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精选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精选

《自由在高处》是一本由熊培云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4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一):相信我们比想象的自由

大部分是早年间报刊网站上的碎片式的散文,通过一些社会事实,书籍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虽然看似比较零散,但选文大部分还是围绕自由,基本没有离开自由在高处这个主题。

总体来说,书的内容比较浅显,相信广大大学生会有很多收获,比读者青年文摘强很多,深度不如读书,和南风窗三联差不多吧。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推崇胡适,非常喜欢《肖申克的救赎》。虽然很多文章写于十多年前,但近十年里,问题依然存在,可以看出作者对精神生活的强烈追求。

因为书是短文合集,所以只能挑几个点谈谈感想吧,而且内容敏感词较多,尽量一次过。一是从结尾的三篇后记来看,对于自由这个概念,作者周围大部分人还是很悲观的,但作者表现出少有的乐观,非常可贵,对我们故土充满信心。虽然最新的后记能读出作者对当前发展略有失望,但依然抱有信心,这也是我打高分的原因,虽然追求丰富精神的过程中难免不尽如人意,但不论何时都积极的去面对。

二是内容方面。我认为《谁是将军谁是马匹》和《伊卡洛斯之梦》,再加上后半部分的两篇演讲,基本涵盖了作者的自由观,也是我认为比较精彩的章节。有对在当今消费主义和推送信息泛滥的时代,单向度思想形成,标准化精神塑造,想象力枯竭,神性消失的担忧。也有些对自由的理解:自由在高处的本质是平庸生活中仍有另一个时间和精神维度,仇恨无法带来自由,当自由成为目的和主义后就会被自由利用奴役。要坚守消极自由的底线,提倡自由交流,独立精神,希望人人都有公开平等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可以看出,虽然作者本人有着极高的精神价值追求,更像是康德。但希望故土可以建立起一种自由,使欲望被承认,被尊重,获得持久有保障的幸福,幸福最大化的想法更像是边沁。最后,希望能越来越好吧,“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想象的自由”。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二):无事约谈又三更梦碎恰似碰杯声

【熊心如是】 熊笔下因激情而少修饰,近细流而远大江,是天秤的平衡写法,非典型巨蟹。 他关照思绪的日常;于思想,他不苛求严肃。此类,按说散文才是他的归宿,谁能想到他写评论。就像一个一直喜欢小家碧玉的人,被发现后来娶的老婆却是大高个,然后大高个也有四分之一的秀气温和,他爱她,他知不知他爱的是她的四分之一? 单纯交朋友,思想偏理想的会更适合。单纯合作,务实的更好。熊是理想类,是那种跟你阔谈至深夜也不会赶你走,而由你自己提出告辞的朋友,是把梦切碎当下酒小菜,同你一起讨论碰杯声类同梦碎声的朋友,是告诉你喝酒不好、赏月正是好时候的那个陪你身边的友人——也就是说他该是尼采的信徒,不喝酒却倡导酒神精神的人。 在某个午夜,他突然一个电话,告诉你他发现深渊里有恶龙,绝不可与之对视。又告诉你我们一直监视的时间这玩意儿已到了叛变的最后阶段,不可以相信,仍可相信的只有自己的双脚,明天仍可外出散步,远行则不可。 他还告诉你由于某些灾祸,道路已然艰难,不通大车,贸然骑摩托车也多有不妥。

【对评论区几个问题的讨论】 一,书评区言熊浅薄者众多,诟病熊者也多因熊的浅薄。这也不怪,本来嘛,自古深刻得人心,从来浅薄几人赞?!浅薄意味着没有天分,似乎配不上“追求”这两个字;似乎不让仰止的,便不是高山;似乎只有奇绝才值得游历;又似乎个个都是徐霞客,而不是每日烧锅做饭难得出趟远门的平头百姓。 二,书评区言熊的文字煽情过甚,恶心吧啦的不在少数。对比,我有点不同意见。因煽情而煽情,全不懂克制当然不好,熊显然不是。一般山永远不理解火山,死火山永远不理解活火山,就像小溪小流永远不理解大江大河为何一直奔涌不止。 世间若有两种人,一种是泄光者,一种是偷光者。两者互相依存,又说对方坏话。 三,书评区言作者无病呻吟,又无药可赐,更无猛药。对比我就想说,青霉素不起眼,但好过血清。毕竟被蛇咬的几率少。但是这世界,许多人就是宁怕蛇咬无救,也不怕炎症。这种人多了,导致掌握血清的人当权,又制造毒液当生死符用以巩固其权力。 因之而想,真自知者自知而自知其需要,是可以列出契合自身的需求清单的人。比如自由,若然被不自知者所得,并不会被视若珍宝。 自知者占社会多数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 四,书评区言熊的文字简单、没营养,像是在布道,又不知布的什么道。对此演绎我也表示认同。但我同时认为,在食品历史长河中,方便面绝对是一大发明,占据重要位置,并以其代表性而被人提起。没营养方面,熊起码不需要打上“图案仅供参考”。 要我说,这世间并没有真正深刻的东西,没有真正有营养的东西。感觉深刻,那是感觉者无知;感到营养,那是感觉者孱弱。世间只是力与力的游戏,强弱变化,各骚一阵,周而复始。

【旁白】 1,读熊,是散步,不是远足。步履可以时空跳跃不受束。 2,“你即你自由”,“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这些都可以列为“熊培云句式”。 3,和时间常打照片,已似不曾见一般。 4,世间是轻毒药,是腐蚀剂,是化骨水。 5,病毒就像风里的话,传播中变异,变成株株谣言以求自新,间接磨炼了人之身心。 6,很正的能量也具有病毒同等性质。 7,人,生涯进度条,不断退后,退至大河已疲,没有背水一战,没有朝霞满身,一个浪花便能将他卷走,轻飘去与海相接的万里苍穹。 8,最天才在写诗,天才在写小说,庸才在写评论文章。 9,死刑之存在,现在仍有其合理性。西方有些国家废除了死刑,过于超前,超出了社会情况这一实际。当然,我亦希望,未来的世界没有死刑的土壤。着心等待死刑给自己判决死刑的那天到来。 10,自由是违反物以稀为贵市场规律的,因为它是世间极少数不是商品因而不具备商品性质的东西。贵者贵之,贱者贱之。 11,自由是座云的城。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三):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

评论也可以是向内而治愈,柔软如云朵。是我对这本书的一句话评价。

由于部分评论写于较早前,让当代读者难进入,会有一些理解障碍,选择熟悉或者想了解的话题,会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老教授与小王子》

围绕年近八旬的老教授为捡来的小狗办丧事,两天花了十万块的事件,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换做以前,我会代入马克思的观点,会认为这简直浪费,会和评论区很多人一样,认为老人应该把钱捐给山区孩子。

那么多人流离失所,你竟然还在关心非我族类?

熊老师温柔地说道:

人与人、人与物的交流不正式如此吗,没什么道理,没什么特别,不忍舍弃的对方因为你的爱而变得独一无二。

(未完待续)

《序言》

是我长久以来信奉、也践行的道理。也是我长久以来得不到安宁、性格急躁的根源。

从未想过,这只应该是数学概念,只是伽利略的观点,而不应该是,不能代表我的价值观。

原来还可以这样去看待一些“曲折”和“浪费”,生活应该是这些那些的细碎组成: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少年易被立竿见影的神话取悦,以为自己的人生也会如此,只有制高点,只有“飞流直下三千尺”。少年喜欢暴力革命,听来就英姿飒爽,少年不爱改良主义,先天就绵软无力。这样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着少年的人生观。以为生活也可以永如瀑布气势磅礴,以为生活也只需要关注焦点和重点,省略许多看似无用的步骤。忘记了,无用的步骤才是生活,焦点和重点才合适生活的过客。也只有温和的改良主义,才能让各种复杂肌理的生活慢慢变好。

总归是一些小细节,想起研究生导师和我的一段谈话。这位世界知名学者,在某个加班结束的深夜,带着我过马路时,指着waterfront的酒吧对我说:“这才是生活。”

我不懂。酒吧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人们,哪有导师您作为左翼旗手的生命有意思?

可能看了我的狐疑,后来导师和先生带着我去那家海边酒吧坐了一晚上,教我怎么和外国人在酒吧聊天——最快速的口语进阶手段。

那时候,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我,除了拘谨就是寡言,不停地把加币换算为人民币,“酒吧物价怎么这么贵”。现在呢,记忆中的酒吧,莫名染上柔和的光晕,是天堂的样子。想再回去捕捉错过的“生活”,全然再无可能。

没关系,生活永远细水流长。旧时我不曾懂得生活,就先当下就有新的生活来。

去年借调时,一位领导也对我说,回去吧,去生活。我以为是安慰职场失意,回来一年多反复咂摸,终于出了点味道。

是神明通过长辈,赐于我真实智慧。

宏大叙事,是权力机构的蓝图,不是我的,什么介入历史,都是骗小孩子的话。不爱己如何爱人?守护好,金酱、十三和我自己,已然是卓越的成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