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论宗教》的读后感大全

《论宗教》的读后感大全

《论宗教》是一本由施莱尔马赫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8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宗教》读后感(一):心中的莲花

宗教的价值,就在于在心中构筑一个核,让最圣洁的种子在其中蔓延生长。

《论宗教》,有诗歌的语言,有佛陀的辩才。

青藏高原般的伟岸,需要付出极大代价才能得见真容。靠近再靠近,才能嗅到纯洁的空气,否则那仅是个传说。

《论宗教》读后感(二):【转】李毓章: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本质思想的意义——对《论宗教》的思考

【摘要】施莱尔马赫认为宇宙是宗教的对象,宗教的本质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行动,而是直观和情感。这就使宗教不再属于形而上学和道德学的领域,从而提出了不能用判断真理的标准判断宗教的合法性问题。同时这也开创了近代德国哲学-宗教哲学非理性主义的传统。用直观和情感界定宗教,实际上是从人的角度界定宗教,施莱尔马赫也就成了宗教人本学的先驱。

《论宗教》读后感(三):【转】闻骏:简析施莱尔马赫宗教哲学的核心概念——"情感"

【作者简介】闻骏副教授,男,1981生,湖北襄阳人,现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1998—2008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外国哲学与宗教学教研室主任,武汉大学欧美宗教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基督教思想史、西方近代宗教哲学的研究。著有《不断追问中的人神关系:施莱尔马赫思想研究》、《中世纪哲学简史》等;译有:约瑟夫•巴特勒《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之类比》(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论宗教》读后感(四):intellektuell和intelligibel在康德哲学语境下的含义与关系

intellektuell和intelligibel在康德哲学语境下的含义与关系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点”,曾经也困扰了我一段时间,今天看到邓安庆在此书中一处略显画蛇添足的脚注中也出现了误解二者含义的疏漏,所以就干脆在这里把前年和L师讨论该话题的结论贴出来,希望能帮到有相同困惑的人。

邓安庆在此书中的译注,页码见图

,黄皮meiner2001版p88,§34,脚注1

……借由知性(Verstand)而获得的认识(Erkenntnisse)是智性的(intellektuell),这种认识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感性世界(Sinnenwelt);但纯粹只可借助知性而得到表象并且我们的感性直观无法通达的对象则叫作理知的(intelligibel)。因为毕竟每个对象都必须符合任意一种可能的直观,所以或许人们必须想象一种能够直接直观自在之物(Dinge)的知性;但我们对这样一种知性以及能够认识该知性的知性存在(Verstandeswesen)却是一无所知的(即,无法对其形成概念,译注)。

质言之,凡是有知性参与的认识统统都是intellektuell的,但intelligibel则是只有知性参与的认识。由此不难看出,intellektuell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而intelligibel则只是前者中的一个很小的子集。并且由于在康德哲学中一切人类认识都必然有知性概念(或多或少)的参与,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一切可能的人类认识都是intellektuell,不过反过来说则不成立,因为人类认识并不能穷尽intellektuell所指涉的范围。

case closed, all credit goes to L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