是积极的一面和不积极的一面,我们需要去觉察,理解和接纳最后和解,让自己活的更自在,人格更加完整。当觉察阴影的存在后,把它提取到意识层面反复思考,才能转化成正向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会经历一些既定的序列,也就是我们原生的家庭和社会性的教育,发展出我们既定的反应模式,这就是情绪原型,我们需要从情绪原型当中去发现自己的无意识,发现之后,不是去让我们陷入自责,而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性,活得更加自由。 容格说过:比起做好人,我更愿意当个完整的人。 情感原型是什么? 我们的情感共通原型分为: 受害者原型:别人都对我不好 当我们遇到事情时,常常倾向于先责怪于他人,这便是一种“受害者”的心理原型。 他的光明面:考验我们的自省能力,引导我们去看见自己可以负起责任的盲点。 阴影面:遇到事情时,倾向于先责怪他人,觉得别人对不起我。 创伤型小孩:童年时期的“创伤记忆” 每个人无意识中留下来的孩童时期曾经被忽视,虐待等其他种种受苦相关的记忆。 光明面:宽恕与同情他人 阴影面:自艾自怨和以牙还牙。 破坏分子原型:再见吧,没用的框架 小时候的我们由于犯错被大人赶出家门,不让进屋,但是又不敢发声,为了能够生存,只能默默忍受,我们会责怪自己,都是自己的错,待长大后,隐约中,我们有意识自己是谁,可是又我们忘了自己是谁,听不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内心的彷徨犹豫心里沉睡的火山,她承载着叙事待发的叛逆和自卑,不敢光明正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只好用隐晦且具有破坏的行为方式加以展现。 正面:面对心里的自卑感,找不到自我设限的方法。 阴影面:会有破坏性的行动,为我们在后天教育环境中的压抑鸣不平。 小丑原型:我不会让你们看见真正的我 往往带着面具,画着浓妆,,这象征我们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将自己伪装和保护起来,才敢去面对现实生活和物质压力的考验。 光明面:适应能力较强,面临各种人生处境都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阴影面:为了在现实环境中生存,被迫放弃精神完整性。 这就是我们共通的情感原型,我们需要带着觉知,去行为,而非受原型的控制做出不合理的行为,觉知原型,完善人格,让我们活的更加通透和自由。 现在我来举例子,分析情感原型的本能反应和觉知后的合理行为: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情绪? 我们可以把情绪视为一系列的个人主观经验,这种主观经验包含了个人的感受,思想,和行为,也是心理和生理状态的综合体。 情绪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吗? 很多人认为情绪是突然出现的,没有逻辑的,它甚至是在人毫无防备的状态下闯入我们的生活的。一想到控制情绪,就觉得很难,或者默认为我就是这样,对情绪束手无策,一次次的任由情绪的蔓延,伤害了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最后后悔莫及。 情绪是有逻辑可言的: 举例: 1.小铭的朋友小飞发了一条朋友圈,展示自己正在和男朋友旅行发了一些美景和美好的状态,小铭看完之后内心很是不爽,于是就把他屏蔽了。 就这件事情,我们来分析: 小飞发的朋友圈有错吗?没有吧。但是,为什么会引出小铭这样的反应呢? 和小铭自己本身的情感原型有关?还是和小飞的这条朋友圈有关? 当然是和小铭自己的状态也就是情感原型有关:因为小铭觉得自己状态非常不好,一直很想找个男朋友,可是一直都找不到,自己孤独很久,内心也很是失落和孤独。所以看到小飞的这条朋友圈心里很是嫉妒,很是不爽,于是,心想,我再也不想看到她发的朋友圈了,最后就屏蔽了对方。 分析小铭情感原型和阴影觉察:很明显是“创伤型小孩”她心里有一份伤,对自己自艾自怨的伤,觉得自己很可怜,就见不得别人的好,也就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最终,产生了嫉妒情绪,行为上就屏蔽了对方。 觉知正向及合理行为:为什么我会有嫉妒的情绪?它在提醒我,很希望自己有一个男朋友,我承认暂时没有男朋友是很孤单,但是我会努力,继续寻找···看见对方的美好,给她祝福和点赞吧。 是不是我们的意识不一样,情绪就会不一样?那情绪还需要控制吗?我认为我们更加需要觉知情绪背后的意识。 如果我们从无意识的概念去深入探索情绪背后的脉络,就会发现,那些引发我们负面情绪的事情,常常具有共通的本质。当我们愿意去面对心里的负面情绪,很快会发现那些负面情绪的背后,其实联结着我们内心世界的一处阴影。如果,我们可以不被困住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中,而能更勇敢的再往里面踏进去一步时,那么,我们就会发现那些阴影背后,原来藏着我们还不够了解自己的地方。 当阴影被提炼出来,见了光,就变成一种对生命有价值的养分。 容格说:只有不理解黑暗的人,才恐惧夜晚,通过理解你内在的黑暗和神秘,你会变得简单纯粹。 最后,祝福大家:去觉知人格背后的阴影,提炼出来,变成自己的养分,让人生更加自由,无所畏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