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发光的骨头》读后感100字

《发光的骨头》读后感100字

《发光的骨头》是一本由[英]凯特·摩尔著作,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光的骨头》读后感(一):惨胜,非常惨

基本锁定年度新书最佳非虚构作品。

一句话概括,这是一群职业病病友抗争邪恶雇主的故事。但这个病,造成这个病的原因以及这个群体实在太特殊了,以至于一个发生在近百年前的故事,黑暗中仍散着鬼影一般的光,警示着当今的我们。

自从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以来,近20多年里,它被视作一种灵丹妙药,但它大规模使用是在钟表业,利用它在黑暗中发光的特性,涂在手表上,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士兵提供了便利,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民用订单。而为这些表盘上数字和指针精心描绘的,是一群来自小镇青春靓丽的女孩子,她们被训练的用毛笔蘸着含有镭的试剂涂抹在表盘上,为了增加效率,她们把笔尖放在嘴里,用口水去保持笔的细腻,这种技法沿用多年,没有告知他们危险性,姑娘们甚至一直骄傲于,她们在夜里因没有清除的镭粉而散发的光……

直到多年以后,她们的牙齿脱落,下额脱落,身体的骨骼被长年累积的放射性镭打成马蜂窝一样,各种的肿瘤与疾病折磨他们痛不欲生……

这些二十多岁,鲜活的生命注定被折磨死亡,一个接着一个,惨不忍睹,而这些坚强的濒死的女孩们,数年间不断的抗争,直到改变美国的法律,即使他们中大多数人在胜利来临前已经死去。

即使我们能揣测到光明的结局,这故事读起来也真是震撼,如果你听过中国尘肺病人开胸验肺的故事,就会懂得这一份揪心与无奈。巨大的利益和无知,将善良的人逼的开肠破肚,血淋淋的给你看”我只吃了一碗粉”,但没有良知的人依然有恃无恐,依然铤而走险。

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我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

我们总归要相信,胜利终归到来,但为什么总是惨胜,总是就差那么一点,差一点就输了。

《发光的骨头》读后感(二):镭姑娘们的传奇故事-为正义而战

the radium girls “镭穿透了包裹底片的黑纸,在底片上留下了星星白点。”镭也穿透了姑娘们的血肉,使包裹她们尸骨的X射线底片布满各种白点。看啊,镭姑娘们的白骨到现在还在发着光,不是因为镭,而是她们的勇气与斗争精神……这是一段美国工业的耻辱史,骇人听闻、难以置信。 1901年,法国巴黎,一位科学家意外被灼伤,百思不得其解。就在这时,他想起马甲褶缝里的镭。这,是为引。 上篇 认知 1917年,镭已经走进了美国民众的活,“镭潮”十分狂热,每个人都想分一杯羹。最令人艳羡的,则是在表盘厂里工作的镭姑娘。她们年轻、积极、充满活力,她们给表盘上的数字涂上含有镭的夜光涂料,供给前线的战士们。镭姑娘认为能近距离接触镭是一件幸运至极的事,并且公司里的人极力给他们灌输“镭有能治疗一切疾病的魔力”的思想,殊不知,再过去的传说中,魔力也可能意味着诅咒。果不其然,不久,姑娘们开始接连地发病,贫血、下颌溃烂……不断有人死去。事到如今镭姑娘们才认识到镭的危险及危害,她们想让所有人知道真相,但被镭公司压制,它打算瞒着。 可是,命不久矣的镭姑娘们并不因此放弃。 中篇 力量 姑娘们虽已被判了死刑,但她们也因此获得了为自己,为正义而战的武器。她们不断地努力着,尽管这样的声音仍显微弱,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甚至都很少有人相信,连法律都没有给她们任何慰籍,正义抛弃了她们。但她们不会放弃。一个又一个姑娘在奔波中因病去世,还会有一个又一个姑娘来接过火把,让正义燃遍人间,让女性力量的光辉永垂不朽。 下篇 正义 想要打赢官司,就必须要更专业的人站起来去做这件事。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参与调查研究了。他们发现死者遗骸中充满了放射性物质,用专业的设备检测一系列的数据,那些病情越来越恶化的镭姑娘艰难地配合了检测,为最终的结果做最后的努力。 冯·索科基找到了解决方案,验证了患病镭女孩身体里的存有放射性物质,慢慢将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镭公司得到了应有的裁决。光明呵,终究是洒在了勇于反抗的镭姑娘们的身上。女性的权益,从不应该被忽视女性的光辉, 从来都没有消散过。 所以说 女性,坚韧也 愚昧,人性也

《发光的骨头》读后感(三):生命不能承受之光

人类存在仅仅几万年,文明历史几千年,发展之中似乎对于自体发光之物总有执着,比如夜明珠,萤火虫等,又因对生命的未知过多,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的执着,对于长生不老和百病全消有一种天生的向往。

1898年12月底,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镭,镭具有荧光效应,发射出的道道光芒好像悬浮在夜空中,就像永葆新鲜的情感和永不消退的魔力令人激动不已。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们偶尔发现镭具有摧毁人类细胞组织的功效时,很快就用镭来对抗癌症,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一时间镭成为可以拯救生命,给人类带来健康的神奇元素。镭被视为无所不能的灵丹妙药。人们不仅用镭来治疗癌症,也开始用来治疗花粉症,痛风,便秘,药店里甚至还出现了含有镭的创面敷料和药片,更有人开设镭诊所,镭温泉浴场。镭的魔力俘获人心,一时间名声大噪。一系列含有镭的产品应运而生。镭牙膏,镭水杯,镭食品,药剂理事会批准的东西数不胜数,价格昂贵,一般人群消费不起,是有钱人的专利。缺医少药的时代,人们对疾病治愈的渴望导致了镭的滥用。时至今日,我们知道镭疗法可以说相当危险。它的放射性对人类的危害极大,镭不能分辨细胞的好坏,会杀死健康的细胞。镭和钙相似,进入人体后,会像钙一样沉积在骨骼之中,破坏健康。即使是微量的镭,也会造成致命的伤害。

一战的爆发,刺激了战场对荧光手表的需求,表盘画工这一行业应运而生,而所用的原料就含有众人追捧的神奇元素——镭。而这群描画表盘的年轻姑娘们承受了她们不该承受的一切。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位名公交萨宾·冯·索科基的医生,他知道镭的危害,却隐瞒了这一切。让一群年轻姑娘活在噩梦之中,失去宝贵的生命。表盘描画工种的特殊性,让很多姑娘大量接触到镭,并且因其抿笔尖的习惯,让她们每一个人牙齿和下颌发生致命的病变,而这噩梦般的职业病,却被无良的公司一次次否认。公司凭借战争中的订单,赚到了很多钱,却不肯拿出钱来支付姑娘们的诊疗费用,并利用法律的漏洞来逃脱责任。镭,成为了一群姑娘的噩梦。这群饱受镭折磨的发光的姑娘成为了卡珊德拉,没人相信他们的话。

讽刺的是在1932年时,各大报纸都在争相报道埃本拜尔斯事件,拜尔斯是一位世界闻名的实业家和花花公子,有钱,住在宫殿一样的豪宅里,行事高调炫耀,势力盛极一时,1927年时,拜尔斯不小心伤了后背,他的医生给他开了瓶“镭药水”,拜尔斯认为这药很神奇,便在之后的岁月里陆续喝掉了几千瓶。1932年3月30日,拜尔斯死于镭中毒。报纸争相报道《镭水显奇效,他的下巴掉》——一定程度上,镭姑娘们要感谢这位服药过度的拜尔斯,美国食品和药品安全管理局宣布镭药物为非法药品,相较于镭姑娘的诉讼无门,可谓反应迅速,自此镭被认定就是毒药。但讽刺的是,1933年,画表盘这一行当仍然存在。

镭姑娘并没有白白的受害和死去,她们的骇人经历,让人们对放射性元素的危害提高了警惕,在紧接着的原子弹的研制中,放射性钚的广泛使用,钚和镭非常相似,同样会沉积到人类的骨骼中,曼哈顿计划直接以镭的安全使用标准为蓝本,向员工发布了安全指引。当然,镭姑娘也解救了战争后的人们,不然难保会出现钚飞机,钚水杯,钚药片,如果我们不警惕放射性物质的危害,每一次核弹的碎片随便抛向空中,放射性物质散落地球,同位素进入人类食物链,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受害者。镭姑娘作为卡珊德拉,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光,让我们受到了指引。

《发光的骨头》读后感(四):“鬼”姑娘---认知道路上的时代悲歌

“像天使一样闪闪发光,身上的连衣裙和头戴的帽子都光芒四射,手臂和脸庞会因为夜光涂料而而发出淡绿色的光芒。”“走在大街上,由于身上沾满了镭粉,整个人就会发绿光。”“在光线暗淡的卫生间里洗手,会发现两只手发出淡绿色的光芒,就像鬼的手一样。”看着《发光的骨头》里讲述的一段一段回忆,不禁毛骨悚然。 镭盐与硫化锌混合,就会变成永久发光的涂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火商便用这种永久发光的涂料粉饰仪表盘。而这项工作就落到了一群年轻女孩身上。她们的工作很简单,用画笔蘸着发光涂料往仪表盘上描就可以了。 为了追求时尚和美丽,这些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女孩,在工作时穿着漂亮的裙子,涂料掉到裙子上,并把涂料涂在自己的指甲和牙齿上,夜里走在街上就会闪闪发光,被称为“鬼”姑娘。 当居里夫人将镭的提炼出来后,科学家们很快对镭的实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居里夫人接连发表关于镭的数十篇论文。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就是:癌细胞在镭元素的射线作用下,能够快速死亡。 今天,我们都了解利用射线治疗癌症的放疗手段,是有利有弊的。但放在那个年代,现代医学还未发育成熟的条件下,认为生病的人用了它可以痊愈,那健康的人用了它岂不是可以延年益寿?有了镭便可以百毒不侵。 人们对镭产生的这种心理依赖,很快,让商人们抓住了商机,大批生产镭用品,最终镭在商人的“炒作”下,成为人人坚信的延年益寿“奇效药”。含镭的饮用水、香烟、牙膏、可可粉、冰淇凌、化妆品统统问世了。一时间,镭产品成了流行紧俏,拥有健康的大热门。 镭是很稀有的物质,相应的镭产品价格不菲,表盘工的薪水相当之高,能在镭表盘公司里工作成了让旁人羡慕至极的事。“鬼”姑娘们努力专注的描画着表盘,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认为镭是“补药”。画笔涂的开岔了,就放嘴里抿一抿,继续蘸颜料涂仪表,方便又快捷。 就这样,“鬼”姑娘们每天将毒药当成补药,无知的吸收着。直到“镭毒颌症”的发生,令她们惊慌失措。贫血、牙痛、牙齿脱落、下颚溃烂…… 1922年,22岁年轻的女工莫莉·玛姬因镭毒症惨死,她的照片被刊登在报纸上,皮球大的肿物在她的下巴上,引起当时社会的巨大轰动。不止那些在工厂上班的女孩们开始恐慌起来,所有的普通人都对镭产生了质疑的态度。 最后,是死亡的恐惧打破了无知与愚昧,这场关于镭的荒唐历史终于结束,而在这场关于镭的荒唐历史中,最可怜的还要数这些“鬼”姑娘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认知。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无知的可怕,而她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时代悲歌。

《发光的骨头》读后感(五):放射性的危害是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她们的痛苦值得被我们记住

我们今天听到“辐射”这一个词的时候,都有着极为恐怖、为之色变的感觉,国家也规定了相关辐射标准。甚至在我们之中还是流传着像微波炉、手机、电脑等等辐射对人体有害的传闻,孕期妈妈更是要穿上防辐射服。 可真正对于辐射危害的认知,仅仅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在上个世纪上半页,对于辐射最为严重的放射性元素的危害性,科学上都没有深切的认知。 镭,就是极具辐射性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1600年,其危害性,现在我们都有着明确的认知。可是在20世纪20年代对于镭的优点和价值,各种报刊杂志都是溢美之词。甚至还有一种内壁涂镭的罐子,把水灌进罐子中,水就会变成得有放射性,传言喝了这种水可以给人类带来“返老还童”的功效。这种罐子当时售价高达两百美元(相当于现在3700美元),可见当时对于这种放射性元素的认知。

而当这种化学元素被用于工业上,成为手表表盘的荧光剂时,就有了大量的女工走上了这一岗位。她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用带有镭元素的涂料绘制表盘。因为这种涂料很容易干燥,她们最佳的保持笔尖湿润的办法就是用嘴抿笔尖。“抿,蘸、画”就是她们的工作流程,而把大量的元素镭摄入体内,她们的健康状况可想而知。 这本由英国畅销书作家凯特·摩尔所写的纪实文学《发光的骨头》就是以从事着这一工作的画表女工展开。因为把大量的镭元素摄入体内,镭元素沉积于她们的骨骼之中,影响着身体的功能。她们中很多身体很快就出现了问题,有一些迅速的走向死亡。但对于她们死亡原因的探寻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中间也就有着女工、事件调查人、镭公司管理层之间的相关博弈。从没有人承认女工们身体健康危害的原因来自于镭元素,来自于镭中毒;到相关的调查逐渐展开、验证,这一事实被证实;再到镭公司的推卸责任,不愿承担后果而被女工们告上法庭。 最终对于这一放射元素危害性的认知,通过这些女工以及调查人员的不断努力下,逐渐被大众了解,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认知领域,也彻底改变了世界对于放射性元素的根本认知。这就是这本书《发光的骨头》,用一个个真实案例,用一个个故事来告诉读者们的内容。 而这些女工们,她们用健康以及生命的代价,把一个对于人类极为恐怖的放射性物质的职业危害大白于世人,把职业防护列入各国的法典,让所有人都再次避免了它们的危害,她们居功至伟。

但对于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呢?她们真实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呢?她们具体受到了怎样的危害呢?她们很多人怎样痛苦的死去,或者挣扎在病痛之中呢?她们为了改变而付出的努力又是怎样的呢? 她们才是真正的值得被记住,被书写的人物,但在我们的历史记载之中,她们已经完全被淡忘,她们是微不足道的一份子,甚至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她们的存在。我们都知道放射性元素的危害,但这些危害性的认知,却是她们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而这本书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良知,走进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受害者过去的故事之中,感受着她们的所思所想,感受着她们的痛苦以及快乐,感受着她们遭受的不公以及命运的挣扎,这就构成了这本《发光的骨头》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急需了解并记住的内容。 我们为她们悲惨的故事而难过时,也请记住她们们的名字:凯瑟琳·肖布、格雷丝·弗赖尔、海伦·昆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