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陇关道》读后感锦集

《陇关道》读后感锦集

《陇关道》是一本由胡成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陇关道》读后感(一):陇关道:中国真正的西北

往事越千年,山如故,河已变。

西北,从孕育中华文明的地方逐渐变为中国最为贫瘠落后的地方。

西北,从欧亚的孔道变成了深远的内陆。

西北,万里长城的起点,胡汉厮杀的前线,已经成为了埋葬贫困老弱的地方。

这本书值得读,作者的才、识、情怀都是好的,可惜难免文人卖弄之气,略有浮夸。也许人人都有浮夸气,浮夸不能融入西北这片厚重的土地。

《陇关道》读后感(二):故友重逢

看这本书像是故友重逢。书里写了陇关道上的西安、扶风、陇县、固关、秦州、巩昌和临洮,摘取了旧时县志、公文、碑文、游记,记下了一路古迹人物风俗,笔力简约有古风。看到摘录的古文总有别样感受,比如形容古寺“岳纵莲披,云垂盖偃”,这韵味何以古译今、中译英啊;还有那一路老地名的古雅,都被白话改得过于接地气了。

书中那些记载多来自士绅官宦的编撰,他们有着“以致岁月”的浪漫、“永垂不朽”的企图,可这些人大多籍籍无名,在大历史进程里没有痕迹,写下刻下的那些文字也貌似无甚功用。最新统计中国1347个县,如此的记载也是繁文缛节浩浩荡荡吧。但转念一想,不正是这些林林总总点点滴滴才汇集成每个地域中国人的代代承传,汇聚成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力量嘛。

作者文中常常提到似与古人相遇,一尊佛下,一座碑前,一道关上,同样凝视、同样感受,同样的送别,恍惚间今古不分。我想,人生的意义原就是由今至远一次次的不期而遇吧。

《陇关道》读后感(三):读罢陇关道,又盼萧关道

读完此书时,本书作者胡成又一次开启了西北之行,而他的奶奶却已离开了这个世界。初次知道他,是在刷微博时机缘巧合刷到了“弗虑弗为”的微博号,被他的文字所打动,开始关注,慢慢地,知道了他是一名作家,知道了他的名字,也知道了他的著作,与西伯利亚铁路、蒙古、新疆有关的三本书(当时《陇关道》还没出版),这与我所感兴趣的地域高度重合,就迫不及待地下单了前两本书,等到本书出版也第一时间下单。只是由于时间原因,直到上个月才开始看,花了大半个月读完了他在内地出版的三本书。让我初识蒙古,初识西伯利亚,初识陇关道。

这本书与前两本书最大的不同是照片少了,但史料却多了很多,许多碑文,地图甚至以原样印制,这其实是更好地保护了这些残存的史料文献。本书不变的依然是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人文关怀和悲悯之心。

作者从西安出发,沿陇关南道一路西行,武功、扶风、陇州、固关…一个个古老的地名穿过历史的风尘,在作者笔下依次展开,我看到这些地方的过去和现在,看到了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日常,看到了曾经为这片土地作出重要贡献的文官武将的事迹,更看到了作者浓厚的家国情怀。

文笔有限,还有许多想说的不知如何表达出来。唯愿作者新著《萧关道》早日出版发行。

《陇关道》读后感(四):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其实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介绍景点abc的旅游攻略,侧重在氛围和历史文化。

阅读体验时就像沿着公路来到里面每一个城镇,在面摊遇到当地土生土长的中年人,不显山不露水,不紧不慢和你讲当地的往事,似乎没有主线但又能让你忘记要赶路,听一个下午,到夕阳西下的时候你忽然惊觉这人为什么知识如此丰富,他才淡淡一笑说他是从事文史研究的。他的那些话也不是特地为了讲给你听,更像是自言自语沉浸在其中。

告别以后过了几天,你想起这个人的讲述,忽然觉得那个平淡无奇的城镇有点可爱,值得怀念,却也想不明白具体可爱在何处。

书里按着沿着经行路线从东向西,第一章是《西安》,景点是碑林博物馆,吃食是葫芦头泡馍,要讲一句话也就讲完了,书里却有很多说道。

一章内容,史料来源就有《河海昆仑录》《调鼎集》《辛卯侍行记》《度陇记》《新疆游记》《关中胜迹图志》《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等。如果安排不好,很容易枯燥杂乱。

然而这书的行文清晰,引用自然,语言飘逸,顺着读下去,并不觉得晦涩或生硬。

接下来的几章,章节名也是地点。扶风的历史变迁,从汉到近代的沧海桑田;陇州的繁华成空,仍在继续的市井生活;固关的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秦州的斜阳草树烽火散尽;巩昌的氛围对我来说已经是别开生面的另一种天地;临洮的文字感觉更是遥远而陌生,只能叠加古诗“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里面的印象,大概真是很远的地方了。

因为这些地方并没有踏足过,还是有些浮光掠影感,好在作者文笔很好,看着一点不累。以后去旅游时把这本书带在路上看,应该会感受更深吧。

《陇关道》读后感(五):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文字里充满着熟悉的大漠和原野的气息,仿佛在阅读的时候又一次感受到夹杂着黄沙的风吹过。我强烈地感应着正站在黄土塬上的作者的所有的情绪。

西北的荒漠可以无限放大人的心神,在望不到边的荒漠或草原上情绪和思想也像一条丝线般向无限处延伸,同时也搜寻着另一条线的踪迹,盼望可以在交汇时消解一下寂寞,把在这片无垠里仅存的一点情感与之诉说。

西部会把文人的诗意扩散成一种辽阔的情怀。在与死亡气息过度亲近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想要了解谁在这里死去,谁从这里走过,谁在这里留下了什么,变成已腐朽或不朽的碑铭……旧人已去新的还未来,只留下无人认领的枯骨在大地上看斗转星移

陇关道唤醒了我作为西北人的情感和记忆。那种记忆其实都不存在,不知何物,但就在那里不可说不可捉摸。西北人的情绪,是荒漠上草原上仅有的星火的温热。这里有苍凉,有喷张,有热情似火也有怅然哀伤。整本书就像是一首边塞长诗

我很多次想要找出作者看看他到底是不是西北人,实在好奇他书中散发出来的熟悉的西北人气息到底是来自他的血性,还是皆因足之所至,是否这片荒凉真的可以这么快造就这样的性格。他的言辞间有着硬朗也有柔软,在思考与打趣之间随意切换,很多时候的言而未尽,不像是“无从说起”,却是一种“如此也罢”的豁达和从容

那些消失在大漠风沙里的人有多少会被记起,又有多少全无声息。几百年后另一个人立在这里,仔细端详着那些小人物的一点蛛丝马迹的,又能激起什么波澜?

进入甘肃境内后我阅读速度更是急剧放缓:每一句话每一个场景与我而言都太过熟悉,以至于思维一直在不断飞跃,从一个故事飞到了另一个人,再跳到了另一个声音,再到另一个场景……常常是思绪飘了好久,发现眼睛已空扫过一整页却只字未进,又赶紧调回头来找开始走神的位置。稍不久又是一次的此般往复。

阅读这种在熟悉场景,又带着亲切饱满情绪的文字时我必须放慢下来,哪怕像纪录片的旁白一样逐字诵读,要慢到一字一词都品咂出味道来,要到目光的速度也如天光云影的移动一样缓慢,才可以在一瞬间的静谧时完全融入到作者那种随心所欲的情绪里。

这时候,我便和这片黄土缓和温柔地联结在了一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