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理性》读后感1000字

《理性》读后感1000字

《理性》是一本由[美]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著作,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9.9,页数:4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性》读后感(一):你真的理性吗?

2023年8月10日《理性》心得

1、你真的理性吗?

书名:《理性》副标题:理性是什么,为什么如此稀缺,为什么如此重要?

素就说过:“人是理性的动物,至少我们是这样被告知的。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我一直在努力寻找支持这一说法的证据。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幸运到能碰到它。”罗素是英国人,说话带着英式的冷幽默,他的话翻译过来就是,他并不相信人是理性的动物。

2、理性的作用:发展自己的潜能,通过学习和讨论完善推理能力;通过科学解释世界,通过艺术和人文学科洞察人类状况。

3、理性技能帮助我们的知识增长,也能让我们的心灵保持善良。

4、能看到我每天写心得小伙伴,估计都是理性的人。但我可能不是一个理性的人,做事很冲动。

5、我生活在我的脑世界中,还在寻求生活/活着的意义、目的。

《理性》读后感(二):点亮理性之光

《理性:理性是什么,为什么如此稀缺,为什么如此重要?》是一本深入探讨理性本质和重要性的书籍,由知名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博士撰写。他以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复杂主题的深入理解而闻名于世。

在这本书中,平克将理性定义为一种利用逻辑和证据进行推理、做出明智选择的认知能力。他强调理性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它使我们能够解决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并避免错误。

平克指出,理性为什么似乎如此罕见有几个原因。首先,理性是一种复杂的技能,需要经过训练和实践才能发展。其次,理性与我们天生的倾向相矛盾。我们天生倾向于偏见、情绪化和自我服务。第三,理性在应对我们生活中的复杂世界时面临着挑战。我们每天都被大量信息包围,要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并不容易。

然而,平克坚信理性的重要性。他认为,理性是解决我们所面临问题、做出明智决策并避免错误的唯一途径。他还认为,理性是维护民主、公正和公平的必要条件。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理性,平克运用了丰富的例子和生动的比喻。我们以购买电视为例,如果我们仅凭直觉和个人喜好做决策,很可能受到广告和营销手段的影响,最终购买了不适合我们需求的产品。然而,如果我们运用理性思维,综合考虑价格、功能和用户评价等因素,我们就能够更明智地做出购买决策。

此外,平克还强调了集体理性结构的重要性。科学研究体系、公开讨论平台和数据统计方法等集体结构通过激发和约束群体智慧和反思,弥补了个体理性不足,推动我们朝向真理迈进。

《理性:理性是什么,为什么如此稀缺,为什么如此重要?》是一本引人入胜且信息丰富的书籍。平克的论点深入浅出,他的证据具有说服力。这本书是任何想了解更多关于理性的人必读的书。

通过阅读《理性:理性是什么,为什么如此稀缺,为什么如此重要?》,我学到了以下几点:

理性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理性是一种复杂的技能,需要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

理性与我们的自然倾向相悖。

理性与我们生活的复杂世界相抵触。

集体理性结构对于推动进步至关重要。

《理性》读后感(三):听《理性》

斯蒂芬平克的书,平克我应该在豆瓣上关注一下,我读过或者听过他的好几本书了,就像解读者说的,他是一位跨学科的作家,知识面之广,令人叹为观止,有点像KK,尤其是他是一个同时兼备了理性的头脑和人文关怀的人,非常难得。解读者把全书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人类是天生就具有理性的吗?解读者认为,大多数人可能对这个问题持否定的答案,听到这个话,我还有点意外,看来我不是大多数人。解读者说的大多数人的理由可能是,人类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在几白万年前的时候,人类还在茹毛饮血,跟着猎物后面追着跑呢。而假如动物天生是没有理性的,那人类也是天生没有理性的。但是作者不认可这个观点,作者认为,人类在很远古的时候,就已经有理性了,而且他有证据。听到这里,我虽然在心里认可这个观点,但是我也没想到能有什么证据来支持这个观点。平克给到的证据是一个南非洲的部落,这个部落比较原始,还停留在几千年前的狩猎时代的状态,研究这些部落,可以研究原始人的理性行为,平克发现,他们在森林中追捕猎物,会去分析猎物的脚印,通过脚印判断猎物的类型,公母,以及年龄大小,是否适合追捕,追捕的成本高不高。而且,族人并不会盲从权威,他们之间会互相讨论这些判断,即使是年轻人,也会毫不顾忌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提出公开的挑战和辩论。这些行为标志着,原始人类就已经具备了理性,他们会推理会讨论。 第二部分,我们可以后天来提升自己的理性吗?平克说,很久远的人类就具备了理性,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再后天学习理性了,我们在理性方面还是很容易有误区的。解读者在这里举了两个脑筋急转弯的例子,不要仔细想,凭直觉给答案: 1,8台复印机复印8本书,需要8分钟;那么24台复印机复印24本书,需要多少时间? 2,一个池塘上,浮萍的面积每天扩大一倍,假如需要30天正好铺满整个池塘,那么铺满一半的池塘需要多少天? 幸运的是,我一边跑步一边听书的时候,这两个答案都回答对了。解读者其实是想借这两个问题来告诉听众或者读者提升自己理性能力的必要性,其实提升自己的理性,有非常系统的学习路径,比如:概率论、统计学、博弈论、系统论等等,在这本《理性》里面,也的确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去学习,的确也能够提升自己的理性水平。但是解读者在这里提出了两个最核心的要点: 1,从相信信念到相信证据。解读者在这里举了一个脑部硬化的例子,的确是出乎我的意料:一个病,在人类中的患病概率是0.1%,每10000人中会有10个得病,现在有一种检测手段,它的检测准确率是90%。假设,你去参加了检测,检测结果是阳性,那么你真正得病的概率是多少?我要承认,这个问题的答案的确出乎了我意料。比如说,10000个人去检测,按照概率,有10个人真的得病,检测概率90%,会有9个被检测出真得病,1个被漏检。另外9990个人,根据90%的准确率,会有8991个被检测出没病,但是有999个被误检为有病。现在你的检测结果是阳性,那么你真得病的概率是多少呢?应该是9/(999+9)=9/1008=1/112=0.89%,后来想想,这就是贝叶斯定理啊。这就是证据的力量,这就跟昨天我听的那本《星际信使》里面的观点,有相同之处。 2,从关注相关性到关注因果性。作者提到,他是教金融的,他在金融系学生的第一堂概率课上就会反复强调,相关不等于因果,在这本听书里面,解读者也引述了很多的例子,来说明,相关不等于因果,或者说,我们应该要分析到本质原因。 比如说,“高个子的父母通常会生出高个子的孩子”,其实有统计数据显示,高于人类平均身高的父母的孩子,通常会比他们的父母低一些;而低于平均身高父母的孩子,通常会比他们的父母高一些。这其实只是一个“均值回归”现象。 再比如,以前在航海的时候,人们容易得坏血病,后来人们发现,吃橙子就不容易的坏血病,人们就把“橙子”和“不得坏血病”之间建立了因果关系,于是人们把橙子榨成橙汁,为了携带,再把橙汁煮熟带上海船,可是却发现,喝了橙子的人仍然会得坏血病。最终人们发现,真正和“不得坏血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是维生素C,而把橙汁煮熟的过程,把维生素C都给破坏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