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读后感锦集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读后感锦集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是一本由[美]罗荣邦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2,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读后感(一):南宋至明初的海上战争和贸易

近年来,针对我们陆地资源有限且开发已近完全的现实,人们逐渐将战略重点转向海洋。海洋覆盖地球表面超过70%的面积,其中的资源,无论是化石能源还是生物能源,据估计,开发量尚不足其总量的10%,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如何向海洋要资源、得财富成了向海经济的重要内容。然而,海洋经济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千年以前,聪明的中国人便已经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与安南、印度、阿拉伯国家展开了海上贸易,而由此引发了一次次战争。美国学者罗荣邦先生的遗作《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便记录了中国从南宋至明朝的一段海上军事史与贸易史。 罗荣邦先生是中国古代海权史的专家,被学界公认为该研究领域的权威。其外祖父是著名文人康有为。罗荣邦先生曾于燕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又拿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硕士及博士学位,历任美国华盛顿大学、宾州大学、加州大学教授,从早年求学时便专注于宋代至明初的中国海军及航运研究。 在《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一书中,罗荣邦先生历述了宋、元、明三个朝代海上策略的发展变化。他认为,中国在宋朝之前的海洋活动只算零星或个人行为,而明朝之后闭关锁国,海洋活动基本消失,只有在南宋至明初一段时间,中国的海上活动才能称之为社会行为,有政府在背后推动。 如书中所言,宋朝海运的兴盛是肇始于南宋首都南迁。它造成了政治、经济、人口、文化中心向东部沿海地带转移。同时,社会形势造成民众前所未有的开拓、创新精神,催发人们向海外寻求财富的行动。此一时,造船业进步,配套技术如指南针、航海图等涌现,须以税收支撑国库的政府积极鼓励出海,使海上贸易空前繁荣。及至元朝,忽必烈熊熊的征服欲望不止于陆地,他在宋朝水师的基础上扩充海军,远征高丽并多次出征日本。但是,由于海军内部的腐败以及国库空虚,此外,南宋遗民“反水”抵抗元军,造成元军远征的失败。及至明朝初年,皇帝企图通过海上军威震慑东亚及东南亚邻国,努力重振海军,还促成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行,与东南亚、南亚、非洲国家互通有无。然后,在海盗、倭寇横行之际,却因抗击不力,逐渐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从此,中国在海上的行动趋近于无。在这短暂的几百年间,海上征服与海上贸易交叠进行,组成了海上中国史最活跃的一段时间。 纵观这段中国海权史,虽然我们也曾拥有郑和下西洋这样辉煌的时刻,但我们始终只是一个海洋大国而非海洋强国,从历史上就不注重海洋资源的开发,而只有海上征服与货物交换。了解这段中国海洋史中较为活跃的一段时间,希望能给我们今天的海洋开发有所借鉴。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读后感(二):古代中国其实是一个海上强国

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人从海上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我们的国门。从那一刻起,屈辱的近代史成为中国人永不会忘记的痛,其后甲午中日战争的大败,总让人有一种感觉,凡是与海洋有关的事务,我们总是落后的。然罗荣邦先生一生研究的心血《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却用大量史实告诉我们:古代中国其实是一个海洋强国,造船技术世界领先,航海足迹远至东非,傲视东方海域数百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徐福组织船队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有三千童男童女及百工随行。《三国演义》中著名的“火烧赤壁”一战,曹操大败的原因不难让人想到北方士兵缺乏水战经验。......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中可以窥见水上活动、征服海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罗荣邦先生的研究中发现,我国探索海洋资源的规模并不弱,甚至比“大航海时代”来得早,规模更大。其中最令世人熟悉的便是郑和七下西洋。以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的规模为例,1421年郑和船队共有62艘船,27800名船员;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仅有3艘船,88名船员;即使到了1519年麦哲伦船队,也只有5艘船,265名船员。明朝时期,“海上强国”的称号当之无愧。

海上贸易的发达,对国家的政权巩固有积极的作用,并深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文化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宋代是公认的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期,堪称当时的“时尚之都”。在宋朝,焚香、熏香和衣食一样不可或缺,史料记载中的香料便有100多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进口货,比如龙涎香,抹香鲸肠胃里吐出的分泌物;比如沉香,多从东南亚进口;又比如从阿拉伯进口的香水。

在南宋、元、明朝近三百年的时间里,中国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掌握了季风、潮汐、洋流等海洋规律,为何后来一落千丈?可能是读这本书最大的疑问吧。

本书认为阻碍海上实力进一步扩充的一个因素是中国人矛盾的性格心理,一方面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积极外交,一方面又主张道家的清静无为,追求和平,从而抑制了扩张行为。

搜索“郑和为什么没有发现新大陆”一问,网络上众说纷纭,比较科学合理的解释有:洋流等地理因素的局限;航海目的性不一样,不同于西方对黄金白银的财富赤裸裸的追求性,郑和的下西洋目的有宣扬大明威德,“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建立以明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发展海上贸易。另外也有人认为中国自古以来重农抑商,安土重迁,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向海洋扩张。

像是一本神奇的故事,讲述着祖先曾经在蓝色大海上建功立业的辉煌事迹。读完,既有骄傲,也暗暗意难平。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读后感(三):那些被遗忘的海洋故事

中国拥有着广袤的土地,中华文明大多都发生在陆地上,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对于海洋的探索一直不是我们的强项,但其实古代中国无论从造船技术还是从航海足迹来讲都称得上是海洋强国,中国古人与海洋的故事同陆地一样精彩。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由美籍华人罗荣邦精心编著,作者分析促使中国海上力量发展的因素,主要讲述宋、元、明初中国海上活动以及其为中国和东亚历史带来的影响与变化,填补中国海洋史的空白,还原中国古代的海洋强国地位。

中国的海洋活动开始的并不算晚,早在周武王时期,船舶已经成为常用的交通工具,甚至已经形成了水军,在随后的的秦汉时代更是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远航活动——徐福出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海战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战争形势,隋唐时期,海上的战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斗争,逐渐向海外发展。

中国海洋实力真正走向繁荣是在宋末时期,其中经济重心转移,连年的征战导致农业遭受极大破坏,人们不断涌入城镇地区,手工业和贸易得到发展,当城市无法容纳足够的人民时,民众就开始涌入广袤的海洋,海路贸易自此开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除了经济因素以外,统治者也逐渐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针对海上贸易出台了很多政策,宋元期间的助航器具、造船技术、武器装备也在不断升级,贸易带来的丰厚利润也激发了人民的冒险精神。

南宋时期,为了抵御来自海面的袭击,成了一支用于作战的水军,且队伍不断扩大,为中国成为海上强国奠定了基础。在宋元战争中,海上战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以至于骁勇善战的忽必烈都感到头疼,最终还是依靠复制宋朝的俘虏和战船组建自己的海军,此时的中国海战已经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元朝水军不再安于防御,他们具有更强的战斗力,有着较为完善的体制,元朝水军开始频频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1294年,忽必烈去世,元朝水军逐渐没落,继任者并未听从忽必烈的忠告,丧失了对海洋的掌控,直到明朝崛起,朱元璋再次重视水军,多次水战的胜利推动了明王朝的建立。

在中国历史上,记录着很多次对海洋伟大探索,但是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们所探索的道路是为了宣传民族文化,是为了促进贸易。在中国水军处于鼎盛状态时,对着周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即便我们将重心转移回内陆,影响力依旧存在。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讲述了中国与海洋的故事,面对未知的海洋,勇敢的中国人民一次次的冒险、探索,中国海军也一直捍卫着国家海域的安全,无数英雄也曾为中国海洋事业奉献生命,这一切都不该被遗忘。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读后感(四):中国古代海洋史远比我们所认知的要丰富,这一切不应该被人们所遗忘

提起中国的海洋历史,很多人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郑和下西洋的画面。 明朝永乐至宣德年间三宝太监郑和受命七下西洋,率领船队自南京出发,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至最远处甚至到达了东非、红海等地。 郑和下西洋不但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还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由此可以推断出在当时中国的造船业与航海经验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可是若是翻开历史长卷,会发现中国的海上历史要远远早于郑和所在的明朝时期。徐福出海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的传说,或许是一般人能够想到的最早的与航海有关的历史,但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了对海洋实力的探索,再往前探索会发现《史记》中曾记载周武王在位第九年时,曾下令掌舟楫的官员集结船只运送军队东征。原来中国最早的水师竟是由周武王组建的。 有关于海上的那些中国历史,我们不能只提起郑和下西洋时的无限荣光,更不能只牢记晚清时期北洋水师的那段屈辱。古代的中国其实是一个海洋强国,中国的海上历史远比我们以往所认知的要丰富的多,所有的这一切不应该被人们所遗忘。于是有人便写出了这本《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

此书的作者罗荣邦也是有些来头的。从职业身份上来看,他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国史终身教授,从八卦的角度来讲,他是历史山戊戌变法重要参与者之一康有为的外孙。 在研究中国历史方面,他其实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的,幼年时他曾经与康有为一起经历过一段漂泊不定的日子,也曾经著有《康有为传记与论丛》这样的书籍。不过他并没有将全部的历史研究精力全部放在自家的外公身上,他更大的兴趣是中国海洋史。

书中的开篇部分大致讲述了自春秋时期至宋朝时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但中华海权的建立还是要从宋朝开始逐渐崛起。 提起宋朝,许多人总觉得这是一个不争气的朝代。毕竟钦徽二帝被掳走那丢人的事是实实在的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可是宋朝真的是一个在军事上毫无可圈可点的朝代吗?北宋时期水师就已经建立,南宋重建时主战派李纲上书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守卫南方。朝廷积极支持水师的建立,各路都建立了水军。作者对于中国海上历史的研究重点也就从此开始。

12世纪至15世纪这几百年中国逐渐成为海上强国的历史中,南宋、元朝以及明初是其中的重要角色。古希腊人曾认为,海权是一个以海洋为主导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拥有庞大海军的国家。所以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海权国家,不能只看它拥有多少艘战船,更要看到的是它是如何在海上进行开拓的。 作者在书中正是秉持着这种理念来创作的,他不但讲述了中国古代海军的历史,更力图去证明海上活动对于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所以此书不单纯是一部讲述中国古代海洋军事历史的书籍,更是一本综合分析战争、贸易、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历史因素的书籍。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读后感(五):从海上强权的发展角度分析南宋后300年历史

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落后的,学过近代史的我们都听过一个词——“闭关锁国”。 明朝在郑和下西洋后开始实行了海禁,直至清朝雍正帝禁止天主教并限制了贸易。众所周知,由于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国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影响了吸收外来文化和科学技术额脚步,中国开始慢慢落后于世界,造成了近百年的屈辱近代史。 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能认识到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重要性。那中国自古作为一个强大而历史悠久的国家,难道从来没有意识到海上发展的重要性?答案当然是否定。 跟着这本《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顺着中国历史长河,一起来细数我国的海权发展之路。

·海上强国的崛起· 中国海岸线约18000千米,曲折的海岸线和适合南方地形发展的交通方式,让中国人从12世纪开始,就在海上探索强国之路,但那时候,还不能称为海上强国。 在周武王时期,就已经建立了最早的水师,当时人们就掌握了非常先进成熟的造船技术,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独木舟和木筏。具体表现在分封制下诸侯国之间的海上战争。吴、越和楚国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视为蛮夷之地,直至水师得到发展,这三个境内水系发达的诸侯国才开始逐渐崛起。公元前8世纪,中国但是惊人的船员穿越山东辽东海峡,前往朝鲜;公元前5世纪,吴国水师打败楚国,成为海上强国,晋升为春秋五霸强国之列。 尽管已经拥有海上水军的雏形,但水军只是作为辅助的武装力量;与东亚海上国家开启的海上贸易也受制于重农抑商的政策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那时候中国将政治和战略眼光聚焦河西走廊所在的大陆边境,海上事务并未受到过多的关注,直至南宋时期的转变发生。

·开始走向海洋· 中国为什么能在宋末、元代及明初成为海上强国?这是一场经济、政治、自然环境和地理上的革命。 一方面,西北地区连年的内战和边境游牧民族的侵扰,灌溉系统缺乏水源,连年干旱使之土地荒废、耕地变少,百姓穷困潦倒,越发萧条衰败,人口大规模南迁,西北大陆走向衰落。 另一方面,北宋时,东南地区广修水利,而东南地区的长江流域发展突飞猛进,唐朝韩愈曾说过:“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我们所熟悉的漕运和京杭大运河等,都不同程度是为了把江南地区的粮食等物资运往西安、洛阳等国都。后来漕运不畅,无法保证粮食供应,北宋军队难以长期作战,北宋灭亡,南宋迁都南迁至临安,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随之转移到沿海地区,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等农业资源和经济活动都开始高度集中在沿海省份,东南沿海地区的崛起。 宋朝、明朝建都在南方后,为了弥补当地人在骑兵上的不足,从分利用河流地形的优势,朝廷开始史无前例的重视水军。直到1420年,朱棣决定迁都到北京应付日渐强大的的蒙古人。而北京也是临近东部海洋,便于大运河和海路运输粮食保障。 而从宋朝开始,也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重商崇商、重视科学发展的朝代,印刷术、火药、地理天文、造船等发面有着长足的发展,朝廷鼓励技术发展,百姓重视实用性学习,以开放的的心态面对外部世界,这与海洋扩张相辅相成。

·中华海权的建立· 丰厚利润驱使海上贸易的范围增大,为海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发达的科技、思想也直接推动着海事的进步。宋、元、明时期的地理学、制图学、海洋学等领域的知识记载就是其体现之一。更新星图、罗盘等助航器具、造船技术的进步、新式武器都在无形中未东方航运界的革命添柴加瓦。 海上贸易的兴起只是水军建立的一小部分原因,最大的因素在于,南宋与金朝在陆地的对战趋于白热化,而想伺机发动海攻战争。于是,中国近300年的海上强权之路开始了。 水师和金兵首次冲突获胜,南方地形适合水师发展,南宋人对发明和试验的热情,急速发展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改进,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舰队。为了更有力的抵抗金兵,南宋开始优化水师结构,增设官员及武器,扩建水师队伍,水师实力全面提升,为中国海上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南宋后期,强大的水师使蒙古人开始重视并大力发展水师建设,复制了宋朝的海上经验和技术,利用了俘获的宋军战船和水兵,借鉴了宋朝的海上经验和技术。并开始征战东亚海域,控制朝鲜半岛、征战日本,好战的蒙古人虽然在东南亚地区惨遭败绩,但海上实力和势力都大大提升。

·成为海上强国· 元朝覆灭,明朝崛起,中国成为海上强国。 元朝自忽必烈之后,任由水师衰败不管,海防松懈,海寇盛行,特别是来自日本的倭寇。羸弱的水师无法护卫南粮北运,也是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水师用武之地少了,但是反而更加重视加强水军建设扩大,重建海防。不仅拥有精良的船舶,还有更先进的武器。最著名的就是郑和奉旨七次远航出海,长达30年之久,从日本海到非洲东海岸,都留下了中国战船的痕迹。 这大概就是中国海上强国发展最快的300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色彩。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这本书的学习,让我对中国海上帝国的建立有了全面了解,从另一个角度学习了对宋、元、明三个朝代的历史,体会很深刻,值得阅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