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重新生长的读后感大全

重新生长的读后感大全

《重新生长》是一本由安心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68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新生长》读后感(一):《重新生长》|每个人终其一生都需要自我学习成长,尤其是女性

文|十里荷塘秋水长

时间往前推两年,作为中年老母亲的我正处于焦头烂额的崩溃时期,面对两个青春期的男孩子,我每天都感觉自己在做脑筋急转弯,还是那种完全没有标准答案撞大运的脑筋急转弯。估计孩子也很崩溃,面对一个过于焦虑和完美主义的母亲,孩子可能也会烦得要命,因为两个人的步骤和选择不可能一样,如果你总是借自己是母亲的身份去压制小孩子,结果如何可想而知,一定不会好。

但是中国的家庭里,老人能够关注的焦点往往在于第三代,那种隔代亲的处理方式,会让已经在情绪快要搂不住的时候再来浇点油,那种鸡毛蒜皮堆积在一起的感觉简直会让人窒息。

母亲的情绪和状态对一个家庭来说至关重要,虽然中国的家庭里重男轻女还挺普遍的,却也不影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女主内,这个内指的是家庭内部。所以作为母亲来说,现在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角色认别的时刻,女性往往会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寻找答案,其实这就是必须要成长的关键时刻。

让我们从阅读中寻找答案,心理学的解秘类书籍,在探寻一个人之所以是这样的一个表现和性格养成的时候,总是把视线投射到当事人的原生家庭内部的关系表现中,家庭关系是个人成长历程中的关键参照物。

就像安心在新书《重新生长》里所谈到的那样,很多优秀女性在幼小的时期就被父母叹气说要是个男孩子就好了,这种来自于至亲的轻视使许多优秀女性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而这影响在成长历程中总是会突然跳出来,给予女性一种无法完全忽视的伤害。

《重新生长》是一本女性成长类图书,内容以家庭关系为核心展开,分为“超越父母”“亲近孩子”“看见自己”三个模块。

作者安心作为一个带领者,把整本书的阅读看作一次成长之旅,每一节后附有相对应的练习题,一节解决一个问题,整本书好比一份“成长手册”。

对于中国的女性来说,我个人认为个人自己成长的意识一定要有,并且伴随终生才是更理想的对待人生的态度。说回我自己,当我意识到那个大家都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会情绪爆炸的状态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沟通和家庭关系后,我对自己做出了必须改变、必须成长的要求,并很快开动了自己的步伐,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而我更多的是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不再随便命令式地发表意见。

安心这本书对于女性成长来说,所作的内容架构很实用,也很清晰,从“作为孩子”“作为父母”和“作为自己”三个角度,带领读者向内心观察,察觉到阻碍自己积极生活的人事物,并消解掉这些障碍,找回自我力量,实现“重新生长”。

跟父母相处是很多人要学习的命题,就在成人之后,可能你会突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影子是复制了父母对子女的方式下来,照搬到了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上。这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明明自己是小孩子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父母的以权威压制自己,怎么等到自己成为家长后,却也学会了父母那一套呢?

安心对自己的一个学员解惑的过程里让这个女学员大声说出自己对父母最想说的话,她在观察中体会着学员的心情。这个女学员开口后才发现这么多年,她都没有原谅母亲当年在她没有告诉家人就贸然住在其他同学家一晚上,第二天回到家,吓得六神无主的母亲愤怒地给了她一耳光的行为,表面上来看,她不哭不闹,还是一个乖巧的女儿,实际上她开启了一种自我放逐的模式来对父母进行报复,比如坐在课堂上也不学习,就是希望父母更失望更伤心。

但是这个女学员来找到安心咨询和学习是因为发现自己成为母亲后,居然对不到一岁的女儿动了手,太匪夷所思了。所以求助到安心老师这里。在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怨恨后,她才真的放下了过往,变得更为积极去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也反省了自己的错误。

这就是典型的成长,安心这本书让我们开始反思自己、回顾自己的成长,其实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式是通用于每一个孩子的,没有所谓的完美教育方式,但是会有更为适合自己家孩子的教育方式,会有比较对路某一类孩子和家长的模式,我们也是在探索教育规律的共性规律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个性差异。

每一个母亲,本身也是别人的孩子,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在成为母亲之前,我们就是那个对世界感到无比好奇的女孩子,所以成为母亲应该是让我们的生命体验更丰富,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我们终生要面对的学习课题,一起携手前行,在这条路上你不是只有你自己。

《重新生长》读后感(二):接纳自己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层?

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资深督导安心在《重新生长》一书中说:

“走过所有的路,你终于可以生出你自己来,有一个新的你诞生了,你知道你已经不同,而且再也回不去了。”

在时间的流逝里,我们最终会蜕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这样的自己,可以真正接纳自己,拥抱自己。

然而这一过程,需要三重境界,看看你到哪一层了?

和父母和解,直面作为“孩子”的自己

《重生生长》中说:

“我们内在父母的形象,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形象,我们会固着于它并且固执己见,认为现实中的父母就是那个样子,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与父母也是如此。

尽管在人生的前十八年,他们是我们最亲密的人,我们也不见得是了解他们的。

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内心中,我们还有一对想象中的父母,我们在内心中赋予他们一些特质,或好或坏。

虽然这种特质会随着我们的年龄变化,但都妨碍着我们真正的认识我们的父母。

在电影《一点就到家》中,孩子从大城市回来,想要种出自己心中的咖啡豆时,父亲十分反对,因为父亲带着乡亲们种植的茶叶。

孩子没有因为父亲的反对而放弃,等他的咖啡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等他的咖啡豆带着乡亲们致富后,他才真正明白父亲当初带大家种植茶叶的心情。

这个时候,才真正理解了父亲。

和大多数人一样,相比感激,我们对父母的更多是抱怨,抱怨父母的不完美,抱怨父母对自己的错误教育,抱怨父母为自己付出的不够,却忘记了,父母也是第一次成为父母。

接纳他们,张开双手,拥抱他们,和解好,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作为“孩子”的自己。

感激孩子,直面作为“父母”的自己

《重新生长》中说:

“我们感激孩子,并不是为了控制他们。只是去感激,你就会发现,你慢慢变富有了。”

这样的你,心中极少会出现抱怨、指责,这样的你,就算不直接去向孩子表达感激,孩子也会感受到你的爱。

有人也许会说,对于孩子,我付出了我的全部时间和精力,为什么还要我去感激呢?

难道不应该是他感谢我吗?

其实,我们在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养育孩子很累,就是因为我们为孩子设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当孩子无法达到我们所设定的标准时,便会觉得孩子是不乖的、是不听话的,是让自己生气的。

其实,孩子本身就是一个个体,他有独立的思想,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立,接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和自己的远离。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正视身为“父母”的自己,不再和自己别扭。

不怕痛苦,让更好的自己出生

“我们对痛苦缺少应有的尊重,我们对抗它,对抗‘痛苦会存在’这一现实,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痛苦不源于事件本身而源于我们对事件的抗拒。”

书籍《重新生长》中如是说。

年少无知时,会觉得痛苦的人生才够味。比如在爱情中,大吵大闹大哭,似乎这样用力痛苦,才能证明爱得深刻。

相信很多女人都曾在年轻时羡慕过这样的感情。

但当痛苦真的来临时,我们才会明白,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痛苦的,那一个个夜不能眠的日子,那一个个日不下咽的岁月,那一个个一点也不美好的时光,真的很少有人想要重复去经历。

所以,不管我们本身的想法是什么,当痛苦真正来临时,第一反应便会是逃避。

但逃避并不能让痛苦减少,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避无可避的时候,不畏惧痛苦,直面这一真相,我们的人生便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解放。

恰如会有新的自己出生。

因为每一种痛苦,都伴随着蜕变的可能。

至此,我们才能真正的获得重生,一个全新的自我诞生了。

不管是在独自生活中,还是婚姻生活中,接纳自己,都是幸福的前提,只有真正的看见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让自己的生活获得更多的快乐。

也只有真正地看见自己,我们才能知道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让自己正确前行。

这便是接纳自己的意义。

《重新生长》读后感(三):面对之,接纳之,超越之,重新生长之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所有,不论是幸福也好,伤痛也好,我们只能接纳,无法改变,无法愈合。

如果幸运的话,有些人会把伤痛慢慢遗忘,并且会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可大多数的人却会背负着这份伤痛,这一生都在负重前行,有时甚至会将自己幼时的伤痛再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自此循环往复,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本以为这一生再无改变的可能,但幸得一位心理老师,她为大家寻到了出路。安心,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资深督导,T.E.T.教师效能训练课程中国督导,Y.E.T青少年效能训练课程中国督导;深耕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十余年,TEDxYouth演讲嘉宾,“当当网”第七届影响力作家。

她将自己对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的见解写进了《重新生长》这本书里,这是一本女性成长类图书,内容以家庭关系为核心展开,分为“超越父母”“亲近孩子”“看见自己”三个模块。

安心作为一个带领者,把整本书的阅读看作一次成长之旅,每一节后附有相对应的练习题,一节解决一个问题,整本书好比一份“成长手册”。从“作为孩子”“作为父母”和“作为自己”三个角度,带领读者向内心观察,察觉到阻碍自己积极生活的人事物,并消解掉这些障碍,找回自我力量,实现“重新生长”。

今天我们将从“作为孩子”这个角度去解读,如何化解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与伤痛。这份来自童年的伤痛,如果能够化解,那么现在困扰你的很多问题,也都能够找寻到解决的方法。

我们常说,一个人真正的放下,是从接受开始的。如果一味地沉浸于过去,执着于怨恨,其实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给自己一个与父母和解的机会吧。仔细想想,你有多少时间在和父母对抗?和他们相处你的感觉怎么样,是轻松愉悦还是紧张不安?看着他们,心里有温暖和爱的感觉吗?

现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做一个练习吧:在练习页的中间画一条竖线,左边写下父母做过的那些让你无法接受的事,右边则用形容词写下通过这件事父母所呈现出来的特质。

写完后,看着这些事件和特质,并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质。然后去思考、去承认:如果我就是这样的,会怎样?接下来再去承认,我们的父母就是有这些特质,那又怎样呢?

在这个练习中你会发现,其实我们往往不能接受父母,并不是不接受他们,而是不能接受他们的某些特质。

当我们把那一件件事情厘清后,先认识它,然后承认它,最后再试着接纳它。继而不再抗拒我们的父母,从内心深处去接受他们,放下过往。

龙应台曾与儿子安德烈谈论到关于平庸与超越的话题,安德烈会觉得自己无法超越父母的成就,成为一个最最平庸的人,他担心父母会因此失望。

但母亲龙应台却告诉他,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

“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因此,你当然更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有可能过得比父母好,但他们却害怕超越父母,害怕比他们过得更好。他们为此感到内疚。

但其实你完全不用担心比父母活得更好,也不必内疚你比他们更幸福,你可以超越他们。即使他们过得痛苦、悲惨,你依然可以开心地过日子。

就像龙应台写给儿子的那席话一样,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不论是平庸也好,还是超越也好,只有放下那些桎梏,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知晓,治愈童年最好的方法便是如实面对,坦然接受,勇于超越,继而重新生长。关于如何养育孩子,如何面对自己,这本书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期待你的翻阅。

《重新生长》读后感(四):走一段路,看一段景,穿越心灵的雾霾重新生长

成长过程中,那些风雨,那些乌云密布,似乎把很多促使成长的光掩埋,然而即便我们每个人都在此情境中,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将其继续前行,而如何在已成长的生命旅途中,让那颓靡或枯竭的生命力重新生长,则有着这样让我们可以为之去实行的方式,它是什么呢?

在书籍《重新生长》中,作者安心,是一个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自身督导,TET教师效能训练课程中国督导,YET青少年效能训练课程中国督导,她深耕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十余年,带来这本非常具有体验与参与感的书籍,于其说它是书籍,不如是一系列课程的综合,正如在书中安心所说,这是她的一个音频课程的文稿,在经过修改,凝练并添加新的额内容,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给我们,因此它具有这样一些特质:

在书籍的开头,作者就交代了这本书是在怎样的情境下成型,以及经过怎样的方式来到我们读者面前,它基于原先的音频课程,那么它首先是非常具有完整的体系流程的,从整体上它并不是一个零碎的片段,而更是围绕我们内心疗愈的层层递进。

正如我们在生活里面对无数事件,内心因事件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看法,而最终让我们或是悲伤,颓靡或无力,而要改变这样一种情绪状态,从怎样的路径来完善?

1、从关于作为孩子,去觉察与你父母的关系,他们是如何影响你现在的生命的,

2、从关于你作为父母,你是如何只要你你孩子的种种,去看见哪些是自动化模式,哪些是可以重新学习并选择的方式。

3、从关于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抛开父母与孩子的角色,作为你自己,面临种种状况,如何真正有一个机会去“生出”自己,哪些没有在父母身上,外界未曾获得的东西,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完成这个蜕变与重生。

作者通过三个部分层层递进且具有合宜的操作方式让我们步步突破与完善。那在这个过程里,作者究竟做了哪些呢?

我们一直知道需要在生活里对自身进行探索,而如何探索,让我们自己获得疗愈,有时似乎并不那么明晰,在书中,通过告诉我们如何阅读这本书,先从一些学员的提问里,让我们看见觉知这趟旅程到底有哪些?

从向父母致敬中,让我们看见我们对父母觉知中,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比如在开始第一封写给自己的信时,真正投入进去书写时,泪水忍不住落下,这个过程中,奇迹般地柔软了自己,这便是作者所说的参与感,书籍如果只是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传递给你,而没有变成你自己的收获,则仅仅是一本书籍而已,而并不是属于你的收获。

在作者对问题的引导和感知里,用自己的感官和联想,将自己内心的感知,在每一个小章节的练习中书写出来,这个过程,让自己自然而然地探入那些所不曾触碰与感知的内在,独特的释放与感知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这或许就是疗愈所带来的神奇之处,而这些都基于你在参与其中的行动,并不仅仅是读一两句话语,而是深入自己内心去感知去探索而获得体验。

当我们从一个又一个练习中游走,恰恰是在跟随着作者对于与自我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与孩子的关系的不同互动模式中的触碰,它触碰着并梳理着我们所习以为常的情感连接,在这种看似简单的询问引导与释放中,我们去看见真实的自我。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被众多牵扯、压抑、停滞的节点让自己僵化着,融化并穿越那些卡点,才会让自己更能轻松地走入这个世间的生活。当看见并去释放这些情绪,压抑,那个流动而纯然的自己,会呈现,那个最初自如的自我,在一系列包裹中显现,成为孩子,超越父母,面对自己,觉知,超越爱、痛苦、死亡,再次出生,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的重新生长。

正如作者所说:

最终我们跟随着自己内心,随着这段梳理内心的旅程去发现,去看见,并参与我们自我的释放、看见、成长,去重新生成,重新进入新的自我探索与前行。亲爱的你,一起在生命的旅途中,去和那个真实的内在自我链接,并携手成长,共勉!

《重新生长》读后感(五):《重新生长》 | 看见自己,让爱流动起来

人生的起点真的是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的吗?我想不是的。是从哪一刻你觉得自己成长了呢?从去尝试新事物开始吗?不得而知。但如果有人问你,我们能够重新生长吗?回答是肯定的:能。

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重新生长,推荐一本书《重新生长》。作者安心曾经也是一个非常焦虑的母亲,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最好的,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困惑,也曾在婚姻的旅程中,饱尝喜怒哀惧各种滋味。最终,她走上了一条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的道路。在后来的十几年里,她成了国内教育领域的标杆人物。

武志红说:“《重新生长》不仅是一本用来阅读的书,更是每一位读者的“重生笔记本”。借由每一节后的练习,我们能够一遍遍梳理、记录,在层层“内省而不内疚”的反思中,实现内在的根本性转变------所有的发生我负全责,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今天的我都可以为自己负起全部的责任。”

一、隐藏我们需要表达的情感

曾经有这样一个女孩,出生在农村,从小父母就教导她要争气、跳出农门。她也非常刻苦,还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写在墙上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

她在上初一的某天下午,放学后去了同学家过夜。那个年代,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话,她没法告诉父母晚上不回家,并且她认为即使告诉了父母,父母也不会同意。

那个时候通讯非常不便利,而那一夜对父母来说,是莫大的煎熬。

第二天母亲看到孩子回来,气冲冲给了孩子一巴掌,那一巴掌把孩子打向了消极。

女孩没有哭,只是说了一句“去同学家了”。从那一天起,这个女孩便用不好好读书的方式来报复母亲,上课就睡觉,成绩逐渐下降。在初中毕业后离开离开父母,去城里打工了。

而女孩心里的这份痛苦,却一直没有化解掉。后来,她长大成人并且结了婚,生了一个女儿。有一天,她竟然对自己不到一岁的孩子动手了,她很惊讶,觉得自己可能有问题。

当我们感受到父母给予不好的一面的时候,我们会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等我有了孩子一定不会这样对他。”

而那些没有化解掉的委屈、不满也在随着种子一起生根发芽,当有一天有个类似的影像出现的时候,从前那个没有化解的情绪便全部重现,甚至会成为你对当时情况的真实反抗。

这些都是因为我们隐藏起来的情感,那些没有表达出来的部分,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它们会一直存在。所以,我们要学会表达,说出我们的委屈不被认可的事情,即使没有人听,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内心去对话,去疏通我们没有被治愈的情感,看到自己,听到自己,感受到自己,好好地爱自己。

二、觉知自己的想法,不要被想法所操控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看到孩子很晚才放学回家。

你可能会想,孩子今天放学很晚,是因为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你会想他读书很辛苦。

你也有可能会想,孩子今天很晚回家,是因为他不想回家,不喜欢这个家。明明很早就放了学,却磨磨蹭蹭才回来。

如果是第二种情形,你的负面情绪可能就会出现。

而我们的情绪感受来自我们自己的想法,可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我心情不好,就是因为孩子放学回家太晚了。

我们的大脑经常会蹦出各种想法,这些想法异常活跃地影响着我们的大脑,重要的是一些负面的想法很容易长期被其占据。

例如:有个人曾经骂过你,这件事本身已经过去了,但你的想法是“那个人不尊重我”,这个想法一直在大脑里遛弯,然后自己开始生气,损害自己的身体。

所以,我们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察觉自己情绪的能力,让一些不客观、不存在的事实所产生的想法远离我们。我们需要温润的语言滋养我们,同时我们也要会判断那些负面信息,不要让它们占据我们的大脑,无法自拔。

三、爱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

有一位加拿大的家庭治疗师,她已经一百岁了,她曾经说:“我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在我悲伤的时候,绝不假装自己快乐;在快乐的时候,也绝不隐藏自己的快乐。我之所以长寿,在于我自己的一致性。”

作者安心说:“我曾经以为,有一个男人可以带给我所有的幸福。我跟很多女生一样,有过浪漫而美丽的想法,以为某个男人可以带给我满足、照顾我周全,也很自然地把幸福的期望交给另一个人。

那时候,我从来没有面对过自己内心的匮乏、孤独、恐惧和焦虑。我很想像个公主一样,让别人来顺从我、照顾我。直到我的婚姻出现状况,独自带着孩子来到深圳,我才有机会开始真正面对自己。

我问自己:我究竟是谁?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会感到痛苦? ”

当我们不停地向外求的时候,我们会失去自己,看不到自己,感受不到自己,更不会爱自己。

给爱一个机会,从爱自己开始吧!去勇敢地面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拥抱自己内在的那个小孩,给她温暖,给她力量,给她倾听,给她理解,让爱从名词变成动词,让爱流动起来,重新的活好每一个当下。

每天太阳都会升起,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我们都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每天每个当下我们都可以是一个全新的自己,每时每刻都是一个重新生中的自己。

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爱,有爱才能让我们活得更好,也是因为爱,眼里才有光,这个世界才变得美丽与富饶;因为每个人也需要成长,而成长从不分性别与年龄,但是成长需要耐心、需要等待、需要我们不断向前,你会发现有一棵重生的种子已经发芽,慢慢地长大。

如果你想成长,不管是单身的人还是已经成为了父母,都可以阅读下《重新生长》这本书,按照书中每个章节后的小方法练习下,你会看你到正在重生的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