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在南方读后感锦集

在南方读后感锦集

《在南方》是一本由汗漫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南方》读后感(一):要走多少地方,才能读懂南方?

汗漫是中原人,自古中原南迁,衣冠南渡,北民南逃,到了近现代,去往南方的人更多。无论是旅行,还是定居。

汗漫后来居于沪,行走于长江以南的各个地方,便有了城记、湖记、山记。他喻为“寄北”,以在南方而写寄北之意。

写渝州城,他会觉得自己“睡在雨声中”,既有“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情,又有“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孤寂;

写湖口,是“鄱阳湖的尾巴,亲吻长江,如同老虎细嗅一枝漫长的江浪般的蔷薇,爱意无尽恨无穷”;

写太湖,是“水面的一弯新月,像俯首于瓮中饮水者的薄嘴唇”;

写南京,是“梅花与炽热的生活没有关系,像低温、安静的女子,一辈子不想认识高烧、热闹的荷花与牡丹。一万种花朵,隐喻一万种人生和世界观”;

写西湖,他说危险,“我认为我写了一种西湖,它就像在越来越难以把西湖来生活的时候,献给西湖的最后一首爱情诗”;

他也趁着某个地方写人,写鲁迅、郑振铎、沈雁冰、胡愈之、夏丏尊。

他们如繁星闪过,“星垂平野阔”,一颗又一颗巨星垂落,增加了中国旷野的壮阔与深厚,让新生的青年、植物、星辰,组成一条不断隆起的地平线。

《在南方》读后感(二):在南方

曾经有一句话火爆全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疫情当下,去旅游也成为了一件比较难得的事情。旅行可以缓解我们的焦虑,也能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最近看了《在南方》这本书,跟随作者的脚步缓行南方,感受那些美好的景致,也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澄净,通透。

在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曾经游览过很多的地方,而且每次游览并不是走马观花般的随意,而是在用一种感受当下的心,去感受美好与平静。 书中有很多引经据典的内容,也有很多作者独到的想法和感悟。我很喜欢这些内容,因为这些内容让我仿佛也在那里感受美景,也让我对每一处风景有了更加亲切的感受。 《湖心亭看雪》中写道——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泌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多么美好的景色,多么美妙的描写,作者说,“我需要把这些老年斑一样的缺点、瑕疵,改造为雕花木窗,为体内引进一缕湖光山色、鸟声荷香。” 现代人旅游有的时候,总是匆匆忙忙的,喜欢拍照,却不愿意细细的去感受美,这是让人觉得非常遗憾的一点。

作者说,与西湖为邻就是与雄壮、凄丽为邻,就必须接受湖水对一个人、一种灵魂的审视和追问。悲欣交集。 我常常也觉得,倘若慢一点,我们就更能看到生活中的美,也能够变得更加的轻松自在。人虽然匆匆忙忙的,可又何曾见过山水不是安然自若的呢? 在南方,与不朽的灵魂相遇,我们也可以在旅行之中看见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在南方》读后感(三):诗人,不愧是诗人

关于游记类文化散文,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那是我在中学时代的床边读物,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与这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相辅相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间参差奔涌着的,就叫做文化。不知不觉中这本已经出版20年了,据我慕名去读它也过了十多年,时至今日依然记得其中作者澎湃而出的对文化的敬畏与对祖国的热爱。

今天我们打开的也是一本文化散文集《在南方》,作者汗漫出生于中原,随后移居南方,这本《在南方》就记载了其到南方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汗漫是诗人出生的散文家,所以其文笔精美,文章行文简劲,事物的铺陈与情感的宣泄圆融为一,读来有一种特别的美感。这本散文集更是对其感悟与思想 进行的又一次凝练。全书读起来顺畅自然,如果说《文化苦旅》像一条汹涌的大河,那《在南方》就似一潭叮咚的小溪,令人满心愉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就是古人眼中的江南,而在作者眼中,江南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慢:“江南缓慢,因为无数细节和微妙来支持,不会出现一丝漏洞和搪塞”。确实如此,现代人常常行色匆匆,直直的朝着目的地而去,不光生活中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连语言上也是尽可能简洁,大多数人都知道YYDS,但很少有人舍得去推敲句读、钻研用词了,而诗却是最适合江南文人慢慢推吟琢磨的,我们都可以清楚看到经过人们的斟酌后诗歌表现出来的美好与澎湃的生命力。反观现实生活,也有人选择节奏慢一点,轻松自在的探究生活中的美好,领悟内心的平静,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好的生活呢。

《在南方》读后感(四):《在南方》:一本不一样的游记

有人说,“旅行就是从一个地方去到另外一个地方,从自己待腻了的地方去到别人待腻了的地方。”这话看似很有道理,其实不然。如果旅行的目的只是为了逃离,那选择逃离的因和果又是什么呢?

我想,不外乎是体验新的生活,拥抱新的机遇,开启新的人生,并尝试开创新的未来吧。不论是在路途中认识的新朋友,还是经历的难忘的事情,抑或是增长的新的见识,它都将成为我们下一段崭新人生的垫脚石。

余光中说:“旅行之意义不是告诉别人‘我来过这里’,而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长远。”

当我们走出家门,踏上旅程,独对天地之时,不知你是否会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同感?

时光如水,不断流逝,世事易变,但脚下的土地依然还是那片土地。脚踩上去,便仿佛能穿越古今,在时间的长河里看尽世事变迁。

一想到在不同的时空里,在同一片天地间,曾经有那么多伟大的、渺小的、或名垂青史的、或泯然众生的人与我们共存过,便觉人生何等奇妙。

人生不过一渡口,迎来新人,送走旧人。迎来送往间,走了一拨,又来了一拨,再送走一拨,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但雁过留痕,他们总会为后来人留下点什么,或文化,或历史,或精神,给后来人做指引。

这大概就是旅行的魅力所在吧,再不同的地方,体会不同的风土人情,如有闲余精力,还可以深挖一下其来历。源自何时何地?何人起的头?经历何事?如何演变成如今模样?

如此思维散发,才不枉奔波一场。但疫情期间,被封在家,哪里也去不了啊。即便解封,也被封在了所在城市内,出不了城啊。

没关系啊。古人有画梅止渴,今天我们可以读游记以饲心中馋虫,毕竟书中不知有黄金屋、颜如玉,书中还有风景万千山河万里。

今天就简单地介绍一本独特而又有见识的游记《在南方》。

这本游记不同以往,它以独特的诗人视角来写游记,将入眼的每一处景致融入诗一般的文字里,在古往今来中不断穿梭,描绘着一座座城的各种因缘际会。

它的作者是当代诗人汗漫,著有诗集、散文集《片段的春天》《漫游的灯盏》《水之书》《一卷星辰》《南方云集》《居于幽暗之地》。曾获得《诗刊》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人民文学奖(两度)、西部文学奖、孙犁散文奖、琦君散文奖、雨花文学奖等奖项。

汗漫是地地道道的中原人,现定居上海。从他开阔自由的文字里,总能看到他对“北”的深深怀念与致敬。在《在南方》的第一章节《渝州记》里他写道:

“遥远的青春盛年之于我,也是一种‘北’。写作,就是‘寄北’。”

但我想,渝州之于汗漫,绝不仅仅是“夜雨寄北”,只是因为巴山夜间常多雨,他诗人的灵魂耐不住寂寞,总要迸发点好词好句,以寄自己心在天地间,而身寄一叶舟。

汗漫在《在南方》里共写了十七篇游记作品,从下渝州一路兜兜转转到安溪,从并美之地的混血之城一路曲曲折折到孤绝强悍的茶王之乡,从山河破碎走到国泰民安,一路邂逅文坛巨星,从他们的笔下看到祖国山河的另一面,然后再经一番糅合,以更活泼的方式将史、诗、思、美呈现给我们。

时间不过一颗黄葛树,从春站到秋,从冬站到夏。

《在南方》读后感(五):去远方的启程会很快到来,你我都要做好准备不缺席。

疫情常态化、苏乌冲突和美联储加息等一系列,全球社会、政治、军事和经济的跌宕起伏,都仿佛给人们的精神上戴了一个紧箍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处于,焦虑不安和烦躁苦闷的情绪状态中。

机缘巧合翻开手上这本《在南方》,似乎一时间把我拉扯到向往已久的南方小镇,去窥探几十年前的历史变迁,去聆听从古至今的人文故事,去感受优雅娴静的南方景致。

渝州记、入蜀记、西湖记,

李杜、苏轼、欧阳修、辛弃疾,

朱自清、丰子恺,

这一个个南方城市和小镇,这一串串著名诗人和文化大家,都曾在南方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故事。

追随者作者的脚步,重温耳闻能详的诗篇,踏上回溯历史的旅程,感觉自己似乎真的动身出发,开启了在历史长河和南方土地上的悠然漫步。

书中提到:“在北方,这个故事只需一小时的唱念做打,即了结悬念。江南缓慢,因为无数细节和微妙来支持,不会出现一丝漏洞和搪塞——从美人眼波流转,到屋檐雨滴在青瓦薄唇上欲说还休,绵密、幽深、一吟三叹。”

可能在如今的社会生活里,迫于生存压力,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年轻人似乎很难让自己慢下来。每个人越来越需要一种心灵的引导和力量,陪伴着自己迷茫和慌乱的人生路。

很多北方人都很向往南方的生活,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北人,我也是其中一员。一直都期望年迈之时,能有实力在南方找到自己的安顿之地,享受晚年生活。

就像那首歌《南方南》中唱到的:“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

让我们无论身处何处,无论是何处境,都保留那份向往南方,向往远方的勇气和热情吧。生活会好起来,明天会更好的。请相信美好的时光也许会迟到,但只要不放弃,它是绝不会缺席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