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比较之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比较之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比较之书》是一本由[英] 克莱夫·吉福德 著 / [英] 保罗·波士顿 绘著作,海峡书局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比较之书》读后感(一):我小时候要有这么好的书,理科就不会这么差了!

从小就培养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感知能力是作为生物特别是人所独有的特性,感知力敏锐的人,对于外界所给予的刺激反应比常人激烈。

而感知能力也离不开好奇心的支撑,孩子对世界的好奇是天生的,而作为家长就是尽全力去守护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可以尽情去探索。

这本书是英国著名科普作家克莱夫·吉福德 ,及插画家保罗·波士顿 合力创作,作品荣获2018年塞恩斯伯里图书奖。书中有41个精彩的主题,包括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建筑等等,简直是包罗万象。书中用对比的方式把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简单,这样便于孩子理解记忆和学习。

比如高矮,编者通过将著名建筑物放在一起做比较,让孩子能具象的看到迪拜的哈利法塔、上海中心大厦、双子塔、帝国大厦、埃菲尔铁塔和碎片大厦之间的高矮差距。

还有人体息息相关的知识,比如指甲和头发是持续不断的生长的,指甲每个月大概会长3-4毫米,手指甲的生长速度是脚指甲的两倍,人体最长的骨头——股骨(也就是大腿骨)是一个成年人身高的四分之一,而人体最小的一块骨头镫骨,只有3-4毫米。比股骨小135倍。

再比如自然界中不同风速的对比,无风时风速像乌龟在爬行,微风像小老鼠跑过,强风像大象散步,大风像鸵鸟奔跑,暴风则像一头猎豹在奔跑等等,通过这种幽默可爱的方式,让小朋友在轻松阅读的氛围中感知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

这本书同时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书中有严谨科学的知识,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每个章节还有大量的手绘插图,画风活泼可爱,直接调动孩子的视觉观感激发兴趣,而且书的后面还有索引,方便查阅。

《比较之书》读后感(二):令人叹为观止的科普绘本,看了超涨知识

这个暑假,我遇见了一本让我叹为观止的科普绘本。是的,我用了“叹为观止”一词。它就是浪花朵朵出版的《比较之书》。

它的创作者克莱夫.吉福德可是大有来头,他是2014年度英国皇家学会青少年图书奖、2019年度蓝彼得最佳非虚构图书奖、史密森学会奖、美国纳帕奖金奖、塞恩斯伯里图书 奖的获得者,其中《比较之书》正是承载了塞恩斯伯里图书奖的荣光。

它到底厉害在哪里呢?

想必,爸爸妈妈的生活日常时不时给神兽的十万个为什么轮番轰炸得想逃离。有时是因为自身知识储备不足而无法回答,有时即使是懂了却找不到恰当的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进行解答,由此陷入了问而不答的尴尬。

这个时候,有一本《比较之书》在手,尴尬将能化解不少。

因为它不但知识丰富,而且思考的角度十分新奇独到,让它来承载家长科普助手一角实在极为妥当。

01 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这本书大小比a4纸稍高、比它宽一大拇指长,共有96页。别小看薄薄的一册,可是小身子大容量。

里面包含着人体、能量、气象、动物、植物、宇宙、恐龙、微观世界,事物的高低、深浅、大小、快慢、强弱等等主题41个,可是博古通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囊括宏观微观两个世界。。。简直包罗万象。

关键是每一页里的知识点又是满屏皆是。

以“能量的消耗”一节为例,它分别从能量单位、能量产生来源、能量消耗等3个方面知识来介绍,每个知识点又分支为5.6个常见的生活小例子。

也就是说,一个主题包括了20个左右的知识点。想想整一本,该有多丰富的知识?

所以,买它定不会亏。家长读了,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可以更好地应付孩子的连珠炮似的提问。

孩子拿来读,不但解除疑惑,还能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呢,或用于解决日常生活难题,或运用于帮助阅读理解和写作,都将有效。

02 比较参照之妙令人过目难忘

本书之名为《比较之书》。书中,它真的把“比较”运用到极致!

原来,比较是认识和探索世界的一把钥匙。

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解释何为大小高低深浅等抽象概念时,是不是深感为难?

《比较之书》则运用大量的常见的事物将这一难题化解了。

例如,在“气象奇观”一节,形容无风状态用了乌龟爬行、大风用了鸵鸟奔跑的参照物,形容暴雨用雨水2分钟淹没双脚的比较,而形容一朵乌云的重量则用了83头大象,这样说,是不是形象易懂很多? 又如“我们在太空中的位置”一节,作者用不同大小的水果形容各个行星的大小差别。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最强壮的动物”一节中,分别把动物们举起或堆动的重量与强壮成年男性举起或拉动的物品相比较。

我一直以为大象是力大无比的,但经过比较才发现,最强壮的原来是是小小的角蜣螂!它能够拉动自身体重1141倍的物体,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拉动一架波音客机!!!

通读全书,真的很惊叹作者拥有如此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强大学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数据把两个毫无相关的事物连在了一起,却十分清晰地讲明问题所在。

总之,发挥到极致的“比较”艺术不但帮助读者很好地理解书中阐述的内容,还时不时产生一种颠覆以往认知的恍然大悟之感。

暑假尽管进入尾声,但还是很推荐孩子们看看这本书。

因为看它,不光得到知识,更是获得了一种新的观看世界的方式。如果能够熟练地掌握比较之法,将来自己向别人推介或阐述某一观点时,就更有可能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理由充分。

最后,卖个关子,在书中最后一节,作者把地球的历史缩成一年,大家知道人类是在哪个月日时分秒出生的吗?欢迎评论区给出答案。

《比较之书》读后感(三):《比较之书》:帮助孩子用比较的思维认识世界

孩子们从3岁左右就开始对周围的世界越来越好奇,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

每天不停问着各种为什么:为什么晚上没有太阳?为什么白天没有月亮?为什么太阳看着比月亮大?为什么爸爸的脚比我的脚长……

作为家长,如何保护孩子那颗对世界的好奇心?如何帮助孩子认识这多彩的世界?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的做法非常简单直接,带孩子看绘本。她对什么好奇,我就找相关的绘本给她看。虽然我的知识比她丰富,看得书也不少,但是要把一个概念用她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释清楚还是有难度的。很多时候费了一顿口舌,说得天花乱坠,她却是一脸懵逼。

书籍是最好的老师,书中的知识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也经过了科学严谨的审核,既省事又科学。

最近昕宝开始对大和小,多和少,高和矮这些对比的概念感兴趣,于是乎,我就找了一本《比较之书》。

不得不说,我这方法还真好用,这本书太棒了!

这本《比较之书》一共有41个非常精彩的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了动物、植物、人体、天文、地理、建筑、交通工具等等,生活中最常见,孩子们最熟悉的事物。

书中文字和图片的搭配也非常完美。语言简洁明了,风趣幽默,科学严谨的数据搭配生动形象的手绘插图,超级直观地展示了很多概念的对比结果,图文并茂,一目了然,把大小、重量、数量、长短、位置这些抽象的概念解释得明明白白,通俗易懂。

这本书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描述:

像这样用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和视角进行如此有趣的对比,把一些晦涩难懂又抽象的概念和定义变得简单和具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孩子理解重量、高度、速度、时间等概念。

孩子们在比较中,可以深化对世界万物的理解和认知,极大满足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

孩子们阅读起来也毫不费劲,可读性很强。作为家长,我自己读了都觉得受益匪浅。很多概念我自己都知道,但却不知道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解释,这本书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比较是理解现象的钥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思维方法,通过比较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和透彻。

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获得知识和乐趣,还会帮助孩子培养对比的思维,让孩子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认识世界。

如果是学龄前的孩子,可以看看同一作者写的《万物比比看》,与《比较之书》相比,《万物比比看》文字内容更少,介绍的概念也更简单,更适合低龄孩子。

我们家是2本书都买了,先看了《万物比比看》,又看了《比较之书》,看完后立马感觉孩子思维就不一样了。给她讲其他绘本的时候,如果涉及到比较的概念,基本不用给她解释,她很快可以理解。

以上就是我最近给昕宝看的一本很不错的绘本,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到有需要的小伙伴。后面再看到好看的科普绘本,我再来更新哟。

《比较之书》读后感(四):天文地理,上天下地,科普绘本教孩子们认识万事万物的小妙招

当我们被问到某一样东西的大小时,估计多数时候会回答别人:很大,很小。

但是这样的回答,是很笼统的,别人还是不知道那样东西有多大、有多小。

如果我们在回答时能有具体的常见的参考物,比如两个足球场那么大,那别人心里就有概念了。

这也是采取一种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

怎么样可以引导孩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事物呢?《比较之书》这本绘本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比较之书》是英国著名作家克莱夫·吉福德,其作品曾荣获2014年度英国皇家学会青少年图书奖、2019年度蓝彼得最佳非虚构图书奖、史密森学会奖、美国纳帕奖金奖、塞恩斯伯里图书 奖,曾入围英国图书奖和TES年度最佳知识类图书奖。

这本《比较之书》同样是质量上乘。它围绕着“比较”这个主题,内容类型多且丰富,配图数量多且精美。

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究竟有多大,这个时候有个数据告诉我们是比较直观的。但是相比一个数据,如果能把那个东西和我们见过的东西进行比较,那就更清晰了。

这个拿来比较的东西就是“参照物”,我们可以选择任何事物作为参照物。

《比较之书》这本绘本就从各个方面去阐释如何通过参照物让我们认识大和小。

人体、地球、能量、海底、太空、动物、机器、交通工具······包罗万象,大开眼界。

书中还会告诉我们一些有趣的知识,比如前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脚的长度,手的长度大约等于脸的长度,指尖到指尖的展臂大约等于身高。

除了内容丰富多样,清晰易懂,《比较之书》中大量的配图更是增色不少。

《比较之书》的绘图出自英国插画家保罗·波士顿之手,其有超过15年的插画经验。书中的绘图整体上色彩斑斓,搭配适宜,而且颇有科技感,令人赏心悦目。

把抽象的概念变得简单清晰、容易理解,对比是一种实用的方法。

《比较之书》这本绘本就用41个精彩主题,为孩子打开认识世界万物的窗口。不但可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还能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所以不管是想让孩子知道更多事物的奥秘,还是想让孩子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兼顾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比较之书》都能满足你。

2022年07月01日星期五

《比较之书》读后感(五):万物皆可比,给孩子的比较之书,用全新的视角,刷爆儿童认知

孩子的好胜心很强,什么事情都想和别人比一比。吃饭的时候,看谁先吃完;上学的时候,看谁先到达教室;玩耍的时候,看谁跑得最快……

若是不小心落了后,下次说什么也要拔得头筹。正是由于这种对比,同龄人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竞争关系。当然,比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在英国童书作家克莱夫·吉福德和插画师保罗·波士顿联合创作的科普绘本——《比较之书》中,就通过对比的形式,帮助孩子观察并重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也就是说,只要找到具体的参照物,任何事物都可以进行比较。当那些很大或者很小的事物,跟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形成一种稳定的联系,那么孩子对它们的大小,自然有了明确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将同类型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苹果和梨哪个大,汽车和火车哪个速度快,春天和秋天哪个更让人喜欢。

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能够时刻刷新孩子的认知。在这里,孩子可以看到鸟和航天飞机的速度对比,可以看到昆虫飞行和山峰高度的对比,也可以看到大脑和水果的重量对比。

据可靠数据表明,一个初生婴儿的大脑重量是350到400克,和一个柚子的重量差不多;而在成年之后,大脑的重量则是1300到1400克,相当于一个哈密瓜的重量。

这种新奇的比较方式,充满了奇妙无穷的想象力,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让他们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同时,也能激发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

我们都知道,大量的科普知识的堆砌,很容易让人丧失兴趣。对于年纪还小的孩子来说,生动有趣的插画远比文字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

在这本书中,图文的排版比例是旗鼓相当的。更为准确地说,每一幅插图都是对一个知识点的通俗解释,且都是孩子相对熟悉的事物或者场景,无疑可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以一根重118克的香蕉的能量消耗为例,可供一个体重80千克的男性打乒乓球约19分钟,或者潜水约15分钟,又或者跳舞约10分钟。因此,人们才需要通过不断进食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看吧,一根小小的香蕉,也蕴含着惊人的科学秘密。伴随着深入地阅读,孩子时不时发出感叹,迫不及待地和我分享他新学到的知识。随后,又继续在书中遨游。

从天空到海洋,从地球到宇宙,从人类生活到自然生态,数百种出乎意料的对比,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让孩子一眼就能看懂抽象的概念。

在“漫长的旅程”这一主题中,讲述的是动物的远距离迁徙与人类的一些漫长旅行。你知道吗,为了寻找新鲜的食物和温暖的越冬地,北极燕鸥会迁徙71000千米,相当于绕地球1.75圈。

而在1994年到1995年,一位宇航员曾在空间站连续工作了437天18小时。在这段旅程中,他环绕地球约7075周,航程约3亿千米,比从地球到太阳一个来回的距离还要远。

丰富多样的主题,包罗万象的知识点,《比较之书》就是这样一部功能强大的科普著作,非常适合六岁以上的孩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