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走进奇妙的元素周期表》的读后感大全

《走进奇妙的元素周期表》的读后感大全

《走进奇妙的元素周期表》是一本由(日)吉田隆嘉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进奇妙的元素周期表》读后感(一):来体验分子视角的宇宙和人生观吧

量子化学是我第一次听到。

把元素周期表和京都的棋盘式街道并论也是第一次听到。

这本书真的写出化学之美,把元素周期表变成了“科学编织的曼陀罗”。想起有位化学狂热的中学同学,会在草稿纸上写满化学公式,铅笔写完钢笔写,钢笔写完色笔写。现在才理解他的热情所在,可能他并没有梳理出这么有深度的理论阐释,只是本能上对这种特殊审美有天份,直接感触接收到的。

用元素视角来看待宇宙,来看待元素吞吐机器人体,比地质视角还宏大,而且因为没有始终所以没有感伤。所以是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角度来看开人生。

正好在看《切尔诺贝利》时在手边,还就地解疑了放射性物质对身体的破坏原理。

喜欢这样开天眼的作品。

《走进奇妙的元素周期表》读后感(二):感受元素的别样魅力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钾钙”,作为学习化学必背的元素周期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记得当初学习元素周期表,纯粹是在老师的要求下盲目的背诵,包括主族元素的各种性质等,却从未深究过它的实际用处。最近刚好看了两本与元素周期表有关的书,一本是意大利作家普里莫•莱维的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元素周期表》,一本是日本知名科普作家吉田隆嘉写的科普读物《走进奇妙的元素周期表》,或许能从中了解元素周期表的背后故事。

《走进奇妙的元素周期表》读后感(三):我们都是行走的元素集合

《走进奇妙的元素周期表》作者吉田隆嘉,东京大学医学博士,还著有《治疗工作拖延症的方法》《最强学习法》,还参加娱乐节目的录制,做主持人,真是“不务正业”的一个博士。但是他的书却广受欢迎和好评。不难看出他的作品大多是讲学习方法和提高效率的书籍,个人不是很喜欢别人教导我如何学习,如何学习的比较快,但是作为一个化学老师看到都要躲着走的学生,我想知道为什么对于别人是奇妙的化学世界,对于我是个喜怪的世界,怎么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给我准备一扇漂亮的门呢?

《走进奇妙的元素周期表》读后感(四):元素视角看世界

娃最近对元素周期表兴致盎然,一向热衷于趁热打铁的我赶快买来一张大表和几本解读周期表的书供她研究,结果没想到收到书的当晚,我自己对着墙上的周期表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了。

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元素周期表根深蒂固的偏见,我的化学老师可从来没告诉过我元素周期表这么有用。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解读宇宙、解读人体。元素并非诞生于地球,而是来源于恒星内部和超新星爆炸;组成人体的元素形成于地球诞生之前,生命进化过程中会想方设法地利用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元素...“生命进化的历史,就是不断在电子轨道上尝试化学反应的可能性的三十八亿年。”

列代表着族,要从两头往中间看,因为两头的族特征最鲜明,每一列元素的最外层轨道拥有相同的电子数;行代表着周期,每一行的元素数量与电子轨道能容纳的电子数量一一对应。而世界上的一百多种元素的电子轨道都是由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和磁量子数m这三个量子化参数决定的...(好的,这个X我是装不下去了)元素视角看世界,真的是简单又有序,美妙又和谐呢。

《走进奇妙的元素周期表》读后感(五):文科生的见解一二

从最开始接触化学,其实,印象并不好,初三的时候分班,分到了一个新的集体,原本满分的数学一落千丈,新开的化学这门课,又摊上了一个专门针对我的老师,在还没有上高中的时候就决定了以后要学文科,并没有后悔,但是,相对于文学来说,陌生的理科世界对于我才是奇妙而神奇的。

《走进奇妙的元素周期表》对于我来说就是探索错过的未知,初中的知识学的囫囵,高中的知识刚够混过会考,真正是没有带入生活的学科内容。死记硬背的元素周期表,并没有给我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学生时代为了记忆而编的顺口溜也只是文字转化的魅力。到底,元素周期表怎么样影响我们的生活,这本书,告诉了我们。

介绍了元素周期表是如何组成的,元素究竟是什么,周期表的组成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和谐并充满魅力的。通过元素的分析分析了宇宙的起源,宇宙又是怎么进化的。宇宙与生命,宇宙元素与人体元素的共同点。人体的性能,神经与肌肉的运作机制,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有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存在与作用。特别介绍了稀土元素的重要性。还有有毒元素的介绍。。

读这本书,还是略带迷茫的,隔行如隔山,一门学科的重点内容不会这么轻易的就让你彻底明白,但是,这本书恰恰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一些内容,会有醍醐灌顶,哇,原来是这样的感觉。

应该是写书评的,但是我此刻内心又像是回到了黑暗的初三时代,那个老师虽然并没有对我造成如何如何的伤害,但是回想起来也是耿耿于怀。初三呀,一门新开课程的老师,会因为种种毛病问题,成为体罚学生的理由,那时候身为好学生的我经常因为练习册上的没有来得及做的空题挨手板,上课回答错问题打手板,课间去买吃的没有做题打手板,放在桌子上的习题册被老师拿起来看发现有个错题打手板……等等,全班同学都知道化学老师一节课不打我就难受,手心永远都是肿的。那个年代的体罚,说是对学生负责,我又能怎样。后来,我高中还没有毕业,那个老师就生病去世了。

和本书无关,回忆起了一些不好的事情。这本书,挽回了我对一门学科的映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