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国防论》读后感摘抄

《国防论》读后感摘抄

《国防论》是一本由蒋百里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防论》读后感(一):《国防论》价值与不足简论

蒋百里将军的理论研究对抗战有大贡献,算国军系统的《论持久战》,他的结论是:不管怎样,就是要和日本打下去,不要谈和,中国总是有办法的。这个贡献足以青史留名。

《国防论》系统论述了经济、后勤、社会组织、文化和军事训练等方方面面对国防实践的影响,论述时不乏旁征博引。之前中国兵法讲政治经济等对军事影响的兵著也很多,《武经七书》几乎都有相关内容,但是《国防论》则更系统,论述的更深一层。此外还有对当时主要列强的分析,尤其是日本一章,大有戴季陶《日本论》的意味。

不足是蒋的理论过于文人气,走到基层的实地调查几乎看不到多少体现,逻辑性和亲民性远不能比教员,一般文化水平的人大概不那么容易一看就懂,更不要说文盲大老粗。

《国防论》读后感(二):关于《国防论》的个人议论

听书名,还以为是什么严谨的学术论文;比如像我前段时间看的《数学哲学新论――超越现代性的发展》一样层层演绎步步推理,以至得到结论。收到书后,才发现是自己以前专业文稿的整理集。就像《培根随笔集》有段时间更名为《培根论人生》。这本《国防论》更名为《百里先生论国防》更合适一些。

这是我主动约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第二本书,虽然读起来都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受用。但是读过本书之后,感想也算丰富。所以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都忘了自己有没有读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但人家那篇经典之作,应该不过数千字。我们后来的宣传说这篇文章奠定了共党抗日的基调。

我了解的间接资料说国民党方面抗日基调几乎没有统一过,开始就有会战式决战,之后是迁都溃逃战,抗日中期还有抗日速决论,后期还有借日削共策略。这期间蒋百里的《国防论》似乎没有在抗日宣传上占据主流舆论环境。版本宣传此书是“中华民国第一兵书”,跟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比,就像土匪改编的杂牌军面对精兵简政的人民军队,不可同日而语。

《国防经济学》用现代的观点来说就是经济实力决定战争胜败。战争是物力人力的大消耗器。经济是物质的生产和再生产。所以战争开始之前就要考虑物质的消耗,为了弥补消耗,必需考虑经济。书中68页说到,德国开战后令公园竹草改植番薯,就有防患未然的战略眼光。

用打持久战的的战略准备,打速决战闪电战战役,才有乐观的预期。因为非人民正义战争,经不起战争的长期消耗,国内生活物质的过度消耗,很容易激化社会矛盾,饥饿使人革命的能力要比《共产党宣言》要强百倍。而革命会使执政阶层失去一切,这比对外战争失败还要让执政者恐惧。所以,所有侵略战争都想速决,这成为国防战争的趋势。

而想速决就必需极重力量大投入。故书中21页写到:我们要记得有人问日本甲午战胜的原因,日本人说:“用日本全国来打李鸿章的北洋一隅所以胜了。”同样的道理,作者在书66页写到:……惟有二途,则大不可:一则甲可战,乙可战,乃既欲战甲,又欲战乙,是则大不可,备多者,力分也;一则甲可战,乙可战,乃今日欲战甲,明日复欲战乙,则大不可,心不专,力不举也。

我在间接资料上曾了解到,毛主席说:我们在沙盘上可以演习双边作战,甚至三边作战。但是现实中只能单边作战。于是建国之初我们选择一遍倒,之后跟美国建交,后来打不结盟主义的牌,都是为了平衡势力,尽可能换取全局的和平,以谋求长足的发展。这比蒋百里的论述更直观形象了。

书中说到,我于世界民族兴衰,发现一条根本原则,就是“生活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相离者弱,相反则亡”。战争状态虽然特殊,但也是一种生活。普通生活里的智慧能应用到战时,战争智慧才能无穷竭。战争中的生存才能自然适应。战后想普通生活中的过度才能顺利。生活中的追求如果在战争没有体现,战争中的人民就会厌倦战斗。

生活与战斗条件相反,有一个例子。当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因为战事拖延到冬天,因气候寒冷而冻死大半,而失败。这就是法国人的生活条件和战斗条件相反的一个注解。

日本侵华时虽然准备很长久积极,不过在战争中后期,我们利用自己地盘的熟悉优势,在游击战中找到了希望。游击战也适应农民懒散的生活习性。

本书,后面有多个附录,这些附录的趣味,明显比正文优越。可能是文体上属于随感,创作比较自由,悠然间作者丰满真性情。附录六,说日本人精神上的弱点是“空虚与矛盾”,我感觉很真切,我读过一些日本文学作品,深深的体验着“空虚与矛盾”的文学情绪。

作者说,自己研读过多国国防作品。可是自己的《国防论》并没有严密的体系。也许是作为当时放权者的宣传喉舌,有大量纸张可以实用,不吝惜笔墨,精炼文笔,以至长篇累牍,读过之后,还需读者自己整理出来主要的意指。作为战争的教材,真的不如毛泽东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精神活泼。

这两天杭州阴雨,工地也不能工作。写到比时,天色昏暗,于是停笔。

《国防论》读后感(三):再读《国防论》,为了提高自己的评论能力

八十多年前的应时之著作,在时代经过质的飞跃后,读起来很可能首先察觉着有些瑕疵。我首次读时就是带着事后诸葛亮的自信把本书扫荡了一遍,感觉论述很不系统。过了两天,相当今人应该客观于时代背景认知前人及其思想,而有再读之。勾画圈点,求其精要。今,阳光大好,风止水冻,吾当振奋,再评《国防(论)》。

《国防论》一书,成于民国抗战前期,应时急促,章节体系不明显。恰当时汉语的现代化正在探索中,作文习惯自然流露,书中白话文言两用,证鉴思想表达之迫切。现在评论,用现代规范汉语,复述其意指,望君等不责肤浅。

第一篇国防经济学,用两遍谈话资料引出“解决当然国难问题的联系”,以“强兵必先理财”为原则,道出国防经济之重要。虽文笔曲折,但大意明显。

引言一提出“现在建设国防,有两个问题须提前解决”。其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一)使国防设备费有益于国民产业的发展;(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第二个问题,在我们现在已经成为常识。第一个问题的提出,在当时很有远见,时代要求发展工业,而我国当时要求国防武器,仅有的资金主要会投入武器制造。重点发展军工业在之前“洋务运动”中就有体现,而国防的整体性,要求我们把发展国防工业与国民产业结合起来。这在现代军事工业与民用相结合的事实看来,也是正确有意的。

导言二通过大量事实讲述了军事与经济的密切关系,尤其是经济对军事的制约作用。为了省钱(经济),佣兵制被征兵制取代,而后“义务兵役制”确立在世界范围内,直到现在,以及我国。一战后德国军事被大量限制,几尽绝望,而“绝处自有生路”:通过义务垦荒,化学冶炼,解决物质困境;提倡节俭渡过暂时生活危机………暗示了我们在艰巨的抗战面前,“中国自有办法”的主旨。

第二篇最近世界之国防趋势,首章为我们阐述了组织创新,在国防中的突破作用。事例有法国全旅炮火毁德师,调节车站制优化火车兵力调节,英国战时封销政策之成功。德国经济战败引申出思想战败,后来要求:军事研究的实用性,战略考虑的全局性,思想纪律的统一性。这样经验都被后来的成熟军队所贯彻。

第二章提出了现代军事才要求的“单兵作战能力的培养”。兵学革命提出了“陆海空联合作战”的构思。举出事例意国巴而霸空军成功飞渡大西洋之前两三年派出海军测量气候为空军确定路线,说明多兵种联合作战的重要性,鲜明生动。

第三章,通过介绍杜黑的《制空论》,讲述了空军的进攻优势,尤其是陆海军配合下的进攻。这种进攻,能达到战争需要的两个目的,一时在“先为不可胜”情况下,破坏敌人的胜利可能;二是,争取自己的胜利。

第四章,通过“张译鲁登道夫《全民族战争论》”,战争的残酷性在不断增加,要求士兵性格强硬,上下信服。最后说到“世界的火,已经烧起来――逃是逃不了的”,正是全民抗战的先声,虽气息微弱,但法人警醒。

第三篇从历史上解释国防经济学之基本原则,与国内国际视野,分别论述了“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则强,相离则弱,相反则亡”的个人独到见解。于国内呼吁民众务实,言“有强兵而国不富者矣,未有富国而兵不强者也”的史实,振人心魄。作者于国际视野看出“新农业文化的趋势”,专制的首领政治和民主的协作经济,结合起来最有利于“国民总动员”。而现在我们知道“国民总动员”是抗战胜利的关键,因此共党才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四篇二十年前之国防论,第一章论述了强军先树强敌的理论,应和了“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旧论。第二章讲述了影响兵力发挥的因素,如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军中配合,阶层意识等等。第三章系统说明了义务征兵制,鲜明区别了历史上的“抓壮丁”。第四章讲述军事教育追求精神一致的办法,值得思考。

……后叙种种,皆有可观之处。其附录中作者之文,更能见作者之真性情,不可不观。

敝人关注国防,乃爱过心之表达;读《国防论》,乃期国防理论之丰富。然读此书两遍之后,仍不能满足,故生一览“战争论丛书”之读愿。爱国之心,不能以为国牺牲为唯一坦途。理论存乎与民众,才真存在于民族国家也。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研究军事理论的人,不是好国民。

以是作为《国防论》之终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