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谁动了我的时间》经典读后感有感

《谁动了我的时间》经典读后感有感

《谁动了我的时间》是一本由爱德华·M.哈洛威尔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2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谁动了我的时间》读后感(一):对我帮助很大

1、让我认识到情绪对人的重要性。

2、保持联系,按照计划的进行联系能够增强人的幸福感,有助于保持良 好的情绪。

3、很多信息是没有用的,过度的摄取信息,使人更加忙碌,而且对自己没有帮助。

4、多重任务是一个错误的看法。除非某项技能已经深深植入小脑的自动化运动控制系统之中。

5、无谓的“焦虑”也是你不快乐的原因。

最后,做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这条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做到的。

特别喜欢 文中引用的一首诗:

祈求上天赐予我平静的心,

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

给我勇气,

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

并赐予我,

分辨这两者的智慧。

对我帮助很大,是因为这是我大学毕业后看的第一本书。看这种书籍,道理大家其实都懂,只是提醒了自己之前不曾注意的事理。重在运用。

《谁动了我的时间》读后感(二):幸福生活必修课:选择性地构建并维系联系

本书上半部分提出现代生活的弊病:分散的注意力、不够用的时间、无意义的忙碌(未完成真正重要的事)、社会加速、疏离……由此带来焦虑、担忧、愧疚、孤独等负面情绪。作者将这种状态描述F状态(Frantic;forgetful;frenzied;frustrated…)。

下半部分提出解决方案:

1.整体目标是将时间和注意力放在有价值的、最重要的事情上,对事情优先级的评价由个体的职责、需求和秉性出发进行判断,具体细化为投入精力、满足度、必要性几个指标。

2.选择性地构建并保持联系(人&爱好),提供积极情绪(情绪在生活中的作用胜于智力);保持这种联系,往往要依靠计划为其预留空间;爱好的理想状态是获得畅体验(flow)。

3.最好的想法往往不在忙碌中产生,停下来,为头脑风暴提供空间。“让我们的头脑保持足够的清醒,以便去做真正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做出防御性的反应”。

4.应对愧疚:清楚的马上行动;不清楚的去聊、去表达;承认自己是存在局限的。

《谁动了我的时间》读后感(三):时间为谁流

《Crazy Busy》一书的作者一开头便讲述了他在一处小别墅渡假时的故事, 那幢房子里唯一的电话是那种老式的转盘式电话. 当作者想使用此电话联系朋友里,转盘电话缓慢的拨号速度,以及转盘转回起始位置的尖锐声响都让作者十分烦燥及不快. 但是随着假期一点点的过去, 作者越来越开始问怀疑自己的焦虑的原因. 其实他渡假时并不忙碌,那是什么让他这么要把自己逼得忙忙碌碌的样子呢? 于是全书就在作者这个"是我们正在过着奇异的生活,还是转盘式电话给我带来痛苦?"的疑问下, 娓娓展开.

"正是控制的欲望让人失去了控制力" 这个悖论说明了忙碌的现代世界是怎样使我们慢慢失去对生活的掌控能力的. 人有天生的控制欲,特别是对自己和周边的生活信息特别敏感. 而在现在, 特别是在一个商业发达的地区, 你走在路上,无时无刻都有东西在"吸引你的眼球" , 企图达到它们的目的. 我们不得不疲于反应; 虽然有我们一直视图回避它们,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每天都接收着大量的垃圾信息,以及不停的回应它们.

科技生活不断的刷新着速度的记录. 你还记得上一次你上一次寄纸信是什么时候吗?上一次去电信或者移动交费用是什么时候? 或者去CD店特别找一张专辑或者歌? 这好像都是在无比缓慢过去发生的事情.

科技生活也给我们带来大量烦冗的数据, 我们每天都对他们分类,组织,赋于意义. 大量的信息以及不停的变化,带给我们比以前更多的担忧和焦虑. 我们不会考虑全球变暖,不会考虑恐怖主义,不会考虑经济危机,不会考虑一场发生在自家的特大火灾. 至少在以前是不会的. 我们还不得不接收着一些"胡言乱语"的东西. 它们来自新的网络词汇,电影,音乐,电视以及其他媒体.

这场全球性,多语言,多形态的盛宴,它还在不断的演变,对于千百万那些墨守陈规,不愿改变的人们也说也许构成了威胁,但是它同时又为另外千百万人提供了引领潮流的机会. 当然这个不确定的世界, 也从未如此的混沌不清过.

以至于它让我们大多数人都像只有记忆能力但却无法思考的机器人一样, 沉浸在兴奋,紧张, 不停回应, 却又有些疲惫不堪和无法思考.

其实作者所传达的想法并不是要我们拒绝购买blackberry , ipod 以及先进的电子设备. 虽然在这个纷杂忙乱的世界里, 我们被这些先进的电子设备, 海量的信息和广告, 大量和繁重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忙碌和紧张也许会被视为必需和无法避免的事情. 我们是否能利用现代科技来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我们服务于它. 这才是最关键的一点. 想要重新获得控制力,其实就是不要让自己的控制欲太膨胀; 这虽然看起来又像一个悖论,但其实就像某位哲人所说的"幸福并非拥有你想要的,而是想要你拥有的",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领悟, 对生活和个人的控制,其实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去口味自己所拥有的,而由此获得的欢愉才会是牢不可破的. 从本质上来说,每一种新的科技和产品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我们改善自己和生活. 重要的是我们要有选择性的行为方式,想清楚什么对我们是有利和重要的.

在这个适者生存的社会里,胜利永远属于那些敏感的,积极寻求变化而没被"吓傻"的人们.作者提出了设定计划的重要性, 因为你知道,没有计划的事情,在现在,极有可能被无限的的拖延着. 而有效的计划,则意味着有效的控制.

作者认为情绪而非智力是现代生活的第一要素. 希望,乐观,信心和热情能引导现代人走向幸福和成功.因为那些消极的情绪会让你精力不济,无法思考. 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做得最好的事情上面,并且持之以恒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生活的第二要素是节奏. 节奏就像是一首歌一样带你前行. 事实上节奏的实质,就是你对某项活动的练习, 当达到一定程度水平的时候. 就可以进去脑后部的小脑, 它是大脑的自动化部位,就像是条件反射那样, 从而我们可以使用大脑额前叶来做更多需要创造性和思考的内容.同样,消极的情绪也会影响额前叶的工作.

我们可以有节奏并且有序的忙碌,我们也可以不知所以的忙碌着. 如何应付分心,成了关键性的问题. 根据关于控制的悖论,我们必需在控制和缺乏控制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我们要减少可能吸引我们注意的因素,以及强化我们的愿望是很重要的. 作者提出的"核心解决方案"就是: 确保你做的是那些对你而言重要的事情.

而对于怎么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作者也开发出了一套十分精细的方法. 通过这个方法,能使我们投入的时间最有效化.

当闲散度日成了一门失传的手艺时,我们的注意力被不断的偷窃着,我真的好像只有关掉QQ才能一气呵成的完成这篇文章. 可是,这些你所忙碌和焦虑的事情,真的有这么重要和迫切吗?有什么比和心爱的人躺在落日余辉,静听风声更加重要和真实的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