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疯狂诺贝尔读后感精选

疯狂诺贝尔读后感精选

《疯狂诺贝尔》是一本由[比] 阿梅丽·诺冬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疯狂诺贝尔》读后感(一):读她的书需要智慧

诺冬是我认识的最智慧的作家之一,她在法国文坛已成了一个神话。她不单是超级畅销书作者,她的文学地位也得到了评论家们的极大认可。关于她的论文、专著越来越多。她的书是文字的盛宴,也是智慧的碰撞。《疯狂诺贝尔》是她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我认为,还是她的代表作。值得一读。她的书并不肤浅,也不像表面上那么易懂。她的很多语言和对话是需要读者去思考的,尤其是书名。

《疯狂诺贝尔》读后感(二):疯狂又赤裸

之前在看《我心深藏之惧》的时候就对这本书名很感兴趣,因为诺冬一向取名很怪,本书原名Hygiène de I'assassin直译过来是《杀手保健》,也就是书中P144、P161、P175出现的塔施的最后一本书,本书和旧版相比没有更换译者,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出现了这种内外不统一的区别。

这是一本疯狂又赤裸的小说,我时常在想作者怎么敢这么写的啊。一方面在塔施这个角色表现出对女性的态度与作者其它作品大相径庭难以置信,另一方面就在作者借塔施之口猖獗的发表对文学的评论。

诺贝尔奖获得者雷泰克斯塔·塔施还有不到两个月的生命了,他的经纪人允许几位记者来采访他,我们也因此得以了解这个奇怪的人。第一位记者给出了一些无关痛痒的信息——塔施59岁停止写作,靠大量存货来发表,变成了个所谓的美食家,他说“隐喻是虚伪的”,某种程度上批判了读者的过度分析,总有人想声称自己懂了什么;第二位记者因为试图说实话而被塔施欣赏,让塔施的形象更怪异,聊饮食聊到他看电视反而喜欢看广告,也发现他擅长让人哑口无言的说辞;第三位年轻人和前一位一样,在回去之后就被气得病倒了;第四位记者颇具攻击性,与他大谈童年、女性还有文学。“大多数人读过,没有获得一点也没有失去一点,读过了仅此而已,最多知道讲了什么。”塔施说为什么要奢求对一个人有改变?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作家说出的话,也正是这种赤裸的表达让他坦然说写作是为了取乐而不是为了交流,他说“很多论文在模仿大人写一些愚蠢的东西,标题极具诡辩性,内容却平庸不堪”与之相对的是“读书时一下子觉得信息密密麻麻,绝对是在虚张声势,是为空洞无物的话披上深刻的外衣。”这句话不知道能中伤多少文艺范十足的作者,尤其是近现代那些故作扭捏的作者和奉为至宝的读者们。

如果需要一个人来打破这场访谈的僵局,那一定要是个女人,

《疯狂诺贝尔》读后感(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杀人真相

《疯狂诺贝尔》一书是比利时法语小说家阿梅丽·诺冬1992年出版的处女作,并获得勒内·法莱奖,这个奖项是对年龄45岁以下作者,在颁奖前一年于法国首次出版的幽默、批判或诗意的小说的肯定与嘉奖。时年阿梅丽·诺冬才25岁就已获此殊荣。 阿梅丽·诺冬迄今已出版二十八本书,一年一本的出版速度实在令人惊叹,更让人上瘾的却是小说的书写方式:对话。鉴于我的狭窄眼界,之前未曾读到过这类方式写作的小说:一整本书几乎都是由对话组成,但却完成了小说要交代的所有要素。只少量陈述性语言铺陈一下对话发生场景。仿佛是一个剧本,却又没有剧本场景布控的细节内容。这种全对话小说读来甚是畅快。 译者胡小跃在译后记里提到,她的小说“轻松而不肤浅,轻快而不乏犀利”。确如所言,看到诺冬有学习哲学的背景,本书中也随处可见她犀利而不乏哲思的对话。 比如“隐喻是虚伪”。比如“我喜欢年轻人,是因为他们拥有我没有的东西。所以他们值得爱与赞美。”比如“那些作品是在卑鄙与孤独中写出来的,写的时候心里非常清楚,书出版之后,自己会更加孤独,更加卑鄙。”比如“就像那些青蛙人,他们穿过我的书,身上却连一滴水也没有。” 最厉害的是整个故事设定: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普雷泰克斯塔·塔施出版过二十二部小说,却很少有人读他的作品。而他写的小说里留下了他杀死自己表妹的许多线索。在一个女记者揭露这个故事之后,他的书却大受欢迎,许多人争先恐后去阅读,让他在死后成为一个经典作家。 普雷泰克斯塔·塔施已经八十多岁了,因患软骨病还有不到两个月的生命。他享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盛名,许多记者都想采访他。他一边让秘书选择性地拒绝了很多记者,一边又极其渴望有记者与他对话。而他对来采访的记者又极尽侮辱之能事,大谈特谈“隐喻”“年轻人”“写作”“战争”“读书”之类的诡辩,让前面几位记者都落荒而逃。直到一个女记者的出现。 他们进行了一场持久的辩论,女记者因为看过他所有书籍,并自己去塔施曾生活过的地方走访调查,确认了塔施有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杀手保健》里讲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塔施杀死了自己的妹妹莱奥波蒂娜。理由竟然是因为他爱她,爱她的圣洁。 恰在莱奥波蒂娜十二岁生日这天,他们本一起在水边玩,却逢表妹初潮来临,他看见流出来的红色液体深感震惊,认为这是邪恶的,亵渎神圣永恒的,他不允许。他想要表妹永远圣洁,永远年轻,所以他把表妹按在水里淹死了。他觉得这是爱,是把圣洁永恒还给她,用付出生命的代价。 女记者揭穿了这一事实,并在和塔施的言辞激辩中杀死了他。她获得了最后胜利。殊不知这或许正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普雷泰克斯塔·塔施最后的愿望,因为从此之后所有人都开始读他,他享到了真正的盛名。

《疯狂诺贝尔》读后感(四):读《疯狂的诺贝尔》:爱的永恒,令人战栗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最高的文学奖项。但有时,获得该奖项殊荣的作家们,却往往卖不过其他畅销书作家的作品。

这就好比是音乐中的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美声唱法固然优雅、专业、动听。但对于大众而言,却往往更倾心于能够随时哼唱的流行音乐。

诺贝尔文学奖虽然至高无上,但是文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参悟明白的。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小众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塔施就是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生共著有22部作品。他与其他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一样,是一位孤独的作家。因为,他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作品,竟然没有几个真正的读者。

他一生因为两件事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一是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二是因为他患有极其罕见的“软骨癌”,还剩下两个月的时间。

今年,他已经83岁,终身未娶,胖得无法行走,但他仍然保持着独居的生活。这些年,他将自己不为人知的秘密写在书中,一心盼望能有人发现。

可遗憾的是直到现在,那个人也未曾出现。如今,他被医生宣判了死刑。当生命开始倒计时,一向无人问津他却成为了媒体争相采访的宠儿。

他一生从未接受过任何的采访,可现在,他却决定接受记者们的采访。因为,他希望能遇见一个有缘人,能破解他在文字中留下的秘密。

这个秘密关于他畸形的童年,关于他“痛彻心扉”的初恋。在正常人心中,爱的永恒是幸福而甜蜜的。但在他的心中,爱的永恒却让人如此的不寒而栗。

这位老人就是《疯狂的诺贝尔》中的主人公。小说以一位老人与五名记者的对话形式展开全文,而最终揭开所有秘密的线索却正在他们的对话之中。

本书作者是比利时作家阿梅丽·诺冬。这部小说是她的处女作,曾获得勒内·法莱奖。她的作品被译成四十种语言,还被拍成电影或者电视剧,在欧美舞台上演。如今,她已成为当今法国最活跃、最受瞩目的作家之一。

在小说类的文学作品中,以对话形式贯穿全文的书籍并不多见。这本书的创作形式有些类似于莎士比亚的戏剧,代入感超级强,阅读时,仿佛在看一部引人入胜的烧脑剧。

我想,这也是《疯狂的诺贝尔》之所以会在全球畅销30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疯狂诺贝尔》读后感(五):一本精彩的对话小说

《疯狂诺贝尔》,一本精彩的对话小说。

也许是我太久没有看过这么爽的对话小说了,以至于我看完后久久不能忘怀。里面每个人逻辑都非常的清晰,富有哲思和辩论思想。

里面的人娓娓道来,全靠对话推动整个故事的进程,讲述这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自己的小说里透露了自己曾杀死表妹的真相,但那个时候他已经濒临死亡。

最重要的便是人设十分的饱满,每个不同的性格在对话中体现的十分明显,可见作者的文采不一般。

让我比较吃惊的便是最后一名采访他的记者尼娜发现了藏在他二十二本书里的秘密,而塔施先生却因此深深地爱上了她(这也许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契机),此时我是被震撼到。因为我觉得眼前的这个人是个疯子,但是后来我仔细想了一想,如果不是疯子,也没有办法在文学领域上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凡事在艺术领域获得成就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毛病。

可能他是在寻求一个能够懂他,且与他相对应的一个人。

我通篇读下来,认为塔施先生是一个孤独、傲慢、具有才气且疯狂的一个人,也是因为他的这个性格,才会在文里傲慢的表述自己的所作所为。一边站在上位者的角度观察人类,在文中变相的嘲讽他们的愚蠢,居然没有办法发现自己文里的事件。但是一边又在可惜这么多年都无人察觉,有一种孤单落寞的感觉。在此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那些真正阅读他的作品的人真的有读懂他的文字吗?

所以当那个看起来弱小的记者尼娜出现在他的面前,发掘了书里面的线索的时候,他首先会觉得震惊,因为在那么多人都未曾清楚的事情被眼前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人看到了,超出了他的想象(我的一个思考和拓展感受),随即提起了兴趣,并因此感受到了满足,一种长时间孤寂无人能懂,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知晓了的那种满足。这是一种反转,也是一种极其巧妙的构思。

塔施先生以为自己不会被发现,但是最后被发现了。我们和尼娜一样随着对话的推进才知道故事,在感叹塔施先生的疯狂之余又带入了故事的本身,我们也会在想自己能不能发现,会不会去看到。文学的现实,最后还是没有真正的现实残酷,所揭露的只是冰山一角,而这种对文学现实的嘲讽也嘲讽了现今现实比文学更残酷的真相。

这是一篇精彩的对话小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