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面对年老的勇气》的读后感大全

《面对年老的勇气》的读后感大全

《面对年老的勇气》是一本由[日]岸见一郎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1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面对年老的勇气》读后感(一):面对父母老去 我们都没有准备好

正当我们为生活营营役役的时候,父母正在一天天老去。我会心怀感恩的去对待陌生人,但却羞于对自己的父母说出一句感谢。我陷入一种困惑:我是不是从来都没有学会如何和父母相处?

这是一本小小的能够安静读完的书,既不提供医学常识也不涉及生死哲学,只用一件件小事描绘作者与父亲相处时的画面,一个个与父母相处的故事打开了一个窗口,让我能够一窥作者是如何和父母相处,从而建立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

作者曾因为心肌梗塞而病倒,而之前连声音都无精打采的作者的父亲突然像年轻了十岁一样变得神采奕奕,作者的父亲大概是觉得儿子病倒了,自己得打起精神来才行。作者由此得到一个观点:最好的孝顺就是不孝。

这个观点我很赞同,我的外公心肺功能一直很不好,严重到不能下床进入重症监护室,父母一度觉得外公不行了,默默地提前准备后事,但是父母和外婆一直都悉心照顾在左右,外公身体虽然不见好转但也没有生命危险。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外婆的生命,但是外公身体却渐渐好了起来,慢慢的甚至可以自己做饭,在门口走动走动了,全家人都很惊讶。

曾经因为生病而无法动弹的人应该可以理解,无法动弹又需要人照顾的时候,若要相信自己的生命还有价值需要极大的勇气,其实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喜悦。

小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会想,如果父母不在了,自己该怎么办?想着想着就会流泪。为过去种种后悔,为未来种种不安。但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预知未来,未雨绸缪不是坏事,但不到当下就无法知道究竟发生什么,放弃预测,活在“当下、眼前”才是人类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初入职场更能够感受生活不易,因为亲近,我们很难发现父母变老的痕迹,往往是偶然间发现他们多了很多白头发。以前觉得和父母在一起总得做点什么,回家也需要一个理由,其实静静陪在身旁就有意义,就是一种贡献,觉得没有意义的一部分原因是社会只以生产力来判断一件事的价值。同样的,年老的父母只要健健康康的活着,不需要特别做什么,对于家庭来说就是一种贡献,他们并不再需要做些什么。看起来毫无作为的父母,只要活着,就成为能凝聚全家人的向心力。

喜欢腰封上的这句话:真正面对父母的老去,开始为告别做准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你多年轻或是多成熟,这都是一个困难的人生难题。

希望你翻开这本书,得到你需要的勇气。

《面对年老的勇气》读后感(二):面对年老的父母的勇气

书名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是面对青春不在、岁月易老的勇气,其实是讲如何与年老的父母相处的一本书。

很多内容是作者在照顾老年痴呆的父亲和过早离世的母亲过程中,自己的亲身感受与体会。

第一章 父母教会我的“人生意义”

亲口告诉父母,活着就有价值。非常认同,已经在去年某同事父亲因病主动选择离开家人时,告诉我妈了,活着就对我很重要。

-----------------------------------------------

第二章 接受现实的勇气

想到老年痴呆的姥姥,不知道她生命最后几年的时候,我妈心里是什么感受。作者重点强调的就是,父母无论变成了什么样,都要去接受现实,其他选择均于事无补。如果父母忘了过去,那就重新开始吧。

-----------------------------------------------

第三章 与年迈的双亲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一章里的启发稍多一些,摘录如下:

1. 子女无法让父母幸福,人只能自己让自己幸福

2. 子女不要阻止父母想做的事,有时,我们的阻止只是怕自己因此跟着遭遇麻烦,实际该做的是帮他们实现并远离危险

3. 不能期待父母说“谢谢”,也没必要

4. 待在身边,就是一种支持,陪伴很重要啊

5. 不需要对父母激动或争执,冷静说出自己的想法,撑不住就寻求帮助,激动没用

6. 默认对方“动机纯良”,这条不仅适用于父母,也适用于和他人相处,这样就不会因为对方一句话或者某件小事而困扰自己了

7. 做得到的人,在做得到的时候互相帮助,才是可以安心养老的社会

特别受不了这本书经常会有章节在观点上出现重复,啰嗦。

-----------------------------------------------

终章 乐在“当下、眼前”

有效率的人生,没有意义——我不这么觉得哈,虽然走的慢一点可以享受生活,但如果走的慢只是逃避现实,那还是忙碌一点的好

不需要为了“下半辈子”而改变生活方式,是说如果有问题,就积极改进,不用考虑自己到底后边还要活多久……

人生不要拖延,最后这一节转的很好,事例也非常精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痴》中描述的死刑犯的反应真心亮了,有意思。

《面对年老的勇气》读后感(三):即便你忘了我 我也会努力记得你

姥姥晚年的时候开始愈发痴呆,最初只是脾气和行为古怪,比如早饭时把粥倒进袖口里,逮到好吃的东西撑得哎呦哎呦,和当时才五六岁的表妹抢苹果吃等等,家里只当是又多了一个“老小孩儿”。

直到后来开始叫不出家人的名字,坐在三层的楼梯上找不到在二层的家,然后连儿女也不记得,家人才意识到姥姥的老年痴呆已经很严重了,以前不知道“阿尔兹海默”这么洋气的名字,只知道姥姥变傻了,亲友会像逗孩子一样问她“你知道我是谁吗?”,然后不忍她拼命努力却依然迷茫的眼神,便告诉她,她一遍一遍复读想要记住,但记忆却早已失效。

姥姥走的时候,浑身脏器衰竭,大小便失禁,连句遗言也没有。从患病到生命的末期,整个过程太过漫长而又折磨,然而痛苦的不仅仅是姥姥,更是这些被她遗忘的家人,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妈妈和姨妈舅舅们都对“老年痴呆症遗传几率”这个问题人人自危。

我妈妈一直对我姥姥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不满,所以当她开始成为母亲并感受到女儿的贴心时,她开始想要用事实和我姥姥展开理论,可惜那个时候姥姥已经开始生病了,生病的姥姥有时显得刻薄而又尖酸,她忘了我妈妈是谁,于是毫无顾忌对着我妈大谈特谈“女儿没用,泼出去的水”之类的言论,以至于我妈心怀愤恨却无处释放,这种情绪转化成对“老年痴呆”的深深恐惧,她总是担心地问我:如果妈痴呆了,像你姥姥那样跟你说话,你会不会恨妈啊?

在我的生活经验里,很多人是没有勇气面对衰老这件事的,大多数为人子女者也不愿意接受父母在日渐老去的现实,因为那意味着无条件为我挡风遮雨的港湾在日益萧条直至不在,以至于我与死亡之间再无遮挡,我将独立面对风雨并硬着头皮为身边人撑起伞,无论坚定还是犹疑,都要独自面对生命接下来的路——通往终点的旅程。

《忘不了餐厅》口碑那样惹火,但看了两集之后,我却不敢继续再看,我哭着跟我妈说“妈,我不怕你痴呆脾气变坏,但我怕你会忘记我”,我没有办法想象自己在我妈的记忆里消失这种事情,有点像被否定了存在,那么多的时光只剩我一个人知道,于是幸福不能再被共同回忆,变成了一个人的秘密。

面对年老的勇气,不只是面对父母的年老,还有随着父母一起老去的自己,小时候总有种感觉:只感觉得到自己的长大,却看不到父母的变化。直到成年或者离家,隔开时间和空间,才能发觉衰老的发生。父母不是突然变老的,大都是在孩子独立探索生活的时候发生的,是孩子的成长把他们拉下了全能的神坛,开始意识到父母的局限和那些无能为力的时刻,他们都不是完美的父母,我们也不是完美的孩子,哪怕有天你忘记了我,我也会努力记得你——连同你的记忆一起!

《面对年老的勇气》读后感(四):收获如图

该说什么呢该说什么呢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呢该说什么呢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呢该说什么呢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呢该说什么呢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呢该说什么呢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呢该说什么呢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呢该说什么呢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呢该说什么呢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该说什么

《面对年老的勇气》读后感(五):所谓亲人,只有一次缘分

高中时,曾经读到香港电台主持人梁继璋写给儿子备忘录里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以至于五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在屏幕面前坦然有序的敲打,那句话是“亲人只有一次的缘份,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而读这本书时,作者的情理至深处,总会让我想起这句话。

我以为自己足够年轻,读这本书为时尚早,可能无法产生共鸣,但其实我们比父母更应该拥有这种勇气,尤其是当我们发现我们一直年轻帅气的爸爸开始佝偻,当一直勤劳漂亮的妈妈眼角有了很多皱纹,偶尔抱怨起来下雨天腰会痛。接纳最爱的人变老有的时候比接受自己变老,难得多。

没有通篇说教,也没有罗列道理,他只是让我想到了如果多年之后我的父母也在病榻上无法自理时,我会有的反应,然后一点点的以过来人的身份解释着此情景的人的悲欢与考量。我仿佛明白面对年老的勇气不是面对未知的盲目自信,而是面对既定事实的坦然接受。

1.

“接受父母真实的样子”

我以前总在想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我想要的教育方式去教育我呢?为什么永远是打击在先,零星的表扬。读完想想,也许他们也正在希望我,多去接纳批评,不要因为些许成绩就沾沾自喜。我们渴望改变彼此,却应该有一方先明白,亲近仍保留尊重,是亲情里每个人的必修课。不去改变他是一种尊重,坚持自己是对自己的尊重。

2.

“我们觉得陪伴没有意义是因为社会往往用生产力评估价值”

有些时候,陪伴就是最后的力量,有你在我很安心。假期每次跑出去玩,妈妈总会坚持等到我回家再睡觉,除非我晚的过分,不然在我蹑手蹑脚开门的时候总会听见她问我回来了吗。

社会用生产力去评估效率,可是在情感里,永远是过程大于结果。哪怕今天我陪着妈妈躺了一天,没有聊多少,更谈不上什么共识,但也许多年后,回想起来和妈妈的幸福时光,可能就是那个毫无意义的下午。

3.

“感情就是彼此见证,如果有一方忘却,就近似为零”

我把和妈妈的幸福瞬间罗列,可是当她全然无印象的时候我就会怀疑究竟是不是自己臆想的场景或在书中看到的亲子瞬间。大多数时候对方说自己全然不记得了,我会怀疑我自己。若只有我记得我会觉得幸福感减半。大概就是这样吧,人都希望被记住与被珍视。

4.

“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

因为父母变老而恐惧时间,也曾因偶尔出现的细纹而懊恼。想着自己十年以后也许就会有很多钱孝顺父母,可也许爸爸妈妈想的就是大家一起吃顿饭。

大概未来不可知,才会显得现在稍加确信的每一秒都尤为珍贵。年轻总是想着未来,可真正年长才知道过往不可追,未来无法期。希望我对时间的从容不是因为变老,而是读懂了变老。

也希望你们在读完之后,能够更好的接纳父母,也接纳那个叛逆的自己。既然不会再见,那就让我们好好的走这一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