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是一本由夏晓虹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00,页数:4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读后感(一):中国女权初始之艰难,晚清可见一斑

读完《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一书,初觉晦涩难懂,倒过去看书中所作的笔记,才觉得触目惊心。

晚清,确是一个分解与重构的年代;近代,一个注定动荡、注定革命的年代。

书中列举了晚清年间中外的重要女性,她们或推翻千年桎梏,或推动社会进步,又或成为年代信仰,秋瑾、胡仿兰、裘毓芳……国外的批茶夫人、罗兰夫人……,一个个名字都是一个个女性解放的里程碑。

没有生就的和平,没有生就的优越,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权利,那些我们毫不在意的享受,都是前人用命换来的,都是血淋淋的礼物。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读后感(二):女性解放与民族解放的交织牵扯

女性解放与民族解放的交织牵扯

夏晓虹《晚清女性与现代中国》,本来想选几篇读一读,结果读着读着就把全书读完了。

很多文章写得很有趣(学术之趣,有别于妙笔生花之趣)。如汉族女子裹小脚在清初本来是作为汉人不完全屈服于满人的象征(清初有令,男剃发、女放脚,结果“男降女不降”;而满族当权者没有像推行男剃发那样严酷执行女放脚,原因在于女性地位低下,不值得掰扯),到了清末却成为民族不开化的象征,女子放脚成了追求民族解放的壮举。

再如续《汉书》的班昭本来是作为女圣人被女界顶礼膜拜的(最初的女子学校计划拜班超普通男子学校拜孔子,未实行),没过几年却因《女诫》宣扬旧道德被视为男尊女卑的祸首。

十篇学术会议论文编辑成书,主旨本不一贯。一定要找的话,女性解放与民族解放的交织牵扯,算是贯穿全书的线索。对于先发资本主义国家而言,上流社会女性主导的男女平权是可以抽离于民族、阶级而具有独力生命力的,听起来很有感染力;但是对于全球众多受压迫、被剥削的国家而言,男女平权是镶嵌在民族解放、阶级斗争中的,不能独立抽离(本句算是李小江老师的观点吧)。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读后感(三):我又读了个论文集 / 别害怕,不难读 / 历史需要被重新发现

一听就是一本特别正经的书,事实上,它确实很正经,是一本论文合集。真的,我可太喜欢读自己感兴趣领域的论文了。可能是因为我的学术DNA动了?

这本书透过晚清的报纸、杂志、译著、书信等等材料,挖掘晚清女性的故事,透过这些故事展现近代中国的图景。从细节出发,沉进去,我们就会重新发现近代中国的复杂和有趣。就像导言里所说的

这本书一共十个章节,从女性社会讲到女性典范,再谈到女性之死。下面,我就截取几件有趣的事情和大家分享。

晚清的女权主义者内部也是分裂成很多派别的。他们还总是在报纸和杂志上打嘴仗。在争论“女权”优先还是“女学”优先的时候,蒋维乔说现在的维新人士,都说“伸张女权、伸张女权”,我看女权可以实行的时间至少也要在几十年以后;柳亚子就跳脚说:女性的权利已经被剥夺殆尽,你竟然还这么说,野蛮又狡诈,是顽固派的帮凶。当然,他们不仅仅是互骂,或者仅仅在表明立场。而是借助这个议题,深化对于性别议题的论述。涉及到很多现实的问题。最后,我们可以发现,蒋维乔认为中国女子,五千年来沉沦于柔脆怯弱、黑暗惨酷之世界,在此历史背景下,女性在还没有获得足够的现代性的教育的时候,很难正确地行使权利,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柳亚子担心,在那个女性没有平等的参政权的年代,“必须具备资格才能享有女权”的论说会阻碍女性权利的获得,导致观念的倒退。立场不一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们对于女权问题的关切却是一致的。现在,我们不再使用报纸、杂志这种大段的、需要预先进行逻辑组织的表达方式,而是转向博客、视频,然后是微博、短视频。大家好像只剩下了表达立场的篇幅,而没有深入探讨的空间。不同的观点不再理性地碰撞,最好的选择竟然变成了圈地自萌和互不干扰。还是有一点遗憾的。

中国的女权主义萌芽原本就是源自救亡图存的维新派男性。从一开始就带着浓厚的救国救民的国族情怀,女性被赋予国家层面的重要性,往往是因为她们被认同为“国民之母”的身份。这显然不同于西方的女权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思想。我们不能否认男性女权主义者在中国女权运动史上的重要意义,但显然,女性视角和女性表达太重要了。就拿反对裹脚这件事。最开始。后来很多女性写作者详细地描述了放足过程中的血液流通所带来的肿胀之痛,天足女子可能遭遇的婚姻麻烦;而放脚后的身体自由,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愉悦,也不是崇高的救国呼号所能涵盖。这种只属于女性的、日常的、切肤的感受描写有巨大的力量。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两性之间可能无法真的做到共情。比如我的女性朋友,包括我自己,即使身处人比较多的公共场合,有陌生男性搭讪,甚至是感觉到陌生人靠近都会很警惕。我也询问过男性朋友,他们很少有这一类体验。包括女性在学校、职场、家庭中受到的很多细小的不公平对待。这些体验需要有技巧地去表达,才能获得共鸣、关注和了解。在性别问题上,我总是警惕冠冕堂皇的宏大叙事,即使与女权主义运动的某些诉求相一致,也往往不能带来真的解放。要不然也不会有议会上打宋教仁耳光这种有趣的历史故事流传于世。

晚清学界对于历史文献和历史人物的演绎和解读也是耐人寻味的。对于女权主义者来说,班昭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她是一个有才华的女性,续汉书、教后妃,但她也撰女诫,作为妇德教科书,“女子无才就是德”被奉为圭臬几千年。裘毓芳用六经注我的笔法去注释女诫。让女性以班昭作为榜样,日日要好,处处贤慧,知书达礼,博古通今。她说,不知那个胡涂不通人,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害得天下女子不轻。弄到如今的女子,非但不知什么是学问,什么是有才料,竟一字不识的也有几万几千人。若曹大家也依着这“无才便是德”的话(曹大家就是班昭),《汉书》也续不成了,七篇《女诫》也做不成了,到如今也没人知道什么曹大家了,那能人人佩服他,个个敬重他?可见得做了女子,学问不可没有的。裘毓芳还进一步阐释道:有些女子不能和女诫所要求的那样孝顺公婆,根本原因就是不读书不明理。这就开始强调起推广女性教育的重要性了。当然,像裘毓芳这样表面推崇、实际反对的论述,大多只出现在戊戌变法之前,受到大环境限制。突破旧观念的革命意识逐渐在这些论述中孕育出来。

最后,就算对女权话题不是那么感兴趣,我还是推荐大家去了解一下近代中国的那段历史。在那段时间,新的语词和概念被创造、历史文献和历史人物被重新阐释。秩序在重构、惯性被打破,再也没有什么理所当然。人的理性的力量因此而显得无比重要。阅读那段历史,然后关照现实,你一定会深受启发,获得不一样的视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