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清醒地睡》读后感100字

《清醒地睡》读后感100字

《清醒地睡》是一本由楊定一 / 繪者: 施智騰(Simon)著作,天下生活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70,页数:2019-6-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醒地睡》读后感(一):无论什么样的人生,一旦有了觉知,就是精彩的人生

人们常说,在生活中修行。修行不一定要晨钟暮鼓、诵经打坐。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美籍华人杨定一博士却认为睡眠也可以修行。他的新书《清醒的睡》说:人在睡觉中也是有知觉的,可以用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来修行。 杨博士讲了两个修行人夜晚住茅庐的故事,一个鼾声如雷,一个打坐中抓到两只虱子。 第二天起床,打坐的指责呼声如雷者打扰到自己修行;呼声如雷的人责怪打坐的把虱子弄伤,吵得不能睡觉。 作者通过故事也就是说明,人修行到一定境界,在睡梦中也会有所“觉”。 杨博士把这种“觉”称为无梦深睡,没有念头,没有梦,没有想法。这才是世界的本质,和平时的喜怒哀乐的印象都不相关,和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经验也没有关系。 人类的头脑平时总要抓 ,想,动,总要捞取点东西才算运作。这种运作是要需要费立的,有时是与世界对立的。难免会有痛苦和难受。 头脑最大的福报也是最大的负担就是聪明。什么都想探个究竟,分个对错。其实大多数情况是没有对错。这就是世界的真相,一切都是自然发生,没有好坏之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心的人就不会受外界影响,就算眼前翻云覆雨,都不会动摇内心。该做什么做什么,遇到事情处理完就OK,随时可以抽身而退。 在这种“觉知”的情况下,他是宁静的平和的,不争不抢的。这是一种自身的能量场在起作用,强大无穷,再大的打击,喜悦都是弹指一挥,不值一提。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表面的繁华都是虚的。只有回归到心才是真的,这才是我们追寻的自由。 把外界的都放下,不受外界的掌控和操纵。就算有坏事,这也是善意的安排。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降伏自己的心。 修行里有个词叫“臣服”。接受现实,放下执着,这便是臣服。臣服了,也就断了烦恼。 学会臣服,就到了从“觉”到“知”。把看不到的,看到的二体合一,这里的“知”不是知识,知识是人类跳不出的一种枷锁,无梦深睡中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一种智慧,教我们活出自由与喜乐。 那我们的头脑是干嘛的?头脑是为心服务的,脑是和心联系在一起的。而生活中我们头脑和心总是分开的。 比如爱情,开始都是美好的。那种怦然心动,欲说还休。慢慢地,爱情变得如胶似漆,海誓山盟,再过一段时间,开始出现各种矛盾,抱怨、为何会有如此变化? “爱”刚出现时,人们是不用头脑的,只是用“心”,心不讲逻辑。所以爱恋中的人愚蠢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头脑出现了。头脑是讲逻辑的,人们开始变得聪明,学会了比较。为什么你对我不够好?为什么你不会挣钱? 爱,是“心”的产物,而“爱情”,是头脑的故事。所以啊,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头脑分析。 那么如何做到用心去感受? 1:“我—在”练习 每天晚上睡前,可以做“我—在”的练习。方法很简单,自由的呼吸:吸—吐,吸气时心中默念“我”,呼气默念“在”。 “我—在”是放下执着,一切不要去干涉,不要去改变外在。顺其自然。这也是一种勇敢的对外界的臣服。通过练习,放开了白天的烦恼,你就放过了自己。 2:绳子练习 绳子练习对于失眠的朋友有直接的帮助。 躺在床上不能入睡的时候,心中有千万念头。这个时候可以把每个念头接上一根细细的绳子,连接到自己的心。想到工作,就把工作拉根绳子连到心,想到白天的羞辱,就把羞辱连根绳子连接到心。 不管有任何的念头和想法,都不要回避,通过不断的拉绳子回归内心。 最后情绪越来越平和,什么念头都没有,剩下的只是喜乐宁静和涅槃。 修行,不要用头脑,而要用“觉知”。 “觉知”不会判断,不会下结论,不会排斥,不会偏好。就像天空,有乌云,白云有刮风,下雨,还有下雪,闪电。什么都可以,但天空只是看着这一切发生。 当你开心,你是白云;当你伤心,你是乌云;当你愤怒,你是狂风;当你兴奋,你是闪电……但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些变幻无常的东西,是你,但又不是真正的你。 真正的你,是那无垠的天空。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生,一旦有了觉察,就是精彩的人生!

《清醒地睡》读后感(二):一切都很好,一切刚刚好

饮食、运动、睡眠,是获得身心健康的三种方式。 饮食、运动我们都可以做到,但是睡眠就由不得我们了。 拿破仑说:纵使给我世间所有的王位,我也不与之交换睡眠。 这种想法不仅拿破仑有,很多人都会有。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睡个好觉成了很多人的一件奢侈品。 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延缓衰老,还可以疗愈身心。 杨定一博士在《清醒地睡》一书中告诉我们,无梦的深睡可以保证我们的身心健康,因为没有念头的折磨,身体很放松,我们可以完全地休息。 本书是杨定一博士“全部生命系列”的整合,他用无梦的深睡来比喻醒觉状态,用自身的体会和领悟来阐述古圣先贤的智慧。 看清生命的本质,遵从内心,自在地活。 01、“我”才是所有烦恼的本源 为什么我们总感到不自在? 杨博士认为,所有痛苦和烦恼,都是由“我”而起,而“我”却不存在。 人在刚出生时,没有一个“我”的概念,所有的行为都是发自内心,饿了就哭,吃饱了就笑,不会去分析外界会怎样看待“我”。 慢慢地,随着我与外界的接触变多,我们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我们知道哪些是自己的东西,哪些属于自己的权利,我们开始和外界划清了界限,于是“我”就产生了。 不难发现,“我”完全是头脑的产物。 我们认识世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状态,一种是潜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靠大脑的学习、分析、比较来完成,潜意识状态则不依靠外界的比较,直接用一体的思想来判断,由我们的心说了算。 哪种状态更真实? 当然是潜意识状态。 在潜意识状态下,我们不会过多地分析考虑外界,遵从自己的本心。 相反,在意识状态下,每个人的参考标准不一样,导致了我们的大脑分析出来的结果不一定正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局限于我们的经验、知识、个人的好恶等。 比如我们的大脑很想去参加聚会,因为我们需要社交,但是我们的内心却有些抵触,因为在社交场合,我们要表现得体,有时还要说些言不由衷的话语。 比如我们的大脑希望我们打扮得光鲜亮丽,其实我们的内心只希望自己穿着舒适。 “我”考虑外界的看法,本心却考虑自己的感受。 要摆脱烦恼和痛苦,我们要更多地遵从内心。 02、醒觉,最轻松的活法 杨定一博士认为,我们在无梦地深睡时,可以忘却所有的烦恼,自在地活。 在无梦深睡状态下,大脑停止了思考,我们的私心杂念消失了,只剩下本心,这时的我们身心最放松,我们可以到任何地方,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一切遵从内心。 醒来时,“我”又出现了,很多比较、评判产生了,我们又活在了自己大脑编织的“牢笼”中。这时我们做的事情,不一定遵从内心,所以我们才会感到压抑、痛苦、纠结。 不相见的客户要去见,因为多一个订单多一份销售额;想陪伴家人,但是没有时间,因为要赚钱养家;想随性而活,却不得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大脑总考虑外界,满足外界对自己的期待,内心却很委屈,因为有些事自己不想做。 身心分离让我们活得很累。 醒觉,让我们丢掉一切不必要的担忧,遵从自己的内心而活。 杨博士在书中认为,醒觉最接近无梦睡眠状态。 世界没有一定的标准,比较、评价只是相对成立。 醒觉就是要打破这种比较和标准,减少心中过多的私心杂念。 我们不用过多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也不应该拿自己和他人比较,我们只要按自己的生命轨迹行走就好。 03、一切很好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没有烦心事,多令人向往。 然而,现实真的很残酷,我们常常被鸡零狗碎困扰。 很多时候,事情已经发生,伤害已经造成,我们再怎么后悔,再怎么追究结果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杨博士认为,我们只有接纳才能放下过去,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接纳是不与世界对抗,我们也对抗不了,它让我们和世界握手言和,活好当下。 没有失去,就不会有得到;没有失落,我们就不会去寻找更好的生活。 一切都刚刚好,一切的发生都是为了今天的醒觉。 接纳一切之后,我们的念头会越来越少,活得越来越轻松。 当然,接纳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做。 杨博士认为,接纳就是该做什么做什么,不逃避、不恐惧。 在书中杨博士还分享了一些放松的方法。 练习一:“我-在”练习。 吸气时念“我”,呼气时念“在”。 “我-在”包含着最高的信仰和满满的信心,知道一切都不用担心。 失眠时,告诉自己一切都好,一切都一样。睡着也好,不睡着也好。 练习二:绳子练习。 想象我们的念头和心之间有一根绳子,清楚这些念头的本源在自己身上,都因我而起。 慢慢的,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念头越来越少,甚至消失不见。 练习三:观想。 想象一个我们放不下的人,这个人也许是伤害我们的人,或被我们伤害过的人。 让这个人的画面出现在脑海,我们看着他的眼睛,表达我们的宽容或歉意。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清楚“我”只是一个虚幻,都不存在,还有什么痛苦而言。 我愿意接纳一切,最坏的结果我也能承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感恩一切,没有痛苦,我们又怎能体会什么是自在;没有失落,我们又怎能体会喜悦;没有内心的挣扎,我们也怎能体会此刻的宁静。 对一切,我们都只说谢谢。 04、写在最后 世事一场大梦。 很多古圣先贤走到最后,才突然醒觉,原来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己,我们都只是人生旅途上一个匆匆的过客。 生命可贵,自在地活。

《清醒地睡》读后感(三):看清生命的真相,才能过自在人生

有句诗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没有烦心事,多令人向往。 然而,现实真的很残酷,我们常常被鸡零狗碎困扰。 我们为什么总是不能活出自在? 在《清醒地睡》一书中,作者杨定一博士认为,我们在无梦地深睡时,可以忘却所有的烦恼,自在地活,醒来时也可以这样活。

本书是杨定一博士“全部生命系列”的整合,他用无梦的深睡来比喻醒觉状态,用自身的体会和领悟来阐述古圣先贤的智慧。 永恒、无限、一体才是真实,醒觉就是看到了世界的真相。

01、醒觉,最好的放松方式 饮食、运动、睡眠,是获得身心健康的三种方式。 饮食、运动我们都可以做到,但是睡眠就由不得我们了。 拿破仑说:纵使给我世间所有的王位,我也不与之交换睡眠。 这种想法不仅拿破仑有,很多人都会有。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睡个好觉成了很多人的一件奢侈品。 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延缓衰老,还可以疗愈身心。 书中说到:人在无梦深睡中是没有念头的,也没有主体、客体之分,是醒来后马上就有了“我”的概念。 无梦深睡之所以疗愈效果那么好,正是因为没有念头的折磨,我们可以完全地休息。 人有四种意识状态,醒着、做梦或深睡无梦,还有一个种“第四状态”,作者称之为醒觉。 其中,醒觉是很多人追求的最高目标。 醒觉是一种什么状态? 在认识世界时,通过大脑比较或分析状态属于意识状态,这种状态由于受到自身的局限,有一定的相对性;另一种状态我们自己感觉不到,称为无意识状态,这种状态不需要通过任何比较,是绝对的,作者把这种状态称为醒觉。 生活中,我们常常认为意识得到的才是正确的、真实的,事实恰好相反,意识只占到全部真相的冰山一角。 坐在井中的青蛙看到的天,确实只有井口那么大,它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作出判断,它也根本意识不到在自己的视线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空。 我们的意识状态是经过学习、理解、体会、与他人比较而来,每个人学到的东西不一样,选择的比较对象也不同,如此一来,势必导致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世界没有一定的标准,比较、评价只是相对成立,意识就会有相对局限性。 醒觉就是要打破这种比较和标准,祛除心中过多的私心杂念。 在作者看来,无梦睡眠很接近醒觉。 正因为没有了那些念头,醒觉才是我们最放松的生活方式。

02、只有臣服,才会自在 放下,道理我们都懂,但为什么做不到? 原来,头脑的机制是抓、动、想。 也就是说,我们的头脑希望抓住某种东西、实施某种行动、思考某种因果关系,来证明我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很多人都会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做到什么职位,取得什么成就,获得多少财富,我们已经习惯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评价自己或他人。 甚至,这种习惯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中。 如此一来,我们当然很难违背大脑的机制,做到自在、快乐、醒觉。 杨博士认为,要打破我们自身的极限,只有臣服,臣服于永恒,臣服已无限,臣服于一体。 过去,我们总是用大脑分析解决问题,总喜欢用因果关系来推断,然而,很多问题找不到答案,很多事情也不符合因果关系,这时我们就会产生疑惑,在这个过程中,念头就自然产生了。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些念头是虚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脑回路已经产生,要改变脑回路,我们只有用过去不经常用的方法,臣服。 过去,我们认为财富名利高于一切,事实上,那只是我们的大脑根据文化和文明作出的推断。 过去,我们常常用因果关系来分析世界,事实上因果关系不是分析世界的唯一方法,还有很多因素我们根本控制不了。 事实上,财富名利不一定是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臣服,就是站在整体的角度看问题,不违背自己的内心,脑和心完全站在一起。 臣服,是不与世界对抗,把外界发生的一切看成是必然的存在。 没有失去,就不会有得到;没有失落,我们就不会去寻找更好的生活。 一切都刚刚好,一切的发生都是为了今天的醒觉。 臣服一体之后,我们的念头会越来越少,活得越来越轻松。 当然,臣服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做。 杨博士认为,臣服就是该做什么,不逃避、不恐惧。

03、我们一直都很自在 看到一个故事很有感触。 一个乞丐坐在一个箱子上乞讨,路过的人偶尔会给他投来钱币,因为看他的样子实在可怜。 这时,有个人走过来问他,你的箱子里装的什么? 他先是一怔,接着打开一看,吓了一跳。 原来箱子里装的全是金子。 生活中,很多人就像那个乞丐,一直向外追寻、向外乞讨。 殊不知,向外求,永远不能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圆满和快乐;向内求,才会发现自己才是最大的宝藏。 所有的不快乐,都是因为放不下,要活出自在,我们只有醒觉。 杨博士认为,我们原本就很幸福、快乐、自在,只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需要抓住一些外在的东西,来证明所谓的价值、意义,有了这些念头后,我们才变得不快乐。 人都有悲欢离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就是念头的产物,人不可能没有念头。 要活得自在,我们就要断开这些念头。 怎样才能断开这些念头? 书中杨博士分享了以下几个练习。 练习一:“我-在”练习。 吸气时念“我”,呼气时念“在”。 “我-在”包含着最高的信仰和满满的信心,知道一切都不用担心。 失眠时,告诉自己一切都好,一切都一样。睡着也好,不睡着也好。 练习二:绳子练习。 把我们念头所指的物体和我们的心之间连上一根虚拟的绳子,清楚这些念头的本源在自己身上,都因我而起。 慢慢的,我们会发现这些念头会被我们的心融化。最终,我们的念头越来越少,甚至消失不见。 练习三:观想。 想象一个我们放不下的人,这个人也许是伤害我们的人,或被我们伤害过的人。 让这个人的画面出现在脑海,我们看着他的眼睛,表达我们的宽容或歉意。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清楚“我”只是一个虚幻,都不存在,还有什么痛苦而言。 我愿意臣服一切,接纳一切,最坏的结果我也能承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感恩一切,没有痛苦,我又怎能体会什么是自在;没有失落,我又怎能体会喜悦;没有内心的挣扎,我也怎能体会此刻的宁静。 对一切,我都只想说谢谢。

04、写在最后 夜晚做的梦,我们都知道是虚的,却不知白天的活动也是梦而已。 世事一场大梦。 很多古圣先贤走到最后,才突然醒觉,原来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我们都只是人生旅途上一个匆匆的过客。

生命可贵,一切安好。

生命可贵,自在地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