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与斯宾诺莎一起获得自由》读后感摘抄

《与斯宾诺莎一起获得自由》读后感摘抄

《与斯宾诺莎一起获得自由》是一本由[法]巴尔塔萨·托马斯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4.00元,页数:202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斯宾诺莎一起获得自由》读后感(一):哲学是生活,不是理论

很多人认为,哲学是思想者的游戏,和现实生活没多大关系,也不会给我们带来多少“利益”。 事实上,哲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让我们的人生过得更加幸福快乐。 《与斯宾诺莎一起获得自由》这本书不是教我们怎样思考,而是怎样做。

斯宾诺莎,是与笛卡儿、莱布尼茨齐名的近代西方哲学“三大理性主义者”之一。这本书重点阐述他的哲学思想,并利用这种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

《与斯宾诺莎一起获得自由》读后感(二):强者的哲学:爱让生命更有力量

斯宾诺莎哲学是强者的哲学而非弱者的哲学。

斯多葛学派教人忍耐、节制欲望,而斯宾诺莎认为欲望是生物的本能,也是生命的动力。理性主义认为至高的是理念、是原型,现实都是对原型程度不一的模仿,情感也会产生蒙蔽,使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分不清实质与表象,而斯宾诺莎从生物学出发,认为情感也属于生物的本质部分,只有让“情感显示出理智”“理智变得富有感情”,人才能获得自由;人不快乐的原因,一是未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情感,二是把生活当作理想中“原型”的仿制品,然而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一种“原型”。

斯宾诺莎哲学之所以是强者哲学,还因为他的整套体系直接面向实际行动。如作者所言,既包含诊断,也包含方案。

他说,生命需要依靠外物来认识自己,与此同时,情绪容易受到外物的左右,因此,需要更精细地把握情绪影响(“把情绪视觉化”,非常具有斯宾诺莎的特点,别忘了,斯宾诺莎不光是点着蜡烛读禁书的哲学家,还是荷兰大名鼎鼎的磨镜师,跟搞光学理论的惠更斯私交也甚笃),懂得选择好的情感对象,“去爱让我们变强而不是让我们变弱的事物”。

虽然说爱只是单纯自以为爱上某物而使人异化,但爱又是相互的,爱与被爱的对象是相匹配、互补的,“有助于心灵上达到完满”,如此一来,“异化”就不算是真正的异化,而更像是同化和融合,目的是朝向完善、圆满。

欲望本身也一样,目的在于让生命本身趋向完满。但是斯宾诺莎又说,生命的完美并没有“模板”,因此欲望的产生不是因为“匮乏”,恰恰是因为“力量”。完美等于真实,而力量等于美德。

所以,欲望、爱、这些情感投射的对象,与其说是外物,毋宁说是生命发展过程中努力要获得而且必须获得的本质部分。我们想要什么东西,不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需要它,而是因为这东西原该是我们的一部分,是随着我们力量的壮大而出现在我们生命场域中的。

听起来理直气壮,而且相当具有掠夺性。如果大家都觉得某物是自己的一部分,又该如何?为此爆发战争,是否也在斯宾诺莎伦理学允许的范围内?强者为掠夺杀害弱者,弱者被杀,是否依然是沿着其各自的生命轨迹在行进?

那么,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如何达到道德观念上的自洽呢?他是这么解释的:“有用”就是“善”,“无用”则是“恶”,相应地,“认知”即“美德”,“无知”则是最大的“恶”。当我们取得足够的了解,就可以避免受到事物的伤害,让它为我们所用。这时候,自然就不存在恶了。“了解战争带来的紧张局势、冲突和仇恨,会使人们避免开战。”此外,他人对我们是最有用的,让他人也获得自由,生活在自由人中间,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战争、掠夺和厮杀,在斯宾诺莎哲学体系中也是人类的无知和不得自由的表现之一,真理在本质上可以为所有人共有,共同寻找真理可以让人更好地相处。

《与斯宾诺莎一起获得自由》读后感(三):最最最最好的斯宾诺莎入门书籍

黑格尔评论说:“要达到斯宾诺莎的哲学成就是不容易的,要达到斯宾诺莎的人格是不可能的。”如果可以通过一本书籍来抵达斯宾诺莎的哲学世界,我推荐这本《与斯宾诺莎一起获得自由》。

大多数哲学书籍都是让人越看越晕越看越困,而这本书最好的一点就是,剔除了繁杂高深的内容,把哲学家主要思想讲解的易懂而且贴近人们的生活,非常适合咱们普通人作为哲学入门书籍来阅读学习。书籍的制作非常小巧,32开,不太厚,但都是精华,内容我反反复复看了大概3遍,几乎每一个章节都做了笔记,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有所收获。

首先来说这是一本哲学书,并不是一本心理书。

其实他所讨论的问题跟我们日常生活很贴合

关于很多人口中的追求“自由”:

斯宾诺莎显然不承认人类具有完全的自由,我们无论何时都必须依赖外在的环境,比如地球有引力,物体有重力,物体与物体之间有摩擦力,我们永远受制于宇宙的必然性,只有承认必然性,才能消除一部分人类的痛苦,因为你再如何聪明有能力,也无法改变大自然的必然性,这种力量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当我们以为自己自由时,自由反而让我们看不清现实。我们的自由实际上是非常脆弱的。人类的自由必须依赖客观的必然性。我们并不那么自由。

书籍的一个优点是,它并不让读者陷入新的焦虑,结合斯宾诺莎的哲学理论,讲述了他给人类的建议:

关于后悔:

斯宾诺莎认为人们根本就不存在所谓“错误的选择”,因而无需为任何决定而感到后悔,之前的决定是基于之前那个时候你充分的考虑和判断,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最佳选择,你现在的后悔只不过是结合现在的你自己的认知和现在的情况反思之前的判断做出的评价,每一个时间段人们其实都在做自己认为当时最佳的选择,人不是自由的,人依赖于客观的必然性,而此时此刻的客观条件下你只能做出如此的判断,再说通俗点,一切的决定,人和环境都各占一半责任地做的决定,你可以把咱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空间想象成一个人,你做决定的时候,是你和他两个人一起做的决定,你并非完全具有全能的自由。所以更不必责备当初的自己。

书中所涵盖的讨论范围很广,我是抛砖引玉讲了2个小例子,哲学家斯宾诺莎一生的经历颇为另类,本来出生富裕家庭的他可以享受优越的生活,因为在哲学方面有非常高的建树,有人邀请他作为大学的授课老师,前提是不能提及神学,而他表面上是泛神主义的,但骨子里是无神论者,

所以他拒绝了,“宗教人士——先知、圣人或神学家——根本不是智者,尽管我们被教导要去相信他们。对斯宾诺莎来说,他们恰恰是智者的反面:正因为他们被自己的激情和过度的激情欲望奴役,他们才愿意否认自己,服从于一个虚构的存在,后者承诺实现其最疯狂的欲望一无论在现世还是在他世。”之后的生命中他依靠磨镜片为生,这种低等且艰苦的工作伴随着粉尘的污染让他最终死于肺结核,死的时候才四十多岁,而他生前饱受攻击,他最经典的哲学作品《伦理学》还是在他死后由朋友帮忙出版,才被世人奉为经典,这样传奇的人生不得不佩服。

《与斯宾诺莎一起获得自由》这本书可以说是对斯宾诺莎《伦理学》这本书的一个通俗解读,《伦理学》共分五个部分:

一、神;

二、心智的性质与起源;

三、情感的起源与性质;

四、人的奴役或情感的力量;

五、知性的力量与人的自由。

《伦理学》写作方式本身也非常独特,斯宾诺莎是采用了几何学的方法,先确立定义,然后提出公理,然后推演出各个哲学命题和原理,用这种几何学的逻辑来阐述哲学,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理论更加科学更加有据可依。然而有个问题,这样的逻辑严谨,并不适合普通读者学习理解,就像是脑筋急转弯读者需要在各种公理命题里绕弯弯找线索,所以,我们需要这种更平易近人的方式接触斯宾诺莎。

哲学书和心理书最大的区别,一个是让人通过思考事物的本质和道理来获得一种内心的平衡,改变你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而心理书更像是治标不治本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很多人之所以难受烦恼,其实并非是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很多道理根本就没有想明白,我们看过许多经过高人点拨而获得顿悟从而变得豁然开朗的故事,其实就是从对世界和事物以及人的根本认识上获得了一种扭转,这就是哲学的意义,有很多情况如果不经过别人的指点,你可能一辈子都执迷不悟拐不出那个弯来,很多道理也许你也曾有模模糊糊的感受,但就是总结提炼升华不出来,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将这些道理这些感受化为清晰可供把握的依据,所以,每个人其实都应该多读读哲学类书籍,很多人觉得哲学就是很难很高深的,于是望而却步不敢迈入哲学殿堂的大门一步,实际并不用有这样的担心,哲学源自于生活和我们内心的感受,是无论中国人外国人所共同面对的最根本的话题,这里面不存在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东西,用心读都可以读懂。而这本《与斯宾诺莎一起获得自由》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入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